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疗专业培训8篇

时间:2023-10-09 10:48:07

医疗专业培训

医疗专业培训篇1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乌鲁木齐地区三甲医院肿瘤科室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包括9所综合医院,1所肿瘤专科医院。专科医院29个肿瘤科室共464名,综合医院16个肿瘤科室共208名。2011年3月将所有符合标准的护理人员总计672名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

①乌鲁木齐地区三甲医院肿瘤科护士。

②肿瘤科室工作年限1年以上。排除标准:护士长及长期不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内容研究使用的《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培训状况调查表》是在参考美国OSHA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防护要求,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咨询意见,按照研究目的编制而成,在进行调查前送交5位专家评审(1位统计专家、3位护理专家和1位流行病学专家)。

①一般资料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民族、学历、性别、接触化疗药物年限、职称等基本情况。

②培训时间:岗前培训时间及在岗培训时间。

③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内容:化疗药物相关知识、防护规章制度、防护方法及措施、疗废弃物的处理等。

④护士培训需求:培训次数的需求。

1.2.2调查问卷信度重测信度,选取30名肿瘤医院内外科护士进行预调查,两周后复查,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r为:培训时间(0.601~0.724),培训内容(0.595~0.822),护士培训需求况(r=0.683)。内部一致性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81。

1.2.3调查问卷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根据理论基础和实际经验对工具是否包括足够的项目,是否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所作出的判断。请五位专家(包括护理、统计学专家)进行内容效度测定,CVI为0.817。

1.2.4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2011年3月起,与乌鲁木齐地区三甲医院护理部及肿瘤科护士长取得联系,在得到其支持后,应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状况调查表》,由研究者本人向各肿瘤科室护士长详细讲解填写方法和要求,由各科室护士长监督,每位调查者如实独立的完成调查问卷,回答时间为20min,回答结束,护士长负责回收问卷并对每一份问卷的完整性进行核实,研究者在进行回收问卷时再次对问卷各项回答进行核实。本次调查肿瘤科护士672名,有效问卷为648份,问卷有效率为96.43%。其中专科医院458份,综合医院190份。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和百分比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及护士培训需求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的检验都是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相关规定要求,肿瘤科室护士须经专门的化疗职业防护培训才可入岗,没参加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护士,对化疗药物没有全面的认识,很容易将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混淆;对防护措施没有足够的了解,很容易将普通药物的使用方法应用于化疗药物。管理者应将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纳入到护士的继续教育中,对肿瘤科室的护理人员重点培训,对全院的护士也应该辅以教育,因为现在化疗药物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已经不仅仅限于肿瘤科室,包括心脏外科、血液科等。显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对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时间,岗前培训时间<30min比例最大,专科医院79.47%,综合医院80.00%。岗前培训>60min的专科医院只有4.14%,综合医院为3.68%。在岗培训时间<30min的专科医院为83.18%,综合医院为83.15%。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在培训时间上情况都较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时间严重不足。医院对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内容欠缺,培训内容为化疗防护规章制度的专科医院为17.68%,综合医院为16.84%,护士在培训时学习化疗废弃物处理只占55.89%和55.26%,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入岗前只能在学校获取化疗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加之教科书上的内容有限,因此岗前培训对新入肿瘤科室的护士非常重要,充足的培训时间和完善的培训内容才能使得护士对相关知识有彻底的认识。由于肿瘤科室护士的工作量大、人员配备不足,长期工作中的护士会对化疗职业防护意识淡漠,因此医院需定期对护士进行化疗防护知识的在岗培训,增加护士的防护意识,巩固护士的化疗防护知识。在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时,授课老师的选择也很重要,必须选择拥有丰富的肿瘤科室工作经验、对自身要求较高、对化疗职业防护知识有充分认识的老师,结果表明主要选择培训老师为主任或副主任护师和主管护师,较高职称的老师其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高,能够根据自身的体会并且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员们能够更加生动的学习到知识,培训内容方面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容较欠缺。护士认为每年培训次数为2次的比例最大,每年定期的培训可以提升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化疗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而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对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需求是很大的,与护理人员培训现状有较大差距。原因可能是医院对化疗职业防护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将重点放在患者化疗反应的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应对上,而忽略了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的教育和措施的落实。整个调查显示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在化疗职业防护培训上无差异,都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能够提升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能力,因此医院应该做好新入肿瘤科护士的岗前培训,以及在岗护士的培训,使得护士时时刻刻都牢记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做好职业防护,减少化疗药物给护士带来的健康影响。随着经济以及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都成立了肿瘤专科培训,医院应该鼓励肿瘤科护士积极参与此项培训,提升整体水平。黄敏等的调查结果表明,接受培训与否直接影响了护士对化疗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我国护理事业起步较晚,在职业防护方面还很不到位。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使得护士能够安全健康的工作,医院就必须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增加化疗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监督护士做好防护措施:

①加强化疗护士准入管理:提高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重视,将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列入年培训计划中,并对参与化疗科室的护士进行准入管理,参与化疗护士准入培训,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合格后,才可获得化疗护士准入资质,从事独立的化疗相关工作。

②加强护理实习学生带教:护理学生在校期间,应增加对化疗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的教育,了解化疗药物的危害,掌握化疗职业防护的方法,从思想上引起学生对化疗职业防护的重视。在医院实习期间,由于带教老师会成为学生的仿效对象,因此临床带教老师必须是有丰富临床经验,正确掌握化疗相关知识,并严格按照化疗职业防护措施执行的护士。在带教学生过程中,带教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告诉学生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的区别,使学生学习到化疗药物的类型、危害、使用方法、防护措施,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严格监督,提高实习学生的依从率,减少化疗药物对学生健康的影响。

③加强岗前培训:大多数医院在护士入科前都会做岗前培训,但是很少有医院会进行专门的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化疗知识很少,如不做专门的培训,刚入科的护士就会把化疗药物当作普通药物进行使用。培训须请临床中理论知识扎实、经验丰富、对化疗药物以及职业防护有全面认识的老师进行讲解。培训中护士不仅要学会基本操作,对化疗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也要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化疗药物的种类、化疗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化疗药物危害的途径、化疗药物与普通药物的区别,不慎接触化疗药物如何处理的方法,掌握化疗职业防护的措施。重点是要提高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使护士对化疗药物以及化疗职业防护有个全面的认识。并且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者才可入科。管理者应该对新入肿瘤科的护士做好严格的把关。

④加强在岗培训:护士在长期繁忙的工作状态下,会疏忽对化疗职业的防护,因此医院以及科室应该定期对护士进行化疗职业防护的培训。根据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培训的需求,医院每年应该举行两次化疗职业防护培训。巩固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加强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的重视。并且不定期地对护士进行防护知识的考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专题讲座、印制手册、音像资料宣传等多种方式增加护士的化疗职业防护知识,在严格的管理下,护士才能对化疗相关知识记忆犹新。

医疗专业培训篇2

为贯彻落实《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村卫生室建设步伐,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根据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乡乡村医生进行分期例会培训,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农村卫生所防备、保健、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1一、培训目标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鄂发〔20__〕29号)和《秭归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我县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培养一名年龄在50岁以下的骨干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不低于三个月,使其基本掌握医疗卫生专业中专毕业生应了解的医疗卫生知识,其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培训7天以上;每一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在职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一个月,使其具备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二、工作职责

1、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定期开展培训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师资队伍,每季度开办一次巡回培训班,每次5-—7天。

讲师团人员构成如下:县人民医院10人(专业要求:内科2人,外科2人,妇科、儿科、五官科、中医、检验科、护理各1人),县疾控中心5人,县二医院6人(专业要求:内科、外科、儿科、护理各1人,中医科2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2人。上述单位在4月底以前上报人员名单,由县卫生局医政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2、乡镇卫生院:每所乡镇卫生院安排3—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乡镇培训领导小组,由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定期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本乡镇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县级培训班培训;

组织本乡镇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考核等工作。

3、村卫生室:组织本室在职乡村医生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及县卫生局组织的培训班,每个村卫生室确定一名50岁以下,业务技术能力强,医德好的骨干乡村医生重点培训。

三、培训内容、时间、方式

1、内容:以湖北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材为主,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可以自编培训教材。

要求培训期结束时,骨干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其他在职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掌握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2、时间:骨干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三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一般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一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一个月。

3、培训方式:县级讲师团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乡镇师资队伍,每季度组织一次巡回培训班,到一至两个乡镇开展培训,每次5—7天;

乡镇每月组织一次培训班,对乡村医生开展轮训,每次2—3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县卫生局将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选送乡村医生参加省、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时,各卫生室按每天不低于3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并据实提供交通费;

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培训时,免费为参训乡村医生提供教材、场地和安排住宿,乡镇卫生院要免费安排好县巡回培训班教师的食宿;县级各医疗卫生单对讲师团成员提供相应经费保障,不能因为参加讲师团而降低待遇。县卫生局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乡村医生培训经费做到应拨尽拨。

2、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目标考核。

从2010年起,县卫生局将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作为医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将其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乡镇卫生院对培训对象加强管理和考核,严格考勤制度,对参训对象做好考勤记录,未达到培训时间的必须补训;严格工作纪律,培训期间要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尊重培训教师;严格目标考核,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如期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结束后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考试及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县卫生局。

3、奖惩措施

奖励:培训期结束,县卫生局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乡村医生进行奖励;

惩处:对于拒不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将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执业证书或其他处罚;没有达到规定学时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在6个月内进行补训和考核。

4、工作要求:乡村医生是我县一支重要的卫生队伍,是捍卫我县三十多万农民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忠实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2一.我乡人口3024人,辖7个自然村,6个卫生所,每月例会及培训一同进行,为强调乡村医生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我乡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乡村医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院领导身体力行,亲自参加并督促每次例会培训的安排和落实,正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才使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每期培训结束后组织考试,今月6人参加考试,全部及格,培训合格率为100%。

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学员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应用较新诊疗技术手段的能力,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培训的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2、由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年龄、文化程度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上针对性还不够强。

总之,培训取得的成功并不一定代表十全十美,我们将再接再励,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各项治理制度,不断地提高培训教学质量,为我县的卫生事业培养更多的适用人才。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3一、培训目标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决定》(鄂发〔20__〕29号)和《秭归县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到20__年,我县为每一个村卫生室培养一名年龄在50岁以下的骨干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不低于三个月,使其基本掌握医疗卫生专业中专毕业生应了解的医疗卫生知识,其中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培训7天以上;每一个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的在职乡村医生累计脱产培训一个月,使其具备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二、工作职责

1、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县人民医院、县二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讲师团,定期开展培训服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重点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师资队伍,每季度开办一次巡回培训班,每次5-—7天。

讲师团人员构成如下:县人民医院10人(专业要求:内科2人,外科2人,妇科、儿科、五官科、中医、检验科、护理各1人),县疾控中心5人,县二医院6人(专业要求:内科、外科、儿科、护理各1人,中医科2人),县卫生局卫生监督局2人。上述单位在4月底以前上报人员名单,由县卫生局医政股统一安排培训内容和时间。

2、乡镇卫生院:每所乡镇卫生院安排3—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各乡镇培训领导小组,由各卫生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定期开展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本乡镇参训人员,按时参加县级培训班培训;

组织本乡镇乡村医生开展培训、考核等工作。

3、村卫生室:组织本室在职乡村医生按时参加乡镇卫生院及县卫生局组织的培训班,每个村卫生室确定一名50岁以下,业务技术能力强,医德好的骨干乡村医生重点培训。

三、培训内容、时间、方式

1、内容:以湖北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材为主,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局可以自编培训教材。

要求培训期结束时,骨干乡村医生基本达到中专学历水平,其他在职乡村医生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掌握农村多发病、常见病诊治知识和公共卫生、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基本常识。

2、时间:骨干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三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三个月,一般在职乡村医生每年培训不低于一周,三年累计不低于一个月。

3、培训方式:县级讲师团定期举办培训班,培训乡镇师资队伍,每季度组织一次巡回培训班,到一至两个乡镇开展培训,每次5—7天;

乡镇每月组织一次培训班,对乡村医生开展轮训,每次2—3天,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试考核,确保培训质量。县卫生局将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选送乡村医生参加省、市组织的乡村医生培训。

四、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乡村医生参加培训时,各卫生室按每天不低于3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并据实提供交通费;

县、乡医疗卫生单位组织培训时,免费为参训乡村医生提供教材、场地和安排住宿,乡镇卫生院要免费安排好县巡回培训班教师的食宿;县级各医疗卫生单对讲师团成员提供相应经费保障,不能因为参加讲师团而降低待遇。县卫生局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乡村医生培训经费做到应拨尽拨。

2、严格考核:县卫生局对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加强目标考核。

从年起,县卫生局将把乡村医生培训计划作为医政工作的一个重点对各单位进行考核,同时将其纳入各单位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各乡镇卫生院对培训对象加强管理和考核,严格考勤制度,对参训对象做好考勤记录,未达到培训时间的必须补训;严格工作纪律,培训期间要着装整洁、举止端庄,尊重培训教师;严格目标考核,所有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如期完成规定的培训内容,达到预期的目标,培训结束后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考试及考核,并将结果上报县卫生局。

3、奖惩措施

奖励:培训期结束,县卫生局对组织得力,效果显著的单位和乡村医生进行奖励;

惩处:对于拒不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将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注销其执业注册、收回执业证书或其他处罚;没有达到规定学时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在6个月内进行补训和考核。

4、工作要求:乡村医生是我县一支重要的卫生队伍,是捍卫我县三十多万农民身心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在农村医疗、预防、保健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乡村医生培训是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技术水平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措施。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忠实实践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按照县卫生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把乡村医生培训工作抓好、抓实、抓出特色。

乡村医生培训计划范文4一、继续加大医疗质量控制力度

采取多种措施,增强医生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从而促进医疗工作质量提高。

1.以科学严谨态度抓好每项医疗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

医务科将继续深入科室规范各环节管理。

2.坚持三级质控组医疗质量检查、考核、评比,及时通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措施,对检查出的结果进行通报,对年终医疗质量前三名的科室给予一定的奖励,后三名的科室予以处罚。

二、抓好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医疗队伍素质

要使全院医务人员树立学习钻研专业知识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提供学习机会。

1.按照我院医疗需求,引进在专业医疗业务骨干。

2.鼓励中青年医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3.选送医疗骨干按照专业需要外出进修学习、交流,引进新知识、新技术。

4.坚持在院内举办医疗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

5.加强科内业务理论学习和操作培训,坚持三级查房,提升查房质量,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三、抓好医疗安全工作

1.充分利用三级医疗管理体系,各司其职,层层把关。

2.坚持医疗纠纷讲评和案例分析制度,增强医生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隐患,保障病人就医安全。

四、做好其他常规和指令性医疗工作

扎实工作,做好急救、输血等常规医疗工作,做好医疗应急突发事件应对、上级安排的医疗活动任务等。

医疗专业培训篇3

关键词:吸引人才 引用人才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364-01

我国目前医疗机构中,人才正处于短缺状态,这种现状制约了社会经济与医疗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培养人才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但如何引进、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培养都是当前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的重点问题。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质量,我国现存的众多医疗机构正处于发展阶段,培养高技能人才对医疗事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如何引进人才

现今社会中较多医院属于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医院内部缺少使用人才、任职人员等,这种现象就导致医院内部领导在主观思想上避开了积极主动招纳人才。但是,作为医疗机构的领导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对人才管理方面的危机感,努力在医院内部树立一种“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通过在日常发展过程中不断意识到:人才的大量储备能够提高医院价值,对医疗机构内部的物力、财力等均具有保值或增值的作用。

二、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医疗人才指的是在临床治疗、急救、护理等相关领域中的一线工作者,高技能人才具备精湛的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一定作用,当日常工作中上遇到状况时能够及时解决。医疗人才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医疗人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不仅提高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力,还推动国家医疗技术创新的发展,所以说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与应用在社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医疗事业的领先地位可以从侧面折射出缺乏高技能设计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对人才的培养已经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目前我国已经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强国战略之一。

三、医疗人才的培养方法

在对医疗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注重“以人为本”,对医院内部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式与培养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行培养时主要按照“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方针进行院内培训与国际医疗机构实习,主要围绕化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相关职业活动,以医疗技术为核心将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医院内部应当争取与国际医疗单位进行合作,将医疗人才的学习与工作结合,医疗人才应当在院内学习职业基础知识,将职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考取相关职业中级证书相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著名医疗机构相结合,并根据与相关国际医疗企业签订的相关“人才培养订单”中的职业岗位,或者是在相关医疗单位签订的就业合同中相关的职业岗位,按照相关部门要求进行鉴定后再进行职业培训,考取高级证书可以按照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造。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专业授课时应当提升团队培养水平,着重培养相关的专业带头人与骨干领导。同时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现有状况对培训条件进行一定的调整。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开展大型外国进修与交流活动,医疗机构应积极鼓励员工攻读硕士,外出观摩教学、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会等等有助于与提高医疗机构内部培训质量的活动。为了避免医疗机构中的一些兼职讲师对医疗机构环境与培训程序不熟悉等情况,医疗机构应当在讲师上岗前对其进行培训,使兼职讲师能够将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时应当通知相关讲师对培训课程进行选题,在培训时应当采用精品课程与良好的培训内容进行知识的讲授。如有机会应当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安排学生课程内容或顺序,并且编排具有医疗机构特色的读本。

培训时应当使用多种多媒体手段,不论是培训中的基础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基地的实物培训都应当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进行处理,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在这期间应当时刻注意内部受训人员与领导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主要将备选人才作为主体。例如在进行临床解剖或手术时,不再是像传统培训那样由讲师在事前为储备人才做好培训准备工作,而是根据储备人员的想法制定自主方案,讲师则进行相关方案的风险评估或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帮助。储备人才在完成后应当由讲师进行检查并加以评价,并将总结内容包含在最后评定分数之内。

四、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内部培训相关机制

医疗机构内部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制定。医疗机构中相关的负责部门应依照例如《医疗机构工作规范守则》、《讲师授课质量评定》、《实训教学规范》和《讲师授课违纪与授课管理评估标准》等相关规定制定。在储备人才、医疗机构、社会三方监督管理制度中建立,医疗机构应当委派专人对各校各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将优质人才选入医疗机构之中,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也应当委派专人对培训质量进行监督。讲师应每月按照上旬、中旬、下旬的顺序上交相应的培训计划,并将培训计划、培训文件准备、课件准备、培训日志记录、实训应用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设备安全等相关资料上交进行审查。

对讲师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价,这不仅要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更要得到相关专家、同行的认可,最重要的还是储备人才的认可。每年医疗机构都将组织全校员工对相关培训讲师进行匿名制调查问卷,将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排名,讲师在进行评优评先时首先参考调查问卷分数。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讲师授课的积极性,更能够增加储备人才和讲师间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讲师任教的责任心与教学水平。

使用了专业培养方法后医疗机构的培训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医疗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这种方法的实施保证了医疗机构储备人才的优质、储备人才数量充足。不仅增强了储备人才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储备人才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很多大中型医疗机构纷纷莅临我院进行参观,就2012年来说,我院储备人才与外国医疗机构的签约率高达 98.56%,近两年医疗机构储备人才与外国医疗机构进行签约率均保持在97%以上,且治疗与护理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谢明芳.高职院校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新观察,2010(9):238-239.

医疗专业培训篇4

1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2006年,卫生部下发文件指出高职高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将不允许报考临床助理医师,使得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再次发生变化。2007年明确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类型是“技师”[1]。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医疗美容技能,从事临床医学美容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有理化美容技术、中医美容技术、减肥美体技术和整形手术后的护理等;要求掌握的技能有基本医学美容技能、熟练运用各种美容仪器设备及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学中始终紧扣实用性这一特点,突出教学与美容市场的结合[2]。

2调整教学计划,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2.1 为适应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高专特点,本着专业基础知识“必需”与“够用”的原则,适当的减少公共和基础医学课程的学时,对于具有重复性的课程可以消减掉,比如:《美容心理学》可以代替《医学心理学》,《医学美容伦理学》可以代替《医学伦理学》。而临床基础课程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向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倾斜,比如:制定系统解剖学教学计划时应根据医疗美容专业特点将皮肤解剖结构作为重点讲述等。

2.2 根据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特点,在教学计划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于医学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医疗美容技能的学习与锻炼;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本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标准。通过医学美学、素描及形象设计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具备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及较高的审美能力;调整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尤其应适当增加实训课学时,同时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使医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医疗美容技能,提高其整体素质。

2.3目前各地医疗机构对于医疗美容技师没有统一的认识,重视程度也不够,所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适当地调整与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联系紧密的课程,有目的的向该类课程倾斜,同时注重实训课的教学,参照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保证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3配套实验、实训室建设

根据医疗美容专业的性质与特点,要求高等教育学校必须配备相应的实训室或有附属的培训机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求必须具备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这就要求学校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场所与设施,尤其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皮肤美容学、形象设计、医学美容技术、中医美容学等,应配备相应的实训室及配套实训设备。比如:医学美容技术实训室应主要配备CO2脉冲激光仪、彩光仪、冷冻治疗仪、微晶磨削机、高频电治疗仪及文刺的相应治疗配套设施等;美容美体实训室应配有酵素减肥仪、淋巴排毒仪、美体太空舱、多功能美容仪和奥桑离子蒸面仪等仪器设备;另外还应设有中医美容实训室,形象设计室,形体训练室,化妆品化学实验室等,充分满足学生实验、实训需求。为了保证实践效果,应配备专业的实训员,并给予充足的实训学时,以促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练的掌握医疗美容技能。

4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

4.1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实现动态互动教学:多媒体能够有效的整合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影像、图片等,并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出来,在教学中能更好的便于学生理解,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实训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实训课前授课教师均应进行集体备课,力争做到“三好”即“备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总结好一堂课”。对每次实训课都要进行精心设计,讲解时应做到正确、仪器设备操作熟练及讲解详细到位,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设定1~2个教学目标,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有合作关系的医疗或非医疗美容机构去见习,以吸取最新的医学美容信息,充实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要秉承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教学体系与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使医疗美容专业更具有生命活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于 洋,谭佳男. 对高职学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8,11(2):22-23

医疗专业培训篇5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医疗专业培训篇6

关键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加之中国老年化问题严重,疾病谱发生变化。对康复医疗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康复治疗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康复治疗师的紧缺已经成为共识[1],而中国的康复治疗师紧缺更为严峻 。所以,中国康复治疗师的职业教育成为医学高校关注的重点。由于我国康复治疗师的教育起步晚,层次低,师资匮乏等原因,传统职业院校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探求新的培养模式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现代师徒制结合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企业的实践技能教育,既能避免学校技能的不足,又能避免企业理论教育不系统的缺点。因此学徒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成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2]。

1 “现代学徒制”在康复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本课题通过对省、市、县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中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学校管理人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结构化访谈。了解现代学徒制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从而为课题下一步培养模式的探讨打好基础。经调查分析,其作用如下:

1.1深化“工学结合”的校院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考核评估的中药指标。但从全局看,由于国家缺少从法律层面上对医院的监督管理,导致大多数医院缺乏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技术的职业培训,部分医院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缺乏崇高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不重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一年实习中的监督和考核,不能按照学校的实习计划进行实习,随意性强,未能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对待院校合作。未能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实习中实行专人负责、全程参与、全面介入、定期考核的的管理机制。学生实习结束,仅仅是一个实习鉴定表就代表完成了实习,可以毕业。

部分医院愿意招收实习生也是为了获得免费的劳动力,有些老师不具备带教资格。这些都将严重影响康复治疗师水平的提高。但现代师徒制能解决这些问题,学习过程在学校和医院交替进行,打破传统的“2+1”学习模式,在医院学习的时间延长,在医院有特定的具备师资条件的康复治疗师作为师傅,身份明确还可以增进感情,除了基础理论在学校学习,实践技能全在医院跟着师傅学习。在学校的实训课上,进行的模拟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真实的环境让学徒更容易理解书本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目标。

1.2降低培训的成本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院校根据《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地建设标准》开设了康复评定实训室,运动治疗技术实训室,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实训室,作业治疗技术实训室,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进行分类建设,少数院校还开设了康复工程实训室等,这必然增加国家资金的投入[3]。传统院校康复治疗的职业教育需要采购大量的理疗设备,现代康复仪器价格昂贵。这些都限制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训条件。职业教育资金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单靠政府远远不够。即将进行的国家事业单位改革中把职业教育划分为准公益事业单位,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其整体的“非营利性”定位也是确定的,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学徒制体制下,学生、学校和企业通过签订合同来确定他们之间的责任和权利关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需要大量的理疗设备,学校往往无财力购进大型设备。学徒制把实训课和实习都放在医院,直接利用医院的设备进行学习和工作,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实训学习h境。减少学校资金的投入,节约社会资金,从而降低了培训成本。

由于学徒工大多数时间都在企业工作和学习,医院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根据康复医学科的需求,根据医院康复治疗技术开展的情况,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学徒的具体能力分配不同的岗位和工作。例如有些男同学可能更喜欢选择PT,有些女同学会选择OT或ST等专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订单式培养,减少了进医院后再培养的过程缩短了康复治疗师的培养过程。

1.3提高学徒工的职业素养 学徒工通过长时间在医院工作,对医院的专业发展方向、管理制度、工作环境、执业范围以及与医生、护士如何团结合作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能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尽快实现由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身份的转变。所以正式进入医院工作后,更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和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4及时反馈行业动态 在201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17次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年会上,很多专家都提出:医院需要的是能直接能胜任的物理治疗师或作业治疗师。而全国大多数院校培养的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到医院后必须重新培养才能胜任工作。而学徒制可以根据医院的需求培养需求的合格的康复治疗师。假如医院想开展心肺康复,可以在学徒中直接培养专门从事心肺康复的治疗师。

1.5解决了康复治疗师师资不足和师资不高的问题 当前学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老师,大多是从中医学,针灸推拿或临床医学中转岗的老师,经过短期的进修学习或培训等即可上岗。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少。现代师徒制解决了学校教师实践技能不足的现状。院校合作的模式有利于院校引进"双师"型人才。

2 讨论

目前,我国康复治疗教育的主要矛盾是专业人才不足,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新世纪对治疗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对康复专业人才的影响是深远的。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治疗师对于我国的治疗师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2014年5月,国务院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其中以“校企联合招生与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同年8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4],明确细化如何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全国首批100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中。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医学高职高专入选此列。我校根据欧美国家现代师徒制的特点,探讨现代学徒制在医学高职高专中的应用方法。本课题正是在这样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来探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徒制培养的作用。通过调查认为:现代学徒制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上有积极的作用,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曾真.国内外康复专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时代教育,2015(19):44-46.

[2]唐维彦.关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究与实践[J].职业,2015(11):80-81.

医疗专业培训篇7

据了解。作为我国拥有多年丰富血管病治疗经验的三大医疗中心的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一直以培养血管疾病专科人才和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为己任,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血管外科的发展。为解决血管外科领域相关技术的学习与研讨缺乏系统化、权威化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三大中心共同牵头举办了血管外科领域最高水平的中国血管论坛(cEC),建立了一个血管病专科医生临床继续教育培训的专业品牌。三年来,CEC为数千名血管外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生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推动了我国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迅速普及。

针对血管疾病诊疗医师的专业培训尚不成体系、并已成为制约学科进一步发展瓶颈的现状,为进一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诊疗规范化问题,此次CEC系列规范化培训班将在前几届CEC会议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以“提升中国血管外科整体水平,共同步人世界先进行列”为宗旨,通过手术观摩、术式讲解等培训方式,重点强调规范化诊治,普及和规范腔内血管和开放手术技术,力求全面提升周围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手术规范化水平。

对此,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表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是血管外科发展的必经之路。三大中心将整合最优资源,严格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将系列规范化培训班打造成技术规范和医生执业规范培训I的行业标杆,最终造福于广大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另据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介绍,周围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质量与生命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外科将不容置疑地在医学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技术在我国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但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和社会的关注程度仍远远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不少医院还没有将周围血管从外科中划分出来;另一方面医生的专业水平有限,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因此,我国血管外科创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患者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

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教授表示,周围血管疾病领域缺少规范,从业医生缺少专业系统培训是阻碍学科整体发展的掣肘之一。尽管不少医疗机构已先后开展血管病专业诊治工作,但就学科整体而言还是非常年轻;大多数中国血管外科医生是由普外科医生转型而来,因而缺少对血管疾病诊疗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培训。总体而言,血管外科医生专业化程度仍然参差不齐,区域的发展仍不均衡。因此,在技术不断普及和提升的基础上。加强以诊疗规范化为重点的培训,是提高我国周围血管疾病诊疗质量的当务之急。

医疗专业培训篇8

[关键词]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2-03

校企合作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育界的充分认可,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1]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以下简称医电专业)通过校校合作、校院合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毕业生深受欢迎,供不应求,待遇优厚。

一、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一)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也提出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类学校的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动手实践和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专业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实训场地。医电专业是集医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交融的一个专业,因而其实验室建设也有其特殊性。我校作为医学院校,开办医电专业,教学设备投入成本很高。医电专业是学校唯一的一个工科专业,很多实验实训设备都不能和其他专业共享,除必须投入电工、电子等基础实验实训设备外,还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医疗设备,而大多数医疗设备价格都比较高。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用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医疗设备资源和场地,和他们共建相关实验实训基地,从而满足我校医电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

(三)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由于医电专业的知识跨度非常大,从基本电路知识到医学常识,从计算机基础到医疗设备相关知识,涉及医学、机械学、电子学等多个学科,所以医电专业对于专业课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学校一般的专业课教师也只是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而对于具体的医疗设备维护使用等实际操作能力则相对比较欠缺;医院、医疗器械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能力又比较薄弱,很难胜任专业课的教学任务。[2]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派学校专业课教师到医院、医疗器械企业进修学习,学校对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一线工程师进行教学方面的系统性培训,可以解决医电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师资问题。

(四)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教材建设的需要

目前适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教材非常少,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疗设备相关的配套资料本身比较少,且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编写本专业教材要求编写者知识面宽,理论水平深,难度非常大;专业教材需求量小,经费少,即使教材完成了也很难推广,由于行业内部的竞争和技术的保密性,很多仪器结构原理和电路故障及维修技巧等内容都被企业内部保留,使教材的编写缺少很多有实用价值的内容。[3]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聘请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参与专业教材的编写,用他们的技术资料和维修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编写适合我校医电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教材。

(五)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医电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

目前,在人才市场上,一方面毕业生遭遇“就业难”,而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又遭遇“人才荒”,究其原因主要有:①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跟不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造成学生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用不到,工作中要用到的知识反而在学校没有学到;②实训环节比较薄弱,学生不能学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技能;③缺少实战训练,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不能快速适应就业市场和胜任企业一线岗位的工作。[4]采用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要求,对我校医电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校院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全新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医电专业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走与企业、医院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和创新了我校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医电专业 “1+1+1”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全程设计,分段实施,校院企联合,共同育人”的培养方案,学生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所认知,初步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医疗器械行业工作的基本素养。学生第二学年在学校与医院共建的临床学院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教学医院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并安排见习,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第三学年在医疗器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岗位历练,让学生感受职业氛围,完成由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同时促进就业双选工作。 “1+1+1”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理念,使我校医电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与医疗器械行业需求相融合,为全国医疗器械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校院企合作,促进医电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我校医电专业在校院企合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的资源,将专业教研室设在学校和医院共建的临床学院,选聘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并组织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选聘的兼职专业课教师进行教师教育理论、教学规范、教学基本功等系统性的培训,大大提高了兼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开展专业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改变学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的状况,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医电专业青年教师到医院、医疗器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了他们的“双师”素质。通过校院企合作,我校医电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做到了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三)校院企合作,共建医电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为了贯彻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五个对接”,学校始终坚持校院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模式,与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建立和健全了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实验实训教学规律的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在医电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在校内实验实训实验室建设方面非常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医院、医疗器械企业的支持,使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与医疗器械行业接轨,能够达到专业的教学要求;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不断加大建设步伐,充分利用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的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临床学院建设专业课实验实训基地,在医疗器械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和医院、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建有3个专业基础课实验室实训室、3个专业课实验实训室和5个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满足了我校医电专业学生教学见习、毕业实习和技能实训的需要。

同时,为了规范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5],更好地推进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学校与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共同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定和完善了《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实验实训基地规章制度》《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项目实训、实习管理办法》等,明确了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之间的相互关系、任务和责任,建立了良性的实训实习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的顺利展开。

(四)推行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实现校院企互惠共赢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企业,服务医疗器械行业,学校与医疗器械企业联合,加强毕业生的实习管理,在实习中增加毕业生就业技能项目培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本领和岗位适应能力。在企业内部,培育和建立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就业双选基地,让毕业生通过实习期间的出色表现赢得企业的认可,同时也能让企业在实习表现好的毕业生中找到所需要的人才。[6]

根据我校医电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我校与广州市泰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健和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深圳湃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使每一位订单培养的学生毕业后都能及时、高质量地就业,形成招生就业直通车。就读该专业的学生入校后,本着自愿原则,即可与培养单位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培养单位根据标准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学金。实习期间,学生免交实习住宿费用,并每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实习地点由培养单位安排。学生毕业时,与培养单位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免去试用期,按国家政策及公司规定为毕业生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金,直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

三、总结与思考

校院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有效的合作,提高了我校医电专业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实现了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我校医电专业校院企合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如何将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持久更深层地走下去是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实践的。

[ 注 释 ]

[1] 赵善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设[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3(8):73-74.

[2] 吴玉春.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17):183-185.

[3] 罗斌,裘定心.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探索[J].中国医学装备,2007(3):13-15.

[4] 兰虎,杨丽,陶祖伟.校企合作创新课程实训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192-19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