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固定道结合垄面覆盖种植模式对春小麦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

杨荣; 黄高宝 作物学报 2010年第01期

摘要:为了进一步丰富固定道耕作技术理论体系,2005年在河西走廊中部小麦种植区通过结合垄面覆盖试验,探讨了固定道耕作技术对春小麦株高、叶分布、叶面积指数、群体内光分布和光合速率等冠层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道结合垄面覆膜(CTP)、固定道结合垄面秸秆覆盖(CTS)、固定道无覆盖(CT)处理的小麦株高分别比平作(对照,LT)低2.09、3.27和5.65cm。CTS和CTP处理的旗叶与倒3叶间距、旗叶与倒2叶间距以及倒2叶与倒3叶间距的比值接近3:2:1,有利于光能在群体各个层次均匀分布。叶面积指数在6月25日后呈LT〉CTP〉CTS〉CT的变化规律,3个固定道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都小于LT处理,而垄面覆盖可以减弱这种影响。LT处理入射光线的97.2%被小麦群体截获,其中77.3%在旗叶层被截获,旗叶光合速率较低,光能利用率不高;CTP和CTS处理的群体内光分布较均匀,漏射损失的光线分别占入射光线的8.0%和11.2%;CT处理生长中期旗叶光合速率较高,但入射光线的透射损失率较高,占入射光线的23.7%,而且整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偏低。总之,CTP和CTS处理构建的"松塔型"结构有利于光能有效利用,增加作物产量;而LT和CT处理则分别由于群体过于密闭遮蔽和稀疏导致光能反射和透射损失严重而降低了作物生产力。

关键词:固定道耕作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冠层结构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 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兰州730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作物学报

北大期刊

¥1056.00

关注 2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