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8篇

时间:2023-03-02 14:59:23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1

现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第一章总则

一、为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规范我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本镇有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的所有镇管部门和单位。

三、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除市直管单位以及独立核算的经营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之外,其他单位一律实行“零户统管,记账”。实行记帐的单位不设专职会计,只设收支结报员。

四、本制度从二00七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第二章预算管理

一、预算管理模式

实行“收支统一管理,年初核定预算,超收奖励,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办法,具体收支预算按镇政府与各单位所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状》规定执行。

二、编制综合预算的原则

编制综合预算本着“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单位综合收支计划,全年收支不得突破预算,如有特殊情况,可动用上年结余,但累计不得赤字,任何单位未经党委、政府批准不得新增债务。

三、预算执行和调整

对实行记帐的单位,财政所要按照市财政局规定程序和单位的收支预算序时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单位预算如遇特殊情况确须调整,必须经镇长审核批准,人大盖章。数量在10000元以上的,必须经镇党委集体讨论决定。

镇政府对单位超过“二三五”部份的补助,一律经镇主要负责人讨论商定补助数额,由镇长审核拨款。

第三章预算外收入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上级规定领取《收费许可证》,并按照规定项目、标准亮证收费,严禁乱收费、提高标准收费和扩大收费范围。

二、各单位必须在上级规定的范围内积极组织收入,努力完成当年收入预算。

三、各单位所取得的一切收入,包括往来款项,必须按月及时、足额入账,解缴财政专户,做到款随票清。对逾期未结的款项,镇财政所除限期追缴外,并对责任单位处以逾期额30%--100%的罚款。

第四章预算外支出管理

一、支出总原则

各单位在完成当年收入、上缴镇财政、实现当年结余目标的前提下,根据支出需要安排使用资金。具体预算由财政所会同单位编制,报政府批准后后执行。

二、支出审批手续

各单位在预算范围与标准内所作支出,必须明确领导一支笔审批,审批人对报批的单据必须认真审核。一次性支出在300元以内的,由单位负责人审批;一次性支出在300元以上、500元以内的,由单位负责人审核,镇分管负责人审批;一次性支出在500元以上、5000元以内的,由单位负责人证明,镇分管负责人审核,报镇长审批;一次性支出在5000元以上的,单位必须向镇政府报送支出预算计划,并经镇党委批准后实施。

各单位新增人员及调整工资等支出,必须凭镇组织部门开具的书面凭证,按规定标准列支。

各单位所列支出必须实事求是,不得将大额支出分解列支以回避镇领导审核把关,各项凭证必须做到手续齐全,每项张单据必须有经手人、证明人、批准人签字。

镇财政所对超预算、超标准、越权审批及不规范的支出一律不予认可、记账。对严重违纪、违规的相关责任人报镇纪委给予相应处理。

第五章票据管理制度

一、收费票据及结算凭证按照“财政统管,限量供应,按期结报,以旧换新”。的原则,由财政所明确专人负责,统一管理。

二、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统一使用规定票据,任何单位不得使用自制票据或自购票据。

三、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根据实际需要,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可使用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但所用票据必须到财政所注册登记。

四、凡使用财政票据收取的收入,必须按期全额解缴财政账户,不得坐收坐支。

第六章固定资产管理

各单位必须设立固定资产台帐,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增加和核销,单位在确须添置固定资产时,必须报告财政所,经镇长批准同意后,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办理;核销固定资产时,必须有财政所同意,任何人不行随意核销。

第七章会计结报制度

一、镇财政所负责预算外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实行记账,负责预算外资金的收支业务审核,按月份核对单位收支、往来、存款明细账,汇总编报单位会计报表,并督促单位结报员定期做好对账工作。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2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制度 财务规则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行为的规范性,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监督,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事业单位持久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第68号部令,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起实施)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再完全适应现今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与科学化,强化了监督职能,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我国财政部门适时性地对旧有规则进行了修订,从而能够加强财务工作的可行性与规范性,强化预算管理,保障事业单位的稳定生产与健康发展。

二、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989年前,我国都没有形成一套事业单位的财务体系,那时事业单位所依据的财务标准与制度,都是与行政单位的财务体制相融合的,或是以行政单位的有关标准作为依据来执行的。直到1989年1月,财政部才首次颁发了有关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若干规定,随后又相继颁布了诸多辅助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自收自支单位财管制度,由此,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与制度得到了初步构建。

1996年10月5日,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于转年的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规则一经颁布就逐步实施到事业单位的财务实践工作中来,它健全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程序性与规范性,不断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朝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努力迈进,同时也保障了事业单位的持久发展。但伴随时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工作环境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要求。所以,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质量,强化财务运行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及时、适时地对旧有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行修订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应重点关注的内容。

三、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优点与特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与财政体制的改革成果相辅相成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相继展开,包含有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等,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它影响着单位预算、收支、资产、财务核算手段与方法等诸多环节的工作。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的各项财政改革逐渐趋于稳定,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各项改革的成果进行了最为全面与深刻的体现,它创新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内容,充实了财务工作的方法与手段,促进着事业单位自身的稳定、健康发展。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强化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以及精细性

现如今,科学化与精细化管理也被逐渐应用到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方面,这既给财务工作带来了一定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它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靠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由于财务信息是单位进行政策制定与预算管控最为主要的依据,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而新的财务规则中遵循的是大收大支综合预算管理理念,这有效完善了预算测算依据,强化了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控制,很好地反映出了决算与预算的完整性。同时新规则也加强了财务制度方面的建设,保障了财务工作规范性,实现了资产的有效合理配置,提升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强化了财务控制与监督。

3、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为制定会计制度提供支持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正在逐步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工作。而新修订的财务规则给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分别提供出不同的制度供以选择,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事业单位进一步的会计制度制定提供了支持。

四、相对旧有规则,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产生的主要变化

比较而言,新旧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在文字以及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近五十余条规定的变化,同时还增添了二十条左右的内容,概况地讲,新规则首先弥补与健全了原规则使用过程中的部分缺陷,其次能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财务改革与财务管理的成果与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连结起来,最后重点强调了财务控制、绩效考核以及资产监督等方面的职能。具体而言,主要包含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进一步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职能

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当中,一共增添了一章四条“财务监督”的内容,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内容、监督制度以及监督机制进行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其中第59条对财务监督具体方式进行了明确,即事业单位应该采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结合的方式展开工作;第60条明确了信息公开、建立监督依据等方面内容,即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经济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督,保障信息公开的合规性与合法性。

2、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3

(一)财务报销制度不健全

受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影响,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对财务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应的财务报销相关制度建设也较为落后。一方面表现在没有能够与时俱进,结合新会计制度和单位实际,修订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使得现阶段仍存在“穿旧鞋走新路”的现象,在执行和落实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出台有关财务报销的相关制度,“跟风思想”较为严重,错误的采用通知或口头传达的形式来替代强制性制度的作用。不仅使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大打折扣,而且也为部分财务人员和单位领导违规违纪埋下了隐患。

(二)财务报销凭证存在失真现象

近年来我国发现和查处了很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问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违规报销发票、用假发票套取国家资金的行为。发票作为事业单位采购报销的唯一凭证,其真实性和规范性严重影响着财务报销制度的顺利实施。虽然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力度空前,“三公经费”开支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但从诸次检查中发现,使用“变身”、“变形”发票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从账面上看,虽然招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等大幅下降,但是实际支出却并未成比例下降,这是由于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人为更换发票类型,刻意躲避明令严禁的报销科目,甚至故意隐瞒、篡改和捏造信息而造成的。

(三)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管缺乏效力

从目前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人员素质来看,有近一半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会计财务知识培训,甚至有的单位还没有专职会计人员。对于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大多是依赖于单位领导或分管领导的简单审查。因缺乏专业性和制度规范,使得这样的审查无法保证其实效和结果。加之财务会计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大多是“看领导眼色行事”,缺乏形式多样的内外部监督。事业单位一把手的“一支笔”造成了财务报销制度严重脱离民众视野,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终导致了财务报销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与新会计制度下的要求和行为准则背道而驰。

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制度的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掌握运用水平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是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事业单位负责人应加大对新会计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针对所在单位的实际,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及时修改完善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性强、政策性强的财务报销制度。其次,要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力度,要使相关人员清晰的了解掌握新旧会计制度的区别,不管在财务制度制定还是在资产管理、配置、部门预算等工作方面都能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执行财务报销制度方面做到按章办事、按行为准则行事,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上减少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全力推进会计工作信息化进程

新会计制度在重大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的标准等方面趋向国际准则,这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中要始终坚持国库集中支付和财务集中核算的有机融合,通过与银行签订协议、严格实行公务卡制度等方式,在财政部门和相关部分按照有关规定审核报销凭证的基础上,由银行根据公务卡消费数额和审核结果报销款项,从而逐渐杜绝单位直接报销现象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财务报销审核和监督机制

新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既要接收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又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财务报销制度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要强化财务报销的审核和监督。事业单位应坚决杜绝领导单项审核机制,建立财务公开审核机制,成立由一般同志任组长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一定时间内财务报销凭证的审核和监督。对于报销业务比较重要对技术要求较高也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另外也可从社会上聘请监督员,对单位财务报销情况进行监督。

三、结论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4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制度,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制度跟程序防止错误以及舞弊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用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更能够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达到权利制衡的目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内控管理制度,将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防范管理风险,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有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不足,单位内部没有一套统一的有关于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认为有了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自然也就有了内控制度,造成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或是不能及时完善。一是受到传统基数递增预算的影响,人们预算观念不足,很多事业单位对预算的分解计划非常随意,预算编制与执行都十分马虎,理财观念淡薄;二是对报表数据的利用率差,无法真实的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三是专项资金的管理不到位,绩效评价形同虚设;四是财会岗位设置存在业务交叉,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导致财务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明晰;五是没有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作为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是内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单位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有些单位并未设置内审机构, 或设有内审机构也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一般是有章不循,设置的相关机构和规章制度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以上种种,使得财务监督与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落实。

2.内控意识淡薄

内控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在整体氛围上缺乏内控理念,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对内控制度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领导层面来看,认为内控制度可有可无,在工作中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参与度相当的低,简单的认为内控制度是财务部门监督,多数是被动接受财政部门的信息。认为有了部门预算就可以替代内部控制,很大程度上导致财务状况的随意性,即便有些部门制定了内控制度,也被束之高阁,没有具体实施。从财务人员来看,很多事业单位在用人机制上不完备、不科学,财务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会计工作需要,而其提出的内控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参与单位的业务经营和重要决策,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充分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3.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当部分专职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专业教育,整体素质偏低,对于其所处岗位的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楚,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和财务管理失控,不能准确地把握住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同时部分财务人员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盲目地听从上级的安排,不能够很好地保持财务的独立性,经济活动在工作人员所做的会计记录中也得不到准确的反映,财务信息失真严重地影响到本单位财务核算的工作质量。同时,鉴于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质,财务人员不仅要具有良好专业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控制度问题的措施

1.建立一套完善的内控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一是增强预算观念,对单位的财政资金及使用效率进行复核,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先预算后支出的原则不可改,无预算坚决不支出。事业单位要树立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对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贯穿在整个预算进程中。二是完善财务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财务报告的收支情况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分析,然后进行对比,对各个指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发挥财务报告的作用。三是建立内部核查制度,主要审核单位各个职能部门的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效益性原则,单位资金是否符合合法性和完整性的要求,在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机制,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性。四是明确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性质、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范围和职责权限,通过合理分工,设立财务管理相关岗位、明确职责,最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五是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内审制度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措施,内审的目的就是协调人员有效履行职责,监督和检查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提高单位管理效果,保证财务的合理合规,信息的准确和真实。在审计中发现问题,在执行中改进问题,以达到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的目的。

2.增强单位领导以及员工的内控意识

领导要对内控制度高度重视,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从领导角度, 强化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意识程度,领导者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工作进程,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完善领导者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更加符合现代内部控制的管理者要求。由领导干部带头抓内部控制, 能树立内控制度人人有责、干部职工人人从我做起的思想。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加强员工对内控知识的正确任何和理解,明确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在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强化员工在工作中的内控责任,以及通过建立健全赏罚分明的长效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事业单位相关人员的内控意识。从财务人员角度,要增强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认真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防止无原则的工作作风,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把财务审核的内控机制贯穿于平常的业务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的贯彻执行。

3.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5

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目前,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随意性较大,无预算支付比较普遍,而且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也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仍然是实报实销制,只要有相应审批人员签字同意,会计人员就予以报销。

2.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资产的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个别单位固定资产卡片还没有建立或不完整,账卡物还有很多不符的,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3.财务缺乏监督职能。财务部门只起到“核算”、“付款”作用,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管理和内部监督,也没有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4.票据管理不够严格到位。近年来,对原始凭证的管理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原始票据记载的内容、信息失真,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数据,票据的购、领、用、核销未按规定建立相应台账;对票据使用情况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导致一些执收部门延期上缴相应收入。

5.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由于事业单位编制有限,人员紧张,岗位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单位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二、事业单位内控薄弱的主要原因

1.内控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有些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认为这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使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工作所需信息不足,影响了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单位的各方面、各部门,如果工作都有财务部门承担,会造成控制不全面,而且偏差性大,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参与配合;财务部门并不是直接面对各种实际业务,需要各管理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参与。甚至有些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单位建立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强化单位全面管理水平的提升,规范单位财经纪律。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其中不乏一些领导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走走过场,不能按控制制度的办法执行,存在这种认识,也是事出有因:就是怕自己失去权力,没有大局观念。内部控制参与人员存在敷衍了事的思想,工作态度缺乏踏实认真。

2.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财务管理工作,不少单位负责人把关心、重视会计工作用在违法乱纪上,指使、强令会计人员违纪违规,以谋求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完全失去了内部控制作用,这种行为对财务人员的遵章守纪行为也是一种打击,失去的是单位对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另外,财务管理人员的执法环境差,财务管理工作者是单位负责人领导下的工作人员,其经济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所掌握和决定,财务管理工作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无法真正行使监督职权。有些单位用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一些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办法,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依然存在。

3.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沟通衔接不够,影响了单位财务管理的及时有效实施。各单位作为会计主体,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的职能仍然不变,按照实际合法合理地筹集、分配、使用资金的权力仍在各单位自身,不能认为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没有财务管理制度就不重要了。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会计信息的处理、监控和披露中心,单位应与其加强联系注意有关经济事项事前、事后情况的衔接,共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造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状况,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财务控制的有效实施。

4.部分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是内部控制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有些会计人员由于个人业务素质原因对政策法规理解有偏差,对经济业务处理的不够准确,缺乏职业的预测和判断性,导致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满足现状,不认真钻研业务,使专业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政策、法规的变化,知识结构老化的情况下缺乏主动学习和竞争的意识,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想法,专业知识老化,无法满足现代管理的需要,工作中也是得过且过,只能对工作敷衍了事,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三、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转变企业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从单位领导注视做起,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内部控制有利于管理,不是在剥夺领导者的权利,领导重视才能增加人力资源投资,不断改善财务管理的硬件环境。事业单位是替国家管理资产,体现的是社会职能,强化单位负责人的会计与内控责任单位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出了问题推脱不掉责任,从潜意识里增强责任观念。

2.加强对财务工作的领导。事业单位领导要认真学习《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不断提高遵守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强化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加强对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的状况,大力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单位的规章制度办事。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要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不得兼任其他工作,以保证其主要精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工作基础,强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作用 。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6

关键词:农业科研 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发展农业经济的动力。它为整个农业生产提供从技术、设备以及资源上的支持,肩负着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任务。所以,实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对整个国家的农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制度欠缺科学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仍按照我国1998年开始实施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核算以收付实现制或权责发生制两种核算制度并行。对经营活动,核算时实行权责发生制;而对非经营活动,核算时实行收付实现制。

(二)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在有关基建会计核算,事业部门支出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无形资产以及非税收收入的核算上存在很多缺陷。从而造成,会计主体不统一,核算操作复杂,固定资产评估失真,会计信息失准,无形资产得不到有效管理以及资金难于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三)会计报表体系不够完善

农业科研单位会计报表是农业科研单位按照国家财政会计报表编制的标准,在日常会计业务的基础上,综合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编制的用于财务披露的报表。农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及补充资料”、“收入支出总表”、“事业支出明细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其中,多数农业科研单位只有财务报表而没有财务情况说明书,且财务报表数字不准确、真实,内容不完整;财务人员未对本单位财务状况进行财务分析,不能为管理者提供管理依据。就算有,通常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将静态的要素和动态的要素混为一谈,将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集中在一张表格中,毫无时期与时点的概念,让会计信息不能够准确、充分的披露本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

另外,农业事业单位不编制现金流量表,特别是对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处理经营活动及科研课题,其收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致使出资者及管理部门不能了解单位的现金流量情况。而且科研项目、课题作为农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从现有的报表体系中无法看出其进展情况,不利于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

(四)对资产和经费的管理不重视

对于国内事业单位而言,往往是 “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特别在农业科研单位表现的更为突出。 其中,“重资金"又仅仅表现在对科研经费上的竞争,完全忽视了对已经到位的科研经费的管理。如,固定资产闲置且流失现象严重,经费预算和经费管理松散。

■二、完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建议

(一)统一使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制度

统一应用权责发生制,收入和费用都只计提本会计期间已实现的数额,而忽略款项收到或支出的时间点。权责发生制计量的是在会计分期的前提下,各个期间收入与费用配比的财务成果,向使用者提供主体控制的资源、资源的来源、运营成本(或提供服务的成本)等评价主体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和主体是否经济有效运行等全面的财务信息,它能够综合、完整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运营(经营)业绩和受托责任。

国外农业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采用这种核算方法有利于单位进行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单位资产负债状况,能增强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水平,而且采用权责发生制符合国际惯例。

(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1、对基建会计的从属科目进行调整

在满足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为基建信息要求的基础上,把基建拨款项目纳入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项目。通过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中增设会计科目并且对有关报表体系进行调整,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基建资金与事业经费统一管理和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在支出类科目中取消“结转自筹资金”科目,增设“基建支出”科目,并在其科目下设“其他基建支出”和“财政拨款支出”两个二级科目。增设“预付工程款”和“在建工程”至资产类科目。增设“应付工程款”至负债类科目,核算建设单位根据建设合同和完工进度应付但未付的基建款。此外,增设“基建借款”为“借入款项”的二级科目。同时建立相应的基建报表,反映事业单位基建收支状况。

2、把“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列入一级科目

在部门预算时,要求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而且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对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的要求,应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列入一级科目,单独核算。

3、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处理

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都不进行折旧处理,却提取修购基金用来更新固定资产。而修购基金的提取又是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的,不与固定资产的使用程度挂钩,造成极度的不合理情况。笔者认为这只小的事业单位尚可,但对于规模较大且仪器设备较多的农业科研院所,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等会计处理。

4、强化对无形资产的评估与摊销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并在相应期间进行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例如“隆平高科”在上市之时,以袁隆平的名字冠名就值一个亿。

(三)建立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

由于农业研究事业单位其业务的独特性,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又不够充分,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一个完整的会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单位基本情况、基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内容。目前农业研究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环境日益复杂,因此有必要在目前会计报表体系之外进行一定的解释和说明。例如会计核算和计量基础、资产负债状况、或有事项、非常项目以及纳税状况等等。因此,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制定科学完整的财务报告新体系。

根据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和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状况,以笔者多年的会计工作经验提出对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改进意见: 首先,要提供详细的报表说明;然后,增设现金流量表,详细记录现金使用状况;其次,增设专项补助收支情况,以保证经费科学合理的使用。

(四)注重对资产和经费的管理

强化对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与管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纳入单位财务管理,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等会计处理。对于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属于“创收力低,收入来源局限性大”的事业单位。所以,对经费的管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农业科研经费管理就是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完善的预算编制,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要对农业科研经费实行分类管理和考核,实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方法。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更好的为农业科研工作服务,以促进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

总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只有从组织机构、产出与投入机制、项目管理、人才管理、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管理创新的思路,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更好的为农业科研单位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政权,当前基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

[2]李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探讨[J]-审计与理财,2008,(12)

[3]王义明,财政改革对农业科研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3,(8)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7

事业单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论述事业单位新旧财务制度出发,浅析了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的实践。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实践

我国拥有120余万个事业单位,3000余万人在职正式职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存在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也在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确保事业单位获得更好地发展,我国财政部为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于2012年修订了1997年起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本文将基于新旧财务制度的对比,来浅析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实践。

一、事业单位新旧财务制度对比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修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事业单位新旧财务制度对比,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不仅在许多内容上作了修改完善,更呈现出了一些特有的优势点。

(一)新修订财务制度的主要变化相对于事业单位旧财务制度而言,新财务制度在文字内容方面有了较大变化,尤其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些特色内容,不仅弥补了原先制度的部分缺陷,更强化了评价、监督等方面的职能。比如:长期以来,我国针对事业单位的开支标准与开支范围并未有统一规定,导致以往事业单位费用支出随意性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低,但新制度作了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原财务制度并未将基建投资纳入管理,但新制度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为事业单位基建投资的财务处理提供了依据;相对于事业单位旧财务制度而言,新制度更加突出财务监督职能,针对监督内容、监督制度以及监督机制均作了具体规定;新财务制度在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控制力度、相关资产的处置程序、单位收益上交、预算管理办法等方面均有了重要的变化。

(二)新修订财务制度的主要特点从事业单位新旧财务制度对比来看,新财务制度呈现出来三个主要特点,即:一是更加匹配了我国的财政体制改革。近年来,政府采购、部门预算、收支分类等改革相继推开,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开展,而新制度较好地确解了这一瓶颈,促进了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更加强化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新制度对预算管理、收支分类处理、绩效评价、监督与控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对财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严的要求,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更加完善了财务监督机制。在监督内容、监督机制、监督制度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立健全了针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等财务监督制度。

二、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

自2012年起,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已经实施了三年多时间,相对于旧财务制度而言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是依然在实践中呈现出了一些问题。

(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不健全。部分事业单位资金分配使用较灵活,尤其是差额拨款单位,经费挪用问题依然一定范围内存在,有时候因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等流程不严而滋生出相关财务管理问题。此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在业务上需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指导,行政上需听从本单位领导的安排,财务管理工作缺少独立性,导致虽有财务制度却形同虚设。

(二)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不到位。多数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这样可有效避免资金乱收支现象,但现实中因监管不到位而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如相对于事前监督更侧重事后监督,而且监督力度不够;偶尔的突击检查,专项审查较少,全方位的监察更少;因事业单位的类行政性,资金压力不大,关系处理较流行,使得监督不到位。

(三)事业单位财务内控较薄弱。在新的经济形式下,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出现财务工作全局性把控不好、财务信息敏感性不强等问题。多数事业单位本身制度不健全,以至于在财务控制流程上不够规范化,比如部分国有资产出租收入不实行严格收支两条线,擅自调用,私设“小金库”现象依然存在。

三、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实践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实践中呈现出的问题分析,为更好地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设。

(一)健全配套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实施仅是对事业单位相关业务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相对规范化和明确化,作为单个事业单位而言,其需要进一步配套制定与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事业单位更加规范化和有效化的运转。在资金管理方面,要结合单位实际编制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要建立完善的执行制度,按资金计划、财务预算等要求严格执行,确保时间与项目安排的协同性。

(二)强化全面财务管理监督。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更加突显财务监督职能,故而强化全面财务管理监督是推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财政部门作为事业单位资金的重要提供方,其必须强化全方面检查,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惩处,加强对资金占用或挪用等查处,要严格执行相关监督制度,避免人情袒护现象发生。要开通举报电话,丰富化监督渠道,积极鼓励第三方人员对事业单位进行监督。

(三)加大财务内控力度。事业单位新财务制度实施是为了适应财政体制改革深化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必须树立和强化单位主要领导人、财务分管领导、财务人员等的财务内控意识,使内控成为一种常态,一种自发意识。财务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实行内控的重要依据,在健全财务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财务预算、财务决算与审核监督职能,通过决算和审核来提升财务内控功能。此外,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财务内控人员,这对做好单位财务内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宏.新的财务制度下事业单位如何强化财务内控[J].企业研究,2014(09).62-63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篇8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进和特征

(一)在体系上进行独立

事业单位与传统的行政单位不同,与市场有一定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是与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合并在一起的,这势必会影响到事业单位改革的进行。因此,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要在体系上进行独立,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独立性,改变传统的预算会计制度,实现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

传统的事业单位会计记账主要通过收付的方法来进行的,这种方法是在严格的制度要求下进行的,没有明确财务的责任和义务,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因此,要采用权责发生制,通过财务账目、记账规则的制定,与发展的市场经济相适应。

(三)统一会计科目

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分为自收自支、全额、差额等三套会计科目,这三套科目,有自身的独立性,也有一定的相融性。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新的会计制度摒弃了这三套会计科目,建立了一套会计科目,极大增强了会计科目的准确性,促进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2]

二、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把握行政性收费、资金缴拨等环节

在新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中行政性收费、罚没权限、资金缴拨等工作是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重点,所以应该从这些环节中的收费票据的领取、使用、保管为突破口,对财务进行审查,抽查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情况,避免出现个别人员扣留企业资金的问题。

(二)做好财务审查、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的环节

事业单位与行政机构不同,各个单位具有不同的功能,工作人员的组成情况也不尽相同,编制情况也比较复杂。这个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查、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的环节带来巨大压力,也是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关键。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人员要充分了解事业单位的职能和人员编制情况,建立有效的资金管理、收支管理的制度,并做好风险评估,减少财务管理的风险。

(三)重视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的提高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人员并不能认识单位财务审核工作的重要意义,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的不高,认为这二项工作并没有进行的必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使事业单位的很多部门并不是十分配合日常的审核工作。为了促进二者的实施,需要对财务审核工作的重要性进行积极的宣传,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控制鉴证和审计意识。[3]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应该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事业单位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应该不断更新事业单位制度下财务审计理念,结合时代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设计工作进行全新的认识,将财务审计工作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相结合,结合财务审计的特点,不断改进财务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将效益审计与项目审计有效联系在一起,对事业单位进行的工作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审计模式。

(二)建立财务审计的保障制度,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

对新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审计是财务审计机构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事业单位审计机关的财务审计质量对于接下的设计工作的开展十分必要。为了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需要建立财务审计保障制度,严格按照财务审计标准进行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对财务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素质

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财务审计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的关键,要根据相关政策定期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审计人员做到与时俱进,了解新的财务审计发展趋势。并为工作人员创造学习机会,保证财务审计的质量和效率。[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