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8篇

时间:2022-03-26 12:26:10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1

2、应该给孩子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和书籍外,不应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的注意力。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与学习有关的如拼图、拼音外,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3、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似乎没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的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4、从小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2

自信是克服困难的巨大动力,是发挥个体潜能的前提,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培养的是21世纪的一代新人,是祖国的栋梁之才,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因此教师应当把树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往看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部分学生惧怕学习数学,那么数学老师更应该把帮助孩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作为自己教好数学的首要任务。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主要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对学生的具体帮助过程,让孩子在体验中逐渐形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学中正确认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

我们必须承认: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数学。有的学生再信心十足,最终也成不了数学尖子。教师一定要客观地对待这种差异,对学生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评价,更不能指责和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横向比较,必须看到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起点,每个学生只要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都给予肯定,就应该承认他是能行的。有的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得了60分,教师应像对有些学生得了100分一样为他感到高兴,给予表扬。教师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看到孩子们在学习数学中的点滴进步,才能真正鼓励孩子们都能说:“我能行”!

二、在课堂上对“学困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对这部分学生,仅仅靠口头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不够的。由于他们的基础太差,上课时,再降低知识的起点,他们也如同听“天书”一般!而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可能为这一部分学生过多地降低全班授课的知识起点。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无意地把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觉得还有能听懂的,从而增强求知欲望。反馈练习时,我常常会出两种题,要求大部分的学生做完所有的题目,而“学困生”只要做一组就可以了。这样对不同的学生,要求的标准就不一样,使“学困生”能接受并且基本上能跟上课的节奏。教师在巡视学生做题时,主要应关注“学困生”,并及时给予辅导,帮助解决做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一节课下来有所收获,长此以往,他们也就树立起了“我也可以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课后用爱心给学生补课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再高,面对情况各异的学生,课上是很难做到既让优等生“吃饱”,又让“学困生”消化得好的。因此,对“学困生”必须予以补课,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课是教师的职责,补课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当然这个补课绝不是不加分析地留一大片作业,而是基于是学生的基础不好、贪玩或者是行为习惯不好进行“对症下药”。

四、不吝惜表扬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3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

入学是孩子新的起点,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里程碑,从孩子背上书包,走向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告别了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了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时期。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更是家长的义务,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有以下几个途径:

(1)陪孩子一起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他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转折,面临着与幼儿园不一样的环境,有着许多的不适:新的老师,新的校园,新的书本,新的要求等,需要建立新的行为模式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从孩子跨入小学的那一刻起,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学习,一起探讨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同时,努力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与孩子谈论学校的事,班上的事,老师的事,同学的事,自己的事,经常能与孩子交流,掌握孩子的内心观念。比如通过和他吃完饭以后的聊天、上学和放学接送孩子的路上,了解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学习什么感到最愉快、最不喜欢学习什么、是否经常回答老师的问题,与孩子聊天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孩子内心的学习体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快乐的事情。

(2)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意识。即小学生对其自身的认识、评价、情绪体验、态度、调节和控制等能力。自我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随着身心成长逐渐产生和发展。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正是确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阶段,家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孩子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中激发出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对外部知识、经验的理解和认同乃至吸收等转化为内在的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性的学习。比如:对孩子的学习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当你走进孩子的小房间,就能嗅到一股与众不同的氛围,房间里除了书橱外,再把孩子的书法、绘画、手工作品等及获得的奖状和证书张贴在醒目之处作为装饰,把孩子的房间营造成学习知识的乐土,展示才能的窗口。另外,经常能倾听孩子的心声:老师喜不喜欢我、老师课堂上叫我回答问题了,我的作业得A了,我的画作被老师贴在教室里了,我考试得了100分了等等,从琐碎的谈话中,从一点点小小的进步中,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上成功的快乐。在家庭中,孩子是学习的小主人,父母成为孩子学习中的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成长中的精神支柱。时常为孩子取得的点点进步引以为荣,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充满赞赏。

(3)全程跟踪孩子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指认真检查他的作业和课外阅读,而且包括在学校和家里的全部学习经历。跟踪孩子的学习,首先是要仔细查看他的家庭作业、考试试卷、阅读内容等。通过查看发现孩子的学习特点、掌握他的学习兴趣点、了解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他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方法,为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学习积累素材。通过这样一种检查,发现孩子哪些学习毛病是普遍性和经常性的,哪些是偶尔的;可以发现孩子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也可以发现孩子哪些学习习惯值得肯定和发扬,哪些学习习惯应该纠正。同时,伴随着方法上的指导。把出错的生字、错题写在改错本上,经常拿出复习一下。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后检查一遍。新的课程进行前怎样预习,每个单元结束时怎样复习等。

总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的进行训练,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男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瑜.《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6):172-173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4

由于本人在海峡两岸长期任教于早教机构、小学、初高中,担任幼儿、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接触太多早恋、挑食、上网成瘾、缺乏自信心、严重逆反、考试焦虑、亲子沟通障碍、子女无情伤害父母,甚至伤害自己身体,造成自杀案例逐年提升等等相关情绪障碍而严重影响学习的案例。身为这些孩子的父母和班主任除了焦虑担心,无法持续工作以外,还能提供什么协助呢?父母和班主任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孩子情绪障碍的发生呢?

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应该知道怎样活着,知道怎样成为人的过程。最早阶段是父母亲告诉我们的,但是很可惜我们大部分的父母和班主任从来就没接触过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的课程,更不知道如何成为有效能的父母亲和班主任,只知道要如何养活孩子,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却不知道如何掌握孩子童年时期(0~18岁)的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英国夏山学校做了一项针对孩童时期的情商研究,结果发现人格养成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小孩的情绪在解脱压力与束缚之后,心智才会变得更加灵敏而专注在学习上。

但是生命教育到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应该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延伸到中学,这一阶段都是重要阶段,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实施情感教育最适当的阶段,而学校的功能不只是学习写字、读书、考试而已,还有指导学生如何跟自己相处以及跟他人达成互助合作的精神,反过来检视我们目前的教育却只在强调学习上的分数,完全疏忽“全人教育”中的情感表达与关心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造成社会上为了快速达成某些目的而不择手段、彼此伤害的问题。台湾也曾经经历过孩童自杀、父母高离婚率、校园暴力等事件发生,于是在2001年台湾因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生命教育列入正式课程,目的是为了有效改善不幸事件发生,以达成“全人教育”。

本人在长期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辅导过程中,发现幼儿阶段更是发展自我概念的好时机,如果父母知道要鼓励和赞美孩子,孩子在发展自我概念过程中会是更加有自信心;反之如果父母亲操之过急或是喜欢比较其他孩子的表现,容易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和引发焦虑等心理问题。假如在上学阶段父母亲或是班主任不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孩子的想法,我们的孩子会因为不被理解而产生逆反、焦虑、担心,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厌学、不喜欢与他人接触等而成为敏感的孩子,孩子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有一些父母或是班主任更是抱怨孩子是个大麻烦甚至还在孩子身上贴标签,其实孩子的情绪只是希望你能懂、温暖和关怀而已。

如何预防敏感或是怎样教育情绪障碍的孩子呢?首先,父母亲必须先了解各年龄层的幼童心理发展状况。

0~1岁属于口腔期,如果错过口腔期的正常发展,会造成孩子的不信任和焦虑。如孩子过于害怕陌生人、老是喜欢黏人或是咬手指头等现象,这都是因为孩子担心与外界接触而造成分离焦虑感。然而0~1岁的孩子正在建立安全感和依附感的重要阶段,如果一开始孩子就因为家长不了解而造成的不自信以及担心,将会影响将来的人际关系。

1~3岁属于期,孩子正在学习处理大小便训练时期,如果父母操之过急,会给带来孩子过度敏感、小气、吝啬、爱哭、神经质。因此敏感性的孩子将会因为家长无法理解甚至误以为孩子总有一天会长大,而造成孩子进入幼儿园时,无法专心学习或是与他人互动时显得没自信、不容易参与学习活动,脾气逆反、暴躁、爱哭等个性。家长如果还只是认为我们的孩子按照原来的照顾方式不也是长大了吗?家长再不重视父母心理课程成长和生命教育的训练,孩子将会在初、高中的专注力及情绪受到影响,也会造成亲子沟通困难等问题。

3~6岁属于性蕾期,孩子正在发展两性关系的认识,处理不当将可能影响到中小学生入学人际关系处理、自信心的发展以及未来婚姻的幸福。例如:早恋、上网成瘾症、人际关系不好、被嫉妒或是嫉妒他人等情绪发展,皆是因为性蕾期家长缺乏生命教育的两性关系认识或是没有协助孩子和异性相处、认识身体结构等。所以,父母更要把握住0~6岁幼童人格发育的黄金时期,学习善用生命教育故事绘本。选择适宜的故事绘本,协助各年龄层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生命教育故事绘本不只是讲故事给孩子听而已,而是借助绘本故事,引导父母正确认识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特质的重要性,建立儿童自信心,掌握有效专注力训练,借由认知图像的大脑记忆训练,并且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也借助生命故事教育绘本故事将情绪释放出来,且在生动有趣活泼的故事中,透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增进亲子关系并引导其正确人格发展。

而6~12岁的儿童正在发展勤勉、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小学1~2年级孩子因为新生刚入学阶段产生分离焦虑,造成孩子不愿意上学整天哭闹发脾气,问题出在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在家庭没有养成做家务事的习惯或是尚未建立生活常规,让孩子成长过程中生活在过于舒服的环境,因此无法忍受教室的拥挤、写作业、还要跟同龄人产生团队精神、面对考试压力等。于是学习这一件事情让孩子一开始就产生不好印象也缺乏自信心,接下来也影响到3~4年级的学习状况或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然而3~4年级的孩子正在发展两性关系的认识以及身体第二性征发展前的准备。例如:月经或是梦遗来前的身心理准备或是身体对于第二性征结构的认识,如果这些班主任或是家长在生命教育两性发展课题中能给予适当指导,孩子在课业中不但能安心学习也能做好认识自己的概念,以强化孩子自信心发展,建立勤奋概念和善于与他人分享。5~6年级高年级孩子是小学生压力最大的阶段,也是为了顺利升上初中基础课程做好准备,这一阶段如果家长能好好学习聆听孩子说一说心里话,便很快就能释放压力,同时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生活挑战,按部就班列下读书计划表,逐步跟进学习步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利于适应初中阶段的任何考试压力。否则高年级孩子容易寻找他人的支持以及产生逆反、缺乏自信、发生早恋、亲子沟通障碍、人际关系不好等问题。因此家长如果了解这一些心理状态,则必须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说出心理的压力,也才能走近孩子心里并且做到陪伴孩子度过小学生高年级的课业压力,之外也可锻炼出勤奋独立学习的好孩子。

0~18岁的孩子,如果在缺乏爱,没有在正确引导下长大,等到青少年时期若发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再处理问题为时有点晚,甚至耽误了功课也会影响未来职业发展。因此,父母必须积极掌握孩子幼童时期,透过生命教育故事绘本,培养正确人格发展的下一代。增进亲子互动之余,学习如何认真聆听孩子心里的话,千万不能只是指责孩子或是任意批评孩子。当父母亲学会正确理解或是接纳孩子的情绪发展,这样的父母才能真正训练出优秀的好孩子以及健康的人格特质,也是给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和幸福,因为成功的伟人或是政治人物、企业家等都是情商比智商还高,才能掌握世界的经济地位和人脉的整合。

父母在孩子小学和初中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教养出健全人格特质和学习好的孩子:当孩子经过努力做好一件事情,要具体鼓励孩子行为以强化正向行为反应。

尽量养成孩子做好家务活,以锻炼生活意志力,同时也能理解父母亲的辛劳。

鼓励孩子养成写日记习惯,以进行自我反思能力。

父母上班也尽量能晚上陪伴孩子说说心里话。

鼓励孩子要多参与家庭和学校活动。例如:大家一起打扫卫生或是参加社区活动。

养成良好读书计划习惯,以利于学习上的调整。

小学阶段要进行生命教育活动,以利于身心健康,唯有进行生命教育才能发展出“全人教育”。

父母虽然工作忙碌也必须多参加父母心灵成长班,与孩子一起成长,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好孩子。

例如:

1.如何做有效能父母亲?

2.陪伴孩子学习以强化大脑记忆力。

3.如何跟孩子做好良性沟通增加亲子关系?

4.当孩子有情绪时父母亲应该怎么办?

5.父母亲如何认识自己孩子的天赋发展?

协助孩子做好“生涯规划”找出自己的能力和特色,以增加学习动机提升自信心。

父母应多利用假期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以调适身心。

父母亲应在孩子小的时候,若能多注意生命教育中的情商发展将来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以及养成良好专注力。

父母亲应在孩子中小学的时候,多训练儿童故事绘本做好生命教育能提升品德教育、两性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人文关怀等将来好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父母亲应多拥抱孩子,让他(她)学习爱的感受,将来有助于人际关系的沟通。

生命教育实施于中小学阶段正是提供孩子自己来抉择愿不愿意分享,如何与自己和他人相处,学习如何温暖自己与他人的心,回归生命教育的本质是以指导幼儿成为“全人教育”促进身心发展、以爱为出发点的教育。然而在中小学阶段应以建立儿童生活常规、培养孩子思考问题解决能力,人际关系养成、进而喜欢自己和他人、对于环境能感到好奇引发事件兴趣,在小团体中愿意自我表达且无论对或是错都能情绪表达不畏缩等。

生命教育在中、小学阶段目标:

积极培养问题解决思考能力

专心投入游戏并愿意与人分享

训练孩子专心的投入在学习上

愿意自动自发帮助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能勇敢自然表达自己内心想法和情绪

能做好情绪上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情绪上的表达应该包括:

能轻松跟父母亲、班主任进行沟通

能主动跟他人表达心中的想法

对于生气的事情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降低自我攻击和打人的机会

愿意在生活上协助他人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5

一、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保教人员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幼儿学习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幼儿的是非判断能力也相对弱一些,保教人员的一言一行会时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因此,加强保教队伍建设很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1)加强保教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这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保教人员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坚持以人为本,与孩子民主、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亲相爱。陶行知先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定期开展保教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很重要。对于发现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真正提高保教队伍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育儿,德育为先。

(2)提高保教队伍专业水平。幼儿园要加强保教队伍业务建设,给全体保教人员创设良好的学习平台,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其树立自信,促进保教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保育员等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起探讨,研究解决的策略。

幼儿园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对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请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使其快速适应工作,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为了更好地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素养,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如让保教人员积极参加园外的学习活动,邀请专家来园指导、培训等,更新保教人员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结构,促进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

以创建为抓手,促进专业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创建,对照相关标准学习,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规范,有利于提高保教队伍的专业发展水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体保教人员要注意反思工作,及时总结、及时记录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经验,注意积累。同时保教人员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活动,将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小课题,通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实践与探索,总结经验,解决困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作为保教人员,要通过学历进修等途径,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阅历,提高业务水平。幼儿园也要给保教人员积极创设继续学习的平台,优化途径,促进保教人员能不断提高。

二、 优化教育环境创设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对纯理论的知识不是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孩子学到相关的知识。教师在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经验,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活动环节。同时,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通过不同的领域的渗透,给幼儿创设情境,让他们主动学习,学会探索,通过体验,获得知识和经验。

(1)主题教育生活化。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少,在主题教育时,孩子对相关内容不熟悉,这时,教育生活化就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春天的主题时,可以让孩子走出校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找找春天的变化,说说春天有哪些具体的、可以看得见的变化。例如哪些花是在春天开的,哪些活动适合在春天进行,春天里我们要注意哪些方面等,让孩子通过学习春天的儿歌的交流观察到的春天的变化,画一画春天的景色。教师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布置班级,让春天住进教室里。教师还要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学习主题相关知识。教师要积极引导,注意归纳,让孩子知道春天的代表性事物:柳树发芽了,燕子飞来了,花儿开放了,蜜蜂忙着采蜜了等,真正让孩子融入到春天中,体验到春天的感觉和气息,了解春天,让春天的样子形象地展现出来。

在每个主题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对相关成果进行整理,并将优秀作品等布置到主题墙上,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创新;各个活动区域可以相应调整,让孩子可以继续利用晨间、课间等时间操作练习,增加相关知识经验。

(2)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游戏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 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习到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不断改善游戏形式,优化游戏教学途径,充分发挥游戏育人功能。通过实践与探究,自主游戏,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例如在孩子对数字有了一定的概念以后,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实践、体验数字的魔力。如开超市,玩购物游戏,可让一部分人扮演营业员,一部分人扮演顾客,通过物品的买卖,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际、沟通、相处,如何使用文明用语、热情招待顾客等。通过超市游戏的设计,还可以开发相关配套设施,如开银行、治安岗亭等服务窗口等,丰富游戏区域,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体验逼真的生活情境,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

(3)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除了班级和区域环境的布置,校园的整体环境也是育人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可以将整个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按年龄段,分层、分主题,将幼儿园进行布置,渗透德育,让园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说话,起到育人的效果,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家园互动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对此,加强三者之间的结合,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1)家长开放日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各年龄段的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校园,观摩晨练、课堂教学、游戏等活动,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规律。通过与保教人员相互交流、反馈,共同探讨,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2)科学育儿专家讲座。如何科学育儿,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可涉及的,有的家长缺少相关的指导。对此,我们经常邀请专家来园向家长介绍如何科学育儿,例如如何防范意外事故,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如何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自救互救的技能等,增强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意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起到了导向作用。

(3)家教心得交流。在每个班级中,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之间的差异也是存在的,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何让那些好的家教经验让更多的家庭得益,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呢?为此,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邀请家长代表交流分享家教心得,大家一起探讨科学育儿经验,共同重视幼儿教育,培养孩子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请家长撰写家教随笔,刊登在校园网站上、园刊上等,相互交流、分享。

(4)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需要大家共同关注。对此,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增进亲子互动和交流,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合作的快乐。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6

http://blog.163.com/guanhy163

开讲专家:关鸿羽,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家庭文化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市教育管理学会秘书长, 中国记忆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著有《家庭教育学》、《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智力的方法》、《心理素质教育》等教育著作30余部。

我曾经问过一位家长:“您教育孩子读过什么书?家长回答:“读书干什么?生了孩子就会当爸爸妈妈,还需要学习什么?我都当了十来年家长了,还不会当爸爸吗?”

我认为每个家长都应该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种说法,都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

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革命导师的教导十分深刻。作为法官,必须执行法律,否则就是失职;作为传教士,必须以传播宗教为本分,否则就是不虔诚;同样,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做父母的,必须像法官、传教士那样忠于职守。

我国有近4亿未成年人,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广大家长共同的愿望。但如何做好“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却不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清楚的。如果家长教育孩子,只是从个人的“朴素认识”出发,简单地搬用自己长辈教育自己的方法来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育,有时不仅是无效的教育,甚至招来孩子的反感。一个不爱学习、落后于时代的家长,亲子沟通很难有效果,甚至出现反效果。

很多人不知不觉已为人父母,肩负教育孩子的使命,却从来没有上过父母学校。鲁迅曾说:“以为父的资格,只要能生,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需受教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需父范学堂。”在这一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有的国家在人们上高中时就开始普及家庭教育理论,开设了“新婚指导课”,告诉学生将来有了孩子怎么教育;有的国家在中学有一课书叫“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教育学生掌握教育孩子的基础知识;有的国家要求人们在结婚前到指定地点听“家庭教育讲座”学习家庭教育理论;有的国家为新婚夫妇举办了“未来父母讲习班”、“准爷爷班”、准奶奶班”;有的国家法律规定新婚夫妇登记结婚前必须先参加考试,考试内容包括如何教育孩子,考试合格容许登记结婚,考试不合格不许结婚,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后再补考,直至合格为止。所有这些措施都保障人们在有了孩子之前就有了教育孩子的基本理论,可以按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这对孩子的成才是十分有利的。

家庭教育的理论准备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你麻醉前,外科医生走了进来,说:“我对于手术没有什么理论和经验,我会摸索着来做手术。”这时你会有什么感觉?我想只能是赶紧逃命了。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家庭教育理论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孩子照样在接受教育,这是多么危险的啊。父母就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这样,在教育孩子时才有能力胜任。就像受过训练的外科医生在下刀时需要小心谨慎一样,父母在使用语言时也要有技巧,因为语言就像刀,可以切掉“毒瘤”,给人带来愉快,也可以给孩子带来痛苦,不是身体上的痛苦,是感情上的伤害。

有一些调查的统计信息值得家长们深思:江苏常州700户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最不喜欢的人是父母的占54.4%”。湖南人民广播电台《我心中的爸爸妈妈》500份稿件中,表示对父母不满的达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对自己的父母不满,70%的学生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34%不喜欢自己的家。上海调查:对子女教育感到困惑的占86.4%,非常困惑、苦恼的占15%。北京市教科所对1242户家庭调查,70%的孩子在家庭没有得到较好的教育。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我觉得关键在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从这个角度讲如何做父母、如何做个好父母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一辈子的一门学问。

家庭教育需要学习,首先是因为教育孩子的差别是很大的,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了北大、清华,也有的家长却把孩子送进了监狱。这里的学问是很大的。其次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能搞实验,学校搞实验失败一个孩子只是千分之几,而家里搞实验失败一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人的成长不能重来,不能做实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万一失败,代价太大了。第三是因为家庭教育不能摸着石头过河,把孩子摸大了,成了小流氓,后悔也晚了,盲目地教育是十分危险的。因此家长必须树立学习意识,借鉴他人的经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水平,只有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我们必须研究它的规律性;家教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凡是成功的家长,大都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掌握了巧妙的艺术;而那些家教失误的父母,则采用了错误的教子方法,更无艺术性可言。

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参加学习班,听家庭教育讲座,向教师请教,吸取别人的经验,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里别的可以少一点,但不能没有书。”

但是有的家长有钱买烟酒、打麻将,却舍不得买家庭教育的图书,舍不得订家庭教育的报纸,有的家长有时间看连续剧,却不愿意看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主要原因是没有学习意识。因此对广大家长来说树立学习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有的家长重智轻德,有的家长对孩子溺爱;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或专制或采取放任态度,也有的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还有些家长不重视自身修养,道德失范,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总之,有些家长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这就要求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理论,建立学习型家庭。古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中,把家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古人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为?”家长在家庭里首先是学习者,然后才是教育者,家长离开学习,就不可能成为称职的家长,不会有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孩子一年年长大,家长的教育方法也要跟着“长大”,用教育小学生的方法教育中学生是肯定要失败的。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7

幼儿教育研究协会曾经给出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目标,比如说,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导和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坚决避免家长包办孩子生活的一切这种局面的出现。但是当代中国很多家长由于过度溺爱孩子,不懂如何教育孩子,而无意间错过了孩子自理能力培养的绝佳时机,从而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而另外一些家长在面对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顽皮、淘气等问题时,为了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制定很多成长规则,实行严格的惩罚机制,对孩子过度严厉,过度管教孩子的一切行为,最终导致孩子的逆反和无所适从的心理,这样都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目标

1、生活习惯

幼儿自从出生后,便开始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一系列的生活习惯,这点习惯的养成和家庭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在幼儿成长早期,家长就必须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等,饮食习惯就是要做到定时进餐、不狼吞虎咽、不挑食;卫生习惯则是要做到早晚洗脸刷牙、勤洗澡、饭前便后洗手等等;睡眠习惯则是需要按时睡觉、安静入睡、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2、学习习惯

在幼儿到达一定的年龄之后,家长必须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也就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将来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成绩的好坏,众所周知,但凡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一定都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最好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比如,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培养孩子坚持解决困难的耐心;广泛阅读各类幼儿书籍;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学会劳逸结合;杜绝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的习惯。

3、道德习惯

讲文明、懂礼貌是每个合格小公民应该拥有的基本素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孩子道德教育习惯的培养不可忽视,道德习惯的培养对塑造孩子的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素养,应该做到:在孩子学习说话时,家长应及时教会孩子说基本的礼貌用语,再见、谢谢、对不起等等,当遇到长辈或者客人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如何打招呼、问好等习惯用语。在孩子与家人或者家庭中大哥哥姐姐相处时,应该教会孩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遵守规则等等习惯,学会与人分享。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

1、提高家长的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别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普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孩子道德习惯的养成,重视技能训练,但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该纠正自己的教育观念,学会与时俱进,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积极主动的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2、家长做到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是对家庭非教育的要求,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教育孩子时,应该首先考虑自己在这方面是否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拥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言传身教可以传达给孩子最真实最有效的信息,从而使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应该努力成为孩子的楷模,大到道德操守,待人接物要和善、团结合作、热情有爱,小到一些生活小习惯的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在原地、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家庭环境卫生等等,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3、家庭教育讲方法,忌粗暴

在家庭教育中,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会使教育成果事半功倍,一方面。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该过分严厉的对待孩子,更不能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未成年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从分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天性,在孩子犯错误时,细心体会孩子的心情,耐心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的为人处事,既不能一味的责骂,也不能一味包庇纵容,先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积极与孩子沟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积极改正,无论何时,家长都应该与孩子一起坚持正确的事情,让孩子有依靠,充满自信。

4、教育力量要协调一致

在一个大家庭中,家长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长之间应该做好对于孩子教育的沟通与交流,最后达成一致,商量出大家都会自觉遵守的教育方案,以免家长之间不同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的混乱。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必须都做到常常与孩子沟通交流。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篇8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想,无论如何,在教育中,人是第一位的。教育应该从人出发,又回到人。有位校长说,搞素质教育可以,但我们这个地方很穷,我们要把孩子们更多地送到大学去。这里有一个认识问题:推进素质教育与老百姓的利益并不对立。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让孩子们上大学,也不会影响孩子们上大学。其实,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希望我们的教育实现老百姓的近期利益、长远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什么是近期利益?当然是让老百姓的孩子更多地通过良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学校,让那些考不上学或者不愿意继续深造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为他们走向社会、谋生与就业打下更好的基础。什么是长远利益?就是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老百姓的孩子当前的升学需求,还要考虑孩子们将来的谋生、就业、创业的本领。因为高中阶段是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阶段我们只关注孩子的升学需求,只进行应试训练,而不关注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那么,孩子们升入大学,直至走上人生道路,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掉队。什么是国家利益?就是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在我国走向现代化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存在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国民的综合素质不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现代化进程。说到底,中国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能否实现,关键取决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我们说,离孩子们近些,离真正的教育就近些。那么,教育就必须从孩子们学习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真正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现在,着眼于未来,为孩子们今天的学习、明天的升学和终身的发展负责!为孩子们今天的学习负责,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学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让每个孩子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孩子们明天的升学负责,就是要让那些愿意继续深造的孩子,能够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为孩子们终身的发展负责,就是不要因为孩子们近期的学习与明天的升学,而牺牲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危及孩子们的长远利益。

离真正的教育近些,说到底,就是要离功利主义的教育远些!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必须为孩子们考虑得远一些。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上大学之后的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上了大学不知道学习,无所事事;我们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学校门,就加入失业大军;我们要考虑到孩子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竞争力如何,不能让孩子们千辛万苦找到一个工作后,又无所作为,甚至被淘汰;我们要考虑到由每个行业的每个人构成的中国的综合竞争力如何,不能让我们的国家长期受制于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