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

时间:2022-07-19 03:57:23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 医疗纠纷 成因 防范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医疗纠纷的新成因及防范策略

【摘要】 该文通过查找和分析医疗纠纷的成因,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总结出加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落实医疗规章制度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核心;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

【关键词】 医疗纠纷;成因;防范策略

近几年医院呈现出“医疗纠纷案例逐渐增多、患者要求赔偿数额增加、处理纠纷难度日益增大”的趋势。如何根据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查找和分析医院医疗纠纷的新成因,有效地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是值得医院管理者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1当前医疗纠纷的主要成因

1.1医护队伍结构改变,人员素质整体下降,容易导致医疗纠纷随着城市医院编制医务人员的饱和,医院工作人员逐步呈现老化状态,补入的新成员来源复杂、成分复杂、待遇复杂、关系复杂,使医院的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合同制、聘任制、临时人员“三者合一”。由于人员的来源不同,工作经历不同,身份要求不同,这就自然存在了素质养成的不同。与过去相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客观地承认,医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有的医院要降低人力成本,人为造成了医护比、床工比的不足。由于医务人员少,医疗任务重,使得突出医院服务特点的补偿性素质训练,无论从时间上、内容上、形式上都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从而影响了素质培训工作。人员素质的差异决定了工作质量的优劣,个别医务人员恶劣的服务态度、低水平的业务技术、不负责任的冷漠、随意的承诺都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1.2医院科室重效益轻质量,医疗过程存在缺陷,容易形成医疗纠纷当前有些医院为了降低直接成本,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造成医护人员编配失调,医生分管床位过多,医护工作秩序混乱,往往使医生查体查房不认真,技术操作不标准,治疗措施不得当,病程记录不翔实。部分实行电子病历的医院甚至出现“克隆病历”等现象。护士重技术操作轻基础护理的问题非常突出,不按常规巡视病房,不按规定生活护理,更谈不上主动医患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医疗过程中安全隐患和风险增加,随时可能出现医疗缺陷,容易形成医疗纠纷。

1.3患者及家属医学常识缺乏,医务人员解释不够,容易人为造成医疗纠纷目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也在增强。一旦发生因疾病原因导致的重要器官及功能损害或死亡,患者及家属几乎都会向医院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对疾病缺乏理性理解或一知半解;有的是治病心切,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形成的心理反差;有的是在某些从业人员的误导下提出的一些似是而非的猜测性医学问题;有的则是为了转嫁医疗费用负担,借用各种理由对医院提出经济赔偿等等。尽管患者和家属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反映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联系沟通不够,对病情和诊治措施及疾病的预后解释的不认真、不清楚、不到位而人为酿成的后果,暴露出“医生为主导”的单边医疗活动模式的弊病,不让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医疗工作全过程,就不能使他们成为“知情书”的真正知情者,因此人为因素造成的医疗纠纷就不可避免。

1.4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影响,“取证倒置”使医院工作被动,必然出现“老大难”医疗纠纷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社会信任机制一定程度遭到破坏,使医患之间缺乏信任,潜意识里有一种对医院的反感,一旦遇上医疗突发事件或医务人员侵犯了患者的权利,不管其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是好意还是恶意、是可逆还是不可逆、是偶然还是必然,都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1]。有的家属只认准一个理,患者是活着进医院的,现在是死在医院里,必须赔钱,一喊就是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雇请“专业医闹”不让医院正常工作。在北京,2005年101起医疗损害案中,有77%判断医院给予了赔偿[2]。当赔偿无法满足患者及家属要求时,医院才不得不诉讼法律,被动地走上艰难的“举证倒置”之路,审而不判,判而不服,使医院牵涉精力、消耗财力,负担加重。个别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效应对医疗纠纷进行负面报道,片面夸大和鼓吹巨额医疗赔偿,使医患矛盾进一步人为加深,加大了医疗纠纷的处理难度,造成“老大难”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坏。

1.5医德医风监督不严,医患关系畸形发展,潜在促成医疗纠纷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拜金主义泛滥,红包、回扣、提成等商业贿赂冲破部分医务人员的道德防线[3],加之个别医院医德医风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医务人员身上存在的不良风气视而不见,随意扩大诊疗范围,滥用价钱昂贵的药品、医疗器械,言语无节制的夸大疗效等都是医患矛盾的关键。畸形发展的医患关系,使得医务人员的形象大打折扣,一旦发生意外,患者和家属就会毫不客气地把一切责任推向医务人员,甚至产生过激行为而发生医疗纠纷。

2防范医疗纠纷的策略

2.1加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根本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为病人创造所需要的价值,容易得到病人的心理认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可随时应变周边环境的变化,从而不断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同行无法与之抗争,能给医院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为医院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并为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4]。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小型医院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而许多大型医院(特别是一些知名医院)医疗纠纷却在相对减少,究其原因只有一条,就是医疗安全必须由高质量的医疗效果来保证,而高质量的医疗效果正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具体体现。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或存在管理问题的医院,往往是医疗不安全因素与日俱增,医疗风险不断加大,医疗纠纷必然相伴而来。因此,医院管理者要加强医院全方位的质量管理,视质量管理为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抓质量管理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培育和尽快形成医院核心竞争力,全力为医疗活动打造良好的医疗安全环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降低医疗风险和防范医疗纠纷。

2.2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医护队伍的综合素质往往决定医院的整体素质。医务工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特殊行业,也是高科技集中的特殊服务事业,工作对象是被伤病困扰的人。因此,医院必须通过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养成。特别是当前情况下,医院的人员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要坚持正确的办院方向,必须在思想道德方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业务技术方面坚持精益求精;在爱岗敬业方面坚持无私奉献。没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基础,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救死扶伤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胜任高风险的医生职业,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了,医疗纠纷也就少了。

2.3落实医疗规章制度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核心贯彻落实医疗规章制度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条件[5]。实践证明,医疗纠纷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而造成的。落实医疗规章制度主要是抓好医疗重点部门及环节质量控制的制度管理,如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密切相关的关键科室(手术室、血液净化室、各类监护病房等)。要建立职能部门、科主任、医务人员个人的三级检查监督机制,岗位责任制是监督检查的重点。要把落实规章制度上升到遵纪守法的高度来认识,经常提醒医务人员,违反法令、法规的医疗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落实医疗规章制度只要作到末端到位,医疗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医疗纠纷也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2.4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基础医院心理文化建设是建立良好、和谐医患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在形式上它要求医患关系应该是“指导-合作型”或“共同参与型”,尽量避免“不合作型”和“冲突型”;它是求医过程中医患之间社会心理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关系;它直接反映在服务态度、职业道德、医疗观、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等方面。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务人员是否满意,主要看医务人员对伤病员是否热心耐心、是否尽职尽心、是否有同情心、是否为病人的诊治操碎了心,做到了这些,有时病人虽未达到家属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发生意外,病人和家属仍会真诚地感谢医务人员的良好服务,对医院仍很满意,否则就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优秀的医院心理文化,对于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有着意想不到的影响,它给病人以信心、以希望、以信任、以寄托;它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它有积极的暗示治疗作用;它可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它导向患者对诊治工作给予完全配合;它能使医患获得终身难忘的友情。只要多一点诚心,就能减少一件纠纷。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医疗纠纷中医院的媒体应对策略

[摘要] 近年来,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危机事件频发。媒体在危机中肩负着信息传递的桥梁作用,扮演着公共危机信息代言人的角色。结合对新媒体、传统媒体的不同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其对危机产生的不同影响,文章提出了医院在不同时期的媒体应对策略:在危机潜伏期,医院一旦监测到网络舆情,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协商沟通,力争将危机处理在萌芽中;在危机扩散期,医院可召开新闻会真实信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控制危机蔓延的态势,将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危机爆发期,医院应敢于承认自身医疗行为的过错和管理工作的失误,争取获得媒体和大众的舆论支持,尤其在医院前期处理不当,导致局面失控的情况下,仍应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及媒体进行沟通,努力解决好问题,同时争取时间重建健康的医疗秩序。

[关键词] 媒体应对;危机管理;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趋于紧张,危机事件频发。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多数医院缺乏危机管理意识,尤其在媒体介入后,未制订恰当的媒体沟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信任危机。本文拟从医院如何运用危机管理与信息传播的理论,在危机不同阶段应对不同的媒体着手,探寻分析相应的媒体沟通策略,将危机带给医院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1 危机潜伏阶段的新媒体预警

“SARS”事件以来,我国的危机管理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探索的演变,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建设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建立和完善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尽早发现舆情,将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成为医院危机管理工作的中心。舆论预警是指正视危机并快速启动危机爆发前的舆论调控机制,其有助于医院找出纠纷的矛盾点并迅速采取措施把纠纷解决在危机的萌芽期[1]。新媒体时效性强、人人都是新闻源的特点,决定了发生医患纠纷时,患者家属往往在第一时间寻求网络帮助,通过论坛发帖获得更多网民的关注,当医院监测到网络舆情时,应立即启动预警流程,宣传和信息部门加强监测力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医务部门积极跟患者家属协商沟通,在网络热点舆情的处理上,各部门相互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危机走向,根据舆情进展及时调整沟通策略,把纠纷解决在危机萌芽期。

1.1 潜伏期的舆情收集

近几年,有关卫生的突发事件成为各类媒体炒作的焦点,随着社会进程和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医院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立刻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影响医院生存和发展,损害医院的品牌形象[2]。回顾事件可看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尽早发现网络舆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迫在眉睫。正所谓“防大于治”,医院可成立专门负责网络舆情收集的机构,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不间断进行[3]。同时,医院可编制《危机管理知识手册》发放给医务人员学习,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危机意识,强化医务人员面对危机事件时的综合素质和应对水平,一旦发现网络舆情,及时报给医院负责舆情监测部门,全院人员共同参与,加强舆情监测力度。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可集中力量重点关注各大门户网站和地方重点网站或论坛,相关监测人员可通过浏览文章标题、查看网络论坛的置顶帖、热点话题、热门评论、主动参与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快速、有选择性地筛选并搜集需要的信息,从而快速、准确、直观地了解网络上的各种动向,引导网络舆论[4]。

1.2 预警机制建立的原则[5]

1.2.1 专业化原则 医院危机事件爆发之前的征兆表现多种多样,无专业知识的人很难从复杂信息中进行分辨、筛选和制订应急的措施预案。专业化原则要求当今医院管理者学习危机管理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思考,从而制订全面、系统且有效的应急预案。

1.2.2 全员参与原则 尽管预警机制是专业人员管理,但不等于其他人不能参与到危机管理信息监测中。在医院危机管理中,医院管理者可指定某些人成为预警机制建立的成员,对医院危机进行全面监测,整理医院存在的危机事件隐患、提出可行的处理措施,此外,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广泛的调查对医院各个职能科室及临床医务人员征求意见,将合理意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

1.2.3 开放性原则 预警机制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针对相似类型的危机事件预警机制的措施和方法可相互借鉴,对于一些丰富完善的意见可积极采纳,不断优化预警机制,医院管理者与医务人员间可针对某一危机事件进行交流,不断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使医院危机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1.2.4 长期性原则 医院大型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较低,预警机制常形同虚设,但医院管理者决不能因此疏于对危机事件的预警管理,因为危机一旦爆发,则可产生致命的伤害,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好预警机制管理,才能有效地对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和控制。

1.3 建立健全预警机制的措施

①设立独立机构,全面评估事件:在日常工作中,全体员工应养成主动发现和筛选隐患的习惯,以减少医患纠纷,建立顺畅的医患沟通渠道,当纠纷出现时,各层级领导应主动介入处理。②加强信息收集工作,消除隐患:医患纠纷事件发生前,一般会出现一些反常的现象或信号,此时,做好信息监控工作,将对纠纷控制起到促进作用;对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要有统一的信息平台,将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汇总并加以分析和研判,整体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③强化预警,监测媒体报道的相关内容:了解媒体关注的焦点,医院应设立危机监测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整理媒体的报道,对医药卫生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和媒体近期关注的疾病、医疗等焦点问题进行研判,帮助医院对危机高发的领域进行监控并制订具体措施。

2 危机扩散阶段的信息公开

“当社会环境出现情况不明、有威胁性或迅速变化时,个人和群体对媒介依赖会更强烈”[6],因此在危机的扩散阶段,医院应及时公布危机相关情况,避免患者家属采取过激行为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2009年“徐宝宝事件”在网络热议形成舆论话题时,医院一直未拿出有效的证据反驳患者家属提出的医生上班期间玩游戏行为,直到人民日报介入,将网络热议话题落地,医院仍未真实信息,未跟媒体进行有效沟通,国家权威媒体出现不利医院的舆论信息。

2.1 医患纠纷发生时的媒体策略

危机扩散阶段,医院管理者与媒体沟通策略科学与否尤为重要,这一阶段,事件已由患者家属自己发帖,爆料给媒体转变为媒体主动介入,挖掘事件真相,医院陷入被动[7]。医院应在第一时间调查医患纠纷真相,指定经过专业训练的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在与媒体沟通中,新闻发言人能否冷静自如,巧妙回答媒体的尖锐问题,是解决矛盾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统一口径,医院其他人员不能随便接受媒体采访。通过对徐宝宝事件的思考,提出4种媒体沟通策略如下。

2.1.1 指定新闻发言人 纠纷爆发时,医院需要指定一位“新闻发言人”[8],在第一时间以坦诚的态度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医院领导应只有新闻发言人这一渠道,及时、准确、适度地向媒体提供信息,当媒体问及深层次的情况时,只有了解事件真相后才能对外消息,不猜测和不准确的消息。

2.1.2 适时召开新闻会 在处理危机时,召开新闻会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播方式[9]。无论纠纷事件起因何在,医院应尽快准备好消息准确的新闻稿通过媒体,真诚与公众和传媒进行双向沟通,但在召开会前必须做好所有的筹划工作,对于媒体的问题应事先考虑周全,会应在医院管理者完全掌握事件的情况下召开,避免出现徐宝宝事件中因会不实信息,陷入更大的舆论漩涡。

2.1.3 信息如实传达 倘若纠纷事件的产生是由于媒体或公众判断失误造成,医院管理者需要对媒体或公众予以认真解释。因为我国特殊的人文环境,无论是媒体还是公众,同情弱者的心理会让其更容易站到与医院相对的立场上,公众易相信媒体报道是客观及真实的,医院强硬地针锋相对只会使事件更加激化,因此医院不仅要及时公布真相,击破谣言,还需要从公众的实际心理反应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公众进行感情联络,用诚恳的态度面对事件矛盾,公开事实真相,消除医患间的隔阂。

2.1.4 做好沟通工作 强化沟通意识,提高沟通能力[10]。一般情况下,可邀请一些与事件无利益冲突的第三方来充当意见领袖,与公众进行协商沟通。由于意见领袖代表中立、客观的立场,与公众站在一边,所以其对医院处理纠纷事件所做的解释,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

2.2 医院与媒体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记者一般都具有敏锐的信息挖掘能力和一定的专业水平,医院管理者在面对记者的种种尖锐问题时,经常会手足无措。医院发言人或管理者在接受媒体采访前应做好与医患纠纷相关的应急培训等准备工作并掌握采访过程中的回答技巧。

2.2.1 准备功课要做实 ①了解真相细节:医院发言人或管理者应在第一时间掌握事件的真实信息,收集媒体已有报道和评论,与医疗、法律、媒体、危机公关等相关专家沟通,对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做好应急预案,争取在采访中占据主导位置[11]。②态度积极:思想上必须摒弃媒体是来“找茬”的想法,医院管理者或新闻发言人应理解记者,医院坦诚、自然、客观地面对记者,不拒绝记者采访,采访中尽量提供记者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以事实真相为基础回答记者的提问,满足媒体和社会公众迫切希望知道事件真相的心理;注意不应使用“无可奉告”这样的词汇,不当众拒绝记者的提问,不在大家面前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12]。

2.2.2 学会运用语言技能 媒体采访时,医院管理者或新闻发言人应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巧妙地重复对医院有利的事实,如遇到尖锐问题,应及时转移话题,避免陷入紧张、被动的状态。语言方面:由于医学专业性较强,医院管理者或新闻发言人应尽量使用简单的话语解释概念,并使用有力的数据证明其观点。非语言方面:注意表情和语气与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合适,善于运用声音效果加强自己表述内容的意义和情感,与记者有良好的互动,慎用幽默情绪。

3 危机爆发阶段的协调沟通

危机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善后期和重建期,其中危机破坏力表现最突出的时候就是爆发阶段[13],这时危机的负面影响往往会触及医院日常工作的各个领域,这一阶段医院、媒体与患者三者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事件真相。实际上,能真正引导舆论的是事件真相,因此医院首次信息需慎重,网络的互动性决定了危机的发展瞬息万变,医院的说法将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如果医院的信息前后矛盾,经媒体放大,将导致医院信誉严重受损。医院应运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全面披露和解读危机信息,安抚公众的情绪[14]。当危机发展到爆发阶段,往往是前期公开的信息出现了问题,一直以来,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报道方面,能拖就拖、能捂则捂,可近年来,在危机爆发时期,公众通常表现出团结一致的意志,医院想通过封堵信息解决问题的时代已过去了,新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网络的匿名性、互动性等特质,方便公众对社会上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时到网络上,从而进行监督,揭开事件真相,阐释事件本质成为舆论主导权的聚焦点。医院管理者需要改变观念,了解危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在危机潜伏阶段就引起重视,解决好医患关系,避免媒体的介入激化危机,如果矛盾已激化,媒体介入,医院应正确认识与媒体的关系,引入第三方调查机制[15],督促医院对自身医疗行为及管理工作进行反思,如果确实出现失误,及时挖掘危机的真相,敢于公布真相,敢于讲真话,如果医院存在错误应及时跟患者家属友好协商,并通过媒体表示悔改和歉意,争取获得媒体的舆论支持,努力打造诚信医院。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医疗纠纷成因及防范策略的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医疗纠纷成因,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防范医疗纠纷。方法将本院2009年――2012年120例医疗纠纷成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9――2012年医疗纠纷成因中医患沟通和制度落实不严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36.67%和21.67%。结论加强医患沟通、落实核心医疗规章制度、强化诊疗操作规范化培训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医疗纠纷;成因;防范策略;探讨

近年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医疗纠纷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不论是从数量上的增幅还是医患矛盾的激烈程度或者是医疗纠纷的表现形式都让全世界感到震惊[1],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疗安全,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对我院2008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医疗纠纷的防范策略进行回顾与思考。

1基本情况

3防范策略

3.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应对医院成立专门的医疗纠纷处理领导小组,院长、政委亲自牵头,下设办公室,机关各部处均派人参与,并制定了一套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处理预案。医院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每年派出人员进行专业学习,使处理医疗纠纷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对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较为熟识,同时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做到文明接待、科学分析、政策调解、以理服人。发生纠纷后,医院按照处置预案第一时间与患者进行接触、沟通。沟通工作在分管院领导和医务处的主管下,由科领导和科室专家参与,必要时邀请医院法律顾问到场。科室主要负责纠纷中技术方面的解释,法律顾问提供司法方面的咨询,机关负责接待投诉,调查情况,给予答复。当有媒体介入时,主动与媒体联系、交流,让其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以求报道客观、公正,并及时与地方宣传部门取得联系,请求通过相关部门控制舆情。

3.2严格落实制度,完善防范措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最主要是必须认真落实各项医疗工作制度。近年来,医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要求,对营区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对学科进行了调整,进行了二级学科分科,并按照床医比、床护比重新配备人员;优化了门诊就诊流程,形成了垂直门诊体系;按照卫生部新的要求投入500余万资金对儿科、消毒供应科、血透室、消化内镜室进行专科设备更新换代,使医疗工作更加科学有序地进行。同时坚决按医疗护理操作技术常规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操作,医务人员对任何一项技术操作,都应熟知该操作的适应症、禁忌证、并发症,事先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其必要性和危险性,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对难度较大、重要的操作,要有上级医师在场。

3.3狠抓医德医风,树立行业新风度首先是把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作为医院建设的重点工程,弘扬白求恩精神,学习先进模范事迹,树立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行业风尚,反对和抵制一切有损于群众利益、有损于军队医院形象的不正之风。第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识大体、顾大局,尽心、尽责、尽力为病人服务,树立良好的医务人员形象。三是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学伦理学、执业医师法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防范意识。

3.4针对沟通难度较大的纠纷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处置患方对院方的答复和解释不满意,协商处分歧较大的,应建议患方到司法鉴定中心或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进行鉴定,依据鉴定结果医患双方再进行协商,在此基础上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则可上诉法院,由法院调解或进行判决。针对家属受医闹分子鼓动,纠集不明真相的群众来院闹事,拒不接受医院沟通解释,也不同意进行法律程序的恶性事件,医院通过积极与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协助派出所警力维持秩序,并协同当地政法委、司法署及患者所在街道办领导共同做工作,避免矛盾不断激化,保障义务人员人身及医院财产安全。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关于医疗纠纷防范的若干策略探析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医疗纠纷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赔偿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医疗单位不堪重负。医疗纠纷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已经成为医院十分棘手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医疗制度的改革正在进行,如何加强医院的管理,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创造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医疗纠纷防范;策略;探析

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在医院里,医生、护士与患者接触面最广泛也最密切,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患者求医的权益和医院工作质量的整体水平。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今天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广大医务人员牢固地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2 强化业务知识培训

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更要以精湛的技术、高质量的护理和服务水准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重点抓好在职教育,搞好岗位培训。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职称,以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工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定期考核,达到相应职称标准。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三基”培训[1]、继续教育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抓住一切机会丰富和提高自己,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

3 强化医护质量管理

加强医护核心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使各项制度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坚持每月院长行政查房制度,积极开展住院病历质控,定期开展对危重疑难病人的抢救会诊及死亡病例的讨论工作,严格落实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会诊、术前讨论、“三查七对”等制度。同时做好医院、职能部室、科室的三级质控,避免重大医疗缺陷,防止医疗安全隐患的发生。

4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

医务人员应增强法律意识,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做到依法执业,行为规范。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维护医护人员自身的正当利益。

5 重视和谐的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沟通能力,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患沟通不仅仅是告诉患者患的是什么病,怎么治疗,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多一点同情,多一些耐心,多一份真诚,让患者感到温馨、安全。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6 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诊

积极改善诊疗区的医疗条件和基本设施,努力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门诊布局,方便病人就诊,努力创建“花园式环境,宾馆式服务”的现代化医院,彻底消除病人挂号、收费、取药排队的现象。建立便民服务措施,如供应茶水、免费邮寄化验单、设立健康教育咨询台、值班主任及时解决病人的需求等,形成便民服务流程和网络。

7 建立职业保险制度

职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也能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对已参加过保险的会员医师的医疗过失负有赔偿责任;部分地方医学会还提供补充责任保险,保证医疗纠纷的赔偿。

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医疗纠纷案例特点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特点,查找发生原因,改进医院管理。 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三年来结案的55例经医患双方协商或司法诉讼解决、医院给予一定经济赔偿的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医疗纠纷患者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年龄分布集中于36~65岁年龄段,城市居民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明显大于农村居民;医务人员的学历构成以硕士、博士为主,职务构成以副高、高级职称为主;外科科室发生医疗纠纷频数最高,占全院科室的61.82%;医疗技术水平不足是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占纠纷总数的52.72%。结论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力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促进医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医疗纠纷;分析;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医患冲突加剧.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下降。赔付金额陡增.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受到巨大威胁[1]。对医疗纠纷能否及时、妥善的处理,并深入分析纠纷特点,认真查找纠纷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对维护医患双方权益、确保医院科学、和谐、安全、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本文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0~2012年已结案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以期找出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探讨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提出改善医院管理的政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分析2010~2012年度内某医院经医患双方协商或由司法诉讼解决、医院给予患者或家属一定经济赔偿的纠纷55例。由患者投诉,但经医院解释而圆满解决并未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的、患者撤诉的、经司法鉴定认为医院无医疗过错以及法院判决医院胜诉的不在统计之内。

3 分析与讨论

3.1 医疗纠纷患者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年龄分布集中,地域差异明显

通过对55例医疗纠纷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患者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患者的年龄频数集中分布在36~65岁的年龄段;城市居民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明显大于农村居民。这与国内相关资料的发现基本一致。此年龄段正值患者的青壮、初老年龄,承担着大量的社会、家庭任务,其因病致死或因病致残产生的成本相对较大,患者家属心理上更难以接受;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高,法律意识更强,导致维权行为更为多发。

3.2 学历及职称构成

医务人员的学历构成以硕士、博士为主,职务构成以副高、高级职称为主。对55例医务人员的年龄进行检验,平均年龄为(47.63±6.98)岁,年龄频数集中分布在40~60岁的年龄段。在我国,40岁以下医师多为副高职称以下,在诊疗工作中承担辅助性工作,如书写病历、查房、执行上级医师命令等。在40岁以上的医师中,正高、副高职称的医务人员比例逐渐提高,其可以独立承担诊疗工作,在手术或重要操作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并负有主要责任[3]。因此该年龄段医务人员发生医疗纠纷的比例较高。

3.3 外科科室发生医疗纠纷频数最高

外科科室发生医疗纠纷频数最高,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涉及科室本身的工作性质、社会、心理等多项因素。外科手术多为疑难病例,并发症多,难度大,发生医疗风险的几率更高;手术作为重大应激事件,易令医患双方产生负面情绪,医护人员会因工作压力对工作产生倦怠,患者因应对突发事件或身体不适也会出现情绪反应,这些均对纠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4];此外,治疗效果较直观、患者易评价(如伤口愈合、疼痛缓解等)也是外科医疗纠纷数量高的原因[5]。本研究中,外科科室医疗纠纷的发生比例占全院科室的61.82%,主要原因包括医疗人员对手术指征把控不严;医疗人员在实施高风险手术或操作前,对患者的知情告知难以周全,导致患者对治疗措施期望过高而对风险估计不足等,这都导致了外科科室医疗纠纷案件的高频发生。

3.4 医疗技术水平不足是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疗纠纷的患者中,全部为死亡病例以及发生严重损伤或并发症病例,无治愈或好转病例,这说明疾病的转归结局是医疗纠纷发生与否的主要依据。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较为多元,本研究中,以操作不当、诊断错误、手术指征不当、用药不当等医疗技术层面的原因为主,占到所有原因总数的52.72%。科技的发展,使得医务人员过多地依赖现代化的诊疗仪器,医院的市场化发展,医务人员趋利性明显,更多的医务人员关注经济效益而忽略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使得业务能力大打折扣[6]。此外,沟通不足、院内感染、病历书写缺陷等原因在医疗纠纷中也较为常见。提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改善医疗安全管理,强化医疗质量控制,降低医疗差错的发生率。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法律教育和业务培训

高资质医务人员分工复杂,责任明确,风险客观存在,医疗纠纷也难以避免。对此,医院可以通过学术讲座、案例教育、学术交流、知识考核等形式,加强对重点人群的法律法规、法律实务、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教育,使医务人员了解医疗纠纷易于发生的环节,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此外,应重点加强临床医师工作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地开展技能培训,定期进行业务技术考核,多途径地培养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和梯队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7]。

4.2 加强对重点科室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医院应重点加强对外科科室的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控制。制定法规政策,定期监督检查,保证外科科室在实施高风险手术之前,做好患者的知情告知,确保知情同意书的及时有效;重点落实手术风险评价制度,对于高难度手术,确保科室能对病情状况、切口类型、手术级别、麻醉方式、患者自身耐受程度等因素做出综合考量,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替代方案。科室方面应当成立科室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病历检查、院内感染控制等。阶段总结,持续改进,不断规范医疗行为。

4.3 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管理

通过对55起医疗纠纷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直接和间接由医院感染引发的有6起,占纠纷案件总数的10.91%。医院感染情况复杂,包括传染病源接触后感染、术后感染、输血后感染、侵入性操作引发的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的感染等。这提示我们应根据纠纷案件发生的不同原因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加强管理,切实防范医院感染医疗纠纷的发生。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消毒灭菌制度等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必须加强对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更新隔离设施;重点加强对新生儿科、血液透析室、重症监护室等感染高危科室的管理[8]。

4.4 加强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当前极为敏感的社会关系。55例医疗纠纷案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畅导致的医疗纠纷占10.91%。因此,医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职业素质的培养,要积极学习法制法规,更新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重视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取得患方理解、支持和配合。

4.5 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奖惩措施,保证医疗安全

55例医疗纠纷的材料中存在大量的因医务人员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例如误输液体、病历存在缺陷,支架型号不匹配等。此类问题是由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引起的,应当杜绝发生。医务人员应当强化责任意识,从行动上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9];科室内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完善风险评价机制,对于医疗纠纷易于发生的高危环节,层层把关,级级落实;医院方面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定期监督检查,落实奖惩机制,落实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造成医疗缺陷人员的处罚,使医务人员服务有内容、考核有指标、奖惩有力度,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医疗纠纷防范意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