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形成

李定通 语文学刊 2012年第05期

摘要:诗歌以有限的形象生发无限的审美效果,这一现象在"意境"理论中得到了阐述。"境"这一文论术语来自佛教概念。钟嵘的《诗品序》"赋比兴"三义中提出"文已尽而意有余",可视作古代诗歌意境理论的雏形。诗歌的意境理论成型于唐代。王昌龄"三境"并提,首推"意境"一词。皎然《诗式》对诗歌意境和风格的关系作了辨析,司空图发展了《诗式》中的境界风格理论,提出"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王国维一部《人间词话》集中研究"境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古典诗歌意境理论至此基本形成。目前意境理论还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可以肯定的是:意境或境界的追求是主体和客体,意与象,文本与接受之间的和谐统一,代表着古典诗意的追求。

关键词:意境言有尽意无穷三境人间词话天人合一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163.20

关注 20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