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8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电影文学杂志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30021
  • 国内刊号:22-1090/I
  • 邮发代号:12-8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吉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论坛
  • 新锐视点
  • 电影史料
  • 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
  • 风格与特色
  • 电影剧本
  • 知青电影中的女性身体

    知青电影中很大一部分篇章都是以女知青形象为主,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里,女知青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她们臣服于最高权威,不可避免地被主流意识形态所规训,其命运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息息相关。面对上山下山运动所带来的身体苦难,这些女知青视死如归、无所畏惧,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更加能够凸显出女性身体创伤对国家民族苦难的历史隐...

  • 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发展的第一波高峰。当好莱坞电影进入中国,在上海虽然很快掀起欣赏风潮,但在中国的语境下,美国电影也不免被转译成不同的样貌。因此,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电影在中国造成的影响。以格里菲斯的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为例,讨论中国观众对美国电影的初步认识。希望通过本文,能补充20世纪上半叶中美两...

  • 互联网企业的电影“新图景”

    新媒体的发展与电影时代的改革在全球的电影市场呈因果关系,电影的生产链条仍然是传统的投资、制作、发行和放映这四个环节。通过对近年来电影业变化的研究发现,迫于投资、回报的压力,电影业逐渐趋于市场化、商业化。在当前的市场机制和激烈竞争之下,互联网企业进入电影行业,保证了按照电影方式制作的前提下破除现有壁垒,发挥长处。在电影...

  • 新媒体环境下电影次生内容研究

    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电影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往在电影生产中默默无闻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评判电影产品,这种内容生产源于电影产品本身,又与电影产品内容生产截然不同,本文称之为电影次生内容生产。如多层级嵌套、去中心、内容泛化、超链接的思维方式等,电影次生内容有其独特的生产特征。从电影产业、电影生产、电影营销...

  • 第一人称纪录片的数字化发展

    时代的进步迫使影像艺术发生本质的转变,近年来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情节发展的电影备受关注。这是一类应社会需求而生的电影作品,不但兼备了文化、艺术、小说和新闻的特征,更富有戏剧性。第一人称纪录片从起源时的风风火火,到进入发展期的困境,再到数字时代的崛起,经历了一个跌宕起伏的过程,不过其直白的表现手法却恰好使艺术与技术完美地...

  • 网络影视评论的现状及生态构建

    网络影视评论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参与的自由性、传播的开放性成为引领影视评论发展的重要力量。网络与影评的结合,促进了影视产业繁荣发展,但是也应看到网络普通民众影评以及媒介宣传影评缺乏理性,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导致网络影视评论的泛滥和庸俗。网络影视评论生态建设意义重大,文章提出加强对网络影评人的监督和管理...

  • 主旋律电影的运作“艺术”

    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在不断遭受引进片的冲击下,也在努力地改变着自身,适应新的语境。由此,一些带有革新元素的主旋律电影应运而生,它们借用商业化叙事手段,诉说传统的同时也在彰显着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从而塑造出当今时代的风貌,以及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不仅为中国主旋律电影开辟了新的艺术发展路径,更让它获取了成功的果...

  • 新世纪中国黑色电影的“憨贼”叙事策略研究

    近年来,黑色电影不断从地下走到地上,然而国内对黑色电影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新世纪以前的电影结构框架上。应深入文本内部,从“憨贼”的叙事策略中探寻黑色电影深层的文化价值。在电影文本上,从新世纪以来香港导演彭浩翔的《买凶拍人》、内地导演曹保平的《追凶者也》、宁浩的“疯狂”系列和《无人区》出发。用热奈特的经典叙事学和戈德罗的...

  • 论中国商业电影的价值传播与审美接受

    市场经济推动中国商业电影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时至今日已经摆脱了陈旧的创作套路,摆脱了模仿好莱坞商业大片的路线,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化的商业电影之路。尤其是近年来的中国商业电影,类型的多元化、价值内涵与审美诉求的本土化已成为其标签式的特征,不断在推陈出新中刷新着中国商业电影的内涵与定义。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国商业电影典...

  • 新世纪香港文艺片叙事手法研究

    进入新世纪后,九七回归所带来的影响逐渐弱化,香港人的生活和意识形态逐渐进入新常态,文艺片创作者们更多地专注时下,关注在这个崇尚速食文化的年代,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情感如何去维系。本文以叶念琛、彭浩翔、黄真真这三位活跃在新世纪香港文艺圈的导演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叙事、性别、电影语言等方面归纳香港文艺片的叙事手法,找出新世纪...

  • 试论美国影片中中国形象的蜕变

    在美国电影发展历程中,不同的中国形象一直存续其中,这些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对中国人认知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虽然美国电影里中国形象的变化并没有与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变化完全吻合,却拥有大致趋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以傅满洲系列、陈查理系列、《我们为何而战》《诺博士》《致命罗密欧》等影片为主要讨论对象,以时间为线...

  • 论好莱坞电影的视觉中心取向

    随着电影画面技术的发展,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许多带给观众深刻印象的影片,无不与精良的视觉设计与完美的视觉呈现有着重要的关联。这些影片的出现也逐渐将观众带入了视觉电影时代。视觉电影时代的来临,不仅触动了电影的理论层面,也深深地影响了大众的审美取向。近年来,视觉中心取向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一个主流趋势。本文从画面...

  • 略说电影中的“桥”意象

    桥是诗文中习见的意象,也是电影乐于摄取的物件。桥因其连接功能与地域特性而成为战争电影的主要场所与水乡影片的重要标志,桥更因其沟通作用而被象喻为美好亲情、爱情、友情乃至通往人生理想境地的心灵之媒。倚借精美造型与视角优势,桥在电影中常用来组建镜头、营造意境,并参与叙事;桥意象多假借特殊环境与文化氛围构建叙事空间,依托叙事...

  • 民族电影的寻根意识与“家”的隐喻破译

    2015年,一部非典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在国内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引起整个华语电影界的注目。本文运用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理论来试图破译以该片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影片当中所蕴含的神话,研究发现影片通过对少数民族历史记忆的召唤来反思少数民族传统的消逝,同时通过重复的叙述来重构“家”的神话隐喻,其中少数民族的寻...

  • 语言策略演变下的俄罗斯电影主题

    苏联解体后,俄联邦语言法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双语制或多语制。苏联时期“义务国语制”“第二民族语”及“民族语一俄语双语制”均已失效,面临解体初期民族主义高涨所致的“语言国有化”浪潮,迫于形势,俄联邦语言法和宪法规定,各共和国有权确定本共和国国语。俄联邦成立初期,政府交替,政局不稳以及国家语言策略的转变,面临这种形势,国家...

  • 聚焦与“三封信”的叙事分析和文化生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于1922年创作的作品,先后两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马克斯·奥菲尔斯将故事背景放在1900年的维也纳,徐静蕾将其放在1930年的中国北平。以“信”的形式及精妙的心理分析被奉为经典的小说被两度搬上银幕,媒介载体的转换及本土文化的渗透使得“信”两度被“重写”。本文首先厘清文学与电影改编的关...

  • 探析蒂尔达·斯文顿的角色塑造

    演员在银幕前的表演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研究界也逐渐开始关注英美等电影大国中拥有独特表演气质的演员,而独具硬朗英伦风情的蒂尔达·斯文顿就位列其中。本文将在前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英国著名女演员蒂尔达·斯文顿的表演经历,从其对本土影片及非主流影片的偏爱着手,以《奥兰朵》《爱德华二世》《暗夜摇篮曲》等影片为例...

  • 美国“小妞电影”的都市文化呈现

    “小妞电影”是属于都市爱情电影下的一个电影亚类型,在受众群体、艺术特征以及和消费文化、女性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方面,小妞电影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类型化特征。都市是小妞电影的背景,都市男女之间的生活则是电影的主要表现题材。对都市文化的呈现,既关系着电影的定位,也关系着它的艺术风格与价值取向。文章从都市的消费符号展现、都市的生...

  • 都市文化语境下的美国女性电影

    美国在女性主义(Feminism)思潮的影响下,大量女性电影作为社会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应运而生,这部分电影中包含的女性意识、体现的女性生活等,往往都是与都市文化密不可分的。从都市文化的角度来考量美国女性电影,不仅可以进一步定位美国女性电影的艺术特色,也可以为研究这一语境下的其他类型电影提供镜鉴。文章以从“城市”到“都市”、对...

  • “国策电影”语境中的《姿三四郎》

    《姿三四郎》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Akira Kurosawa)的处女作,正是这部电影开启了亚洲电影的“黑泽明神话”。对于这部影片,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其是与时代背景无关的佳作。但另一方面,电影本身是无法脱离其社会背景存在的,在《姿三四郎》中,依然可以看到“国策电影”这一语境对黑泽明的影响。文章从“国策电影”背景、《姿三四郎》与国策电...

  • 电影《朱诺》的“朱诺效应”与女权主义

    由美国导演贾森·雷特曼拍摄的电影《朱诺》在2008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四项提名和一项大奖。250万美元的小成本制作电影创下了独立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电影描述16岁的中学生朱诺未婚先孕、十月怀胎的微妙旅程。未婚先孕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的一个共性社会问题。电影上映后大受褒奖,还有中学生效仿未婚先孕的事件发生。这是否是“朱诺效应”...

  • 《无声言证》的恐怖感营造

    优秀的恐怖电影往往会对观众在观影时的心态、表情以及后续的评价语言等有较为精准的预测,从而能编织扣人心弦的叙事,并在画面中制造能催生观众各种情绪的视听效果。安东尼。威勒的电影《无声言证》,就是依靠精妙的叙事和特定场景的设计,在90多分钟之内营造出了浓郁的恐怖感,牢牢攫取了观众的紧张情绪。文章从生理本能的恐怖感、负面情绪的...

  • 胡学文小说的电影改编

    胡学文的小说创作一直秉承着关注现实、关注小人物、关注弱势群体的文学传统,他的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最具代表性的是根据《奔跑的月光》改编成的《一个勺子》。《奔跑的月光》主题鲜明,构思巧妙,语言精美。陈建斌导演将其改编成电影《一个勺子》之后,在保留原作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情节进行大胆合理的延伸和补充,并加入了色彩、音乐和意...

  • 论电影对文学创造产生的影响

    小说、戏剧、电影三者,是人们获取故事的重要方式,大量电影和戏剧改编于文学作品,而两者又对文学作品有着要求。近年来,随着电影的兴盛,小说和戏剧受到了冲击。相比之下,电影对文学的影响,比戏剧更有力量:一些作品因为电影改编而更加流行;更有一些文学作品在创造过程中,因为考虑了电影因素而发生创造转向。这种影响,必将影响文学创造...

  • 《碧洛雪山》从小说到电影的“质变”

    《碧洛雪山》是云南哈尼族作家存文学于2007年发表的优秀长篇小说。经过刘杰导演与作者两次改编,形成了知名电影剧本《碧罗雪山》。与以往按照文本架构改编电影不同,《碧洛雪山》改编成的电影,在精神象征、起点矛盾、“官”文化、权力中心等方面都与小说文本“严重背离”,以至于出现了严重的“质变”现象。本文对《碧洛雪山》从小说到电影的...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叙事空间观探

    张一白执导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堪称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中较为特殊的一部。相对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电影将相当一部分叙事篇幅安排为主人公的校园生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则将镜头对准了七位已经离开校园的青年男女,并在对叙事空间的营造上体现出了消费语境的特点以及青年都市文化。文章从叙事空间与当代青春爱情电影、巧妙的...

  • 《七月与安生》的女性形象解读

    曾国祥执导的《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安妮宝贝小说以都市女性题材著称,而电影最精彩之处,也正是在于从不同的角度为观众勾勒出七月和安生两张鲜明的女性脸庞。影片通过女性形象,表达了对人生困境独特的理解,也为同类电影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提供了表达形式和思想内涵上的有益借鉴。文章从命运对比与性格塑造、女性形象背后...

  • 《树大招风》的多线程叙事分析

    2016年港片佳作《树大招风》由许学文、欧文杰、黄伟杰三位导演联合执导,每人负责拍摄一个贼王的故事,三段故事经过剪辑穿插实现重新整合,共同完成了主题的表达。这部影片在香港回归近20年的关头重新聚焦“97回归”之际的时代变化,以三大贼王作为影片的主人公能够挖掘出时代变迁中被隐藏的一面,颇有新意。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多线程叙事的平行...

  • 《喊·山》的审美空间

    杨子的《喊·山》以一种近乎浪漫主义的方式,以峰回路转的情节,表现了具有现实主义意味的问题,如女性主义和拐卖幼童等。电影在展现现实的严酷与无奈的同时,又不忘展现人性的善意与温情,在给予观众苦情与伤感的同时,又不忘给观众以美好和希望。电影在完成叙事的同时,又因其构建的多重审美空间而具有不可低估的审美价值。文章从地理审美空...

  • 杨德昌《一一》:都市漫游下的生存之惑

    都市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是电影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都市电影,不仅是都市生活的展现,也是都市下社会、人文景观和意识形态的表达。因而,对都市电影的解剖过程,亦是对人类存在的都市空间的一种冷静审视,进而将都市群体与环境、群体与自身的困惑一一剖析出来。本文试从杨德昌电影《一一》特有的镜头语言、人物叙事和主题呈现三个方面解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