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8篇

时间:2023-09-05 09:32:42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1

【关键字】数学课堂;多媒体;学习金字塔理论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工具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的确对传统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但部分数学教师仍旧是“穿新鞋,走老路”,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师生的地位,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旧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依然不高,这时常造成师生身心俱疲,收效甚微的结果。因而,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参与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仍是当前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给力之处

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和工具似乎只有书本、黑板、粉笔和一些具体的实物模型,这很难给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数学图形间的变换和情境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深入到数学课堂,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一定程度上更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结合一定的动画演示、音乐或故事等,这样往往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他们不自觉的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换个角度来说,良好的多媒体课件能使教师更方便、灵活的进行教学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的观察所学知识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学生通过动手画、剪纸等活动来探索三角形的全等的条件,经常会出现测量的误差或者难以测量等困难,而通过教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能较为形象直观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不仅使教师省去了很多不必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来描述这些问题,而且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负面影响

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教师通常使用一些图片、动画和声音等,但是,如若使用的量过多过杂,则会导致一种“喧宾夺主”的负面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将容易集中在动画、图片等上,导致对所学知识应有的注意力发生转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多媒体课件的容量大,播放速度相比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要快很多,一些教师注意不到这些,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了“走马观花”,导致学生上课似乎都听懂了,课下做题做不来。久而久之,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会导致师生之间的互动失去实质性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系列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片以及勾股定理的发现、推导过程等,本来这可以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但是,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这些课件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探究发现的指导,使得学生在“是的”、“嗯”、“对”等的机械回答中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这无异于“换汤不换药”的一堂填鸭式教学,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虽是现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然而它却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时要尽量避免和克服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发挥其优势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也称为“经验之塔”。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做过类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结论跟埃德加·戴尔的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听讲交换了次序,认为阅读比聆听记住的东西更多。

学习金字塔(上图)揭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所能记住所学内容的量(平均留存率)不同。据图可知,学生通过听讲方式(最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通过阅读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10%;通过视听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20%;通过演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30%;通过讨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0%;通过实践方式学习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75%;通过教授给他人方式学习两周之后,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90%。

我们可以发现,两周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30%以下的学习方式为被动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分别是听讲、阅读、视听和看演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在50%以上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主要学习方式分别是讨论、实践和教授他人。

三、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一)多种感官参与,提高学习效率

夸美纽斯曾经说过:“一切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没有感官的参与就没有学习,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我们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

合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动手、动口的机会。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给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教师要谨记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导教学,只有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的为数学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适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视、听、思和做等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必要途径

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主动的学习方式包括讨论学习、时间学习和教授他人学习。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生互动平台,学生们一起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头脑风暴”,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顺利的解决问题,而且时常还会有新的发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适时适度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指导者、引导者或合作者,数学学习多有抽象和难懂的知识,教师要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生当中,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度的进行点拨,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适时放手,与学生互换角色

学习金字塔塔底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平均留存率高达 90%。由此可见,适时放手,让学生担当“小老师”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为保证数学课堂有效的进行,教师在培养学生担任“小老师”时,要精心选择适合学生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其自我效能感。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说题”,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分析、判断,并说出对所要解决问题的题意、解答及拓展等方面的思考,实现在以生生互动为主的交流中完成目标的教学方式[2]。“说题”可以使教师更加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它是做题的一种有效补充和丰富,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苏建强,“说题”,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J],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2 ,( 2 )。

 

 

 

作者简介:于莉,女,出生年1990年,重庆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 2011级研究生,专业领域:学科教学(数学)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2

关键词:地理 高效 课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讨论学习方式确实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进行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地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笔者将重点在讨论小组组建、讨论问题创设、讨论小组评价等方面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理组建课堂讨论小组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讨论学习及取得成效的基础。在组建讨论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同学关系等合理搭配,讨论小组的人数一般为4至6人,并且从2人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后再深化发展。

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主持人”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其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主持人”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 具体分工如表1。

二、科学创设小组讨论的问题

1、问题要明确:小组讨论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度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2、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小组讨论学习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一般一节课最多两个回合。

3、问题要设计:苍白、直露、难度过高的问题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三、有效评价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1、制定适宜的小组讨论学习目标:小组讨论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讨论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

3、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讨论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为此,教师要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

我们研究小组讨论学习时,认为小组讨论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讨论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总之,小组讨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余文利. 高中地理合作学习的三种常用方法简介[J].基础教育研究, 2008年06期

[2]王枫. 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32期

[3]徐建红.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马九荣.生生互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 2009年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3

图1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给生物教学的启示

由上图可看出,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效率很低,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常常是“强按住牛头喝泥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没有参与其中,学习积极性不高。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教师可将生物教材中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可视可听的方式呈现,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参与学习、实践应用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习金字塔理论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由于生物地位低、教学时间少,很多教师采用“讲授法”教学,认为既节省时间又能应付考试。课堂上教师讲知识、讲实验,把学生当做“容器”,久而久之,学生对生物失去了兴趣,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在教学中笔者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把学习金字塔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后,发现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现就笔者的感悟与同仁分享,以求探讨。

1.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挂图、模型、演示实验等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或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动画、PPT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感受得到,这种全信息的表达能使学生少走弯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

2.小组讨论,让思维在碰撞中产生火花

教学中使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可将个人的独立学习转化为集体的共同学习,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使学生从别人身上汲取知识、经验,从而拓宽思维,激发创新,调动学习积极性。

3.通过实际演练,让学生从做中学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听过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杜威也有经典的从“做中学”的理论。教材中很多结论都是直接给出的,学生被动接受感悟不深,如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学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江苏卷第40题,学生的得分率很低。笔者就带领学生做这个实验,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很明显就看到答案是①,分析原因:胭脂红是大分子,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可以透过细胞壁。有学生质疑:把胭脂红换成红墨水会怎样呢?教师立刻让学生实验,结果现象和胭脂红的一样。讨论后得出结论:大分子能透过细胞壁,这时不能透过原生质层。但又有学生指出他们看到的部分细胞全部是红色的。对此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学生认为那是死细胞,原生质层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红墨水进入了整个细胞。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该知识点,而且还对知识进行了迁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学中我们要多让学生实践,如制作模型、做实验、参加生活实践等,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4.让学生当“小老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笔者以前一直认为上习题课是件很痛苦的事,讲一遍两遍学生没反应,一节课下来,教师声音嘶哑、身心疲惫,学生似懂非懂,昏昏欲睡。后来笔者调整了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选出两名“小老师”,每周轮流一次。习题做完后笔者及时批改并校对答案,让学生纠错,让“小老师”提前“备课”。每次习题课前一晚笔者召集“小老师”,针对疑点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辅导,对重难点、易错点加以适当点拨。习题课上,笔者将本组同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由两位“小老师”讲解,“小老师”不懂的地方大家讨论,学生讨论仍有疑点的再交给老师解决。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笔者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点拨和总结。

通过实践发现,“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很有效,这种模式转变了学生的角色,由被教者变成了教人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思考问题的高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居高临下”,考试自然能考好。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4

关键词 高校课堂;现代领导理论;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114-02

多项研究显示,高校课堂出勤率较低,并有持续走低趋势。大学生感觉高校学习比较迷茫,如何提升大学生出勤率,提升高校课堂学习效率,是目前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是优缺点并存,其心理尚未成熟。领导思想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现代领导理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领导素质理论、领导方式理论和情境领导理论等。这些理论指出,领导方式从高度集权到高度分权要适应于领导环境的变化,管理中要实现工作和关系同时抓,对重要的下属要根据其意愿和能力实施不同的领导方式。

1 现代大学生的特点要求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效率

现代的大学生具有独立自主、个性自信、智商高和勇于担当的优点,但受独生子为主体的家庭环境和经济大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同时表现出独立能力缺失、功利思想重、个人利益中心和吃苦能力弱的弱点。对优缺点并存的大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任务。

解决大学生课堂教学效率问题需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将学生带进课堂;

第二步,培养严肃认真的学习学习氛围;

第三步,课堂上令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和收获知识的乐趣。

2 领导思想对于提高高校课堂效率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领导(Leadership)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引自周三多《管理学原理:理论和实务》),其本质是实现被领导者的追随,对下属心理和行为施加有效的影响。领导对下属的影响方式分为内在影响和外部影响两方面。外部影响主要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利益满足的影响、恐惧心理的影响。内在影响方式有以下两种。

1)理性崇拜的影响。领导者个人的品格、能力、知识、专长等因素在企业中赢得稳固的威信或声望,引发被领导者的尊敬、信服、敬佩乃至于崇拜感,接受其领导,甚至以领导者为楷模,加以效仿。

2)感情的影响。让职工感受到领导者的关心、尊重,并与之建立超越正式组织关系的密切的人际关系,他们在感情上自愿接受、支持领导。

大学生在心智上实际是不成熟的,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运用自身权力,将大学生引入课堂,规范其行为,令其感知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可以用来影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在管理学上称为权力。常见的权力来源包括三个方面。

1)法定权力。法定权力是指领导者在职责范围内拥有的决策指挥权、人事调配权等。高校教师作为基层工作者,手中可以利用来分配的资源较少,这种权力几乎为零。

2)奖励权力。奖励权力是指领导者利用物质的、精神的奖励手段来诱导下属的追随。高校教师有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权力,包括作业评语、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等,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和能否达到毕业水平。学生对于成绩和师长的认可是非常渴望的。

3)强制权力。强制权力与惩罚权相联系,利用下属惧怕惩罚的心理。高校通常有规定,教师有权对迟到或旷课达到一定次数的学生禁考,有权对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做出处置。要将学生引入课堂,强制权力必须很好地利用,如课堂考勤、作业全数评阅、严格公正地批改试卷及严肃的考场纪律等,都是常用的手段。

3 提升高校课堂效率的三点建议

高校的课堂教学与组织管理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知识具有实用价值,与学生价值观吻合;

2)能快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3)学生具有充分的参与机会。

基于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特征,高校课堂教学管理要在规范课堂纪律、提升学生满意度和参与度三方面着手,打造严肃认真同时积极活泼的课堂文化氛围。

严肃考勤制度和考试制度 建立和执行制度的目的在于事先预防。大学生自律能力差,但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教师事先申明纪律和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可以利用其惩罚权力达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目的。学生对制度的专注度不可能长期维持,预防其逃课的侥幸心理就要降低其实现的概率和提高后悔成本。全数检验对此有很好的作用。每节课采用不同方式点名,发现不良征兆就要及时提醒。纪律执行一定要到位,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效果要差得多。

考试是学科学习的检验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如果可以作弊,就可能放弃后期的努力学习。必须建立和执行严肃的考试制度。制度的执行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的认识和执行力度。

提升课堂学习的吸引力和满意度 大学生是有求知欲望的,也是急功近利的,他们对实用的知识和经验特别关注。在平时与学生交谈中,学生经常提到:跟老师聊天,效果比单纯上课好得多。学生和教师聊的问题都是他们感兴趣的,有过长时间的思考。笔者对学生做过测试,让学生比较实用的知识和有趣的知识哪个更愿意学习,多数人选择实用知识。这种思想有些急功近利,但是脱离这一实际,就难以获得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学习的吸引力。

满意度是预期的目标价值与感知的价值的相符程度。感知的价值高,其满意度就高。学习是有阈值(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不能导致行为释放,过高的刺激也会使个体失去反应)的,学习的知识过于简单、晦涩难懂或知识量过大,学生都不会满意。合格的教师必须想办法调试好课堂教学的难度和信息量,实现每次授课中都张弛有度、学练结合。

学习和实践结合,提升学习的参与度 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是充满追求和自信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练习,与学生适时地沟通,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自身知识和经验的提升。笔者在课余时间与大学生交流中发现,大学生对于学习的满足和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掌握程度。多年的中学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养成学练结合的学习习惯,要求在学习中能够跟上教师的思路,及时练习巩固,掌握知识对他们而言是最大的满足。

总之,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运用领导理论,既要建立教师的权威,又要以学生为本,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从知识的吸引力、学习的满意度和学生参与度三方面着手,建立起严肃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必要和乐趣。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2]幺晓辉.大学生公共基础课逃课行为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赵蕾.大学生课程学习投入度的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5

二语习得理论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对于事物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能动作用,而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学好英语不仅是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之举,亦是随着国内外交流不断增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交际工具逐渐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的今天,必须不断加以学习和掌握的必要行为。教师如何在这种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帮助高中生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1. 二语习得理论的概念诠释

所谓的“二语习得理论”,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指的是有关除了母语学习之外的其它语言的学习理论。这是一套较为复杂的理论系统,包括二语习得先天论、二语习得环境论以及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等。这三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其观点所有者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缘由和诞生方式,比如二语习得环境论认为,语言学习并非是得益于先天性条件的结果,而是取决于学习者周围的外部语言环境;二语习得先天论则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依靠大脑中所固有的语言学习机制来完成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生成;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则与辩证法中的联系和内外因相互作用关系原理有几分类似,认为语言习得并非先天性因素或外部语言环境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所实现的一种发展状态,只有当内部元素与外部环境相互融合到一致的频率时,才能产生促进语言习得的条件和环境,有利于个体对于除了母语之外语言的学习,反之则会产生一种阻碍的力量。在这三方面理论观点的作用和比较之下,笔者认为二语习得能否有效实施和推动,关键在于其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能否有效融合,因此,二语习得相互作用论将是有效推动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展开的主要理论原则。

2. 在二语习得理论指导下如何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

2.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广大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必须充分认识到每一名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思维活跃度、有上进心,同时想象力丰富、充满智慧的被教育者,只有从外部环境上予以其学习状态和学习地位的高度肯定,学生才有可能保持自身作为一名学生所应该拥有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投身到学习过程当中。英语课堂中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一种不违背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促使其不断适应英语学习的自然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其学习的自主地位的教学方法和准则。通常,片面追求教师对于教学环节的过度引导和过分“尊重”教师在课堂上身份与地位的唯一性的教师,其课堂多数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无法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才华表达的机会和平台。

2.2课堂教学中应用二语习得理论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尝试

通过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我们可以将任何一种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视作内因和外部环境相融合、相互刺激和作用而产生记忆的过程。因此基于这样的观点,笔者在日常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也做了这样两方面尝试,暂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效果。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陌生段落文章的理解能力,应加强学生对于段落上下部分文章大意的分析与解读,所谓以偏推全,就是利用已知的知识储备去推测未知的内容,利用已知的词汇、语法,来实现对于陌生段落的解读;其次,应鼓励学生展开网络自学,随着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教学终端的兴起,网络成为了一个几乎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切“疑难杂症”的地方,通过网络自学,学生可以充分培养自身基于已知、提炼未知,并根据已知去尝试不可知的学习推理。

2.3加大英文阅读量和词汇积累量,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而在这四个角度的学习当中,最为基础的是词汇的积累以及阅读量的达标。没有良好的词汇储备,学生很难能够实现对于英文阅读酣畅淋漓地理解,口语视听练习时随心所欲地表达。当前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确实陷入了一种较为矛盾的情绪之中,一方面认为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积累和掌握更多的词汇,也没有时间去阅读更多的英语文章;另一方面出于英语学习的必然要求,加强对词汇的积累和阅读量的提升,却又是掌握好英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鉴于这样一种情形,笔者认为可以将“考试”这样一种形式充分利用起来,考试是增加学生阅读和词汇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最为便捷的方法之一,能将考试题目当中所涉及到的新旧词汇完全掌握、细腻接受,吃透、研究透,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光,等于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词汇海洋中解脱出来,让其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选择、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和学习。

2.4适当调整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分级掌握模式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征,因此要想充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忽略这种层次性差异,必须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笔者认为要想细致而充分地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调整教材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有目的性和策略性地展开“分级”。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词汇和语法普遍采取了“掌握”和“理解”两种划分类别,这两种划分形式说明了其两类知识点所不同的难易程度,比如后者就是通常意义上理解较为困难、不需要过多记忆,甚至考试也基本不会出现的题目类型。对此,教师可以鼓励成绩优秀、探知研究能力和记忆容量较好的学生去多掌握原本只是“理解”就可以的知识点;要求基础较为薄弱、分析能力较差或是外语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对“掌握”类别的知识点重点学习,直至弄通弄透为止。通过对知识循序渐进的掌握与提升,不断增强每位学生的学习信心,实现内部修行与外部环境构建的完美组合。

3. 结论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理论是一种基于除了母语之外其它种类的语言学习功能、现状以及技巧分析而进行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二语习得相互作用理论对于当今高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教育理论归根到底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能对事物发展产生一定的能动作用,却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本质性、彻底性的改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词汇和阅读量的积累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归根到底是依托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根据课堂整体教学效果来确定的,要想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发挥学生个体的自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其个人文化积累和阅读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 李明雪. 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 考试周刊, 2015(57).

[2] 孙国芳. 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的误区和对策[J]. 考试周刊, 2015(48).

[3]余华. 提高学生参与高中英语课堂积极性的有效措施[J]. 新课程(中旬), 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研课题《基于二语习得理论的农村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6

问题的提出: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用以指导新课改十分必要。只有从理论基础上理清思路,改变观念,才能自觉地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运用当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和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和二元智力理论的影响下,“填鸭式”教学模式急需改变。

【关键词】认知理论 合作学习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16-03

中国教育改革顺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站在世界范围内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高度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改要求教育家们要有新思想、新办法解决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痼疾――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不足。

当今世界,各国以教育立国,以教育兴邦之识已成大势,各种教育改革理论方兴未艾,其中不乏已成为各国学习模式(如美国的教育改革经验)。中国近年来,大力提倡课改,运用高效课堂模式,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已经在理论准备和技术层面取得一定效果。尤其在技术层面,各种方法已经日臻成熟,已经从临摹阶段逐步向“自习”阶段发展,而我们最终走向“自创”。

因此,只有从更深的理论层次方面弄清楚其来源,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设计更合理,分组合作学习更符合学生特色,评价标准更加完善。并且,能够使教师、学生向更高、更深层次开拓智力空间,才能尽快从“临摹”阶段走向“自创”阶段。

一、分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1.组:“组”字从“系”,从“且”,“系”指丝绳,“且”意为加力、使劲,二者合起来,指用力编织绶带。在教学中,“组”就是由学生、导学案(问题)、教师串起来的一个合作团队。

2.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是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平台,是以异质分组为基本形式的学习共同体。

3.分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综合运用教

学动态因素,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学生、教师各层次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4.分组合作学习的特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各种智力水平(一般个体智力分为8种),以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为主线,体现以“生”为本理念,把学生情况、学习氛围、师生、生生关系有机组合到一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知识的超市,兴趣的狂欢。

二、分组合作学习的理论依据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指导实践的是经过验证的理论。当今,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受两大理论体系的影响,而这两大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注重人格培养,尊重个体差异,人人享有平等教育,造就不同能力的人才,以及多元的评价标准。

(一)中国传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影响

中国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生活的时代,思想活跃,各种思想流派层出不穷,且具有兼收并蓄,容纳百川的积极的思想学术氛围。各诸侯国为了立国治国展开了人才争夺,有德有才之人成为那个时代的“潮人”、“达人”。为了满足治国平天下的需求。大儒学家、教育家孔子创办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学校,培养了大批适应当时社会急需的“人才”。概括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孔子把教育确立为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他认为,庶――富――教是立国的根本。“庶”就是劳动力(生产力),“富”就是发展生产经济,“教”就是教化、教育。因此,教育成败关键看教育在治理国家、社会的地位如何。

2.有教无类,打破不平等。他打破只有贵族是聪明人、贵族具有学习能力的不平等教育思想,认为,天赋人心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因此,孔子的学生中,有穷的吃不上饭、住不起房的,有士大夫,有有钱人,只要愿意学习,他都以宽怀接纳。

3.兼收并蓄。不论你是天资聪明,还是愚笨,不管你有超常智商,还是智力平平,孔子都来者不拒,他认为“肤良医之门多病人”。

4.开放式教学。教学时间因人而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分地域、不分种族。

5.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教材选择自主性。学有四教:文、行、忠、信。授有“六经”、“六艺”。“六经”侧重文化知识,“六艺”侧重才能、技能培训。

6.教学实践。学以致用,带诸学子游历列国,考察国情、民意,验证所学。

孔子的教学方法(技术层次)也是灵活多样。其核心是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云“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的核心。重视个体差异,因其自身特点施教。另外,孔子还有一些很好的课堂教学技法。例如:①谈话、讨论、探索式。(个别谈,聚众谈)②学而知之,知行统一。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自学(独学)――诱导――领悟――表达――再思考――再领悟(提高))④明确标准(成人,立德),目标、标准深入人心。(评价灵活)⑤举一反三,学无定论。⑥争论、质疑。畅所欲言,质疑老师。⑦教师、学生平等。⑧寓教于乐。教《诗》配乐。

(二)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对教育改革理论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

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综合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对传统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扬弃,提出了人不仅具有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而且还具有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能力,交往――交流能力,自然观察能力。①每一个体智能各具特点(同时独立拥有8种智能)。②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环境、社会、自然、教育条件)③智能强调的是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解决、创造)。④多元智能理论重视的是多维看待智能问题的视角。

根据中外教育理论,为了充分展示学生的个体特点,发现、培养、激活个体智慧(智力),把高效的教学设计与培养不同能力的“人”紧密结合,方式、方法很多,当前流行的小班制,分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社会实践法等都在向同一个目标发展――培养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有社会交流能力的人。

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单一的讲授法,成了“任我行一统课堂”,不能因材施教,对分组合作学习法理解不够,运用不恰当,热热闹闹,达不到目标,课后还得靠作业压,不能体现个体差异;讨论法,漫无边际,没有主线,知识教授不到位;社会实践法走了过场,效果无法评价等等。

只有把中外教育理论与导学案的设计、分组合作学习以及评价方法紧密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导学案的设计,核心是既要把知识设计好,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学案要有层次,有充分展示不同特点学生的内容设计。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体现多元性,目的是发展多元智能。

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两个重要支柱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加德纳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独立的八种能力,即使是脑损伤的人,也只是一种能力受到了损伤,现代科技证明,人的大脑皮层分别管理不同的能力,每个人有与众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关键智能,教育就是要激发这种能力。如果导学案设计脱离课堂主体 ――学生,仅就其知识内容而设计,那就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也背离教学的终极目标――造就不同能力的“人”。导学案的好坏决定了教学目标的是否达成,导学案的高度就是教师水平的高度。

导学案设计体现差异性的主要方法是分层次设计,就不同智力的学生设计相同或不同的问题,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答案。孔子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智能的学生,设计了因人而异的解决办法,同一问题,却因特点不同的学生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三、高效课堂的第二个重要支柱就是分组合作学习

分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充分得到尊重,让他们的智力差异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展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潜力各不相同,都会通过不同方式得到展示和实现,都会通过某种对应符号表现为一种能力。因此,分组合作学习绝对不能成为一种形式主义,而必须成为课堂教学实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使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得到展示。

(一)分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建立在学生独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预习的基础之上

课堂教学顺利与否,关键看学生对导学案理解的深浅。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前独学,课前的预习,并通过预习,保证课堂教学中涉及的重点、难点及主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就无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节课就是失败的。预习,也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发挥个体智能差异性的一个具体行为,为课堂教学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二)分组合作学习,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是教授法、探索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时,根据课堂的不同阶段,分别利用不同方法。

第一阶段:(引入导学案):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语言 ,诙谐而不失本意的表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启发式和讲授法起主导作用,把本节课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清晰地告诉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探讨阶段。

第二阶段:(讨论、争论),组内、组间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点拨、组织课堂,主体――学生展开争论、讨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心,采取讨论法,引入竞争机制和探索模式,方法灵活,发现疑点,解决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各个层面进行交流。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要注重一个氛围――热烈,对抗而又有序;两个关系――师生关系,教师导演,学生演员,师生平等;生生关系――同层次对学,不同层次帮学。本环节是充分展示个体智力,人格差异的主要阶段。教师要以赞许、鼓励的方法,让每个参与者都有展示才智的机会,教学秩序自由度要高,提出问题层次要强,解决问题干净彻底。通过争论、探讨,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本阶段,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畅所欲言、质疑、举一反三等方法得到运用。

本环节用30分钟时间。但是,教师在掌握进程时,要把握学生的讨论状态和导学案的理解情况,可再拿出5分钟进行初评,纠正一些不正确、低效率的做法,以便在评价阶段能有好的效果。

第三阶段:在争论、探讨的基础上,教师要适时引入点评。点评阶段是探索法的延伸,也是提高阶段,展示各层次的成果。教师应当以不同层次的代表分别进行点评,允许抢评。根据孔子对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一对一对评,让不同个体智能差异有展示机会,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个体智能差异。在点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教师在点评时,多用肯定的语气,少用否定的语气,不用轻慢的语气。

第四阶段:评价应当是清楚而明白的,应当有一个基本体系,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标准。必要的定量是可以实行的,但是,不能给学生贴一个好或者不好,优秀或者差生的标签。即使打分,也不要当堂公布,尊重个体的人格,是评价方法的重要点之一。

第五阶段: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又不拘泥于课堂内容,要有开放性、选择性、自由度,作业以社会调查、手工制作、参观学习、读书心得等内容为主,把课堂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和观察能力等。

四、科学评价

1.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相对独立的通过不同符号表现出来,是独立的不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据此,加德纳和费尔德曼教授用10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对学习活动评价方法进行设计,目标是为了发展一种新的方法,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7

【关键词】高等教育;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

0引言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报告对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也是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课堂教学是实施国家高等教育的主渠道,高等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必然和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构建高效大学课堂已成为了现阶段大学教研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道路工程专业是从事道路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等道路各方面的应用学科技术,涉及道路建设的各个领域。道路工程专业是长沙理工大学的一大优势特色专业,是开设道路工程专业的高校中专业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在科研实力、师资队伍以及教学设施设备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2011年,道路工程专业成为长沙理工大学首批获得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资格的专业之一,更为道路工程学科建设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课堂学习在我校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面占据非常大的比重。由于道路工程专业是为培养从事公路建设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因而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繁杂,课程任务重,如在本科期间,道路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桥梁工程等大量的专业知识,这些课程是道路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从事公路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然而通过调查与走访用人单位,得到了部分道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课堂教学效率差应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作为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的道路工程都面临专业素养不足的尴尬结果,其他专业估计也会不例外。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如何提高本科生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高本科生的专业素养,达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的,已成为我校道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师应该深思的一个问题。

1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比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尽量大的收益。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2]。笔者认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是越快越多就越好,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前提,将质量与速度有机结合的教育活动。因此,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3]。对道路工程专业课而言,高效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吸收教师所讲的专业知识,课下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相关练习题,能够处理一些专业问题。所学知识并非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至于用人单位对道路工程专业的专业人才不满意,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2阻碍高效课堂的因素

2.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素质

教师应该明白,旧的教学模式已经过时了,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目标趋于多元化[4]。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好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知识有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比教师的教授过程重要的多。教师需要将传统课堂教学中主导地位的角色彻底转换过来,课堂教学要以让每个同学都能高效的学习到专业知识为目标。[5]

2.2学生学习欠主动,态度差,对专业课堂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经过调查,一些学生上课态度确实很差。甚至有很多的迟到、早退与旷课现象。上课时,只有教师提醒学生这个专业知识点要记笔记,某些学生才很不情愿的拿起笔来,还有的学生居然会选择拿起手机对课件进行拍摄,这是对课堂极不认真的表现。有的学生上课故意选择后边的座位而舍弃前面利于听讲的座位,玩手机、看小说、睡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学生来到教室只是为了应付某些老师的点名政策,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代替自己所谓的“好哥们儿”签到,学习的氛围是如此的差劲。他们并未认识到课堂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也许有些同学可以认识到道路工程专业课堂的重要性,但是处在如此学习氛围中,可以明哲保身的学生又有几个呢?这样下去,所谓提高课堂效率,无非是天方夜谭。

2.3缺乏有效的评价管理机制

任何事情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有效、高效的评价与管理[6],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例外。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它更能激励教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简要地说,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只有让教师充分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才能为使自己以后的更加优秀指明方向。课堂教学评价是老师了解自己授课情况的一条至关重要的途径。对我校学生而言,在道路工程专业课程课堂上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机制,教师可以适量的给学生做课堂测验,当堂课当堂测试,评出优秀与否,并适当的进行成绩奖励与惩罚,从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听课质量。

2.4教师的备课重视程度

在确立了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教师就应该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认真地设计好课堂的教学内容,预先考虑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情况,并且想好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对讲授的内容充分地理解与掌握,还要对这个知识点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明确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教学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梳理。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和梳理,备学生是在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愉快主动的掌握课堂知识。另外,采取必要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应用、实验的操作等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备课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够达到课堂高效教学的目标,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课前教师必须要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和教学内容,写好每一节教案。

3实施高效课堂的策略

3.1深化教学新理念

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育授课理念。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师长”变为“学长”,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作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学生对课堂认识的最直接通道。教师在对道路工程专业课学生授课过程中,应该采取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可以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模拟等等形式合理地利用起来。创新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自身也要勤加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针对自己的学生和专业课程的特点,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本身的素质过硬,才能较好的引领学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

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题,非常有必要使“讲堂”变“学堂”。学生本身要对道路工程专业的学习有个详细的规划,设立学习和专业素质提升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改变不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自由和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不断地提升和塑造自己,对于不好的学习习惯,要积极改正。要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在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并且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与其他同学要互帮互助,养成基本的团结协作精神;遇到问题首先独立思考,尽量课堂上配合老师。

3.3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的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这种课堂结构至今对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对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变得“模式化”了,就显得非常呆板、没有课堂活力,所以要构建高效课堂,传统的课堂结构必须要进行改进。

3.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道路工程专业课基本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现阶段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模拟实验为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使学生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但是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有些脱节。据用人单位反映,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不佳,虽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校要求从事道路工程专业课授课的老师必须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须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据调查,学生更喜欢在课堂上听到生动形象的工程实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那样将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足,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难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将工程实例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教学效果良好。

3.5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

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要适应现代高校教学的需求,建立科学的课堂督导体系。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教育制度。教学监督是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任何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都很难,而没有高效的监督体系,也不可能出现高素质的教师。适当的监督体系可以使教师的素质普遍提高,也是不听话,贪玩学生的警钟。所以学院领导要做好审查工作,定期组织院督导专家进行课堂听讲,了解教师的授课水平,学生的听课状况和整个课堂的效果。

4总结语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满足市场上对本科生专业素质的要求;课堂是教师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道路工程专业课课堂教学进行改进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并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本论文分析了阻碍道路工程专业课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期待对于推进大学专业课高效课堂来说,能起到一点点启示作用。高效课堂不仅是一种理念,还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与其更多的思考和关注,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培养具有优秀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出发,扎扎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使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龙宝新,张立昌.当代我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因与走向[J].教育科学,2014,01:31-38.

[2]龙宝新,折延东.论高效课堂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4,06:122-129.

[3]罗海东.关于高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09-210.

[4]龙宝新.论当代高效课堂改革的理论架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8:52-56.

高效课堂理论学习篇8

【关键词】深度学习;优学课堂;教改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9-0064-03

【作者简介】姜宁兵,江苏省薏韪呒吨醒В江苏如东,226406)校长,高级教师。

在当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国内各地相继在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土化“有效教学”和“高效教学”的理论,继而纷纷开展了关于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和高效性的课堂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独白和单向灌输逐渐被“自主、合作、探究”等新型学习方式所取代,活跃的对话与丰富的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然而,调查发现,教育理论中一直强调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深入探究精神在课堂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体现。不少改革后的课堂只关注外在表现形式,有的是“新瓶装老酒”,有的是在先进理论指引下进行着错误操作,忽视了学生的真正学习和深层学习。学生仅仅是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而非真正理解,更别谈迁移运用。

这种基于简单认知记忆和重复浅表训练的浅层次、低效能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局限。笔者认为,我校“优学课堂”的研究正是对当下课堂教学这一显性问题,在运用“深度学习”理论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浅表化学习、形式化学习和虚假学习等问题的基础上,从优化课堂教学重要环节的角度,探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优学课堂”研究的现实缘起

当前不少学校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低效化”问题,具体而言,课堂教学存在备课简单化、讲授碎片化、提问浅表化、讨论形式化、点评主观化、练习扁平化、思维片面化等现象,集中表现为教师讲得太多,讲得不到位。这是源于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科复杂性的本质特征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不少是在压力之下被动执行上级的课改要求而已,背离了学科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在这一意义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是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最高目标,是给学校的办学谋求新机遇,给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助力,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大提升。也就是说,课堂改革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必须充分反映“深度学习”的要求。只有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学习因我们的革新而在动力值、方法值、知能值等方面明显增加了,那么我们的改革才是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

二、“优学课堂”内涵的概念阐释

首先,课堂教学应该实现学生真正的学习与发展。真正的学习是以学校特定的教育情境为背景,借助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互动平台,依托较为合适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必要且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辅以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和帮助,通过个性主动思考展示和群体互惠交流实现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经验增长、情智和谐发展。其次,课堂教学更要符合深度学习理论的要求,作为时下一个热词,“深度学习”,其英文为“deeper learning”,是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学习新思想与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让他们学习后能够引用、迁移所学内容。这是一种基于项目、问题、探究,抑或是基于挑战的学习,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校内外具有更多主动学习的经历。深度学习的工具是技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和应用知识,在情境中积累课程经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优学课堂”的价值支撑,深度学习理论在课堂环节可以理解为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理解批判地学,整合抽象地学,迁移应用地学,终身反思地学。

“优学课堂”,既要实现学生真正学习,更要体现深度学习要求。具体而言,它是一种优先学习、优化选择、优质互动、优效生成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优先学习、优质学习、优化过程、优选方式、优效结果。“优学课堂”对学生而言,倡导学习态度积极,情感意志良好,师生关系融洽,思维状态活跃,学习生成自然的课堂生态。以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并充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学与优教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作为一种教学体系,这一课堂模式的建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学目标更精准,设计更合理,内容更科学,方法更高效。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优学课堂”研究,则是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价值支撑,以高效优质教学为操作诉求,合理配置和利用优质资源,优化重要教学功能要素,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配套机制等实现最优化,实施优质优效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和教学能效,既实现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也有力促进了教师的理论修养、专业发展和教学提升。

三、“优学课堂”启动的现实意义

教育心理学家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把学习定义为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能力或行为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笔者认为,“优学课堂”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会因师生双方对于教与学过程的高度肯定与享受而产生充实的意义感;会因知识的深入理解传递与能力的有效提升运用而产生良好的效能感;会因为彼此双方都有显性或隐性的知识或情感的汲取与升华而产生鲜明的获得感;也因为真正学习和深层学习的同时发生而自然生成较久的持续性;同时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形成较大的支持力。

“优学课堂”的研究主要立足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着眼学生素质教育与课改要求,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教育规律、更科学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立足学校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勇于教学改革的新型骨干教师。三是致力于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乐于自主学习,懂得合作学习与创新的新型学习者。四是谋求课堂效能提升与良性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形成符合低耗高效、优质优效要求的校本化课堂范式。

笔者认为,改革的难度永远在于落后的地方,或者是薄弱的地方。当前课堂改革已到攻坚克难阶段,区域间、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城乡之间也有明显差别。农村学校的课堂一定要改,但是要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校本特色、师资设备等因素,明确方向精准定位。以我校为例,就是凭借一直坚持并推进的精致课堂、真学课堂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的优势,以当下课堂改革的先进理论为指导,对我校影响课堂教学效能的因素和环节进行优化,对制约师生双方能动性的低效课堂进行革新,推出“优学课堂”模式与机制范例,能够更好地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校的质量提升和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优学课堂”模式的操作实施

“优学课堂”的实施,需要从优化教学常规、优化导学案、优化讲授方式、优化讨论展示、优化评价方式等不同层面进行突破,以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探索出一套科学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整合课堂关键因素。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素质教育与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结合校本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针对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调研,坚持五个优先原t,即问题导学优先、独立思考优先、充分展示优先、自主评价优先和精讲精练优先,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展开优化,如优化教学常规、优化导学案、优化讲授方式、优化讨论展示、优化评价方式等。

二是优化课堂实施路径。重点探索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的融合途径,将理念贯彻到课堂,让课堂教学更富生机与活力。我们尝试以五步优化课改路径,即预习启航(学习目标、导学案),互学启迪(小组讨论、自主发展),教学启悟(积极评价、精准讲授),练习启能(分层训练、有序拓展),温习启智(消化前置、自主平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构建传统与革新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问题设置优效、合作讨论优效、展示评价优效、课堂达成优效和持续学习优效。

三是优化课堂基本模式。根据高中阶段的不同课型进行研究,如“优学课堂”之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以尊重教育规律与学生发展特点为前提,重点研究不同课型的结构组成和突出特征。

四是优化课堂配套机制。课堂教学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科学性与实效性。要建立健全“优学课堂”的配套机制,如导学案的改造优化,讲义编写的优化,学生笔记的优化,以及评价机制的优化等,通过完善的配套机制来确保课堂教学的优质优效。

五是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在尊重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以教学实践与教学经验相融合,通过操作进行反思与总结,诊断与调适,形成简单科学、合理规范的教学实施策略。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策略,进一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是优化课堂学习策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具体表现为情境创设、兴趣激发、习惯培养,方法指导等。要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策略,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提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