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8篇

时间:2023-01-31 07:40:35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1

[关键词]加强 德育工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83-01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新的形势和新的教育对象相适应,如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直是值得学校德育工作者探究的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谈几点具体做法。

1.加强德育领导,注重德育队伍建设

1.1学校要对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要求学校各部门工作依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制定详实可行的具体工作目标,形成工作的可持续性和层次性,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1.2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实现德育管理全员化

师资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保障,要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教师政治学习制度,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学校与教师签订《廉洁从教责任状》、《党员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等,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并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将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

1.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际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以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水平。同时,组织开展班主任读书活动,引导班主任深入研读《班主任工作漫谈》《给教师的建议》《赏识你的学生》等书,召开读书交流会,引导教师学习知名教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通过读书使班主任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同时,学校指导和引领班主任老师将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理论材料,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理论水平,并组织班主任工作交流活动,引导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2.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小学各科教材中,都不同程度地蕴藏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保证学科德育渗透有效开展,学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2.1成立学科渗透领导小组,组织研究落实这项工作

成立由德育副校长和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专门组织研究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原则、方法、要求和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2.2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

学科德育渗透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常规教学进行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把学科德育渗透当做一项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备课、导学案编制、教学内容、课堂常规等方面均体现学科德育渗透内容,并把学科德育渗透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每位任课教师必须把学科德育渗透落实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

2.3定期梳理教材,列举德育渗透关键点

组织全校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间把各学科教材中各部分知识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列举出来,作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依据,进行专题研究,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使德育渗透具有规范性和经常性。

2.4组织活动,提高教师德育渗透研究水平

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究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优秀课评比,促进教师研究德育渗透的方法、手段,逐步提高教师德育渗透水平。

3.强化班级管理,狠抓学生养成教育

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努力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实施学生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要求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提倡常规管理放手由学生组织实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培养责任感、尊严感和道德感。同时进~步规范日常管理,努力实现学生教育的规范性,以文明礼仪活动为契机对班级卫生、纪律、间操、学生的仪容仪表、个人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和生活习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将常规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有效地控制不讲卫生、不穿校服、乱抛乱扔、讲脏话等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增强学生管理的实效性。

4.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2

学校班主任师德师风演讲稿范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老师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老师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老师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老师津贴,对班主任老师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老师,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老师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老师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巴蜀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3

学校班主任师德师风演讲稿范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老师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老师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老师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老师津贴,对班主任老师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老师,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老师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老师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巴蜀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4

一、教师德育能力及重要性

教师德育能力是指教师有效进行德育,达成德育目标的能力。完善的德育知识,先进的德育观念,强烈的德育意识,合适的德育时机,多样的德育方法,优化的德育评价方式是教师提高德育能力的重要方面。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为本是教师执教的基本理念。德育不仅仅是专职德育教师的责任,也是各科教师都要承担的义务。檀传宝教授指出:“教师德育专业化是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需要,家长希望学校和教师重视、呵护、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使之成为品德优秀的一代新人。”①教师德育能力是保障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育能力,才能保障德育的顺利实施,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

教师的德育能力问题一直被忽视,教师德育能力弱化是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差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科教师理应都承担起德育责任,但是在实践中,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问题日益凸显。教师德育能力弱化主要表现为教师德育知识欠缺,德育观念陈旧,德育意识淡薄,德育时机掌握不当,德育方法单一,德育评价方式传统。教师德育能力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时代呼唤着教师德育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德育能力专业化。

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是教师习以为常的模式,过分注重智育也导致教师德育能力弱化。以语文学科为例,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德育素材,语文教师若能加以使用,便能实现语文学科德育。但由于没有丰富的德育知识作为保障,缺乏德育意识,教师挖掘不到语文教材中隐含的德育内容,也无法捕捉到适当的德育时机。教师德育能力的弱化,使语文课堂只是成为单纯的语言教学。人文性学科是学科德育的主要阵地,理科也可以进行德育,如物理学家、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他们严谨的求学态度,都是可以用来进行德育的素材。但是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是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主要原因还是中小学教师德育能力弱化所致。

三、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的对策

提高教师德育能力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等相关部门做好保障和培训工作。

1. 教师要加强德育知识的学习。丰富的相关知识是形成基本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完善的德育知识和德育理论,才能形成相应的德育能力。教师应该具备的德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即德育的相关概念、内容、原则、规律等知识。如教师需要了解关于道德发展阶段以及道德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道尼和凯利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无论由专家还是由所有教师来承担,都须强调,任何关心儿童道德教育的人都应掌握皮亚杰和科尔伯格提出的发展阶段概念。”②二是“工具性知识”,即德育途径、德育模式等相关知识。如德育途径包括直接和间接途径,德育模式包括认识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体谅模式、集体教育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等。本体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德育。德育知识的积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先进的德育观念,完善的德育理论也是形成德育能力的基础。③

2. 教师要改进德育观念,提高德育意识。教育的本质应该促进学生的成长,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国家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德育观念,德育不仅是专门德育教师的任务,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起德育职责。个人想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得到社会的认可,必然是道德高尚的人。德育建设不光对个人,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德育中的生命教育、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要时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德育意识。赫尔巴特的著名论述“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已然得到认可。④现实是我国学校德育正面临很多难题,实效性差,(下转 49页)(上接 68页)无法很好地开展德育课等。青少年道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德育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作为道德传授主要阵营的学校,应该在此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作为灵魂塑造者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教师必须关注中小学生的道德成长,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摆在眼前,教师必须加强德育意识,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3. 教师要学会捕捉德育时机。合适的德育时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为德育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时机,教材内容的学习同时也是德育的适当时机。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时,会有心灵的震荡,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德育是学生品德成长的关键点。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并考虑所处的情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德育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4. 教师要优化德育方法。马卡连柯指出:“任何的教育方法,甚至向暗示、解释、谈话和公众影响等认为最通行的方法,也不是绝对有益的。”⑤长久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德育方式上,主要以灌输为主。这样的德育方式势必会造成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从而使学生产生反感。德育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方法的设置。德育方法包括情感陶冶法、说服教育法、实践锻炼法、榜样示范法等,教师要合理使用并优化德育方法。

5.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普通的学科课程可以通过考试进行教学评价,但由于德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德育不能通过考试评价学生,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了解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行动中对学生做出监督和指导。德育不应该以分数来衡量,而是需要教师做足细致的工作,抓住学生思想动向,掌握学生品德行为表现,切忌以智育成绩推断学生的品德发展。

注释:

①檀传宝.主动回应时代的呼唤:努力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J].人民教育,2012(18).

②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92.

③王菲.对英语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J].教育探索,2015(2):109-112.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5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在初、高中学段上的目标不明确

《 中学德育大纲 》把中学的德育目标划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但都未明确提到社会责任感教育。各中学在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不能很好地划分初、高中学段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因而存在不同的问题。初中学生课业较轻,经常开展课堂内的活动和课外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符合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活跃和好动的特点。初中阶段社会责任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德育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缺少深入的理解。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高中生的理解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知识面广,对社会问题更加关注。高中时期是学生社会责任感生成的关键期。这时候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而不能为高考的压力所迫而忽视这个德育目标。此外,这个年龄学生容易片面和偏激。有些高中生不能正确地理解国家之间的正常冲突,容易上纲上线。

(二)学科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难以落实

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学生的责任感知识和行为进行全面教育的责任。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课时少。如果课堂设计得不够理想,过于书本化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即使教师广泛地联系社会生活,往往只能引起学生的短时间的共鸣和反应。时间会冲淡学生的这种共鸣,责任感在没有固定下来的时候就淡忘了。责任感的真正产生和培养光靠理论教育和一时的感动是不够的。

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德育的义务,都可以利用该学科资源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即使是数、理、化等学科也蕴含着很好的责任感教育的资源。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往往由于本身的教学任务,而容易忽略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渗透。

(三)教师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中学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中学德育的发展。社会责任感是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它基于个人对自身社会角色的认知,需要相应的教育激发,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与价值。然而,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下,教师绝大部分精力需要投入到学生的智育发展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偶尔联想到了,才会穿插教育。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通知等越来越多,所有的文件最终“目的地”都是学校。这种过多的行政干预进一步分散了教师的精力,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投入更少。

二、主要对策

主要对策以常德市第二中学的具体做法为例。

(一)确立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体系

1.总体目标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常德市第二中学对校训“为时养器”进行了重新解读,明确了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体系:以自我责任意识为起始点,公民责任意识为支撑点,对人类社会发展负责为制高点的责任教育体系。

自我责任意识: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自我规划,爱惜自己的生命与尊严。

公民责任意识:具备民主、自由、公义和法治的观念,自觉履行社会公德,能够担负起力所能及的家庭责任、集体责任、国家责任。

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友好地对待自然,爱护环境,节约资源,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分年级的培养目标

(二)依托学科课程,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如果教师能经常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那么社会责任感教育就拥有了最实在的载体、最广阔的天地。因此,挖掘、拓展和开发与学科教学相关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素材就成了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常德市第二中学组织了17位教师对15门学科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找到可渗透社会责任感的着力点,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相关素材,大胆取舍、精心设计,经过反复实践,历时一年有余,汇编了《 社会责任感教育 》课程。具体操作如下: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常德市第二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科责任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科责任感教育研究执行小组”。“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学科社会责任感教育总体规划和实施程序;对各学科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将学科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教学效果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相应考核工作。“研究执行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找出学科教学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结合点,构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科责任感教育目标体系;组织“学科责任感教育公开课、研究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根据各学科备课中所列责任感教育的渗透点,以年级和学科为单位整理汇编《 常德市第二中学学科责任感教育渗透纲要 》,作为责任感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学科责任感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并能持久开展。

2.具体策略

(1)课堂讲授中渗透。各科教学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素深入分析;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3)利用课外辅导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渗透。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责任感教育更具针对性。如,作业批改中教师可以通过评语,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我责任意识。

3.反馈机制

(1)评选“责任感教育渗透优秀教案”和“学科责任感教育渗透优秀论文”。

(2)研究和推广实施学科责任感教育的典型案例和优秀教学经验。

(3)设立专项评比,评选“学科责任感教育实施优秀教师”。

(4)将学科责任感教育的成效纳入教师的业务考核,与评优、晋级相结合。

4.注意事项

(1)选择恰当的载体。学科责任感教育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在自然的教学中引申出责任感教育问题,做到不留痕迹,绝不能将与学科关系很远的道德问题强行拉扯到学科教学中。

(2)制定适宜的目标。学科责任感教育目标不宜过大,要尽可能按有限目标来设计。学科的属性决定其只可能与某些责任感问题联系在一起,在学科教学中责任感教育是辅助目标,一门学科的教学如果试图与所有责任感教育问题联系起来,往往会比较牵强,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3)自然切入主题。这是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一定要使“责任感教育”与学科教学“无缝隙接入”。比较好的切入点应当是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学生的社会经历相结合,体现出生活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与学生的经验和经历、知识和认知水平相结合、相适应的特点。

(4)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责任感教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增加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5)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责任感教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教师要真诚、热情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在社会责任感教育中,教师起着双重的作用,一是教师自身责任的表现,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以自己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教师对学生责任教育的培养与指导。因此,加强对教师的责任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责任教育中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开展责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实施策略:

1.加强对教师“爱”的教育,强化教师的责任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被印在教师的备课本上,时刻提醒教师要爱自己的岗位,爱自己的学生。常德市第二中学每年都举行“最有爱心的教师”的评选,评选由全体学生投票,投票过程不受学校行政的影响和干预,颁奖典礼在学校艺术节的闭幕式上进行,获奖教师的颁奖词由学生撰写,奖杯由学生颁发,仪式盛大而隆重,以此加强教师对“爱”的体验。

此外,“寻找那些感动的瞬间”也是提升教师情感体验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常常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学校主动去收集那些教师在不经意中影响学生的故事,认真整理,编写了一本书名为《 老师,你的责任有多重 》的小册子,让教师们时刻深刻感受着自己对学生的责任。

2.聘请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专家到学校讲学,开阔教师视野

教育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母亲般的爱心,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聘请德育研究专家或优秀的德育工作者来校讲学,并邀请他们担任“责任主题班会比武课”的嘉宾。他们从“责任感主题班会”的理念定位、价值取向、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活动设计上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3.举行以“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教师论坛

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师论坛,邀请本校的教师或校外的专家就教育教学问题、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老师们从自身形象、教学工作、专业素养等不同层面来阐释自己对于教师的责任感的理解。“读书人的担当情怀”“做最好的自己”“我的班主任工作”“天下兴亡,我的责任”等论坛主题,无不彰显了老师们的担当情怀。

4.指导教师学习和撰写德育案例

鼓励教师开拓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探索有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策略。

5.建立以师德为重点内容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

每个学期举行一次“最有责任感的教师”的评选活动。将教师的师德与教学质量相结合,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绩效。

三、评价分析

常德市第二中学的做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大大提升;社会责任感教育落到了实处,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有利于系统地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的配合,政府的支持是保障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6

本文由本网参考阅读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面向21世纪,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般被简要地概括为四条: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也有人把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归纳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

(一)任教职志

任教职志是小学语文教师经理智思考所欲抉择的小学教育职业或生涯。做出此一负责的决定后,不但对小教事业伴有积极的情感,并倾其所有心力,贯彻始终,寻求维持稳定,愿一辈子为小学教育事业献身。它涵指对小学教育事业的认同,对人忠诚等的心理过程。简单地说,是指小学教师决意实现为当好小学教师,为提高公民素质献身的一种作用力。小学教师要干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任教职志,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小学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小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作好教育工作。目前我国教育由于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作者:工作总结网 课堂作文网工作总结)因此,增强小学语文教师的任教职志,就显得特别重要。

(二)以文载道的德育素质

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一项重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受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对课文中的时代背景、思想和道德内涵不熟悉、不理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语文教学,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选取最具教育力的事例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或生动、有趣的活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以文载道的德育素质。

(三)身正品端的道德素质

小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他们对老师特别信任和祟拜,教师要依靠自身具有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坚韧的意志、丰富的情感和知识技能来影响和塑造学生**工作总结范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身正品端的道德素质。语文教学课时多,小学语文教师一般还要担任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更应该率先垂范,为人师表。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7

学校党、政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法》,要把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纳入“五五”普法规划,作为学校学法、普法的重要内容和教职工学习的基础内容。做到学习有安排,宣传有计划,贯彻有成效。要通过深入学习,完整、准确地理解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各项规章,切实做到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依法办学,不断提高学校开展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端正态度。人大评议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确立责任意识、人大意识和参与意识,克服漠不关心、麻痹懈怠等思想情绪,主动接受评议,自觉进行反思和整改。

二是要认真主动地进行自查自纠。每个部门和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回顾总结近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对照教育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以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在肯定工作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排查问题和不足,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向代表汇报工作,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工作。

三是要认真进行整改。8月底,市人大将召开大会对教育工作进行评议。对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校将认真制定整改计划,扎扎实实地进行整改,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用整改的实际行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赢得代表的信任和支持。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素质和学校的形象。市教育局在新学年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分别以**教[20**]54号、56号文和**教人[20**]7号、8号文,明确提出了师德建设的要求。并把“依法执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学校决定把20**-20**学年定为“师德建设年”,将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师德建设工作目标:一是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框架,完善师德建设考核、评估,奖惩制度,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师德建设工作格局。二是通过关心教师的终身发展,尊重教师的职业价值,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促使教师的优秀职业道德水平的形成,以良好的师德建设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三是培养一批高层次的师德先进工作者,总结一批高水平的师德建设典型,树立一批起示范作用的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全面提升学校的师德建设整体水平。

师德建设在党支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协助落实,新学年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培训将从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法制教育”等入手,全面规范教师的从业行为,广大教师一定要做到自重、自律、自省、自强,努力提高师德素养。对在学校培训不能到位的教师,将根据近三年来的考核结果,挑选2-3人送教育局培训。

2、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综合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并强化师德档案的记录、归档、管理工作,推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测评工作的科学化、客观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强化政策导向,把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聘任、职务晋升挂钩。师德不合格,评优一票否决,直至报请教育局调离教师队伍。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标兵创建活动。新学期学校将通过开展“树师德形象,做师德标兵”、“当文明教师,做文明学生”等活动,推动师德建设。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师风建设总结表彰,将评出“十佳师德先进个人”,并及时总结典型,树立榜样,弘扬主旋律,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适时进行报道。

4、积极主动解决好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人大评议教育,反响最强烈的是“有偿家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本学年学校将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强化管理,严肃查处,树立学校和教师的良好形象。全体教师要认清“有偿家教”和帮助亲戚朋友小孩补课的界限,按照**教[20**]54号文的要求,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加强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努力实现低负高质;自觉做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5、建立健全教师与学生谈话、教师与学生家长联系制度。教师与学生谈话,建立家校联系是老师和学生、家长三方沟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重要体现。每位教师都要和学生建立“5分钟谈话制度”,并做好谈话记录。任课教师和所教学生谈话次数每学期不少于每人一次。班主任更应经常开展。班主任应通过家访、家长来访、召开家长会等多种形式,经常保持和家长的联系,争取家长、社会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6、努力提升学校干部的政治素养和领导水平。全体中层以上干部要学会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己的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做到“权为师生所用,情为师生所系,利为师生所谋”。全体领导要注重对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管理学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各自工作范围内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防违规、防违纪、防违法”三防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7、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构筑学校人才高地。教导处要针对不同对象,认真制订培养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促进优秀教师可持续发展。对近几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要组织骨干教师一对一地捆绑结对,帮助他们迅速过好课堂教学关。进一步扩大“十佳”教师的影响,使之在培养教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向教育局推荐“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也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学校要充分发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1、切实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力量,成立以陈兰彬为组长,张建平、印永桂为副组长,团委、少先队、年级组、后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德育工作例会,布置并检查德育工作落实情况。

2、认真贯彻落实《**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进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道德素养。狠抓中、小学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加强诚信教育,开展“创建诚信校园,培养诚信师生”活动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所有德育活动都要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核心,突出爱党、爱社会主义这个“魂”,突出爱国主义、中华传统美德这个“根”,突出民族精神教育系列这条“线”。

3、重视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不断探究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目标管理、组织管理、观察调查、处事交际、获取信息、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德育工作例会、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要及时召开。

4、加强校园文明和文化建设。注重德育科研,要寓德育于课程实施之中,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开展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要积极开发社区资源,充分利用我校已挂牌的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5、继续开展文明餐桌、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先进班级评比活动。开展上述评比活动,必须建立在严格常规检查考评基础上。担任学校常规检查工作的领导和教师必须任其职、负其责,真正承担起弘扬正气、打击歪风的责任。

6、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学校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建立和健全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各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食品卫生、宿舍安全、运动保护、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不仅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全体教职工都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高质量是强校之基、立校之本,也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全体领导和老师都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理直气壮抓质量,以一流的管理换取一流的质量。

1、抓教学质量必须强化目标和责任意识。校长对领导全校教学负有主要责任,印、张两位副校长分别对小学、初中教学质量负主要责任,年级分管领导是年级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教研、备课组长对本年级、本学科的质量负主要责任。学年初各年级、各学科都要明确本年级、本学科的质量要求,并把责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任课老师,力保目标的实现。

2、抓教学质量,必须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初各年级(特别是起始年级)一定要在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创新学习上下功夫,要通过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习过程的严格管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3、抓教学质量一定要在追求课堂教学效果和课后个别面授上下功夫。各备课组要实现教学目标、进度、作业的高度统一,坚持超周备课,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质量。坚持“四精”、“四必”,一定要用教师勤奋科学的工作态度,换取学生学习的“低负担、高质量”。学校坚决反对那种通过挤占学生时间、增加学生负担换来的所谓“高质量”。

4、抓教学质量一定要通过严格的教学管理,处理好终端评价与过程优化的关系来实现。学校将建立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中层和教研组长为成员,具体实施对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跟踪考核,力促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质量走在全市的最前列。

5、抓教学质量一定要走科研兴教、科研促教的道路。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向纵深,要在优化课堂结构、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下功夫。要正确处理好考试科目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即科目要开全,课时要开足,主副科不挤不让,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摆正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小学的写字、双语、计算机教学,初中的信息技术、科技、读书、文体活动,既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也是特色课程,一定要坚持开全、上好。

6、抓教学质量就是要保证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涵,优化教学方法,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交流思想感情的阵地,提高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还要加强体、卫、艺、科技国防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办好体育节。

五、严格后勤管理,提高文明服务水平

学校改革的新形势,教育发展的新任务,对后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战线的同志们必须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今年暑假学校对小学部进行了加层,并对校门广场进行了改造。加层改造后的校园,基本能满足小学六轨、初中12-13轨对校舍的需求。为此总务部门的领导和部分后勤职工放弃了假期休息,战高温,抢工时,保质保期完成改造工作。希望总务部门要一鼓作气继续完善各项功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学期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积极实施“四项配套工程”。四项配套工程是指“理、化、生、史、地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器械、艺术教育器材”,根据省、市工作计划,我校今年必须完成“四项配套工程”,总务部门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检查验收办法,确保各项任务无一遗漏地落到实处。

2、去年学校为后勤职工办了五项保险,并明确了职工培训费用的支出比例,在全市基础教育年段学校首开先河,后勤职工应明确这是组织的关怀,各自应在实际工作中用贡献回报学校,在今后工作中,应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创新服务思想,增强服务本领,努力搞好“两个服务”。

3、改善教师就餐条件,严格学生伙食管理。今年教职工就餐仍全部到幼儿园食堂,后勤部门一定要认真规划,做好准备,把教工食堂办好。同时学生食堂要严格控制非就餐学生到食堂就餐。节约成本,办好学生伙食,并为学生就寝提供优良条件。

4、建设“节约型学校”。千方百计降低办学成本,要消灭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坚持人少少开灯,人走即关灯,天晴不开灯,厕所供水限时装置要启动,教室、办公室的饮水机晚上一定要关机,水电工要及时检查,减少浪费。

5、规范教育收费。严格执行上级的收费政策,严格清收欠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按基建程序和政府采购程序办事,严格财务支出制度,力保教育经费支出的透明、规范。

6、进一步强化办公室、工会、档案、图书、实验、门卫、仓库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国策。

六、积极主动做好支教工作,努力为城乡学校的和谐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学年,教育局决定开展城乡学校结对支教活动,做好城乡支教工作,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农村教师的队伍建设、完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教师交流制度的有效平台;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公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必然要求。

今年教育局分配给我们结对交流的对口农村学校:小学6所、初中3所。这9所学校分布在4个乡镇。全体教职工一定要把对口支教当作学校份内的事,实验学校是各个农村中小学在牺牲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也应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各个学校。为此新的学年支教工作一定要认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与联谊结对学校实行资源共享,其中包括我校近年来形成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教育、教学后勤考核办法、集体备课教案等,只要支教学校需要,均可提供。

2、指派学校中层干部到各联谊学校进行指导性支教,并把联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列为学校考核中层的标准。

3、分批安排优秀教师到联谊学校顶岗支教,顶岗支教的老师要参加支教学校的一切活动,并按教育局人事科的要求上好公开课,培养好相关老师,学校和支教学校对顶岗支教的老师共同进行考核。

4.积极接纳支教学校挂职锻炼老师和领导来我校顶岗工作,学校将为他们在我校开展工作提供最便利的条件,确保他们学有所成。

中小学科任教师德育篇8

该小学是江西省一所公立小学,共有49名正式教师,其中本科学历25人,其中有20人本科非师范专业毕业;大专学历24人,9人为工龄20年以上的老教师,15人为语文英语数学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该校有1-6年级,共24个班,其中二年级五个班,六年级三个班,剩余年级均为4个班,学生总人数为1123人。此次调查中,笔者对校长及一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班主任进行了直接访谈,此外,还随机对五位思想品德兼职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笔者了解了该校德育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德育师资情况

该校共有59名教师,但无一名专职的德育教师,且兼任德育课程的有16个是非师范专业的教师,8个是师范专业教师。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本科专业五花八门,通过自考教师资格证,参加教师编制考试进入学校教学。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不牢,对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及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发展规律等知识技巧掌握不够。8个师范专业教师有3个为英语专业教师,2个语文方向教师,1个美术专业教师,1个数学专业教师,1个体育专业教师。该小学是江西省山区一个偏远小镇,很难留住教师,了解到的2015报考市区小学的教师有15人。今年全校六个年级,24个班,平均有两个老师分到每个班,该班所有课程即由这两名老师负责,除了保证语文课程课时外,思想品德课程都是根据课表安排由各班语文、数学等其它科目教师兼任。

(二)德育教学内容情况

该小学德育教学主要以思想课本内容为主,教师补充升华的内容很少,无法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差。带二年级思想品德的张老师反应,品德课上讲话的学生很多,一节课用于维持纪律的时间占很多,也有学生拿出课外书看的,只要保证学生不说话这堂课就是成功的。校长评价:不把思想品德课上成玩手机课,自习课,能做到把课文念一遍的教师已经是很优秀、很负责的思想品德教师。对于这个情况,任职的某位老师态度很淡然,“农村小学不都是这样吗?”

(三)学校的德育方法

该小学的基本按照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进行德育,一到三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四到五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各年级各班每周设有三节思想品德课。由于教师自身能力和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该小学的教学模式简单,基本上都停留在单向训练灌输阶段,以教师课堂说教方式为主,校会、班会、晨间活动为辅。

(四)学校的德育手段

德育手段主要依靠语言、奖赏和惩罚,以此来强化学生行为。教师通常只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极少花心思、举出实际例子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情景、体验、环境手段在该校的德育实践中运用极少。参与的实践活动最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感同身受,内化道德知识。而该小学却缺乏这样的生活体验,一个原因是学校条件有限,无经费无场所组织活动,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学校禁止教师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所允许的开班会、年级大会也不是班主任根据学生需要开展,而是根据上级指示,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陪衬。

(五)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

目前,上级对学校德育的评价只是检查其课时设置情况和教师安排;对学校和教职工的考核标准只看考试成绩;班主任是学生优劣的唯一考评人,考评内容只是考试成绩,成绩好的就是“三好学生”;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标准还只是停留在遵守纪律层面,只要学生不出事,上面不追查,教师就不管。整个学校的评价机制依旧是最简单、最粗暴、最有效的考试成绩,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六)学校的德育实效

在这样的环境下,该校学生存在着普遍的问题,德育实效不是令人满意的。比如乱丢垃圾、破坏环境、打架、抄袭作业等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责任意识弱,不会主动承认错误;不懂礼让;学生中存在很大部分学生认知水平较高,但道德思维能力却很薄弱。学生知行不一,人前人后不一样,不同场合不一样等表现较为普遍。该校学生德育现状良好现象表现为,如学生有礼貌,尊敬师长,能按时完成作业等。该小学基本能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进行德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德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在总体上呈现积极向上,品行良好的态势,但该校德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

二、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专职的德育教师队伍

该校无一德育专职教师,教师队伍素质不够。这是学校德育过程存在问题、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德育课程兼职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有限,德育方法技巧的缺乏,使得学校德育过程存在诸多不足,德育实效性极差。同时,部分教师不负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认知产生了消极作用。谁“正课”课时少谁就补上,谁不是班主任,工作任务轻就安排到谁头上。访谈的几位教师都表示乐意教思想品德这一课程,因为思想品德课程很轻松,无需备课,教学内容可以随意,课后无需批改作业,无需考试,更无人来听课考查。

(二)对德育的认识有偏差

首先,在充斥功利主义色彩的社会里,教育也偏离了它的本真意义,成了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这种追求功利的教育是德育效果差的根本原因。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小学生道德心理品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但学校、家长,学生看到的都是成绩,是排名,思想品德远没有考试成绩来得重要。德育地位下降是造成学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其次,学校虽然对德育很重视不够,但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校领导开会给在校教师强调的也都是考试成绩,动员班主任任课教师抓紧考试课程教学,争取考出好名次。班级的学生道德水平如何,在不影响班级课堂秩序,评优评先的前提下,大部分领导及班主任教师是很少过问,德育的效果可想而知。最后,教师对德育认识不足,执行力度不够。在该校调查中发现,该校部分教师对德育认识不足,认为德育只是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责任,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对前来告状的学生不过问便让学生去报告班主任。接受访谈教师在问及德育的重要性时都承认德育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都是上成了讲故事课,自习课,临近期中期末考便会安排上语文课或者数学课。

三、提高小学德育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德育队伍

首先,学校应把好教师招聘这一关,多方面考察应聘者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等,为学校聘进高素养的教师;尽可能的为学校招聘优秀的专职思想品德教师,逐步建立德育队伍。其次,应尽可能给教师创造培训、学习的机会,包括培训德育技巧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知识,并定期考核。再者,教师应应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的提高自身水平,跟上时展的脚步。最后,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做的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故教师应严格克己,不能忽视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二)正确认识德育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地位

首先,学校应转变德育工作的观念,摆正德育作为教育目的的地位。所有领导、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职责更有育人的责任,学校道德教育要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仅要靠班主任和品德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每个教师都有传播正能量,帮学生解决道德困惑,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职责。这就要求学校在对班主任进行能力培训的同时,也应增强学科教师的德育教育意识和自觉性。其次,学校还应改变重智轻德的思想。成才先成人,德育应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充实德育内容

学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教授的学生能吸收的道德知识,避免德育目标过高而导致学生难以企及。德育内容应结合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反映时代要求,紧跟时展。教师不仅要重视私德的教育,也不能忽视社会公德的教育,不仅要应教会学生做好人,也要教会学生做好公民。

(四)创新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必须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开发推行多样化的德育模式,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德育课堂实效。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某一道德问题或现象展开小组讨论或辩论。再如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做过的一些高尚的事情和不道德事情,其它同学提出意见,教师点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全班同学都能融入课堂,消除心中的道德疑问,提高德育实效。

(五)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手段

再好的课堂教学也替代不了在实践活动身临其境的体会和感悟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德育效果的提高不仅是靠德育课堂的教授和奖励、惩罚手段的强化,更应该借助情景、榜样、体验等手段提高德育实效。让学生在亲身的实践中感受生活,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首先,学校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举办“我是小花匠”活动。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及所种的花草生长情况来评分的,制定细则,如提供帮助的多打分,破坏同学花草的扣分等。其次,学校应和家长联手,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户外活动。一些合适的户外活动能加强学生对外面世界的了解和体会,加上教师家长适时给学生解释,补充,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互助的意识。同时家长之间能交流教育学生的心得和好方法。

(六)完善德育评价机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