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 创刊时间:1993
  • 国际刊号:1005-3247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100083
  • 国内刊号:11-3306/G2
  • 邮发代号:82-639
  • 全年订价:¥ 1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美育”专题
  • “三星堆”研究专题
  • 当代文化热点
  • 学人研究
  • 中国文学文化
  • 中国历史文化
  • 中国典籍翻译研究
  • 中外文化交流
  • 论张君劢对西学东传的贡献

    张君劢对西学东传的传播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政治学方面,他翻译过约翰·穆勒的《代议政治论》、拉斯基的《政治典范》、费希特的《告德意志人民书》以及有关西方人权思想的文章;在哲学方面,除他的老师倭伊铿的学说外,他还介绍过柏格森、康德、黑格尔、费希特、杜里舒、罗素、怀特海、哈德门、耶斯丕氏,现象学派胡塞尔、存在主义派契尔契加、...

  • 张君劢晚年儒家思想复兴论再探析

    本文对张君劢晚年儒家思想复兴论的背景、架构和内涵进行了仔细的分疏和揭示:出于对世界大势以及生存处境变化的思考,晚年张君劢对现代西方文化之流弊做了更为全面的批评,对儒家思想的价值也有更为深刻的体认。他的部分思考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出了现代性的视界而具有一种伦理信仰的深度;不过,从张君劢关于今后中国文化暨儒家思想发展的总方...

  • 熊十力《唯识论》撰作时间考辨

    《熊十力全集》的编者将熊十力《唯识论》讲义的印刷时间定为1930年,对其撰作时间则未明言。通过研究相关材料可以发现,熊十力这本《唯识论》乃是他于北京大学1926—1927学年所开唯识学课程的讲义,其撰作时间实在1926年秋冬至1927年初春之间,其印刷时间也极有可能与此同时而似乎不可能迟至1930年。这样,熊十力在1920年代所作的三种唯识学讲...

  • 论早期中土毗昙学的兴起——以思想史为中心的考察

    毗昙学在早期佛教中的影响历来很少被学者重视。通过对早期中土毗昙学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察,可以发现毗昙学对整个早期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影响,毗昙学中的一些思想观念通过慧远和道生,对早期中土的涅巢学转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坛经》所载“九江驿”考释

    《坛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不仅全面反映了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惠能入佛门、得真传,以及广弘佛法的经过。然《坛经》“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颇多疑义,多以为作伪而成。但是从九江和黄梅的历史沿革来看,唐代的所谓“九江驿”可能并不在江南而在江北,即今天湖北的黄梅县境内;《坛经》演变史上最早的古本之...

  • “心是幻法”与“自见共性”——黄庭坚对佛教般若思想的吸收及其禅观实践

    黄庭坚虔信佛教,喜好禅宗。他受到佛禅思想影响最大的内容是般若思想与禅宗的心性论。黄庭坚以禅宗黄龙派的参禅手段为禅修方法,打破疑情,体悟到心是幻法,勘破心念的虚幻,体会到心性本体(真如)清净、寂静的特质。他以般若思想为指导进行禅观实践,通过对自我身心的观照体会到“无我”的境界,对外境作梦幻观,企图达到般若思想毕竟空的境...

  • 明代科举的坚实基础——官学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经验教训

    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而作为其坚实基础的官学教育也达到了空前完备的状态,不仅地方府州县和军队都司卫所儒学教育空前发达、中央并设两京国子监且规模巨大、学校教育体系空前完备,而且还具有完全以科举为轴心并与其融为一体、学校功名成为科举功名的重要补充、监生入仕成为定制等鲜明特点;从而使其具有了更大的开放性、...

  • 科举时代的文学想象——以明中期至清初通俗小说中的“察举”为中心

    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小说中,作者的兴趣点不在殿试本身的流程,而是在名义上的考官——皇帝身上,这与始终纠葛在明代科举以及科举中人意识中的“科举”与“察举”两种选士方式有极大的关联。基于对现实科举的不满,小说中的“察举”成为士人在科举失意时的另一种寄托,而与“殿试”是科举的最高层次相同,天子御试也是这一寄托...

  • 福唐观举行唐代科举考试新议

    《太平广记》对于崔圆在福唐观进行科举考试的记载,为闻一多援引入杜诗研究中。但也有学者对在宗教场所进行科举考试提出怀疑。本文对崔圆故事做了重新的解读,并结合“册府元龟》的记载、唐代科举考试制度和道教在唐代的发展等因素,认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确曾在寺观举行。但是,《太平广记》记载崔圆在福唐观的考试,并非如闻一多等先生所分析的...

  • 从删改《月蚀诗》看韩愈对奇险风格的倡导与约束——以《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为例

    诗歌删改体现出删改者对诗歌艺术规范的批评和修正。作为韩孟诗派的盟主,韩愈对这一诗派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卢全作《月蚀诗》,其语言和体裁都是极大胆的创例,是韩孟诗派内部的一次大胆尝试。如何肯定诗歌尝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减少尝试带来的失误,是诗派盟主的重要职责之一。韩愈对卢全《月蚀诗》的删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韩愈对于诗歌...

  • 中国古代第一部题画诗别集——《题画集》作者及成书考略

    本文推断,中国古代第一部题画诗别集乃《两宋名贤小集》中收录的《题画集》。本文以刘叔赣《题画集》为研究对象,重在作者姓字与《题画集》编集成书始末的考证分析。首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考证进一步肯定刘叔赣即刘,以订讹传信。其次,揭橥《题画集》与《声画集》之间的文献嬗递继承关系,探知《题画集》的成书过程。

  • 论才子佳人小说对儒家文化的表现

    一个奇怪的文坛现象是,西方的著名小说都是基督教丈化的产儿,而不少中国古代的小说名著则或多或少背离了儒家文化的路线。由此,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方人最早介绍与翻译的是才子佳人小说,而不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小说。因为对于一个以儒家文化为正统的国度的小说的译介,译介者除了审美的标准之外,还想使域外的读者...

  • 长沙战国楚墓帛画图考

    长沙战国楚墓帛画是名为茵的棺饰,描绘主人升天的情态。鱼表示吉祥,出自西周开元;鸟为使者,导引升天;文采是蔓草卷云纹,因此是驾云升天图。

  • 意象·意境·境界的不同指向

    本文从意象的可见和想见层面入手,就意象的三种形成方式与意境的三种存在方式,结合王国维的“隔与不隔”、“工与不工”、“写境与造境”、“写实与理想”的关系,试图廓清作为艺术审美判断的意境和作为生存价值判断的境界的不同指向。本文认为,作为艺术审美符号的意象、作为艺术审美判断的意境与作为生存价值判断的境界,三者之间是各自独立...

  • 论《人物志》“才性论”对《文心雕龙》的影响

    作为魏代有着重要意义的才性论专著《人物志》对后来的《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分析刘勰对刘劭“才性论”的借鉴、发展、转化的情况。从刘劭识鉴人才的“才性”、“偏材”、“八观”到刘勰品鉴文学的“体性”、“偏美”、“六观”,可以明显见出两者之间的渊源和发展的关系。

  • 从唐三彩看大唐盛世气象

    唐三彩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瓷产品之一,全面而直观地反映了唐朝最昌盛时期的政治局面、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对其深入探讨,可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唐代具体而微的历史文化现象及其时代精神。

  • “徽宗品牌”的艺术特色——以《鸲鹆图》为例

    一直被艺术界争论不休的宋徽宗作品真假问题可以理解为,徽宗与其创建的画院画家们共同创造了“徽宗”品牌。代表作品《鸲鹆图》的特点反映出“徽宗品牌”的美学特征:宋徽宗的画中含有文人情怀,他引领有别于王维一路文人画的发展潮流;独特的位置经营;诗、书、画、印结合的特殊品质。

  • 周代无筭乐考论

    无筭乐是周代多数礼仪之正礼、正歌之后配合“无筭爵”而演奏的。诠释无筭乐,诸说虽有分歧,但对其娱乐性则是一致肯定的。无筭乐并没有超越时空,成为纯粹的娱乐艺术。其娱和性受“礼”的节制,有一定的限度。尽管如此,无筭乐在某种程度上张扬了人的七情六欲,彰显了音乐的娱乐功能,对于当时郑卫之音的滋生蔓延起了某些推涛助澜的作用,对后...

  • 意大利墨索里尼与中国政府关系之始终(1930-1937)

    Michele Fatica(樊米凯)教授1937年出生于意大利莫利塞大区,成长于那坡里,大学求学期间专攻历史,先后在卡拉布里亚大学和那坡里东方大学任教,现为那坡里东方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Fatica教授对东方大学历史和远东现代史颇有研究,曾就欧洲地中海地区乞丐史进行过专题研究,并写有专著;主编出版了《历史笔记》共五册;还于2006年11月18日至...

  • “科学”一词并非从日本引进

    本文对“科学”一词在中日两国的早期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文章指出,个别工具书和一些学者的认识错误,并确认:1、尽管西学东渐之前“科学”一词在汉语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仍有学者间或使用;2、西学东渐之前,“科学”一词多指“科举之学”,偶尔也可解作“分科之学”;3、目前,“科学”一词在日本的使用最早只能追溯到江户时代末期的...

  • 《大学》的当代意义

    《大学》是在战国时代整个思想重心从周代的“礼”逐渐转向孔子的“仁”并以君子为仁的体现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光辉思想;大学之道就是把礼——社会的伦理内化成内在的仁心和仁爱,又把这种内在的仁心和仁爱变成一种外在可见可感的君子形象。当有了这样一群慎思独行、无私为公的君子,未来的人类才会是真正的“成人”,也就是领悟大学之道的人...

  • 试论中国鬼神文化与高罗佩的《狄公案》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写作的《狄公案》集中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阐释,同时,其西方文化背景也不时出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表述之中,从而表现出杂糅的文化观。正是这种中西合璧的文化观使得《狄公案》英文本获得西方读者的欢迎,而其中译本也受到中国读者的推崇。本文分析了中国鬼神文化传统在公案小说中的表现,并从高罗佩创作的《狄公案》出...

  • 名山事业 鲁殿灵光——评黄灵庚的《楚辞章句疏证》

    屈平辞赋如曜灵丽日、皓魄当空,炳焕百代,朗耀千秋,然其能二千余年流传不替者,王叔师之《楚辞章句》与有功焉!

  • 清话的魅力——傅璇琮先生《学林清话》读后

    近读傅璇琮先生《学林清话》(大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下简称“傅著”),眼睛为之一亮。就我的读后感而言,这实在是一部内容独特、极具特点且富于魅力的新著。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