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新闻·历史·影像——解释学视阈下的文本意义

    发生在图像时代下的“9·11”,深刻改变了世界,经由大众传媒之强势介入,使不少已经被反复讨论且尘埃落定的传播议题,有了重新审视的必要。本文从主体间性的交往视阈出发,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层面上,沟通新闻传播、历史传承、影像再现的辩证关系,在意义论的哲学基础上创构“解释”和“传播”的相互联系,进而在图像时代的现实语境,来重新审视...

  • 电影媒介属性论

    电影是20世纪科技的产物,它是被发明出来的,有发明原理。研究电影,我们必须透过繁杂的表象找到它的本质。只有抓住电影的本“性”,我们才能科学地认识电影、有效地利用电影。本文从“科技的产物”入手,对电影发展中产生的商品性、艺术性、纪录性等“属性观”进行辨析,以期揭示出“电影”之所以为电影的根本所在。

  • 浪漫英雄与日常生活——2007、2008年香港黑帮类型电影的现实主义倾向和浪漫传统

    与以往同类型电影相比,2007、2008年出现的香港黑帮片采用相似的叙述模式和象征意象,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倾向。同时,作为类型电影,往日的浪漫传统经过改装和变异,或者构成作品的大叙述结构,赋予主人公的行动以终极意义和动机,或者以具有浓厚象征意味的意象形式存在。现实与浪漫、虚无与意义、日常生活与神话象征等异质元素共存共生...

  • 当代好莱坞灾难片中的生命意识

    好莱坞的灾难片表现了“天人对抗”的模式,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心理。这一模式可分为自然灾难型与人为灾难型,两种类型的影片尽管在内容等方面有着种种区别,但都共同反映了制作者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考。影片中分外渺小却自视甚高的个体对于自然界疯狂的掠夺终招来走向毁灭的恐惧。由...

  • 历史的存在与虚无:《鸦片战争》解析

    在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所有悖论中,历史的“真实”与“虚构”这一矛盾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悖论关系。因为历史剧命名,本身就潜含着“历史”的“真实”与“剧”的艺术“虚构”这两个维度。“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是用来指导和批评历史剧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鸦片战争》通过无数凝重的电影画面,艺术地再现了那场给中国人带来耻辱的战争。比照历...

  • 从黑人电影看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黑人影人始终凭借固有的艺术天赋和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在电影方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是黑人影人不断证明自身价值的历史,也是不断争取平等、捍卫肤色荣誉的历史,其中经历了一个由边缘到主流、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并见证着美国黑人文化地位的变迁。

  • 失语与失散——华裔老年妇女在美国电影中的形象解读

    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美国电影中一直不乏华人面孔。好莱坞电影《喜福会》和《辣妈辣妹》中华裔老女人,她们或沉默无语或用语法混乱的中文式英语去交流;她们在荧屏上代表了在美国现实生活中失语的一群华裔。通过这两部影片,可以解读华裔老年妇女在美国社会中的失语与失散,而这种形象不利于使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中拥有平等对话...

  • 韩国影视中儒家思想对我国影视剧的启示

    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受到很多中国观众的青睐,原因之一是其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比较韩国影视,中国影视对儒家思想彰显不足。因此,中国影视人士必须重视并继承本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弘扬,使中国影视彰显儒家思想的文化底蕴,在世界影坛上增强竞争力,在世界文化之林树立自己东方文明古国的新形象。

  • 性论电影中美的救赎

    文学艺术以其发乎心灵的灵动之美直抵灵魂深处。它通过人们凭直觉就可以感受到的美,给人生活的希望,甚至唤醒生命,尤其在一个思想贫乏、制度恶劣、人性荒芜的特殊社会境遇下。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窃听风暴》中.给人们展现了艺术之美对人的救赎作用,展示了审美之光所照亮的自由之路。

  • 回归精神家园——皮克斯动画代码分析

    根据叙事学的代码/功能规则,皮克斯动画包含隐身者、主体、辅助者、阻碍者和被拯救者等五个代码。皮克斯动画在人物设置上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打破二元对立的人物设置模式、突出女性角色代码的多样性等,并成功地在其影片中塑造了正反两个隐身者形象:美国社会世俗价值观和美国中产阶级理想价值观。这两个隐身者形象是对美国中产阶级的概括,...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民族性探析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进步的一种历史趋势,对文化及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而电影一方面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电影无疑是目前中国老百姓日常消费中的最重要的文化大餐,电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然要打下民族特点的烙印。因而,面对全球化,中国电影应如何保持其特有的民族性则显得尤为重要,包括电影思想内容、电影语...

  • 战争的阴影和成长的救赎——评《黄石的孩子》

    《黄石的孩子》讲述的是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孩子,怎样在何克完美的爱的救赎下成长的故事。并且很大程度上,将过去那种对战争的控诉转化为一个成长的故事,并以此负载起多重题旨。战争的阴影集中体现为仇恨和敌视以及对死亡、对未来的恐惧,成长和救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战争的阴影较量的过程。

  • 流动、转换的叙述视点与平行交错的环状叙事结构——对岩井俊二《情书》的创作研究之三

    一部影片真正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如何以它的叙事修辞手段,包括流动、转换的视点,交错重叠的时空与相应的叙事结构,把一个故事讲述得出神入化,引人注目,并且成功地征服与控制观众的反应。这就是《情书》带给我们创作上的又一宝贵启示。

  • 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以冯小刚系列电影为中心

    现代生活节奏很快,人对生活的不安全感也与日俱增,但生活的本体是美好的,人总是需要以一种快乐的心情去迎接生活,去寻找快乐,在新春之际尤其如此,于是贺岁片应运而生。

  • 试论中国贺岁片“武侠时代”的兴起

    自《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大奖之后,西方便掀起了一股“武侠热”。2002年底,张艺谋便抱着“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心态推出了《英雄》加入“贺岁档”竞争。该片在国内取得2.5亿的票房成绩,并成为首部进入海外主流院线大规模发行的中国电影,最终以3000万美元的投资取得了全球总计1.77亿的票房,成为国产商业大片的第一位“...

  • 贺岁片《爱情左灯右行》中演员的明星效应

    所谓明星效应,表现在贺岁片中就是选择观众喜欢的明星演员在贺岁片中饰演角色,利用明星的影响力来吸引观众,达到贺岁的效果。而明星演员作为贺岁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了商家的主要宣传策略。明星效应也成为大众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传播现象,从而进入了大众传播的视野。在贺岁片中,可以说明星演员是电影的灵魂,明星的加入给贺岁片提供...

  • 微笑中的无奈与感动——电影《桃花运》解读

    关注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寻找大众的认同点,这可以说是贺岁电影吸引观众的深层原因所在。尹鸿指出贺岁片用小人物的悲喜剧来唤起大众认同,“其核心故事是小人物在转型时代中的夸张而滑稽的挣扎、错位以及不期而遇的一点温情,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以笑来表现悲凉,以戏谑宣泄欲望...

  • 《非诚勿扰》的文本内涵及其音乐阐释

    贺岁片是指在辞旧迎新之际,为贺岁档期而量身定做、专门打造的影片。由于贺岁片搞笑戏谑、喧嚣热烈的表现形式浓重了喜庆的色调,吻合贺岁的吉祥气氛,符合当今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进而成为人们欢庆新年的构成元素,这使贺岁片受到中国大众的喜爱。

  • 中国电影的后英雄时代——兼论冯氏电影的十年贺岁路

    奥斯卡·王尔德曾言:“所有蹩脚的诗都是真诚的。”这并不等于说:所有伟大的诗都是不真诚的。但是起码有一点毋庸置疑,伟大的诗作几乎都依靠比喻——“不但是对词汇本义的转换,而且还对先有喻义作再转换。”作为比喻载体的现象——电影艺术,在它从脚本到后期拍摄成型的制作流程中,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构成整部电影灵魂的是它的幻象表...

  • 论冯小刚贺岁影片的平民视角

    冯小刚的第一部贺岁电影《甲方乙方》是在葛优的煽情中结束的,带着一贯的独特京味,葛优缓缓地说道:“1997年过去了,我怀念它。”也正是从这一年起,贺岁片撬动了中国院线的票房杠杆。此后十年来,冯小刚先后拍摄了《不见不散》(1998年)、《没完没了》(1999年)、《大腕》(2001年)、《手机》(2003年)、《天下无贼》(2004年)、《集结...

  • “底层”创伤、性别倒置与视觉权力——评《梅兰芳》

    陈凯歌导演的《梅兰芳》自公映以来,褒贬不一。梅兰芳是个伶人,伶人生活在社会底层。从底层叙事角度分析,这部电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视觉潜力。

  • 《梅兰芳》:人性传奇的深度演绎

    梅兰芳,响彻世界半个世纪的名字,是民国四大名旦之首,我国进军美国好莱坞第一人,更被誉为“远东头号艺人”的杰出艺术家。其事迹终于在2008年的岁末被搬上银幕,并迅速走红全国。该电影首周末票房高达4218万,并且在之后的几天票房持续走高,第二个周末就轻松过亿。与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当年首周末票房1000万,总票房3600万;陈可辛《如...

  • 《硬汉》的深度模式衡量——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每逢离年根儿不远,影视界的“贺岁大战”就已悄然拉开帷幕,甚至尚未见真容就已透出一些“硝烟弥漫”的味道。据媒体的统计,2009年,至少有5部影片意欲“攻占”贺岁片这一市场,《硬汉》便是其中颇受关注的一部。老三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人物,一个具有怪异造型的反传统的平民英雄,使该片具有传奇色彩。《硬汉》采用了近年来国内比...

  • 不一样的“熊猫”——《功夫熊猫》的启示

    2008年6月底,一个功夫了得的“熊猫”——《功夫熊猫》的主角——席卷了全球电影市场。这个别样的、独特的“熊猫”一经上市,就闹得沸沸扬扬,但对此片的评说仁智有别,褒贬不一。同时,这个“熊猫”又在中国市场上遭遇了上映的尴尬,在经历了一些曲折后才得以上映,而上映后又掀起轩然大波。更重要的是,这个不一样的“熊猫”引发了人们对中...

  • 《功夫之王》和《功夫熊猫》对中华武术精神的阐释与传达

    2008年的两部功夫电影《功夫之王》和《功夫熊猫》,凭借其美轮美奂的布景,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中国元素的灵活运用,可以说将此类电影推到了极致。李小龙将中国功夫介绍到了西方,《功夫之王》和《功夫熊猫》这两部充满了中国元素的电影则更为深入而清晰地阐释和传达了中华武术精神,将中华武术除霸安良的侠义精神、坚忍不拔的自强精神和重悟...

  • 意义的二度编/解码——《功夫熊猫》的跨文化分层解读

    电影具有承载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特点。“冰山模式”是跨文化电影传播的三层模式。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电影对解读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海明威的“冰山模式”理论对《功夫熊猫》进行分层解读,是在跨文化语境下对受众能动理论的有力补充。

  • 《功夫熊猫》带来的思考——中国动画现状浅析

    本文通过对迪斯尼动画《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的分析,总结出中国动画现状主要是由于缺乏具有较高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策划和编导人员及动画工作人员。中国动画在现今国际化语境背景下与日美动画大国产生巨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抛弃、对传统名著机械性的苍白复制。所以,摆脱对日美动画的盲目模仿,...

  • 从《功夫熊猫》看美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功夫熊猫》是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梦工厂动画室于2008年6月出品的一部动画大片。这部耗时五年制作的动画片还未上映就备受关注,6月6日首映之后,更是成为梦工厂有史以来首映周末票房最好的非续集动画片;在中国的暑期银幕上更是所向披靡,票房过亿只是时间问题。

  • 动画片成功要素探析——《功夫熊猫》当红带来的思考

    《功夫熊猫》它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掀起了一阵狂热,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影响。十年前的动画片《花木兰》同样取材于中国,同样大获成功,十年后的《功夫熊猫》又故伎重演。国内的人们再次由此引发阵阵议论和思考,为什么一个具有如此中国化题材的作品,美国人能拍而中国人拍不出来?

  • 从新闻到电影的叙事变迁——以《落叶归根》为例

    文字新闻被改编拍摄成电影,电影因为有了新闻的参与变得更加引入关注,新闻也因为影视剧的视觉形象化引起人更多反思和回味,二者之间相得益彰。本文主要以第五代导演张杨根据新闻改编而成的电影《落叶归根》为例,阐释从文字新闻改编成电影引起了叙事层次的一系列变迁,其主要表现在主题意蕴、情节结构以及叙事风格等方面的变化。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