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论英模电影中的农民形象

    本文以韦伯"卡理斯玛"理论介入英模题材电影,分析具有时代意义的三部电影中的农民形象,《焦裕禄》中的农民是被动者、被救助的一方;《孔繁森》体现了农民和官员在信仰与生命面前是平等的;《第一书记》中的农民有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点。历史地看,英模电影对农民的刻画有越来越贴近农民实际、关注农民个体的趋势。英模电影中的农民及其他群众形...

  • 欧美电影创作中的认知主义

    在电影创作中,对宏大理论的应用颇为广泛,但这与"以电影和观众为主体"的思想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认知主义的应运而生恰到好处地调和了两者间的关系,欧美电影创作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认知主义不仅关注电影创作的科学性,更能综合生物因素及社会文化背景,将影片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立足于认知主义,提取欧美电影作品中的成功经...

  •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心理影片解读

    1975年,文艺评论界正式提出了"电影精神分析学",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心理影片的发展以及精神分析理论与电影艺术的交融共进。本文将充分关注精神分析与电影艺术合流以来的美国心理影片,选择《妖夜荒踪》《发条橙》《爱德华大夫》《穆赫兰道》等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心理电影为具体范例,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潜意识理论、性本能理论和关于梦境的...

  • 好莱坞电影折衷主义创作研究

    文化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电影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便是电影帝国好莱坞依然无法脱离这场盛大的文化艺术变革,为了适应文化全球化而不断变换着创作视角,丰富着创作内容,以使其电影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具有更广大的受众群体。好莱坞对于文化全球化的妥协,表现在美国文化绝对话语权威的模糊,东方文化不再是边缘化和戏剧化的内容"调味剂"。新世纪好莱...

  • 探析中西当代电影中的文化情结

    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是单纯的艺术问题,伴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理论的不断丰富,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广义的文化现象,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化的综合反映。透过电影可以反观不同国家在人文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地理环境和文化源流上相去甚远,这些都鲜明地体现在电影之中。文章选取中西方电影史上影响力较大的影片作为蓝本...

  • 早期电影的民族化美学创新对当代的启示

    早期国产电影具备鲜明的民族化风格和表现形式,特别是1959年创作的电影,这一特征十分鲜明。该时期的作品,无论在艺术形式还是在描法上都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传承了民族化的电影美学,而且成功地在艺术形态方面实现了创新,完成了对"意蕴"的深度表达。本文通过论述早期国产电影民族化的形式与风格、电影美学新的历史形态来探讨早期国产...

  • 国产历史题材影片对民族文化的提纯

    "大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电影产业逐渐转型。国产电影越来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挖掘,并试图借助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力量打开一条通往国际电影市场的快速路。所以,历史题材的电影大多本着还原时代背景和事件真相的原则,努力提纯其中的民族文化,以升华作品的内涵。但是,偶尔夸大的描述却很容易脱离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因此对电影情节的商...

  • 主旋律电影中的精神内涵及当代启示

    主旋律电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宣传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旋律电影具有意识形态性、时代精神和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艺术审美性。其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时代创新精神等思想内涵融于电影创作中,形象地阐述着我国社会对主流价值观念的理解。主旋律电影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不仅影响着观众的道德行为选择...

  • 当代中国电影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交融

    在当代艺术视野当中,传统与现代早已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艺术形态,而是经常以兼容并包的融合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当代中国电影也同样如此,传统与现代早已界限不明,任何传统都具备现代意识的提炼。蕴含传统美学的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国电影审美的重点,也是当代中国电影创作的灵感、素材来源,在现代美学的作用下,传统文化以其独一无二的美学特...

  • 跨文化视域下国产小投资影片的文化移植

    跨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电影产业的主流趋势,国产影片中植入欧美元素也愈发明显。以中国文化为基调配以欧美元素的点缀,已经成为很多新型影片的亮点。这类影片不但具有较强的模拟性和逻辑感,更懂得在情节设定和伦理关系上给观众制造悬念,激发人们的观影欲望。特别是一些小投资影片,在人物设置和关键场景中都能轻易捕捉到欧美元素的痕迹,且均被处理得...

  • 镜头中的“愤怒的青年”

    艾伦·西利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愤怒的青年"的后期领军人物,其代表作《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改编成电影《浪子春潮》并获得巨大成功。影片以愤青亚瑟的经历不加修饰地再现了工人阶级面临的迷茫无助、恶劣浮躁的骨感现实,记录了他们所进行的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的反叛抗争,最终他们遭遇挫折,与现实妥协和解,舍弃了生而自由、快乐至上的丰满...

  • 《太阳的后裔》:以受众为核心的叙事艺术

    爱国主义、人文情怀等宏大叙事的注入使《太阳的后裔》超越了传统韩剧唯爱情、家庭、个人命运为关注点的叙事方法;对爱国主义的具象化阐释、对人文情怀的深层次思索使《太阳的后裔》具有一种传统韩剧缺失的厚重感;浪漫叙事手法的延宕又使《太阳的后裔》具有轻松、愉悦、诙谐、幽默的观看点。因此,爱国主义、人文情怀、浪漫情愫三者的有机融合满...

  • 《奇迹》的“作者电影”特征

    导演是枝裕和专注于家庭伦理片,被誉为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其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是当代日本电影导演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新晋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与流行的商业电影界限清晰,严肃、冷静的叙事方式表达着其独特的人文关怀思想,他并不追随观众意志,而是坚持自己的"作者电影"理念。家庭伦理片《奇迹》是导演是枝裕和继《无人...

  • 解析《误杀瞒天计》的印度民族主义情结

    《误杀瞒天记》,又名《瞒天过海》,为印度犯罪悬疑惊悚电影。影片展示了印度电影的多元化特点,并将亲情、性别、等级、权力、道德与伦理置于主题中心,诠释印度民族精神。电影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表现了印度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与外在的被殖民焦虑,表达了民族共同体内的平等和民族政治权力诉求的双重愿望,其本质表现出印度对民族主义形成的根本诉求。...

  • 《卡罗尔》与女性的自我构建

    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多元平等理念的持续推行,性少数群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国导演托德·海因斯的电影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在涉及女恋的敏感题材之时不仅将目光聚焦于女性情感本身,还将视野扩大到整个社会背景上,对固有价值观念和等级秩序进行反思。海因斯的新作《卡罗尔》改编自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同性恋题材小说《盐的代价》,通过...

  • 国内《西游记》题材电影简述

    国内《西游记》题材电影在电影史上已有两次"爆炸",分别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内地和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现在正处于第三次爆炸时期。梳理回顾过去的影片,可以看出,把握时代的潮流,在主题、人物设计、台词、画风等方面切合观众的心理至关重要。而对于《西游记》这一神魔题材来说,在电影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先进的技术再现古人的神幻想象,具有...

  • 论西厢电影的流变和发展

    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是我国的传统剧目,根据《西厢记》改编的电影在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特点。以20世纪20年代侯曜导演的《西厢记》、40年代张石川导演的《西厢记》和60年代岳枫导演的《西厢记》这三部西厢电影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这三部电影的情节越来越紧凑,演员表演也越来越细腻。可以看出,西厢电影的流变与其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

  • 当代语境下西方经典影片女性意识再审视

    经典电影不仅仅是在那个年代、那个领域给观众以震撼的感觉,而是在经历过时间的洗礼之后,依然具有权威性,不管看了多少遍都能给人以不一样的深刻感受,可谓经久不衰,值得传颂。而隐藏在经典电影作品之中的女性形象,就像深埋于地下的美酒,越品味越甜美,以至于每欣赏一次都有一种从另外一个世界走出来的感觉。结合当代电影语境,再次解读西方经典影...

  • 迈德斯式社区电影的亚文化关注

    西恩·迈德斯是电影领域"社区现实主义"的新任掌门人,不过在他最新的以英格兰中部小镇青年为蓝本的电影作品中,对传统底层生活和工人阶级的描写已经非常少了,而且相比于肯·洛奇和林赛·安德森等前人的作品,其对社会政治议题的关注和直接描写更为稀少,极具个人成长经验和记忆的标识反而比较常见。从本质上分析,迈德斯其实是瓦解了工人阶级社区文...

  • 好莱坞式东方梦:李安电影艺术美学新论

    李安是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华人导演之一,他的电影兼具东西方美学和东西方文化特征,将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两者完美融合。李安的电影艺术生长于一个极为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国文化给予他含蓄内敛的儒家思想,西方文化又赋予他外放直接的艺术性格,这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直接表现在他的电影艺术创作中。本文基于东西方文化视角,进一步分析李安电影的...

  • 论影视作品中的音乐

    影视是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但影视中的声音也具有很大的表现力量。处理好影视作品中的音画关系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画面与声音结合的处理可以使影片的创作更加合理化和丰富化,能赋予影片不同的意义。但现有的影视作品大多过分重视画面的制作,对音乐在作品中的作用重视不够,对其艺术特色也很少进行研究,导致制作的作品质量不高...

  • 跨文化视角下美国生态文学与电影

    本文论述了美国生态文学的特点及现代生态文学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结合文学作品改编的生态电影《荒野猎人》阐述了美国生态电影的独特性、创造性和文化霸权的一面,提出人类的生态环境并不是由某个扮演救世主的国家能拯救的,需要全人类以共同的生态观念来维护我们的家园。本文还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理论综观生态文学与生态电影的发展态势,提出文学改...

  • 从文学到电影——20世纪60年代前中国电影文学的改编之路

    20世纪60年代前是中国文学电影化改编的起步阶段,改编者们在改编方法上做出了种种尝试和努力,呈现出不同的改编内容和特点。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文学作品的电影化改编以通俗文学为范本,左翼文学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后,成为电影改编的新生力量。1949—1966年,文学电影化改编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和现实生活...

  • 《启功》的传记电影叙事与史传文学传统

    中国传记电影深受史传文学传统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模式。《启功》的叙事特点表现在将人物置于历史洪流中,以主题为红线将生平故事有机串联,采用直抒胸臆、诗画结合、前后映照、卒章显志等手法将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以《启功》为代表的新时期传记电影注重人与外部世界的关联,采用散文化的串珠结构方式,强化叙事中的抒情功能,充分...

  • 《美食、祈祷和恋爱》电影改编策略辨析

    新世纪的女性电影在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告别了传统、尖锐、偏激的女权主义表达,相对于激进的个人权利争取,而是以更加柔软的身段委身探索女性的自我成长与自我救赎。根据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同名自传小说改编的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是一部标准的女性电影,影片更倾向于女性在自处时的自我审视和自我批判,并完成最终的女性主体意识建构。但是...

  • 《饥饿游戏》电影改编的文本转码

    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由文学改编的电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科幻小说为好莱坞科幻电影提供了丰富的故事素材。电影《饥饿游戏》根据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同名青少年科幻小说首部曲改编而成,是当前好莱坞青少年科幻电影的代表性作品。《饥饿游戏》将小说中描绘的反乌托邦世界生动的影像化,以青少年的视角探索了关于生命、青春与爱情的真义。该片在...

  • 电影《霍华德庄园》与小说的比较研究

    福斯特的经典小说《霍华德庄园》自1992年被导演艾佛里搬上大银幕,就获得了世界影坛的一致赞誉。电影虽然遵循了原著小说的核心故事、人物关系、艺术表现手法,但是却以更加现代的影视创作手法及审美理念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情节设计进行了个性化改编,将思想性与艺术性集于一身,成功地实现了小说文本向视听艺术的转变或升华。导演艾佛里...

  • 小说改编电影《九层妖塔》的对比评析

    影片《九层妖塔》为盗墓题材电影的开山之作,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导致电影评论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同时兼任编剧职位的导演陆川针对改编方式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此类题材的电影改编。本文分析了原著与电影之间的区别,很明显可以发现影片导演凭借独特的手法巧妙避开了影片制作过程中的各种限制条件,在忠于原著主题的前...

  • 吴天明电影《变脸》的潜抑话语

    伴随吴天明导演遗作《百鸟朝凤》上映形成的网络话题与文化现象,吴导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代表作《变脸》以其与《百鸟朝凤》之间强烈的"互文性"也生成了"重读""重写"与进一步阐释的文本意义。采用"标志阅读"理论的《变脸》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在梳理预定情节线的基础上找到次级标志/序列:孙子—绝活—孤舟,主要标志/序列(隐喻关系)香火...

  • 《夏洛特烦恼》中讽刺与批判的现实美学

    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改编自开心麻花2012年推出的话剧,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喜剧电影。男主人公夏洛醉酒大闹学生时期暗恋对象的婚礼,穿越时空重新回到了高中时代并实现了少年时代的全部梦想,最终夏洛认清现实,体悟到关于人生和爱情的真谛。电影《夏洛特烦恼》不仅以批判的视角呈现了男性的中年危机,同时也将讽刺与批判的触角伸向了社会问题...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