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3篇

时间:2023-02-22 09:40:27
摘要:近年来,病理学教学团队在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上进行了系统改革,显著提升了教学成果。首先,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变得更有趣了。
关键词: 病理学 课程思政 实践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3篇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篇1

课程思政是指在各学科的授课过程中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并结合具体学科特点,深度挖掘与其相关的思政内容,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思想的正确性、先进性,与思想政治专业课程相辅相成,共同培育学生正确的三观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种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各学科实施课程思政是新形势下各大高校顺应教改趋势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设计并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也成为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研究课题。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更需要坚持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护人才。医学在本质上既具有自然科学性又兼有人文社会属性,而医学专业课程本身也具有丰富的德育思想。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蕴藏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以更好地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

病理学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1.病理学课程特点

病理学被誉为医学之本,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疾病的结局及转归的基础学科,是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诊断和治疗重要依据的临床学科,同时也是搭建基础学科与诊断学、内科学及外科学等临床学科的重要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理学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连贯性、逻辑性和指导性,要学好这门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严谨踏实、融会贯通、思辨创新,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本上习得的知识能活学活用于实践,能够解释和分析病人为何会出现这种体征或症状,同时要始终贯彻以病人而非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病理学课程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思政元素,这也为病理学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教学虽然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其却弱化或忽略了对医学生思想道德、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在理论教学中往往还存在片面强调专业知识传授的问题,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培养不足。病理学实践教学一般以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观察、描述为主,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不足。此外,病理学教师本身就缺乏思政理论背景,同时他们开展思政教育的责任意识也不是很强烈。

3.病理学课程思政的价值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病理学教学实践之中,一方面能够在知识传播中实现对医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责任感,另一方面能够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自信,而这对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课程思政目标的确立

笔者仔细研究了病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并结合团队教学经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把病理学思政内容归纳为家国情怀、医学生职业素养、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个人品格养成、现代大健康理念五个大的思政教育目标,并进一步将每个大目标细分成若干小目标(表1),进而在不同知识点教学中深入探索其与思政目标相融合的点,选择并设计包含这些思政目标的相关案例及资料,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把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糅合,达到春风化雨的育人效果。部分章节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在设计的专业知识讨论题中融入思政目标,通过多维度结合的方式,最终把思政学习与专业知识以同向同行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1.家国情怀

病理学课程具备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入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和民族使命感。例如讲解“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可以引入我国抗击新冠疫情中的诸多感人事迹和辉煌战绩:举国同心、命运与共,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病毒感染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感染率,治愈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治愈率,疫苗研制一路领先,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尽己所能援助国际社会,等等,这些充分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也让我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钦佩。引入我国科学家、医学专家等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职业内驱力,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如在绪论部分讲授病理学发展历史时,通过影视剧《大宋提刑官》引出我国南宋杰出法医学家宋慈,他所著的《洗冤集录》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在食管癌章节中可以介绍我国著名病理学家沈琼,沈琼从事食管癌早期诊断和综合防治研究数十年,研制出食管细胞采取器,提高了早期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在肝脏疾病章节可以介绍我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九十高龄时仍然活跃在手术台上,与患者肝胆相照。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使中国在肝脏外科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2.职业素养

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是医生必备的职业操守。教学过程中,适时选取当今社会中所发生的影响力较大的医学事件进行宣传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例如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各地一大批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在艰难的环境中顽强拼搏,为人们敬仰,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刘彤华院士在解放初期基础医学教师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放弃临床毅然选择病理专业,爱岗敬业、无悔耕耘,最终成为著名的病理学专家,由其主编的《诊断病理学》成为了中国病理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籍和学习工具。被尊称为“万婴之母”的我国近代妇产科学奠基人林巧稚,一生亲手接生了5万多婴儿,此外,她时常接济贫困百姓,免费为她们治疗,在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将这些真实案例、感人事迹有机融入病理教学,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严谨求实,崇尚科学。病理学是探求疾病本质的科学,侧重于形态学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肉眼到显微镜,对病变的细胞、组织、器官进行客观的观察和描述,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去伪存真的科学精神。例如在讲授病理学发展历史时,可以引入意大利医学家Morgani及其助手通过七百多例尸体解剖,详细观察记录病变器官的肉眼变化,进而总结归纳,建立了器官病理学,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在讲授结核病时,可以引入卡介苗的研究过程,卡尔梅特(AlbertCalmette)与介朗(CamileGuerin)历时13年,成功培育出了第230代减毒结核杆菌,并以此成功研制出了疫苗,能有效预防儿童结核病,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讲授病理学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时,拓展讲解科学研究的重大价值和魅力,引入屠呦呦终生致力于青蒿素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治疗疟疾,造福亿万人,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通过这些案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研究的情操。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探索则可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病理学教学中,笔者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把质疑、解疑、着力培养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比如学习栓塞时,让学生分析思考肺动脉栓塞、体循环动脉血栓的病因、栓子来源、病理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前后知识的深入联系。在学习心瓣膜病病变时,引导学生从温习正常心脏组织结构、生理功能、代谢特点入手,结合血液循环路径,全面分析心瓣膜病与左心衰、右心衰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因果关系,以及病变特征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相互关系。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加了课堂互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3.人格养成

生命教育。医学是关乎生命的学科,医生对生命的重视决定了患者的生存与死亡,也间接决定了患者的家庭幸福指数。因此,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关爱患者是非常重要的。讲授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时,首先告诫学生尊重尸体,强调遗体捐献为医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讲授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时,强调生命健康权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艾滋病病人是全社会的责任。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为大众做好艾滋病的相关宣传教育,同时促进学生提高防“艾”意识。通过案例“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引导学生关注乙肝社会歧视的问题,正确认识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拥有正常生活的权利,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不应让歧视给他们造成二次伤害。人文教育。医学是以人为载体的科学,没有人文情怀的医学是残缺的医学。人文情怀作为医学存在的根本意义,在现阶段社会所追求的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病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临床病例展开是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介绍恶性肿瘤、致残致死率高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慢性病等时,除讲解病理变化外,多介绍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心理状态,以及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可能会面对的一些情况,激发医学生对病患的同理心,激发他们的人文关怀。在讲脑死亡时,阐明脑死亡判定的重要意义,对器官移植的重要价值,并引入中国器官移植事业,讲解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在学生中传递无私奉献、遗爱人间的精神。还可以普及无偿献血知识,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献血,为社会贡献爱心。4.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部分内容较为抽象,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课程本身也蕴含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如果能从哲学的高度来看待问题,用哲学思想指导学习,可以更好地把握诸多病理过程的本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疾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辩证思维能力。课程之初,给学生强调学习病理学时要注意的几个关系:形态—机能,局部—整体,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环境—人体。在疾病全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改变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应用辩证统一和普遍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例如化生、炎症、瘢痕形成等病理过程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既要充分理解它们对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也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深刻理解瘢痕修复、炎症和化生的意义,有利于我们把握这些病理过程的本质。炎症的全身反应和局部表现,说明整体与局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讲授肿瘤病因的时候,要讲明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肿瘤发生是内、外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因还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理解肿瘤的实质是基因病。在讲述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癌的关系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从量变到质变进行说明。5.预防为主的大健康观念医之始祖《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这与现代医疗中防大于治的理念不谋而合。当今社会,预防疾病已经代替因病就医成为当下健康产业发展和健康理念的主导,“未病先治”才是切实提升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医学教育也应加强公共卫生和预防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大健康观念。在相应章节授课中,强化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强化肿瘤的三级预防理念,远离致癌因素;强调吸烟、不适当的饮酒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强调定期体检对早期诊断疾病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健康生活理念在疾病预防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结语

以上阐述只是笔者应用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一部分思政教育内容,随着思政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笔者将会把更多的思政教育因素融入病理教学之中,同时紧扣时展,进一步建立病理学思政教育素材库,将思政教育规范化、标准化,成为教学计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注意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时事动态,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及时更新和补充思政教学案例及素材,避免课程思政的生搬硬套和刻板说教。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教学内容应达到自然呼应、水乳交融的效果,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机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人文精神等融入专业知识讲授之中,以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德与术并行发展,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功能。目前,关于课程思政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例如如何在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体现思政教育的效果?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思考动力和学习动力?如何把课程思政的重要指导思想融入病理学实践教学之中?等等。因此,还需不断探索前行,积累经验,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楚琰 王增贤 孙健勇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篇2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一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是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1]。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病理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都有了重大改革,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卓有成效。本文以该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的元素挖掘以及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与同行分享,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内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病理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医学生将来面临的对象是患者,由于这份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有高尚的职业操守。传统的医学高等教育往往过分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而轻思想道德教育。在医患关系复杂的今天,要培养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医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尚的人格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病理学的学科特点非常有利于融入思政教育。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受众面广,知识连贯性强,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2]。医学生在系统学习病理学之前已初步掌握了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正在迫切地想要了解更多的疾病相关的知识,对病理学有着很强烈的学习意愿。在病理学课程设计中可有多个角度将思政元素与病理学知识点相融合,能让学生在学习疾病之初便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病理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

现阶段,有效推进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挖掘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将其与理论知识巧妙融合。在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病理学教学团队认真梳理了课程知识点,通过分析课程特点及教学情境,创建了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案例库的建立为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最基本的素材,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当然,思政元素的探索不会止于案例库,任课教师会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深入挖掘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更新优化案例库。

2.1紧跟时事激发医学生的爱国情怀

时政内容和热点新闻往往是学生比较关注的。在课堂上或将时政内容作为引子引出要讲的理论知识,或将知识类比某个事件,都能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实现情感共鸣,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教育目标。例如,在炎症这一章可以就目前全球仍在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引出炎症的概念,进而讲出我国在2个月内就将疫情基本控制住,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此外,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合理应用也是我国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的一大重要原因。以此增强学生们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国家好,民族好,个人才会好”的理解,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决心。

2.2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大批的科研工作者在与疾病抗争的历程中刻苦钻研、默默奉献,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科研态度是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可以深度挖掘的思政元素。例如在讲肿瘤时,结合我国河南林州食管癌的发生状况,向学生介绍著名的病理学家沈琼教授深入到食管癌高发区进行长达40多年的调查研究,他发明的“食管细胞采取器”为食管癌高发区人群的筛查诊断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确定器械的可行性以及更好的适用性,沈琼教授不顾器械所带来的痛苦,多次在自己身上实验。这种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高贵品质值得每一个医学生学习。诸如此类在人类与疾病抗争中涌现出的科学家不胜枚举,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章节的专业知识,系统整合病理学发展历程中的相关学者,以多种途径融入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培养出更多乐于探索创新的时代新人。

2.3辩证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

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病理学是一门讲授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具有科学性和客观实用性等特点,无处不渗透着唯物辩证法。如疾病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因果的相互转化、共性和个性的相互联系、整体与局部的相互影响等等。病理学重在探讨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充分尊重疾病病理变化的客观性、真实性,能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释实际发生的问题。例如在讲大叶性肺炎时教材上虽然将典型的大叶性肺炎自然发展过程分为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溶解消散期4个时期[3],但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疾病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彼此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同一时期同一肺叶不同部位可呈现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特点。此外,抗生素的使用也干预了疾病的自然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具体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3病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

3.1教师是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加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奠定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基础[4,5]。病理学的任课教师多只有医学专业背景,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对较为薄弱。这就需要任课教师首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持续广泛的学习,以较高的政治站位、宽广的知识视野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6]。其次,教师应以身作则,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约束自己,以实际行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以个人魅力感召学生。最后,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师应当围绕课程思政目标,将上述挖掘的思政元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合理、流畅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3.2学生是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体

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都在于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最终必须以学生的获得感为检验标准[7]。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已被广泛应用到高等教育教学中[8]。河南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学以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为载体,课堂派为工具,开展了“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已在线上对基础知识有了基本的掌握,线下课堂中主要以病例讨论的形式展开重点难点的讲解。在病例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思政相关问题,例如与知识点有关的名人,引导学生查阅他们的生平与贡献,剖析他们的时代担当及科学精神。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家国情怀,争做有社会责任感的医者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学课程思政改革成效

病理学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达到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标。近年来,病理学教学团队在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上进行了系统改革,显著提升了教学成果。首先,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生学习压力较大,而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变得更有趣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程感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和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次,学生学业评价合格率明显提升。学生成绩是评价教学成果的重要方面。教学改革前后学生学业评价合格率明显上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评价中加入了体现思政目标的素质考核部分,约占10%。通过体现思政特色的专题讨论,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发现了素质考核成绩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有着密切联系。

5结语

课程思政的实质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程思政融入病理学教学中是实现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的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9]。新时代新医科背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发挥教书过程中的育人责任,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这要求专业课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0]。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开花,如何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仍需不断探索。

作者:杨艺 高爱社 李姗 孙洁 张悦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

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篇3

一、病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在高校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显性思政教育功能,专业课程具有隐性思政教育功能。高校思政课是促进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与信仰的重要途径,在医学院校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医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基于自身的专业背景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水准,并没有深刻挖掘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因此,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相脱离的“两张皮”[1]。课程思政是稳步提升医学院校专业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统一,有利于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科学;其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在于它揭示了疾病的本质,处于中西方医学文化价值观交织的前沿。在医学科研方面,病理学的地位举足轻重,病理诊断在临床上有“金标准”诊断之称[2],因此在病理学教学选材及课堂教学中输入思政教育元素很有必要。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国际形势与当代医学生面对的国际环境趋向复杂与多变,涌现许多新特点和新问题。用好病理学课堂教学这个知识学习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病理学知识点相结合,利用病理学教学提升医学生的政治归属感、培养其辩证思维,为国家医学现代化建设培养有共产主义信念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显得尤其重要。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应理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区别,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概念不同,思政课程是高校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不是专指具体课程,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要素,深入发掘课程教学环节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课程教育理念与实践[3]。显然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是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开创思政教育和病理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新局面。本研究从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出发,探索寻找病理学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素的契合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纽带促进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大力提升病理学课堂教学的教书育人能力。从建设和完善病理学课程体系而言,丰富了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与外延,提升了病理学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和育人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病理学学科的互补与整合利用。

二、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建强教师队伍

教师是构建病理学教学体系的关键力量,优质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质的人才。为了适应时代需要、深入推进病理学思政教育、完善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建立一支水平高、作风硬的教师队伍。教师要勇于开拓、不断完善知识储备。学校要把教师思政学习列入日常培训计划,教研室要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发团队,深入钻研与探索病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闪光点,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德育能力[4]。

(二)梳理思政教育与病理学教学的契合点,整合教学内容

1.把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教学的主渠道,要想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整合专业知识传授和人文素质培养,为了充分发挥病理学的思政作用,教师要积极制定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规划,结合课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党和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架构、整合教学内容,深入开发和教材内容有关的思政亮点,梳理病理学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点,将病理学知识点学习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发掘病理学课程的特色资源,采用德育渗透的方法使其转化成医学生素质教育的生动载体,充分展现课程思政元素,使学生“润物细无声”地感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引导学生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医学生业务学习和思想教育双赢的效果。2.丰富教材内容。病理学教材以专业知识介绍为主,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每一章内容和每一个知识点,依据教学大纲耕耘教材,融入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思政元素,整合当前病理学的热点问题,引领学生在学习病理学知识点的同时升华思想道德素养。授课内容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提炼、有机结合人文科学和病理知识。以李玉林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病理学》(第九版)为例,整本书共18章,涉及细胞、组织、修复、炎症、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感染性疾病、病理学诊断和研究方法等内容。呼吸系统疾病中详细讲解了肺炎的病因有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结合当前实际可以举例重点讲解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及病理。例如,2003年广州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中国医学专家团队准确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并找到了病原体——SARS病毒,制定了有效的治疗方案,阻止了疫情蔓延;与SARS相比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两者都是以侵害人体的肺组织为主要特征。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大批医药工作者在钟南山等院士的带领下发扬敢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短时间内迅速研究清楚新冠肺炎的病理特征,制定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途径开发预防新冠肺炎的疫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利用与SARS及新冠肺炎斗争的历程引导学生谈谈他们知晓的中国医药学家,共同探讨这些医药学家的风貌,总结中国医药学家的精神,通过学习病理学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素养。3.建设有生命力的病理学课程思政案例库[5]。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就是精心筛选、系统性归纳、整合病理学课程中丰富而零散的思政元素,构建符合章节内容及思政教育目标的课程教学案例体系。通过深入分析病理学中典型的教学案例,搜寻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思政元素,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或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达到培养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如附表所示,以建国初期防治血吸虫病为例,课堂剖析血吸虫病的病因及感染途径、危害,深入讲解党和政府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采取果断措施与人民共同努力迅速送走这个瘟神,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下人民能翻越任何关山。

(三)开展具有思政元素的病理学课外活动

病理学课堂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病理学知识点,利用特定场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由于课堂时间与空间有限,力度欠佳,课外实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课外实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强化掌握所学知识点,加深理解人生的意义,更加关爱患者和尊重生命,在消化课堂理论知识之后,促使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品质和行为产生质的飞跃。教师可以组织各类病理学课外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学实验技能比赛、临床实习、临床病理讨论、见习尸体剖验、病理标本制作等。学生通过实践既能提高探究医学奥秘的兴趣,也能耳濡目染地达成思政教育目标。

(四)开辟课程思政网络教育课堂

目前网络高速发展为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他们善于通过网络获得相关的知识与信息,与以前传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区别,教师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开辟病理学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课堂,构建课程思政教书育人资源数据库,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课程思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优势,把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内需性主动学习[6]。

三、优化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

病理学课程考核以实现病理学课程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为目标,包含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考核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于形成性考核。教师在学期开学第一课利用课程网站公布课程考核的评价标准与考核方式,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在学习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考核方法以课堂、实践活动及网络学习平台为载体,综合利用课堂发言频次、翻转课堂效果、PPT模板展示、小型学术讨论会、研究性学习成果报告等方式。为了增强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开放性,系学生会要参与考评活动,综合考量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精心设计、优化考评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多元化、全方位地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病理学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综合考核评分的组成及比例等。

四、结语

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以及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7]。思政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课程思政是推动医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病理学课程思政作为升华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医学生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站稳正确的立场。新时代、新形势下,医学院校要守好课程建设,在病理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生为根本任务,深刻挖掘病理学中深邃的思政资源,实现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造就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医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石定芳,廖婧茜.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真、阻碍与进路[J].现代教育管理,2021(4):38.

[2]李玉林.病理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赖金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36.

[4]韩俭,景涛,郭璐,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1):102.

[5]王静,吴红芳,张海燕,等.基于典型案例库的病理学课程思政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1(11):11.

[6]董丹,王巍,赵成海.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新思路[J].基础医学教育,2021(3):173.

[7]张丽红.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作者:章含昀 邹兵兵 张红 许涛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