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麻风皮肤病
统计源期刊

影响因子:0.76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5
  • 国际刊号:1009-1157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250022
  • 国内刊号:37-1348/R
  • 邮发代号:24-173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麻风图谱
  • 论著
  • 临床研究
  • 病例报告
  • 中医中药
  • 综述
  • 瘤型麻风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因全身多发结节半年于2019年4月1日至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多发的米粒至黄豆大呈肤色的半圆形结节,边界模糊,少数皮疹有溃疡结痂,双侧眉毛外1/3稀疏。皮疹缓慢扩展,逐渐在四肢、躯干出现类似新发皮疹,无痛痒,自诉全身乏力。曾于2019年2月初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结节病”、“肉芽肿”,予以“...

  • 82例女性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患者斑贴试验分析

    目的:检测女性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VLSC)患者接触性过敏原情况。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我科的VLSC患者行60项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82例患者中53例患者(64.73%)呈阳性反应。60项变应原中共有29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其中阳性率排前三位变应原种类为金属盐(32例)、防腐剂(18例)、芳香剂(16例),阳性率排前四位变应原分别为硫酸镍(24例)...

  • 英夫利西单抗长疗程治疗关节病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1998-2018年陕西省麻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1998-2018年陕西省麻风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开展麻风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病历资料,对麻风发现率、患病率和病例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18年陕西省新发现麻风病例共计477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70/10万,年平均患病率为0.305/10万;病例平均发现年龄...

  •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7在日光性角化病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 槲皮黄酮通过Sphk2抑制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的增殖

  • 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二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检测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病二家系患者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二家系资料,提取二家系成员及100名(无亲缘关系)正常对照血样DNA,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KRT1、KRT9和KRT16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家系1先证者中检测到KRT1基因突变c.598T>C(p.F200L)。家系2三例患者中检测到KRT9基因含杂合突变c.488G>A(p.R163Q)。而家系正常成员...

  • 2020年《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部级学术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广大皮肤病、性病及麻风临床、防治、科研、教学工作者发表临床和研究报告的园地。本刊设有论著、综述、中医中药、临床护理、病例报告、技术与方法等栏目。

  • 倍频Q开关Nd:YAG 532nm激光治疗179例颧部褐青色痣回顾性分析

  • 氨苯砜单一疗法治疗持久性隆起性红斑一例并文献复习

    报道1例氨苯砜单一疗法治疗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并对既往报道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80岁。双手掌、臀部、双下肢及足底红褐色斑片半年。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轻度增厚,真皮浅中层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血管周围轻度嗜中性粒细胞,少许淋巴细胞浸润,局部胶原纤维嗜碱性变。诊断: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口服氨苯砜100 mg,日1次,3个月...

  • 乳腺癌皮肤转移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左侧胸壁红斑6个月余。患者2年前因左乳浸润性导管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定期化疗。6个月前患者于左胸壁手术部位附近出现环状浸润性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曾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离心性环状红斑”,经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无好转,遂于我院就诊。

  • 蜱虫咬伤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主因左侧肋部虫叮咬有刺痛感2 h就诊我院皮肤科。自诉就诊前2 h在公园中晨练时,树上一物掉落,落入上衣内,当时查看未发现异常。回家后自觉左侧肋部皮肤有刺痛感,发现黑色虫体吸附于皮肤表面,部分已钻入表皮内,难以取下,因吸附紧密且头部继续向皮内钻入,而致疼痛加剧,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担心小虫钻入体内而要求尽快切除,故...

  • 以多形红斑为主要表现的梅毒合并HIV感染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20岁。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丘疹,瘙痒明显,伴全身乏力及发热,最高体温达40℃。20天前患者皮疹较前加重,局部糜烂渗出、覆有较厚痂皮。我科曾以“多形红斑、发热待查”予以抗过敏及抗感染治疗,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患者既往有男-男性行为史。

  • 肛周溃疡性皮肤结核一例

    皮肤结核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皮肤损害,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上极少见,极易误诊。笔者收治1例肛周溃疡性皮肤结核,曾误诊为“肛周溃疡伴感染”,现报道如下。

  • 寻常狼疮伴发鳞状细胞癌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79岁,农民。面部红斑增生30年,继发结节5年,伴疼痛1个月。患者自诉3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颊部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患者未重视,红斑面积扩大,延及鼻背部、右侧面颊部,5年前左侧面部散在出现数个米粒至绿豆大结节,无明显症状,结节缓慢增大,自行外用红霉素软膏,无效果,1个月前结节周围疼痛来我院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颊部、鼻背部...

  • 发疹性黄瘤病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躯干、四肢出现黄红色丘疹20天就诊。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黄红色丘疹,皮损逐渐增多,累及四肢、背部、前胸,无明显自觉症状。曾诊断“湿疹”,“丘疹性荨麻疹”,予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皮损未见明显消退。患者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否认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病史。家族成员中无高脂血症等病史。

  • 《中华皮肤医药学丛书》征文发行及中华皮肤医药学研修班通知

    一、为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发展中华皮肤医药学,由世界华人皮肤科医师协会组织编辑《中华皮肤医药学丛书》,由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名医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将出版国际巨著《鲁克皮肤病学》中文译本、内外用《皮肤古代经典名方》、英文版《中国皮肤科学史》百部以上,成为全国皮肤医药学图书中心,向国内外征集...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MicroR-423-5p的表达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对于银屑病发病原因、机制以及治疗方案的探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miRNA的发现为银屑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多种生物学反应,其表达失衡涉及到多种肿瘤、炎症等疾病[2-4]。有研究发现miR-423-5p在银屑病患者体内表达减少[5],但具体作...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日光性角化病的护理体会

    日光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es,AK),又称光线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因不典型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而引起的皮肤损害。皮损多见暴露部位如面部、头皮、手背部位。日光性角化病目前被认为是皮肤癌前病变的一种,有向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演变的危险,据Lee等[1]统计每年约有0.025%~16%的AK患者进展为SCC,所以应尽早治疗避免...

  • 2020年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批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定于2020年4月23~2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此次会议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新方法及新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切合皮肤科医师的实际需求,会议将邀请知名专家做特邀演讲,阐述皮肤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创造形式多样、...

  • 天疱疮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物,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辅助治疗逐渐用于天疱疮的治疗,特别是难治性天疱疮。这些辅助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病情,减少疾病的复发,而且可以帮助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此外一些新的免疫疗法未来可能成为天疱疮的替代治疗手段,如修饰的嵌合性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B...

  • 白癜风易感基因研究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获得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未明,遗传因素在白癜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按照基因功能分类对白癜风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如免疫调节相关类基因、黑素细胞相关类基因、细胞凋亡相关类基因、氧化应激相关类基因,希望能对了解其病因病机有所助益。

  • 抗抑郁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PHN有多种镇痛方案,其中抗抑郁药是公认的一线用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在治疗PHN中的有效性已被证实,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总结了抗抑郁药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研究进展并建议应用联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