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中国越剧的一次盛大宴会

    2006年的秋天,属于中国越剧。100年前在浙江嵊县播下的越剧种子,在这个秋天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

  • 试论姚水娟和樊迪民的越剧改良运动

    中国有300余种地方杂剧。而越剧是唯一的以女演员表演为中心的剧种。而且,越剧的最大特征是,它不像昆剧、京剧那样自然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中国40年代最现代化的上海,凭借现代化意识,人为的形成起来的剧种。杉山认为,越剧始于“越剧十姐妹”演出的《祥林嫂》,这以前的历史称作越剧前史。

  • 缅怀越改先驱 促进男女合演——记念姚水娟逝世三十周年

    流光似水,岁月无情。一代越剧宗师姚水娟离开我们已有三十年了。值此中国越剧百年之时,纪念我们的姚大姐,倍感亲增,更有意义。

  • 忘不了的“草木才子”

    越剧诞生百年的纪念活动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艺人们团结创新,使越剧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之一,并扬名海内外,值得庆祝。同时,我们也很有必要追根溯源,温故知新,越剧的前身是一批男班艺人创造的“落地唱书”,也就是说,越剧是在“草木才子”创造的“落地唱书“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我们不能忘记这些“草木才子”对...

  • 回忆上海越剧舞台的现代戏

    今年欣逢越剧诞生一百周年。我是浙江籍人,对越剧这个家乡剧种自然情有独钟。五、六十年代近二十年时间,我在上海常看越剧,有幸亲历越剧的发展、辉煌。手边有一本当时越剧演出的说明书汇集,闲时翻阅,彼时情景历历在目。汇集中,六十年代初至前越剧现代戏的说明书最为完整。现代戏就其思想性、艺术性丽言,在越剧发展史中占有一定位置。故撰...

  • 在水一方的美——关于越剧“女小生”的思考

    一本戏文、一方舞台,就是一个世界、一片天地,提供给我们无数的话题,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焚书》中所说:“自当与天地相始终,有此世界,即离不得此传奇”。戏,总有散场的时候,而戏里的故事仍在诉说,戏外的感动还在延续,正因如此,戏剧的审美就自然而然地带有无限性乃至永恒性。

  • 为“芳华”60年祝福

    在欢度越剧百年华诞的盛大节日里,我有幸应邀赴闽参加了芳华越剧团建团60周年庆祝活动,亲眼看到了福建人民对“芳华”和尹派艺术的热爱,看到了“芳华”新一代崭露头角的风光,看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芳华”全方位的关怀和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个省城的现代化剧场以一个越剧团的名称命名的“芳华剧院”,走在那座南来北往的桥...

  • 纪念越剧百年华诞 渝 筑 蓉三地越迷大联欢

    为了纪念越剧百年华诞,近日由重庆市浙江企业联合会、重庆嘉发实业有限公司、山城老年大学等单位联袂举办了“弘扬戏曲国粹,传承时代华章”越剧经典大演唱活动。重庆、贵阳、成都的百余名越剧爱好者济济一堂,演出了“红楼梦”、“梁祝”、“孔雀东南飞”等经典选段。著名越剧演员单仰萍、章瑞虹应邀专程从上海赶来助兴,给整个活动增色不少。

  • 回眸与展望

    五十年前,杭州越剧团诞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这一新生的国营剧团由当时“江南”、“蜜蜂”两个民间职业越剧团合并组建而成。其后,曾被分成一团、二团,随即又再次组合。经历了的动荡后,杭州越剧团于一九七九年重新恢复,并继而于一九八五年九月组建成立了杭州越剧院,增加了二团(桐庐越剧团)、三团(富阳越剧团)。屈指算来,杭州越剧院已...

  • 人才辈出 佳作迭现 生机勃勃——贺杭州越剧院诞生50周年

    在全国戏剧界同庆越剧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杭州越剧院(团)迎来了自己的五十诞辰。五十岁的杭越是中国百年越剧的亲身实践者和见证者,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不懈追求,杭州越剧院(团)在艺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 越剧《心比天高》耀眼易卜生故乡

    中国越剧诞生百年,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逝世百年;颇具东方人文色彩的越剧演绎易卜生探讨人性的戏剧巅峰之作会怎样?

  • 贺电

  • 不能忘却的,您千万别忘却——杭州越剧院建团五十周年引起的思考

    在杭州越剧院五十周年团庆的那天晚上,看到由胡效琦等同志编印的那本图文并茂的纪念册,编得很精彩,从编选到分类,确是煞费苦心。当然,有不少珍贵的史料,因“”及其他原因,已经遗轶了,这是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也有一些是当事者事先不知,或事后亦不甚明了而疏漏的。这也是无可奈何的疏失。作为当年曾经身历其境和躬逢其盛的老朋友,觉得...

  • 难忘《流花溪》——写在杭州越剧院建院50周年之际

    2002年初夏,我受命到市文化局就职。其时,杭州的各个文艺院团正在紧锣密鼓地备战即将在杭州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杭州越剧院创排的越剧《流花溪》也恰逢此时开始孕育。于是,我有幸参与了《流花溪》最初的策划、创作、修改和加工组织,“七艺节”参赛以及此后马不停蹄的全国巡演的整个过程。因为这个缘故,我与越剧《流花溪》结下了不解的...

  • 解读“杭越现象”

    不久前,杭州越剧院从北京演出归来,院长侯军告诉我这次在北京文化部召开座谈会的时候,文化部一位领导说:近年来杭越创作一个戏,成功一个戏;成功一个戏,推出一批好演员,这样的现象值得研究。这一席话引发了我的好奇和思索。是啊,从杭越的发展、变化的表现形态中,可以领悟到哪些内在的联系、因紊和根由呢?哪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呢?作...

  • 感悟“杭越”

    2006年是越剧的“吉祥年”、“好运年”。越剧人迎来了本剧种的百岁诞辰。从新年伊始各种纪念活动、演出活动、学术研讨活动接踵而至,连北京的剧场里都经常飘荡着优美的越剧唱腔,动听的吴侬软语。在纪念活动进入高潮时,杭州越剧院——这个越剧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迎来了自己50岁华诞。

  • 奋飞的鹰——贺杭州越剧院建院(团)五十周年

    我的书架上新添了一座题为“展翅翱翔”的工艺品,谁见了它都会驻足观望大加赞美,因为艺术家塑造的展翅雄鹰和晶莹透亮的水晶质感结合得很有时代感,作为杭越建团五十周年的纪念品更有“激励”和“期待”的双重意蕴,令人爱不释手。

  • 迟开的梅花花更香——简评陈雪萍的表演

    陈雪萍土生土长于浙江桐庐。从桐庐越剧团至杭州越剧团至今,已在越剧舞台上拼搏了二十八度春秋。

  • 感恩杭越

    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六年,在西子湖畔的越剧摇篮中,诞生了一位可爱的小妹妹——她就是我们亲爱的杭越。

  • 铁·血·国殇

    《铁血国殇》。这个慷慨悲壮的名字,这个令人心血沸腾的名字。是义乌婺剧团给最近该团演出的大型历史传奇剧起的大名。

  • 越女天下白简评《越女三章》

    最近,由绍兴小百花艺术中心演出的《越女三章》,在中国越剧艺术节上一举夺得金奖,这是绍兴市努力挖掘地域资源,弘扬绍兴人文精神的一大成果,值得庆贺。

  • 《白蛇前传》走过22年 婺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一个剧目

    22年前,《白蛇前传》轰动全国,22年后,”浙婺”的一批希望之星重新演绎《白蛇前传》,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追捧,一票难求。14日晚的演出,再次赢得了观众们的高度评价,掌声喝彩声不断,把第二届婺剧节推向了最高潮。

  • 那一夜,婺剧征服了新加坡 兼以此文祝贺“浙婺”成立50周年

    我曾经跟随婺剧,拥有过许多丰富而美好的夜晚,在流光溢彩的剧场,在星光照耀的乡间舞台……但记忆中最清晰的永远是在万里之遥的新加坡,那个连空气里都飘逸着胡姬花淡淡香味的夜晚。

  • 冉冉升起的“浙婺”六颗新星

    他们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青春的面容充满阳光气息,年轻得让人忌妒。不管是从小挚爱还是无意闯入,戏曲都是他们的光荣和梦想。他们走过的路,与大多数年轻人截然不同。但是,不论有多苦有多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如今的婺剧表演舞台上,他们都是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甚至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绚丽的舞台上,五彩的...

  • 清苦守得馨香来

    致力于昆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浙江昆剧团最近有新的动作,12月中旬,由该团4位优秀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专场演出隆重举行,这是该团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项重要活动。

  • 我与婺剧的一段“因”缘

    2004年初,中心的总干事杨葵女士告诉我,她有位好友与浙江婺剧界十分熟络,可以介绍安排我们前往浙江金华“寻戏”。“寻戏”是中心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寻找中国内地各种艺术节目,推荐到香港演出。而我们侧重于推广中国传统舞台艺术文化品种。

  • 我与婺剧

    我爱看戏,只要说哪个村在镇在演戏,只要有空我就会骑上车子,躬逢其盛。近则十里二十里,远则义乌金华浦江。出门在外时,只要有剧团在演戏,我就会找好旅馆,看上几场大戏。近几年随着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东阳、义乌常有许多村子和农户或庙会喜庆,或寿辰欢庆,邀请剧团到村上演戏。此伏彼起,很有戏看。平时在家,深更半夜,夫人熟睡之际...

  • 我与婺剧难以割舍的情缘

    说来惭愧。早听说婺剧《断桥》1962年就被赞誉为“天下第一桥”,心向往之,却直到1994年方才得睹真容。那是在文化部和浙江省政府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小百花越剧节”上,郭汉城老先生担任评委会主任,我作为他的助手协助张罗些具体杂务。这个名为“越剧节”的盛会,也吸纳了少量晋剧、川剧等其他剧种剧目,婺剧《断桥》便在其中。

  • 婺剧之缘

    我和婺剧相识,算来快有50年了。 50年前我已经是一个戏迷。1957年我到杭州读大学,便有缘接触了浙江的多种戏曲。那时中国老百姓还看不到电视。如果想看戏,除了进剧场,只能从广播节目里听听。在一片《梁祝》的越剧声中,偶然听到一段味道独特的《山伯访友》,“趱步前行……”金华的同学告诉我说,这是婺剧的“乱弹尖”。

  • 缘于婺剧

    婺剧是我们的地方戏曲。一直对婺剧有一种说不出怜爱的我,不只是一种喜欢;而是奇怪地有一种血肉相连的感应,总觉得这种感应最初的起源是在我生命的开始。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