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8篇

时间:2022-09-11 21:51:42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师生的精神文明素养为目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师生的行为重点,以“推荐身边好人,比学高尚品行”为主题,广泛发动全校师生推荐身边好人,学习身边好人,在全校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行的社会风尚,提高全体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参选范围和标准条件

1、参选范围:全校学生和全体教职工。凡一贯模范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感人道德事迹、群众赞誉、社会形象好的个人均可参选。

2、标准条件: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类型,具体标准如下:

(1)助人为乐类:长期主动无私地帮助他人,坚持帮助无血缘关系的老幼病弱、鳏寡孤独以及其他困难群众;对遭遇不幸或遭受灾害者奉献爱心,努力帮助排忧解难;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扶残助残、公共服务、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活动,赢得群众高度赞誉。

(2)见义勇为类:未成年人要“见义智为”;教职工在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设法进行保护和援救;勇于同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义务协助追捕犯罪嫌疑人或提供重要线索,为侦破特大案件作出贡献;在抢险救灾中,奋力排除险情,保护国家、集体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3)诚实守信类:具有强烈的诚信意识,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严格自律、履行承诺;从事教学和服务工作坚持优质规范,享有高度信誉;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待人,实心做事,即使遇到困难,仍坚持信守承诺。

(4)敬业奉献类: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提高服务质量、劳动效率等方面贡献突出;干一行、爱一行,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恪守职业规范,办事公道、服务优质,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5)孝老爱亲类:模范践行家庭美德,孝敬父母,长期悉心照料体弱病残的老人,使他们享受人生幸福;关爱子女,夫妻和睦,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家庭生活温馨和谐;在家人亲属有伤病、残疾等困难情况下,做到不离不弃,守护相助,患难与共,事迹感人,群众颂扬。

三、方法步骤

推荐评选活动坚持师生为主体原则,使推荐评选过程成为师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1.宣传发动。制定下发活动方案,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橱窗等阵地和手段,广泛宣传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要求、标准条件等,发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营造浓厚社会舆论氛围。

2.基层推荐。各科室、各年级组要广泛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召开民主推荐会,采取书面推荐、口头推荐等形式,积极发动师生发现推举身边好人好事。以年级和行政后勤为单位,各推荐1—3名候选人(每个类型只能推荐1人),推荐身边好人需填写推荐表,并附1000字的好人事迹材料(用纪实性语言,不要空话套话,一律用第三人称),提供2寸标准照片及生活照片(有电子版)。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事迹材料及照片发至邮箱:。

3.公示投票。身边好人候选人将在校内进行公示,接受师生评议、监督。

4.综合审定。学校成立身边好人评选组。每季度最后一个月评选组根据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一中身边好人”3-5名并予以表彰。

5.向上推荐。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对事迹典型的师生向县文明委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好人评选。

四、表彰奖励

凡被评为学校好人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人评选活动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科室、各年级组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将评选活动作为提升师生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抓实抓细。对填报人的报名表、事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先进人物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典型性。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2

适值清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们的校园到处生机勃勃,桃红柳绿,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用演讲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灵,目的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勿忘历史,以史为鉴。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清明节材料汇集资料,希望对你所帮助,欢迎你的参阅。

清明节材料汇集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适值清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我们的校园到处生机勃勃,桃红柳绿,今天在这里隆重集会,用演讲的方式,悼念先烈,祭奠英灵,目的是为了提醒我们每一个人,勿忘历史,以史为鉴。

同学们,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沉浸在无限的痛苦之中,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我们奋勇前进的斗志;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对历史耿耿于怀,而是要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开创未来;祭扫先辈,缅怀过去,不是要我们无限地悔恨,而应把历史作为镜子,既照着过去,但更多的应是折射未来,让今天的我们以史为鉴,以史立志!

同学们,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不能忘记他们!如何继承先烈的遗志?如何发扬革命光荣传统?有的同学可能认为太难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能够按照《中学生守则》、《“文明学生”四十字规范》要求去做,认真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家里,做一个孝顺父母、关心老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帮手”;在社会上,做一个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标兵”;在学校里做一个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好伙伴”;在公共场所做一个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一个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的“小主人”,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就足够了。

同学们,老师们,我们的身上,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富民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用信心、诚心、雄心去演绎我们精彩的人生,莫让年华付水流!

谢谢大家!

清明节材料汇集二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继承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按照市精神文明办通知要求,我校广大未成年人登陆_网网站,开展“清明节—网上祭英烈”活动。现就对活动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

本次活动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认为此活动对学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学校对本次活动进行统一部署,校长给活动作了很多指示,政教处和大队部拟写了“黄龙二小关于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确定活动主题为“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并组织各中队召开了安排部署会,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这次活动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网络引入活动中,富有一定的新意。队员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1、上网搜集信息,宣传英烈事迹。

(1)学校要求每个班出一期有关“清明节”的黑板报。

(2)各班利用班会时间以“英雄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在学生中开展“缅怀英烈,继承遗志”的征文活动。

2、参观相关网站,进行祭奠活动。我校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及清明节假期,由班主任安排学生和家长一起参观访问_网。学生们可以自由点击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内容,并向烈士们献上鲜花、鞠躬,在留言栏上留言,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情。我校大部分学生在网上献了花,留了言。

三、效果明显,意义深远。

在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感人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先烈们那种坚贞不屈、英勇无畏的高贵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纷纷表示不能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向英烈们学习,沿着先烈足迹,接过先烈手中的接力棒,继承先烈的遗志,勤奋学习,奋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为使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明节材料汇集三

按照宿松文明办、县教育局、孚玉镇政府办等部署,为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所负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清明节这一教育契机,孚玉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清明节教育活动。

少先大队部制定了孚玉中心小学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方案,以“网上祭英烈”为教育主题,结合学校实际,以少先大队和各班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活动汇报如下:

1、学校大力宣传“网上祭英烈”活动,一是利用升旗仪式,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对学生介绍了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有关先烈的事迹介绍等,号召大家向先烈们学习。通过讲话学生知道了革命先烈们的感人事迹,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爱国爱乡,学好本领。二是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班会等认真组织、积极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要求各班班主任老师利用“班班通”在教室里现场演示如何在网上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对学生如何进行网上祭扫进行了专项培训,教学生如何进行网上献花、网上献歌、网上点烛、网上上香、网上留言、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先进事迹等活动。以“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书写感言寄语等等。本次活动倡导了网络祭祀、文明祭祀的新理念。

3、搜集有关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事迹材料,举行追忆历史、缅怀先烈、讲述我最尊敬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通过革命故事搜集及主题班会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励了广大学生,珍惜当前,奋发图强的斗志。

4、阅读中国革命历史及英烈事迹的书籍,记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通过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寄托哀思、追忆历史、缅怀先人,对全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忆苦思甜教育,让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广大学生珍惜当前,奋发图强,增强心向党的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从小立志投身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清明节材料汇集四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您们好!

时届清明,日暖风熏,翠柏凝春,更显得郁郁葱葱。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音容笑貌,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忆往昔,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中华大地上无数优秀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舍身取义,矢志不渝,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可以说,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无数英勇的儿女不畏艰难,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和青春年华,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英雄斗争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体现了勇于献身、甘于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种精神在祖国建设发展的各个时期显示了极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也为实现国家发展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

先烈业绩,弥足珍贵。

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惜现在、走向未来,意义更是十分重大。今天站在庄严肃穆的烈士墓前,我们每一个小学生更应深深的思考:清明节应该怎么过?祭扫的意义何在?是的,祭扫不是休闲活动,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一种缅怀,是为了对先人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的传承。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我们站在先烈们的墓前,献一束鲜花,捧一把土,决不单是为了行使一种仪式、做出一种姿态,而是为了唤回我们不该失去的记忆,找到继续前进的动力。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谢谢大家!

清明节材料汇集五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下午好:

又是一年清明节。今天,我们来到唐一岑墓前,凭吊烈士的英魂,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曾几何时,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为着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把鲜血洒在家乡和异乡的土地上。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连姓名也不知道。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那就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为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们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光荣。

小时候,妈妈常说,我们的红领巾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那时候,我还不太了解其中的含义。现在,我长大了,也渐渐懂了,正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我们才得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们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虽然离硝烟滚滚、战火纷飞的年代很远了,也许无法体会那时的艰辛,但我们已经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祖国新时代建设的重任,虽然也有艰险和困难,但我们一定会学习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好好学习,随时迎接困难的挑战。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3

201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事迹申报材料(一)

侦破命案是刑侦队伍的头等大事。多少年来,xx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兼刑警一中队中队长任xx凭着“拼命三郎”般的拼劲儿,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不破案不罢休,为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十几年如一日,任xx无怨无悔地奋战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最前沿,先后直接和参与破获各类刑事案件上千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打掉犯罪团伙150多个,缴获赃款赃物总价值300余万元。其中平遥“6.29”涉外抢夺案、“7.31”系列诈骗案,均被市公安局评为“精品案件”。任xx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办案能手”、“十佳刑侦民警”、“优秀共产党员”等。2011年又创佳绩,仅用20分钟就成功破获一起杀人焚尸案。

2011年7月25日13时32分,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昭馀镇西关村大队斜对面的旧房子着火,救火时发现门口有一具被焚烧掩埋的尸体。指挥中心迅速指令刑侦一中队处警。任xx到现场后,经勘查分析认定,该案是一起典型的杀人案,现场有伪装的迹象。他在向局领导汇报的同时,迅速带领民警展开侦查。任xx发现离现场不远处有点滴的血迹,还有拖拽的擦痕。凭多年的侦查判断,杀人现场应该不远。于是他果断组织民警封锁现场,控制所有出口,对出入人员进行严格审查,并循迹追踪。查至最后一家后,任xx让民警将院内人员全部控制审查,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王晓东,并在其租住的房间内发现了血迹等物证。经现场突审,王晓东交待了故意杀人焚尸的事实。至此,案件成功告破。

2017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事迹申报材料(二)

他用14年蓓蕾行动,为一个贫困失学女童撑起了一片明媚蓝天,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武警战士对人民群众的无私情怀。他就是武警晋中支队政治部宣传科干事牛xx(图右一)。人们从他助人为乐的善举中,领略了他的风采,记住了他的名字。他因此被评为第三届“感动晋中”十大道德模范人物,被誉为“最美兵哥哥”。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4

最美的家庭事迹材料_传递爱与幸福 最美的故事很多很多,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下面一起来看看最美的家庭事迹材料传递爱与幸福。

良好的家风造就和谐幸福一家。***一家五口人,父母是50年代的人民教师,父亲擅长火绘和国画,其作品堪称一绝。母亲是一名优秀班主任,擅长写作。从小受父母的熏陶,***的成长经历也处处凸显出她的优秀。和邻居们喝茶聊天时,周母风趣地对大家说:你们拿十个女儿换我一个女儿,我都不换。***的婆婆一说起她的好媳妇就笑的合不拢嘴。女儿罗晴,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谦卑礼让。周父饶有兴趣的告诉我们,他们一家从不搞一言堂,大事小情通过民主决策,一家人其乐融融!

悉心照顾痴呆母亲十余载,无怨无悔。20xx年,周母突发疾病变得疾呆,失语且无自理能力。尽管一家人悉心照顾,20xx年腊月的一天,医院给周母下达病危通知,并表示已经尽力。周家人承受着即将失去亲人的痛苦,咬牙下定决心:就算为了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去努力。每天坚持给老人泡脚、按摩、擦拭身体,一日三餐在保证足够营养的同时,将食物全部打成流汁一勺一勺喂给老人吃,通常喂一顿饭需要一个多小时,食物冷了又热,热了又继续喂。几年下来,光是榨汁机都换了五六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现在,老人皮肤光鲜,衣着整洁,全身没有一个褥疮。连医生都对这家人竖起了大拇指:是你们用爱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彰显共产党员本色,坚强乐观,让爱延伸!有人说,爱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是小爱,可是***一家却把这种爱、这份情延伸到亲朋邻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种大爱。***夫妻二人都是共产党员,他们一家一直乐于关心帮助别人,当知青时候的村民至今不忘当初的深情厚谊,每逢家里有喜事都要邀请他们。除了关心邻里,他们一家还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支持配合社区工作。周家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全家人仅靠每月领取工资生活,母亲重症十多年,他们从没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就连***做癌症手术都叫丈夫不要告诉大家,每天打电话再三叮嘱的只有一句话:好好照顾母亲。***的丈夫罗林利一说起妻子,既敬重又疼爱:从我们认识开始,海语一直对我的母亲和家人非常好,我也一定会照顾好她的家人。不瞒大家,我们结婚这么多年,还从来没有当过万元户老罗说到这里,声音有些颤抖,眼睛也变得潮湿。我们深深体会到他们夫妻间那份坚强伟大的爱!***一家用孝、爱和善传递着幸福的信息,相信这种爱会延续传承下去!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5

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与前几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一脉相承,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了思品学科的人文情怀、国家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以她庄重典雅、清新自然的风姿自豪地行进在各兄弟省份中考试卷的前方。

一、着眼立德树人,注重价值引领

试卷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培养绿色意识、法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德育目标,渗透到不同的试题中。

1.展现大善河南,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人们。好人好事不断在中原大地涌现,他们的感人事迹生动再现了河南人的大爱、大善、大义、大智、大勇,河南好人群星闪耀,大善河南领跑全国。如:第1题通过“十四届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河南人十三届当选;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河南16人当选”,激发河南考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他们为家乡添光彩的责任感。

2.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文明修养。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有“外表美”,更要有“内涵美”,不仅应“美在环境”,更应“美在精神”。如:第3题,“栾川重渡沟村既有远近闻名的美景,更有图书室、电影院和文化广场等设施;新乡刘庄村不仅集体经济风生水起,而且史来贺等老一辈干部的为民理念、奉献精神代有传承……”该题以此来激发考生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感和提高文明修养的自觉性。

3.立足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性。

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传统文化具体化,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现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如: 第4题,“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印迹,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标本。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关系,国家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要传承方言”让学生明白传承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以此增强考生保护和传承方言的自觉性。第10题,“一城宋韵半城水,八朝古都八面风。河南开封……近年来,开封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引领,以文化为‘核’,为经济助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城建’――悉心保护古城,同时彰显‘新宋风’城建风格……”再一次让考生们领略到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带来的魅力和效益,增强了考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提高了他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4.重温历史时刻,弘扬民族精神。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试题让考生重温过去峥嵘岁月,就是让考生铭记历史,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如:第8题,“渠首精神在传承,家国情怀铸永恒……”赞颂淅川人民一如既往,为国分忧,深明大义,勇于担当。第13题,通过材料,让考生重温了红军长征那段历史,意在让考生“传承长征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又通过第二问“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为新长征的胜利作出贡献”的设置,激励广大考生弘扬长征精神,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5.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时代正能量。

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地概括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它如同阳光和空气一样,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我们必须从身边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凝聚正能量。试题选取了身边的事和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感染考生。如:第5题,从关爱流浪者入手来呼吁更多的人关爱弱势群体,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第12题,分别介绍了屠呦呦、阎肃、王广亚三位模范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考生“学习上述三位前辈的事迹,请谈谈你的深刻感悟”,希望考生从感悟中提高责任担当意识,严以修身、以身作则,用“有声的力量”宣扬社会的主流价值,从不同角度去诠释核心价值观的真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凝聚正能量。

6.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

第11题,让考生阅读材料后,谈谈树木森林的作用,以此希望潜移默化地影响考生爱护树木、保护森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高绿色环保意识。

二、凸显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包括6项内容的核心素养框架。据此也将掀起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所有的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和评价方法都要改。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国家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反映国家建设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意识。

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任务。国情教育内容既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也包括现阶段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等。试题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其原因,感受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历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当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展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例如第7题,试题意在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就和目标,提高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公民的国家认同意识。

2.提升国家安全意识,理性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关系每一个人,没有国家的安全,难言公民个体的安全与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国家责任也是公民责任。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并成为公众习惯,应是全社会的期待。如第6题,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以此来增强考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之情。

3.弘扬国家法治精神,培养学生法律意识。

第9题以辨析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让考生认识到商贩叫卖时必须考虑他人感受,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否则就是违法的,同时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以此教会考生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第2题从“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但低龄化、暴力化趋势却很明显,14~18周岁未成年人罪犯中,14周岁人群所占比重已达20.11%”带来的警示的角度,引导学生认清犯罪的危害,防微杜渐,抵制不良诱惑,遵纪守法,做守法公民。

三、注重能力考查,培养创新思维

2016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依然保持四大题型:选择、辨析、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索,选材与设问巧妙,创新不断。

1.材料选取新颖,汇聚时代精神。

无论是试题的材料,还是选择肢、设问,本套试卷都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试卷涉及的时政材料主要有:美丽乡村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家安全、渠首精神、城镇化建设、国土绿化行动、屠呦呦等模范人物、长征胜利80周年等。这些全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使试题的情境设计更加充实、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培育学科素养。

2.注重能力考查,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力的核心。本试卷无论是客观性试题还是主观性试题,有些题目很难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考查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如第10题第二问,要求学生从材料一中获取开封特色发展之路的信息,并据此分析为解决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试题既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探究能力。

3.设问答案开放,鼓励创新思维。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6

关于绘画性,就是借助某种工具及绘画材料通过立意、构图、造型等等表现手段创造出来的可视形象。这种可视形象的表现痕迹带有直接性、一次性笔触感,作品具有原创、不可复制性。原创、不可复制是绘画的基本要素,否则就不是绘画,属工艺品一类了。绘画性是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

研究中国的传统绘画,不论是器皿装饰画、寺庙壁画还是传统卷轴画,都是画家用某种工具直接在物体上接触,且遗留下痕迹,这种痕迹可明显让观者感受到画家的创作状态。绝少有间接接触或不接触的中国绘画,所以笔墨才会被中国画家、理论家历来所重视。

传统工笔画是在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生存环境中孕育发展的。中国三面环山一面环海,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决定了中华民族要靠农业生产和采集植物果实维系生命,而这种环境孕育了先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谐相处的感情和性格,也孕育了先哲们的“天人合一”“中庸”等哲学观。这种哲学观反映在绘画上,就是追求“境界”、“意境”、“格调”、“品质”等等,注重“气韵”“气势”“写意”、“传神”、“节奏”等等。

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半坡彩陶描绘的图案纹式书写性、绘画性十足,已经初显较成熟的民族绘画性特征与风格。考古发现,真正独立的绘画作品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两幅丝织品图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这是我们目前遗存最早的工笔画。这两幅画线条流畅、颜色雅致、造型质朴有着较成熟的表现力,其书写、绘画性笔触感均很强。

随着历史的发展,工笔画写实造型到唐、宋达到高峰,特别是宋画,几近极致,这种写实是一种“神似”,追求的是内心体验、内心感受,写实始终以“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等民族艺术造型原则进行,强调书写般的绘画性效果。

工笔画在经历唐宋辉煌后,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而逐步走向衰落。直至20世纪初期开始复苏,至新中国成立后复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来开始走向繁荣昌盛。如今的工笔画无论在表现方式、风格流派、还是在材料工具、题材内容上都有重大变化,与传统工笔画不可同日而语。

工笔画的再次崛起并不是简单对历史传统工笔的重新延续,而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一种自觉、自省,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画艺术的一种革新,改革开放使我国融入世界,多元文化的涌入,使得工笔画得到迅速的发展。艺术是它所属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反映,社会的强劲发展自然就越需要精神文化的丰富与多样,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没有精神层面的文化艺术形态自然是无法满足人们期望的。

当代思想开放宽松的环境,带来了文化艺术环境的真正自由,工笔画的兴盛以及多元化的格局正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一种必然。

传统工笔画的特点是谨致精微、惟妙惟肖、静谧清新、隽永细腻,这些工笔画的特点决定了其画面技法必须多次晕染加工方能形成。我们仔细研读、赏析《女史箴图卷》、《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如图)、《双鸟戏兔图》、《芙蓉锦鸡图》等众多名作,不管内容、材质、构图等等的不同;也不管多少次的晕染,如何晕染,怎么制作,它的书写性、笔触感等绘画性依然很强。

随着社会发展,勾线造型与“三矾九染”的传统语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工笔画家的表达意图。各种新技法源源不断地被使用,喷枪、滚筒、刮刀、砂纸、各种拓印工具等等新材料被利用。工笔画家在工具、材料、技法方面的各种尝试与探索固然是必要的,但这种尝试与探索需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大语境中进行,不能为技法而技法,为新而新,导致工笔画的绘画性缺失,最终使工笔画消亡。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工笔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个画种的概念也不断地泛化、延伸。由于过分依赖工具材料和技法上绞尽脑汁、走火入魔式的求新变异,造成当代工笔画很普遍的“炫技”之风。为了技法而技法,画面效果上失去了笔触,失去了绘画性,更失去了书写性,当然更毫无绘画感情可言。不得不说,如此的绘画只是像工笔的工艺品而已。因为这类制造出来的“工笔画”让人看后,一点点作者的个性与情感都感受不到,毫无意味可言,更看不到民族艺术的一点实质特征,也毫无绘画性可言。

工笔画强调的是主体精神气质的表现,注重人格修养和道德品质以提高画面的“境界”与“格调”。要看画家的激情与生活积累、生活感悟――是否有感而发,那些靠工具材料的堆切,苦熬日子绞尽脑汁玩特技的作品离国画的本质绘画性愈来愈远。

而当代工笔画家在盲目“炫技”之风中,迷失在各种材料中,失落在各种肌理中,表现出工笔画的绘画性缺失,其原因是国画传统语境的转换在日新月异的当代,使人们远离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怀,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大背景下造成了对绘画感情的忽视与冷漠。

工笔画说到底还是绘画,绘画还是要保持绘画性,失去绘画性就等于自取消亡。中国画注重笔墨,注重书写性,“骨法用笔”、“力透纸背”、“屋漏痕”、“折股叉”等都无非是讲笔与宣纸接触所遗留下来痕迹的好与坏,这些痕迹是画家绘画感情传递的重要载体,“笔触”的轻重、缓急、浓淡、干湿等等都是画家情感的直接体现,所谓画如其人也。

通过喷、印、贴等手段所制作的没有绘画性、缺少笔触的工笔画,还有各种旅游景点大量复制品工笔画,到底有画家的多少情感可言,是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显然,没有情感的画作不是艺术品,只是图案;模仿、抄袭别人的语言,是毫无艺术意义可言的,也就是说没有情感的所谓“艺术作品”并不是艺术。

画家将自己生命融入自然,把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与自然合二为一,画家的心境与精神在物我交融之时,感悟生命,净化心灵,净化情感,而这正是我们民族绘画的核心。只有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作品,只有真情实感升华后所创作的作品才能打动别人。

中国画创作本身就是情感的宣泄、流露,作品是画家情感传递的媒介,所以一张好画首先吸引人的是作品自身所蕴涵的情感、精神,其次才是合适的技巧。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7

关键词:乡土教材 教学改革 美术教学

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和民间民俗习惯,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同化。乡土美术教学材料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本地区地理知识和历史遗迹等内容。以下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中如何选用乡土教学材料。

一、挖掘地方山水、古迹作为教学材料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地方很多山水和古迹都以其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祖国璀璨的传统民间美术中,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彩。如何使这些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色的地方美术得以流传发扬,还须借助美术课程去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实情,对乡土美术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民间遗存的乡土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底蕴。通过介绍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不是无生命的,它是和人及人性以及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五彩的文化光环,它们体现出的是与本地民族紧密相连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族文化艺术、民间美术,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启发学生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乡土教材

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大自然赐予我们丰富的、独特的自然材料,尤其是对很多农村学生,利用自然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可以减少学生美术材料的购买,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等情感。

三、教师课前对于乡土教材的准备

乡土资源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发挥特色,首先要求教师熟悉当地资源形式及相关知识背景等,对教学条件有相当的了解和调查,并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理解、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课程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入研究。

因地制宜,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地方性乡土美术资源,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如为了让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法体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进行课题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课题教学中,具体方法可以是举行定期的关于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以这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结合书本教学材料进行学习,此间,作为教师应该不要过分地看重教材,而重点应该依据本地的实际教学资源,并结合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美术课程资源的选择,这样就可以使美术课更具有乡土气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以上文章探讨的乡土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的同时能够通过欣赏乡土、关怀乡土而达到美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认为乡土美术教学资源既是美术书本教材的辅助和补充,也是构建学校美术特色的有效方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利用地方的特色让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呈现出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参考文献

1.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2.李明顺.中职生自信心低下的原因及矫正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05)

传承好家风事迹材料篇8

关键词:乡土教材 教学改革 美术教学

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和民间民俗习惯,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同化。乡土美术教学材料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本地区地理知识和历史遗迹等内容。以下具体分析教学过程中如何选用乡土教学材料。

一、挖掘地方山水、古迹作为教学材料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遗迹、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等,都是很好的教学内容。地方很多山水和古迹都以其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祖国璀璨的传统民间美术中,闪烁着民族文化的光彩。如何使这些具有艺术魅力、个性特色的地方美术得以流传发扬,还须借助美术课程去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教学中,可以依据实情,对乡土美术教学进行一些探索。

民间遗存的乡土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方文化底蕴。通过介绍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历史文化背景,使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不是无生命的,它是和人及人性以及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五彩的文化光环,它们体现出的是与本地民族紧密相连的民俗文化。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族文化艺术、民间美术,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启发学生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

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乡土教材

在特色化美术教学的探索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农村田野风光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田野、溪流、农舍、树木各具特色。这时带领学生身背画夹、手拿画笔,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大自然赐予我们丰富的、独特的自然材料,尤其是对很多农村学生,利用自然材料不仅可以丰富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可以减少学生美术材料的购买,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等情感。

三、教师课前对于乡土教材的准备

乡土资源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并发挥特色,首先要求教师熟悉当地资源形式及相关知识背景等,对教学条件有相当的了解和调查,并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收集。理解、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理解。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课程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的灵活处理和深入研究。

因地制宜,开发体现地域特色的地方性乡土美术资源,摸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如为了让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法体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进行课题教学,将教学内容融入具体的课题教学中,具体方法可以是举行定期的关于本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活动,以这样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同时也能够结合书本教学材料进行学习,此间,作为教师应该不要过分地看重教材,而重点应该依据本地的实际教学资源,并结合学校周边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美术课程资源的选择,这样就可以使美术课更具有乡土气息,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以上文章探讨的乡土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的同时能够通过欣赏乡土、关怀乡土而达到美术课程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认为乡土美术教学资源既是美术书本教材的辅助和补充,也是构建学校美术特色的有效方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利用地方的特色让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呈现出其丰富多彩的一面。

参考文献:

1.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29)

2.李明顺.中职生自信心低下的原因及矫正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2,(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