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通信与控制型电影的历史与逻辑

    人类已步入通信与控制的时代,通信与控制媒介随处可见。电影是一种具有强包容性的电力媒介,与其他媒介之间能够产生语义形式系统上的连贯性,并能在自身内部使各媒介之间处于相容状态。以此为前提,加之艺术具有媒介依赖性,使得通信与控制媒介能够进入电影之中并服务于艺术。由于媒介是一种尺度,所以,通信与控制媒介凭借其本质的目的性、冲...

  • 二次元文化与中国电影审美的“呆毛性”对话

    2015年中国动漫用户达到井喷状态,以6500万动漫粉丝为核心的二次元人群高达2.6亿。对于二次元文化的扑面而来,有人认为二次元在中国早已形成成熟的IP文化和独特的审美观念;有人炮轰二次元根本无法进军电影产业,更没有能力主宰国内娱乐文化的普世价值观。虽然关于“二次元”的传播与效用在业界备受议论,但无可争议的是在这嬉笑怒骂之间,二...

  • 我国犯罪题材电影的叙事新变

    犯罪题材电影抑或称警匪片一直以来都是受众较喜欢的类型,且由于其主要以人类社会两种极端对立的“罪与罚”“破坏和惩戒”等行为状态/意识形态为表现内容,因而具有商业和艺术更多结合的可能性。但近年来,内地警匪片创作都因为太过于割裂艺术和商业而无法获得较高的关注度。2014年的《白日焰火》、2015年的《烈日灼心》却以其鲜明的叙事风格...

  • 论“民国功夫电影”的内涵与叙事特征

    “民国功夫电影”作为一个新的命名,意味着学界对“民国电影”研究视域的深入和研究边界的细分。从概念内涵来看,“民国功夫电影”是指民国至新世纪以来所创作的以民国时期为特定时间段和背景、以民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为原型、以现代拳术为功夫类型所展开的叙事表达。从符号学角度分析发现,众多电影文本共同把“启蒙叙事”设定为叙事主题。在历...

  • 论当代印度电影的民族特征

    印度电影在民族性与西方化的交会博弈中,将西方经验巧妙移植于印度本土,走出一条极具特色的民族电影之路,呈现出多元化的民族电影风格。印度电影最具辨识度的是其美轮美奂的歌舞场面,但“歌舞升平”背后,却凸显着强烈的现实主义传统。新世纪以来,印度电影的世俗化精神更加凸显,并在与西方电影积极互动的进程中,通过对保守家庭、情感观念...

  • 走向审美边缘:中国艺术电影简论

    艺术电影是商业电影的先行者,其探索出的能够被大众和市场接受的,就会随之被吸纳入商业电影范畴。大众文化日益强势壮大,精英文化日渐式微,使艺术电影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困境,在观众盲目地追随日新月异的商业电影构建的视觉影像美学世界时,艺术电影却游走在观众审美的边缘,成为“落后”于时代的艺术。面对中国艺术电影式微的窘况,本文重点...

  • 黑色电影“窥视”下女性的隐秘意蕴

    杜琪峰的黑色电影《神探》将“窥视”这一独特的内视角融入叙事文本中,既推动了叙事的发展,也揭露了人类内心世界中的隐秘和潜在的欲望诉求。影片主要以对女性形象展现出来的恶的窥视,加深了角色的幽暗意识色彩和整部影片的存在主义内涵,更为黑色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增添了隐秘性意蕴。本文从观影体验、隐秘(心理特征)呈现和形象塑造三个方面...

  • 新媒体语境下电影“杂耍式”编辑研究

    数字技术参与电影制作之后大大改变了电影的创作、传播及观看方式,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的拓展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影像编辑更加突显“形式感染力”的营造以及“杂耍式”的炫技。虚拟技术的发展对影像的构成究竟是无处逃脱的“现实域”还是“乌托邦”?深蕴“中国智慧”的美学理论研究会带给奇观影像研究哪些新视域和新方法?本文将从影像的编...

  • 网络大电影:中国电影产业链的补充

    互联网的繁荣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影方式,网络大电影的出现及发展是传统影视行业在互联网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由金融资本等综合因素共同促成的。虽然它现在还是一个在媒体和行业观察盲区蓬勃发展的朝阳小产业圈,但它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大电影产业格局和发展的拼图,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人才梯队建设和补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也积极推...

  • “互联网+”模式下国产电影的产业逆袭

    大制作、大手笔的电影固然能给人以震撼的效果,但过于单一的形式也会令观众觉得乏味,难以有所突破。所以,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开始跃跃欲试,其用最平民化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最深刻的思想与精神。同时还引申出了一种新的电影消费方式——“电影+互联网”。在这种炙手可热的宣传模式下,谱写了诸多票房神话。从国产电影的实践结果看,精良的...

  • 浅析小成本公路电影的美学表达

    公路片作为类型片中较晚出现的一种,其类型化创作策略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如何在类型化的创作模式下融入创作者个体的美学表达,并能传递出引发共鸣的普世价值观,是公路片创作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以《练习曲》《转山》两部华语小成本公路电影为例,虽然二者创作风格迥异,但都凸显了导演作为创作者的个体化创作倾向。笔者通过对这两部个性鲜...

  • 当代德国青春片的后青春文化

    近期,中国电影市场掀起青春片的浪潮,青春片作为新兴的电影热门题材,日益受到电影研究学者和普通影迷的关注。在中国的青春片导演大展才华的同时,德国的众多青春片导演也用他们的艺术语言描述着别样的青春。与中国青春片中流淌出的怀旧愁绪不同,德国青春片表达出了一种区别于生理成长的精神成长文化,即后青春文化。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代德国...

  • 节奏在青春题材电影中的运用研究

    青春电影包含年轻的角色及其特殊的问题,多讲述校园青春和走出校园的职场故事,情节多为恋情、友情、竞争及背叛;而节奏是青春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关系到电影的观赏性、艺术性等。但电影的节奏难以适度量化,其构成元素和手段较之其他艺术门类更为复杂、更难驾驭,同时电影节奏变化的可能性也更加无限。本文从青春电影的几个时期展开概述,...

  • 论“小城背景”对影视叙事的作用

    小城背景或小城文本,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是指作家构建小城故事背景,通过小城中具体的人或事件以小见大地表达创作者的创作意图,折射整个时代特征。这一理论衍射到电影领域,电影界称其为“小城模式”。电影《孔雀》展现出来的20世纪80年代中国转型期独特的生活环境图景,为我们研究小城背景对影视叙事的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可以说,《孔...

  • 从《后会无期》看新晋导演叙事能力弱化

    近年来,我国电影市场不断升温,观影人群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我国的电影市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影市场的国际化步伐使得我国电影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同时,电影市场的持续升温给我国电影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让我国的电影生产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电影导演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市场的多元化不...

  • 电影大师传记影片的“Life”主题

    众所周知,传记影片有一个核心的主题——“Life”,其以人物生平所有为素材,借助电影艺术这种特殊的工具还原真相。当然,这类电影多以大师级别的人物为创作蓝本,尽可能地还原他们经历的坎坷与艰辛,以凸显其独特的心理与精神。而为了给传记类影片增添色彩,创作者通常会采用别出心裁的创意,适当地加入一些虚构的成分,以满足观赏者的审美需...

  • 浅析《后窗》的元电影叙事

    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的《后窗》是一部值得被反复讨论的影史经典之作,作为一部悬疑片,《后窗》的主要情节围绕着对一件杀妻案的侦破展开,然而其特殊之处在于,影片的重心并不在于案件的复杂性或情节的惊险性。通过主人公的窥视行为,罪行的显露成为某种必然,与观众隐藏的欲望相契合。一方面,影片中的人物与观众共同成为窥视的主体,另一方面,...

  • 塔可夫斯基的《牺牲》的释义学解读

    从释义学角度对俄罗斯已故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执导的最后一部电影《牺牲》进行阐释,分析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荒原”意象,解析影片中“牺牲”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探究“牺牲”的内涵和意义,比较影片和《圣经》中“牺牲”的相似性和关联,并指出即便当今人类生活在精神和物质的荒原之中,即便在当代被再次驱逐出“伊甸园”的背景下,由于人...

  • 《路边野餐》:乡村美学中的跨时空漫游

    在内地,新生代的80后导演们,已经不再像他们的前辈一样聚焦于城市,而是把目光落在遗世独立的小镇、农村,或者少数民族部落,讲述出奇特或者荒诞的故事。在打通中西、用猎奇方式讲述自己民族的故事时,他们也在尽力用更加西化、现代性的表现手法和世界接轨,吸引更多的年轻一代去关注影片本身以及差异化中的人性反思。本文将焦点聚集在2016年...

  • 试论岩井俊二的电影美学思悲

    岩井俊二是日本“新电影运动”的旗手,他的电影充满了残酷的青春物语,提醒世人要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也告诫年轻入要善待自己,善待朋友和爱情。他挚爱表现纯美的影像叙事,画面都很清新、细腻、明快,带给人的是最纯、最真、最美的情感。他擅长用镜语、意象来隐喻重大的哲理主题,表达了他对爱情、人生、青春、生命等的...

  • 渡边淳一作品影视化的死亡美学

    渡边淳一作为“日本现代文学三大家”之一,有近30部影视化作品,其中以表现纯爱的《失乐园》《爱的流刑地》等最为人们所热衷。其作品在影视化过程中较好地保持了原作原旨,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品味原著。他作为日本传统文学“惜生崇死”死亡美学衣钵的继承者,以独特的美意识,将死亡作为对无常爱情的一种救赎方式,让读者、观影者抵御精神病患,...

  • 蒂姆·伯顿动画电影中的形象塑造

    蒂姆·伯顿是当代影坛最具艺术个性的电影创作者。他的许多作品都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和独特的视听体验,有着浓郁的“作者电影”风格。这种独特的视听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分不开的。通常,这些人物形象给人以古怪、丑陋,甚至是可怖的感觉,但他们的内心却是美丽、纯净和善良的。这种“冲突式”的人物设定,在伯顿的影片中俯拾...

  • 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与后现代文化语境

    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是西方后解构、后工业及后现代社会语境中“作者电影”的独特个案。从处女作《我最好友人的生日》开始,昆汀就以极端自我的风格以及与后现代的紧密关联脱颖而出。只有在后现代语境下讨论昆汀及其电影,才能对其“含糊混沌的文化、影像身份”做出恰如其分的定位分析。文章从大众趣味与反常规化的矛盾统一、纹饰的暴力美学与...

  • 伊纳里多电影的独特创作手法

    相较于其他高产的导演,伊纳里多的魅力也许就在于他虽不高产却能做到让每部影片都赞誉如潮。他是一个个性化的导演,他的每部电影都表现出不走寻常路的创作特质。无论是主题、叙事方式、色彩画面,还是影像风格,伊纳里多一直在寻求突破。多元闭合的题材创作、追求空间转换的非线性叙事、力求情真意切的丰富色彩以及晃动镜头和MTV化剪辑营造出...

  • 评析肯·罗奇影片中的现实主义

    英国导演肯·罗奇被视作现实主义电影阵营中坚定的守望者,当欧美电影才俊或是倒向以娱乐为目的的商业片,或是凭借强烈的个人色彩在小众文艺片中崭露头角时,罗奇却始终以一种低调的姿态坚持着自己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底层,将自己隐藏在电影背后的艺术风格。对罗奇电影进行解析时,现实主义是理想的切入点。文章从题材选择上的生活真实,情节、...

  • 论古典小说在当代电影中的嬗变

    古典小说与电影在叙事功能、审美和受众定位等方面的契合,使之容易成为当今电影的取材对象。但由于两者分属不同的艺术形式,又使得古典小说在向电影文本转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在主题、情节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等方面发生变化。对此,我们唯有在上述转化过程中把握古典小说的精髓和文化意蕴,并尊重电影的艺术特性,尽可能地平衡影片的视听特效...

  • 论陕西当代电影改编的美学嬗变

    在视觉性成为当代文化主因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这一视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以《人生》《白鹿原》《高兴》这几部陕西当代重要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为例,探究我国电影自新时期以来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嬗变轨迹。通过挖掘各自作为叙事电影、景观电影、奇观电影的美学特征,进而揭示电影从叙事美学向...

  • 作为复调的对话:论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

    在小说与影视互映互动的宏观背景下,改编也变成一种日益常见的行为。影视作品的改编过程必然要对原有的文本进行解构与重塑,而这也正是巴赫金对话理论精神之所在。电影和小说作为两个不同的艺术种类,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同样作为叙事文学,电影与小说又有截然不同的媒介表达方式。电影在解读小说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符号形式,以画面与声...

  • 传统文化理念下《老炮儿》的叙事策略

    电影《老炮儿》通过不断强化的戏剧冲突的设置、呈现社会差距的空间叙事、以六爷形象承载的民间英雄个体符号塑造等电影叙事策略,讲述了一个秉持传统民间之道、凭借祖宗“规矩”对抗强权的传奇性故事,电影的地志空间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直接指向了双方不对等的社会空间;在精心设置的电影叙事策略中,六爷作为一个国恨家仇复仇者的象征符号,...

  • 《老炮儿》的京味儿电影艺术空间

    电影《老炮儿》是管虎的最新导演作品,再一次将京味儿文化呈现在大银幕。影片通过塑造曾经的“北京顽主”六爷这一人物形象,表现了时展、社会变革下人们精神世界遭受的挤压,以及京味儿文化代表的地域文化,在文化冲撞与融合过程中遭遇的消解。电影《老炮儿》从京味儿文化场域、京味儿人物形象再到京味儿语言艺术,让观众全方位地感受了影像化...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