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混合式学习论文8篇

时间:2023-03-25 10:43:54

混合式学习论文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1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2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高中语文;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101-02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诗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1.2 学生探究能力较差。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现状来看,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比较依赖辅导书和老师,学生极度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1.3 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老师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有时还会处理一些课堂的突发事件,因此一堂课中,老师的任务十分繁重。一般情况下,只能勉强将计划的任务完成,很难再有时间去照顾个别同学,长期下来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会积累越来越的问题。

1.4 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根据目前的高中诗歌教学来看,协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应用不多。基本上一堂课老师会占据五分之四的时间讲解知识点,将主观的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生很少能发表自己的讲解。

2.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就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设计与开发诗歌课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

2.1 系统性原则。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几个因素出发,系统全面的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并且实现各个因素之间的优势互补,使他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而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

2.2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知识的主动获得者,因此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出发,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给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教师则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

2.3 参与性原则。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即整个学习过程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诗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学习,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混合式学习理论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类型:概念性、事实性知识。

对教材的分析:高中诗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够有贤能之任,助自己实现宏图大愿。

对学生的分析:高中生时期的学生,内心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适当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首先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而理解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

教学目标:通过诗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创作中;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进而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内心的雄图大志;理解诗歌中作者内心的政治情怀。

课前准备: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下收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和故事;通过网络方式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感受诗人创作诗歌时内心的情怀。

安排课时:一课时(五十分钟)

教学方式:课堂讲解(学生阅读、老师讲解、学生之间交流、解决问题);教学媒体的运用(选择适合诗歌朗诵的音频文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音频播放进行朗读、观看幻灯片解决讲解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吸引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幻灯片的观看,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诗歌的知识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习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圆满的完成了诗歌《短歌行》的教学任务。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3

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不仅要在课堂环境中学习,也要走出教室,通过参与生物实践活动,获得更多学习体验。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多样教学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电子课件的形式投放,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和引导,参与到生物教学活动之中。像搜集相关信息、查找图片材料、投放思考题、模拟实验、操作测试等等,都可以提升课堂互动指数,为教学提供直观感,课堂教学自然更高效。《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与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注重了生活认知积累。首先进行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生物技术?学生讨论后,进行成果汇报。有的小组总结:我们住的房子和鸟巢有很多相似点,穿的衣服和羽绒的作用差不多,吃的东西生物技术更丰富。饮料由生物制剂调兑,馒头需要发酵技术,为防止霉变,有很多食物需要风干、脱水,或者放进冰箱低温保鲜。有的小组总结:食物中毒肯定与生物技术有关,毒牛奶、毒馒头、毒豆芽、瘦肉精和各种食品添加剂,都涉及生物技术。从学生的讨论总结中,很明显感觉学生生活经验积累是比较丰富的,现在生物学习将这些经验积累激活了,而且是站在研究角度看待生活生物现象,使得学习故意性大为提升。

二、多种展示手段混合

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将原来课堂教学辅助教具实物投影机、幻灯机、录音机、影碟机等合多为一。特别是多媒体连网之后,多媒体多元化特征更为凸显。多媒体信息来源广泛,展示手段多样。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多样展示方式,将生物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声、光、电的形式,有效激活课堂教学情境,用强大视觉、听觉、感觉冲击力,激发学生感知系统,在向学生传递更多信息的同时,提高学生感知度。学习《生物多样性》时,教师设计了一道开放性任务: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教材内容和网络查找,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展示“生物多样性”。提示:生物分类要清晰,植物和动物分别展示,注意抓住生物特性。任务布置完之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有查阅教材的、有上网搜集信息的,还有很多学生自发开始讨论。展示时,有的学生列出图表,有的学生展示图片,有的学生边接受边演示,特别是用演示方式展示生物多样性,学生特别欢迎,课堂气氛被点爆。

三、多种学习方法混合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4

关键词 混合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149-02

Research on Blend-teaching Model//LI Xiang, HUANGFU Dae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definition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x elements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and builds the pedagogical model of the blend-teaching model.

Key words blend-teaching; teaching model; pedagogical model

1 研究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方式等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这使得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网络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念陈旧、教法单一、资源匮乏等缺陷;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人们发现,虽然网络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表现和传播方式上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优势,但其中诸如网速不佳、沟通不畅、网络迷失等各方面的弊端也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将网络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相互融合、混合运用,才能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于是,国际教育技术界提出“Blend-Learning”这个概念。

2003年,我国学者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首次正式提出“Blend-Learning”的理念,并逐渐被学者广泛关注[1]。“Blend-Learning”,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式学习”“融合式学习”等;从教授者的角度出发,可译为“混合教学”。

2 混合教学模式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模式”这一理论逐步引入我国。所谓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2]。

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多种理论指导下,运用多种教学设备和工具、教材和媒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最终达到最优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3]。

3 混合教学模式的要素

混合教学模式包括6个混合维度,分别是教学方式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交互方式的混合、教学工具的混合、教学资源的混合和教学评价的混合。

教学方式的混合 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混合是混合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形式。因此,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既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面对面讲授,又包括课后学生借助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时的教师指导。

学习方式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和协作学习方式也有各自的混合特征。自主学习方式的混合既包括个人查阅资料、请教、调查、实验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又包括自主利用网络进行的信息检索、获取、处理等在线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方式的混合是指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小组讨论、合作沟通和网络上的在线交流、协同研究活动的混合。

交互方式的混合 混合教学模式中的交互方式既包括传统课堂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面对面的实时讨论沟通交互,又包括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的异地异步交互,如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网络课程中的论坛等方式进行的交互。

教学工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既需要使用诸如黑板、粉笔、教室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又需要使用网络、电子设备、应用系统、即时通信工具等网络教学工具。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使用不同的教学工具,可以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资源的混合是指纸质资源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混合。纸质资源包括传统的课本、讲义、笔记等,电子信息资源包括可以借助网络传播的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评价的混合 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的混合是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个评价主体,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4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的依据 Bersin & Associates公司的CEO兼总裁Josh Bersin提出混合式学习的设计过程主要包含4个基本环节:识别和定义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制订学习计划和测量策略;根据实施环境开发或选择学习内容;执行计划、跟踪过程并对结果进行测量[4]。

Rochester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一种名为RIT的混合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将混合教学分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主要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分析、陈述和总结;在网络在线教学中,学习者占主体地位,主要是利用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使用即时通信工具或论坛等平台实现师生和生生间的讨论、协作与交互。

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 依据Josh Bersin混合教学设计4个基本环节的定义,以及RIT混合教学设计模型的设计理念,构建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模型。该教学模型分为前期分析、混合教学实施和混合评价3个部分,如图1所示。

前期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这4个方面的分析。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之前,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本身的特点,进而确定教学目标,选取教学内容,分析选定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环境。

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混合教学的实施,包括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两个方面。教师主导教学是指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借助教材、黑板、教室、多媒体课件等进行的课程知识点讲授、与学生进行的讨论和课堂实践操作。学生在线学习是指学生使用网络平台,通过观看课程视频、收听音频、浏览网络学习资源等方式进行自学,使用即时通信工具、网上答疑、论坛交流等方式进行沟通交互、协作学习,再通过网上提交作业检验学习成果。

使用多元化评价主体和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混合评价。混合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习同伴等。混合评价的方式应贴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活动,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5]。最关键的是,混合评价的结果要反馈到混合教学的前期分析中,因为评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以保证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5 小结

总之,在混合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的开展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在混合教学模式的混合要素的基础上,其中要更多考虑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两者相互融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方法能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汪睿.基于Moodle网络课程混合式学习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何克抗,李克东.“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999(2):3-9.

[3]李迎.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4]Bersin. Blended learning: what works?[DB/OL].bersin.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5

混合学习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学校教育线上线下缺乏有效融合。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微信、QQ等)引入教学中,但是社交媒介的娱乐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干扰。本研究把针对团队协作、支持泛在接入的Tower平台应用于教学中,并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了基于该平台的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简称为“TCUBL模式”)。该模式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混合学习,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结合“信息素养结构”专题,通过问卷反馈、访谈录音词云分析等发现学生对该模式普遍比较满意。

【关键词】 Tower平台;混合式学习模式;专题协作学习;TCUBL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5)09―0032―06

一、引言

关于混合式学习,柯蒂斯 ・ 邦克(Curtis J. Bonk) 教授[1]在其著作《混合学习手册》中认为,由于“混合学习”的概念是在因特网出现之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混合学习”是指面对面教学和基于因特网学习的混合。本文所指的混合学习是基于邦克教授的混合学习理念,强调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正如何克抗教授[2]指出的那样,它发挥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思想。

美国教育部[3]对1996年到2008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的元分析以及陈纯槿等[4]对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研究均表明,整体而言,混合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充分发挥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优势,对于提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混合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 想[5],课堂教学与课外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相对分离,没有充分发挥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优势,无法实现混合的及时性与同步性,这会极大影响混合学习的实质效果。安德斯・诺伯格(Anders Norberg) 等[6]也认为及时性和同步性是混合式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解决学校教育中混合学习的及时性与同步性问题显得尤为迫切。针对目前现状,有研究者尝试把社交媒介引入教学,如袁磊等[7]构建了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王倩等[8]构建了基于微博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这些都是对混合学习发展的积极尝试。然而,基于此类社交媒介建构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虽然达到了移动学习的目的,但由于社交媒介的娱乐化本质属性,会对有效教学产生极大的干扰,弱化其学习支持服务功能。

另外,2014年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高教版)》指出,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的整合将是近期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趋势。谢幼如等[9]也认为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开展协作知识建构,将对革新学校教育理念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在具体教学实践基础上,试图构建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平台的学习支持功能,充分发挥泛在混合学习优势,充分发挥协作知识建构的优势,以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Tower平台及其支持下的

混合式学习环境

1. Tower平台的选择

李克东等[10]提出混合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要遵从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以实现最小的可能成本和最高的学习效果。Tower平台是一款定位于简单、好用的团队协作工具,它能够很好契合施拉姆的媒体选择定律。表1所示为Tower平台与微信等平台支持学习服务功能简要比较情况。

移动交互性是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关键之一,通过表1可以清楚地发现,与Moodle平台相比,Tower平台的泛在接入特点更为明显,移动交互性更强;能否做到及时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混合学习的效果,Tower平台动态及时提醒,能够更及时地互动。与微信、QQ等社交媒介相比,Tower平台娱乐化倾向不明显,更适合引入教学活动中;在文件资料的保存、管理上,Tower平台更为有效,有利于后期教学反思。此外,Tower平台可以在线编辑文档,可以生成简单的学结等,这些良好的功能特性为有效开展混合式学习创造了条件。

2. Tower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环境

何克抗等[11]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包括教学媒体、教学材料、辅助认知工具、学习空间以及师生关系等。图1所示为Tower平台的分组情况,基于该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环境的包容性更强,是线上学习环境与线下学习环境的融合。

从宏观上来讲,Tower平台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外加支持泛在接入的智能手机和Tower平台,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设计并开展以专题协作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师生在教学中构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微观上来讲,Tower平台支持下的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投影、智能手机、数码摄像机等教学媒体的选择,纸质材料、电子文献、视音频等资源的获取,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辅助认知工具的使用以及现实物理空间与网络虚拟空间的交融。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小组内部之间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协作,营造团队协作学习的氛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习活动有效开展。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在混合学习、协作学习等相关理论(谢幼如等[12]提出的五阶段协作建构模型理论)指导下,在M省Q校研究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一个学期的课程教学实践基础上,探索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混合学习模式。

三、Tower平台支持下的

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1. TCUBL模式内涵

图2为Tower平台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此模式的构建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发生的情况。由于该模式学习过程强调专题协作,在混合学习时空上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因此把此种混合学习模式称为专题协作式泛在混合学习模式(thematic collaborative and ubiquitous blended learning model,简称为“TCUBL模式”)。

该模式前半部分为混合学习发生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后半部分为专题解决情况。在前部分,图中虚线把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线上区域和线下区域,课前阶段小组以线上学习活动为主,课中小组以线下学习活动为主,课后小组线上线下学习活动都较多。在这个完整教学过程中, Tower平台通过PC、App的泛在接入,为师生营造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线上线下交互学习频繁。在后半部分,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则整个专题学习结束;若未能解决问题,则要进行下一个课时的继续学习。关于反馈评价,余胜泉等[13]认为及时有效的反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发生的三大外部因素之一。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较为及时,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2. 基于Tower平台的TCUBL模式解析

(1)课前阶段

在课前阶段,Tower平台发挥着师生沟通学习的核心纽带作用,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一线下学习中课前阶段师生缺乏互动的局面,如图3所示。教师根据预先确定的专题,结合教学目标等准备教学资源,并把相关学习资料和学习要求,如学习指南、文章、视频或者网址链接等,上传到教师空间项目库。Tower平台上的信息更新后,学生会通过Tower手机App或者绑定的邮箱立即收到动态提醒,老师的通知可以发给全班学生、某个小组或者指定的群体,这样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学习动态。学生在预习中,既可以查看Tower上的资源,也可以收集其他学习资料。预习结束后,学生需上传预习小结到个人项目库,或者直接利用在线文档编辑功能保存资料。教师可以把学生上传的预习小结材料,或者学生的浏览记录、回复评论等,作为备课教研的一个重要依据。

(2)课中阶段

Tower平台为课堂学习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平台随时可以被学生使用,如图4所示。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可以以视频形式记录教学全过程,课后可以把教学视频上传到Tower空间,学生可以回顾教学内容,同时师生可以进行观摩反思。教学中以学生的讨论学习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备课情况,公布讨论的具体问题,提出协作讨论的具体要求,然后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组内讨论:为保证小组讨论有序高效地展开,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以便进行资料整理、成果汇报等工作。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随时使用智能终端登录Tower平台,利用平台上的一些资源,保证讨论的顺利展开。各小组需要对小组讨论进行全程录音,以便更完整清晰地记录组员发言、组员争论等,将其作为课后反思或延续讨论的重要线索。讨论过程中,可在线编辑讨论问题,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共识、争议与阶段性讨论成果等,也可实时上传到Tower平台,便于过程性资料的保存和成果的展示。原则上教师不参与小组讨论,但是在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无法继续讨论时,教师会提供适当的指导,以保证讨论活动正常开展。经过小组内的讨论后,会形成阶段性成果或者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开展组间的讨论。

成果展示与组间互评:在Tower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组间互动更为灵活。在小组进行汇报的过程中,若学生遇到疑问,通常会将其记录下来,在汇报结束后进行提问。基于Tower平台,组间讨论和汇报的过程可同时进行。汇报过程中任何时候产生的疑问,师生都可以在平台上实时发起讨论。通过在线的讨论,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又不会干扰小组的汇报。实时讨论的记录形成过程性资料,有利于后续的讨论。组间讨论需要参考的资料更为丰富,除了组内资料外,还需包括其他小组的资料,如小组讨论成果、讨论过程性材料等,以便讨论进行得更为深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要引导小组间进行交流互动,如其他小组对汇报组进行提问,以便解决组内讨论时遗留的问题等。同时,要密切观察不同小组解决问题的差异及解决问题的方式,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课堂小结:在Tower平台支持的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在Tower平台上的表现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既要有对结果的小结,也要有对过程的小结。此外,在专题学习的不同阶段,课堂小结的内容侧重点不尽相同。在专题学习初级阶段,可以是学生遇到的问题、讨论协作的技巧、讨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以及为下次讨论所做的相关准备等;在讨论深入之后,小结可以是干扰我们继续讨论的新问题,或者由此产生的新的学习需求等;在专题学习最后,老师可以做较为全面的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参与专题协作的情况进行总结,师生的课堂总结内容可由专门学生记录并上传到Tower平台,为学生课后阶段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

(3)课后阶段

Tower平台为师生的课后学习和反思提供了更多的形式与工具。针对课堂上的遗留问题,学生在课后阶段可以先自主学习,然后展开线上或者线下的协作学习(如图5所示)。

在线上讨论学习时,一般会有组内讨论和组间讨论,甚至会有教师的参与,这样非常有利于加强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良好互动,有利于多角度解决问题。线下讨论时,组间讨论就会很少,教师参与指导也会比较困难。基于讨论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小组作业项目库。此外,对于讨论过程中的录音材料,需将其转录为文字材料,并将其提交到转录项目库中。通过转录的过程,可以发现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下次讨论时改进。教师根据课堂中录制的教学视频,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分析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可以通过点评式、提纲式、随笔式的教学日记或反思档案将这些优点与不足记录在教师空间项目库。总之,师生不论是在线的讨论,还是线下的讨论,都要把最终成果上传到Tower平台,以便成果分享和过程性资料的保存,便于师生的总结反思。

3. 基于Tower平台的TCUBL模式案例分析

Tower平台引入教学后,贯穿在学习的各个阶段,比如关于“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信息素养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等专题学习,都采用了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整个课程共36学时,学生对象为18名硕士研究生,采取异质分组的形式,分成3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小组成员有不同的分工,分别为组长、录音员、整理员、小组发言人、协调员、组织员6个角色,其中各个角色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

下面以课堂教学中“信息素养结构”专题学习过程为例,来分析、展示TCUBL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该专题的学习共持续2周时间,共6课时。

课前阶段,教师上传与信息素养相关的文献和预习要求,文献上传后,学生立即收到动态通知,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上传预习小结,如第三小组学生上传的有图片和Word文档,有的是直接在Tower平台上在线编辑的,里面包括学习心得和遇到的一些问题等。

课中阶段,教师组织讨论“信息素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3个小组分别进行组内讨论。讨论过程中,录音员负责用手机进行录音,整理员负责讨论资料的记录与整理。在辨析信息素养结构时,第二小组停滞在信息技能和信息能力的问题上,而偏离了主题的讨论。发现问题后,教师及时加以引导。组内讨论结束后,第一小组首先进行汇报,认为信息素养结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同时,其他学生在Tower平台上发起了关于汇报的讨论,讨论内容如:“为什么没有包括信息知识呢?”“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是不是有交叉啊?”汇报结束后,三个小组围绕信息素养结构理论支撑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发现学生的讨论思路较为局限,提供适当的帮助,使讨论更为深入。在组间讨论结束后,教师在总结时指出部分学生没有很好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不够深入。第一小组和第三小组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差异,在对线上线下资源的利用上,第一小组比第三小组更为充分。

课后,各小组把录音资料转录,结合课堂学习完成小结,并上传到Tower平台。第二小组对于课堂上关于信息技能与信息能力的问题,在Tower平台上发起了新的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小组也参与了讨论。进入第二周学习后,学生继续完善信息素养的结构,并最终形成了全班学生认可的信息素养结构,完成了既定的关于“信息素养结构”的教学目标。以上就是TCUBL模式简要实施过程(见表2)。

四、Tower平台支持下TCUBL

模式学习效果分析

从36学时结束后的问卷反馈、访谈录音分析来看,学生对Tower平台支持下的TCUBL模式较为满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该模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 问卷反馈学生满意度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这种模式的学习反响良好,学生认可度较高。如图6所示,在师生互动维度上,认为非常好的占7%,比较好的占73%,总体认可度达80%;在讨论协作上,认为非常好的占37%,比较好的占60%,总体认可度达97%;在满意度上,非常好的占19%,比较好的占75%,总体满意度达94%。

2. 学生访谈录音分析

学习结束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访谈录音并转录分析,发现学生对此种学习模式普遍持积极态度,图7所示为转录结果的词云分析。通过词云分析,可以直观地发现,基于Tower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促进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改善师生关系、加强课后反思、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组织课内课外延伸讨论以及保存资料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大部分学生认为,小组协作学习打破了以宿舍为单位的班级群体,通过组内与组间、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多层次讨论,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学习情感支持更加有效。在讨论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交流协作,学会换位思考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通过课前资料的收集、课中的表达,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更为深刻,能力得到锻炼。学生普遍表示,学习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更加主动学习,学会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通过线上线下师生良好的互动,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构建了TCUBL混合学习模式,该模式主要应用于专题性学习,强调协作知识建构,并具有泛在学习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过诸如部分学生线上参与讨论热情减退,小组学习任务主要由少部分成员完成等问题,但就整体情况而言,该模式应用于教学中,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它有利于学生构建专题系统学习的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此外,它有利于延伸课堂学习的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强师生互动,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题任务明确。对于专题性学习来说,明确的主题任务有利于学生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进行相应的学习准备活动。第二,整体进度安排合理。合理的进度安排有利于避免某些专题系统学习不到位或者延误过多时间。对于课前准备要足够重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协作讨论学习的基石。第三,积极发挥教师在协作讨论中的监控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需积极发挥教师的作用,减少学生协作讨论的盲目性、无效性。第四,需要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的支持。泛在混合学习要取得效果,移动设备和网络环境是比较基础而关键的要素。第五,需要构建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将线上与线下评价、过程与结果评价、自我与他人评价等形式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

此次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研究对象较少,只有18位学生,没能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对学习效果有效性的论证有待加强。Tower平台本身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属于新鲜事物,学生在运用该平台进行线上讨论学习、整合利用资源等方面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会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产生影响。希望在后续研究中不断优化研究设计,并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詹泽慧,李晓华. 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2]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3]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9).Evaluation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s in Online Learning: A Meta Analysis and Review of Online Learning Studies[DB/OL]. www2.ed.gov/rschstat/eval/tech/evidence-based-practices/finalreport.pdf.

[4] 陈纯槿,王红. 混合学习与网上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47个实验和准实验的元分析[J]. 开放教育研究,2013,(02):69-78.

[5] 李晓锋,王忠华.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2,(02):67-70.

[6] Anders Norberg,Charles D. Dziuban,Patsy D. Moskal. A time-based blended learning model[J]. On the Horizon,2011:193.

[7]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 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12,(07):128-132.

[8] 王倩,王健,李晓庆. 微博应用于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8):85-87.

[9]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基于问题的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 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10,(01):36-38,47.

[10]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07):1-6.

[11]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5.

[12]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基于网络的协作知识建构及其共同体的分析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8,(04):38-42,46.

[13] 余胜泉,陈敏. 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 开放教育研究,2014,(01):100-110.

收稿日期:2015-04-30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6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

一、引言

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偏好往往是不同的。教师作为组织者需将不同的学习方法混合起来纳入其教学战略中,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混合学习模式融合了多个传输媒介,相互补充和促进学习。

混合学习课程包括几种形式的学习工具,如实时虚拟/协作软件,借助于网络课程、电子演示支援系统(EPSS)等。混合学习融合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面对面课堂,虚拟网络课堂,和自学学习。这往往融合于传统的以讲师为主导的培训、同步在线会议或培训、以及有经验顾问结构化的在职培训的非同步自控步调学习。

巴德鲁的混合式网络教学框架,这里称为八角框架 (参见图1) (http:// books to read. com/ framework) 提供以清晰的混合学习模式向导。组织探索有效的学习战略必须考虑各种问题,以确保有效地提供学习指导,得到高的成效。

二、混合模式类型

最早的混合学习经常简单地把传统的课堂培训学习活动与网上学习活酉喙亓,组合实体教室课堂中的形式包括讲座、实验室、书籍或讲义。如今混合学习方案可以合并一个或多个维度,尽管其中许多具有重叠属性。混合学习的概念植根于那些认为学习不仅是一种一次性事件――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混合提供了仅使用任何一个学习的传递媒介所达不到的多种效益。

(1)混合离线和在线学习模式

从最简单的层面来说,该混合学习模式结合了脱机和联机形式的学习:在线学习(互联网或局域网)和传统课堂。这种类型的混合学习例如:一个学习方案,通过网站提供学习材料和研究资源,同时教师提供指导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介的课堂培训课程。

(2)混合自学和协作学习模式

自学意味着独自的,按需的,同时由学习者自我管理或控制。协作学习,另一方面,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在许多学生之间交流,共享知识。自学和协作学习的交融,可能包括审查反思重要的资料或挖掘新的发现,而后由一个类似组长的人,现场或者线上组织讨论,回顾复习并将这些材料应用到学习者的工作中。

(3)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模式

并非所有形式的学习都意味着有预先安排、有组织的学习计划以及正式的学习程序,如同教科书里的章节安排一样。事实上,在工作场合,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是不经意间产生于会议,走廊对话或者邮件当中,并非刻意安排组织。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可以积极地将非结构化学习事件中的对话和文档收集到知识存储库中,便于系统的学习。

(4)混合学习、实践和绩效支持的学习模式

也许最好的混合式学习的形式是用实践来补充学习的不足,及时绩效支持工具,它促进适当的工作任务的执行。例如在组织一个新的工作任务开始之前使用工作任务或业务流程仿真模型。先进的生产力工具将利用计算机的工作,协作和绩效支持工具组合在一起为工作地点提供环境设置。

三、混合学习模式优势

混合式学习是一个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支持不同时间和地点学习的混合,提供一些没有完整的面对面接触的完全在线课程的各种便利条件。结果可能是比传统或完全在线学习提供的一个更健全的教育经验。(Colis & Moonen:2001)

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马丁(2003)描述了一个成功的混合学习模式。它由一个初步的面对面的会议,到每周在线评估和同步聊天,再到异步讨论、电子邮件和面对面的会议与监考最后期末考试。Dziuban和Moskal(2001)报告说,在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的混合课程取代面对面上课时间与在线学习,这样,三小时的课程只占实际面对面的课堂时间一小时。这样的课程允许每周以前占领的唯一一门课教室中的多个类的操作,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大学基础设施。此外,他们报告说,混合课程相比传统课程不同,有减少学生逃课率。

四、总结

混合学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学习,混合学习能混合多种媒体以及学习工具,引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不同教学理念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混合学习。大量研究证明学生接受混合学习模式,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把控好教学模式;同时,学生也应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与学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 [J].中国电化教学, 2004,(3): 5-10.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3]Colis, B., and Moonen, J. (2001). Flexible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London: Kogan-Page.

[4]Dziuban, C., and Moskal, P. (2001). Evaluating distributed learning in 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 Metropolitan Universities, 12(1), 41C49.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7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1 课题的提出

比较典型和使用的比较多的课堂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教为中心,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讲述,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基本技能,教学质量也就很难得到提高。

网络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通过网络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容易进行交流,但是不利于学习者知识点的系统学习和掌握,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混合式学习是使用“适当的”时间,使用“适当的”学习方式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授适当的”技能,最终以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将这种科学和高效的教学方式与计算机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结合呢?因此,本课题组提出了“混合式学习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力求探讨出一个学生实际能接受和有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2 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利用混合式的学习模式 ,研究在校大一新生,将网罗学习与课堂学习方式相结合,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学习进行结合,在实践的研究中,归纳总结出比较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并将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比,从最终的比较结果中来验证混合式学习模式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在探索适应本校教育方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找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的同时,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如《大学计算机基础》以往都是采用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点内容、学生一味的进行模仿练习,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领域内的一些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教师对掌握和了解计算机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还要具备熟练使用现代计算机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在进行该项教学模式的研究的同时促进该课程教师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素质的提升。

3 课题的理论依据

混合式学习通常指的是“理论学习有效的混合”。学习者本身就是一个混合式的学习者,指导混合式学习的理论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是多种学习理论的混合。该理论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及活动。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不再仅仅是讲授者,而是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借助外部的帮助,通过自己主动的学习而获得知识。本研究依据的是混合式学习所倡导的将网络学习与面授相结合,学生和教师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遵循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将混合式学习模式使用到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包括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等各个要素的设计。以学习内容为例,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表格处理软件EXCEL2010,演示文稿PowerPoint2010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应用等内容,有些章节的知识点是需要采用详细的进行讲授和学习的,而另外一些知识点又只需要了解的,如何将不同的章节所采用的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创造不同的情境进行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是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在校的新生,包括外语外贸专业和护理专业的3个实验班和3个对比班。将他们的最终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

4 混合式模式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网络教学为辅,设计出针对不同课程内容,并能从不同层次上展现出所要讲授内容的情境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有效的获得更多更系统的知识。

讲师可以通过网络,提前将下一章节所要讲授章节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上传到学习平台,学生可以提前进行章节内容的预习。在学生充分使用这一学习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交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与别的同学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教师再也不用重复的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到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上。所以,研究成员就开发了一个网络平台,按照协助学习的理念进行设计,将自主学习和协助学习进行混合,同时将学习内容通过留言板、博客、电子邮件、QQ群、微信等方式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解答。

5 学习效果的研究

学生是既是我们研究某种教学模式的主体,又是评判该种教学模式优劣的最终对象。为了总结混合式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最终影响,我们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实践操作成绩远远的高于对照班,同时实践班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的人数是远远多于对照班。由此不难发现,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教学效果是远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

6 结语

混合式学习重视学生对不同知识内容的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对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学习者对网络工具的使用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混合式学习展开的过程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如何加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该学习方法的关键。因此,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分组辅导的管理的同时控制好各阶段的学习进度,并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的理论基础,http:5202.112,88.32/

混合式学习论文篇8

〔关键词〕混合式培训;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9-0012-03

随着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实践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网络学习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授教学,良好学习效果的取得不但与受训者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关,同时也与教师的指导作用、人格魅力、思维方法以及问题解决方法等因素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开始受到关注。所谓混合式学习(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把传统课堂学习(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学习(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以实现学习(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混合式培训是基于混合式学习(教学)的概念而提出的。笔者认为,所谓混合式培训是指在整合不同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培训课程的设计使传统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有机融合,从而使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培训效果。由于培训过程主要包含受训者的学习过程和培训者的教学过程,因此,本文中的“混合式培训”与“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有时将等同使用。

本文将首先分析混合式培训的实质和结构要素;然后,以“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为例来具体阐述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并对该项目运用混合式培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混合式培训的成功经验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其他培训项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混合式培训的实质与结构要素

从形式上看,混合式培训是面授培训与网络培训的混合,但从实质上分析,它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而更好地在培训课程中整合多种学习理论或教学理论,从而给受训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给培训者提供多样化的指导环境和教学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混合式培训为多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以及学习文化、课程文化和课堂文化的重建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从课程设计及实施的角度来分析,在培训目标既定的情况下,混合式培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结构要素:课程内容的混合,既有网络学习内容,也有面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活动的混合,既有网络教学、网络研讨与交流、网络辅导等,也有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学习环境的混合,既有课堂学习环境,也有网络学习环境;课程资源的混合,既有传统的学习资源,也有网络化的学习资源;学习评价方式的混合,既有传统的作业评估、考核等,也有在线测试、电子作业、论坛交流状态等。

基于对混合式培训结构要素的分析,下面结合一个案例项目来具体阐述混合式培训的构建与实施。

二、混合式培训的应用案例分析――“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项目

(一)案例项目简介

“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培训” 项目的培训对象是北京市中小学目前从事或即将担任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该项目于2006至2008年分三期进行,旨在为北京市每所中、小学校较为系统地培训一名能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

由于培训任务较重、培训资源比较短缺,考虑到基础知识和理论比较适合网络培训、项目单位有较丰富的网络培训经验等原因,该项目采用了混合式培训方式。

(二)混合式培训的构建

1.混合式培训课程设计

主要包括四个课程模块:网络课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面授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校本实习,形成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总结与反思,在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自我成长方面的全面提升。

2.支持混合式培训的网络平台建设

支持混合式培训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系统:

(1)首页:主要包括学员登录入口、指导教师及培训管理者入口、主要功能系统入口等。

(2)学员登录系统。

(3)网络课程:包括学习导航和16个专题模块。

(4)学习论坛:辟有专题分论坛和班级分论坛等。

(5)学习资源:通过两种方式建设学习资源库,一种是由培训者提供相关资源,另一种是由受训者上传资源(须经过审核)。学习资源分为重要文献、心理健康活动课录像、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心理健康工作计划、专家讲座演示文稿等类型。

(6)在线测试系统:网络课程学习评价的主要部分,每个专题设考核题库。

(7)电子档案袋系统: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习评价系统,包含网络课程测试结果、网络学结、面授课程反思日志、校本实习反思日志、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心理健康工作计划、自我成长报告、培训总结等。其中,培训者开发了若干作业模板,对受训者完成学习起到支架作用;受训者可以查看教师的作业指导,还可以进一步查阅同学的作业作为同伴交流。

(8)学习状态系统:受训者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学习状况,如网络课程状态、指导教师对作业的批复情况等。

(9)课程管理与作业指导系统:指导教师可以在线编辑班级信息、课程安排、查看学生学习状况和作业状况,并可以在线批阅学员作业。

(10)培训管理系统:项目管理者可以查看班级管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管理,包括终结性管理(网络学习成绩、各项作业成绩等)和过程性管理(作业提交情况、作业回复情况、论坛交流情况);分层次统计管理,包括各培训点、各班情况统计;可以进行学习资源库管理。

(三)混合式培训的实施

1.混合式培训的实施过程

首先,以面授形式向受训者讲解整体培训方案,同时启动网络课程学习,分发“网络平台使用手册”,现场培训受训者如何使用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和面授阶段的在线学习与研讨。还要对培训者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网络平台的各种功能从而能够顺利开展混合式培训工作。

网络课程主要以在线形式实施,同时以面授辅导作为补充。在此过程中,强调教师在线指导和面授辅导作用的发挥,要求各班指导教师每日在线论坛值班,及时回复学员的各种问题,动态管理班级分论坛,并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适时组织面授辅导和答疑。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考核是:通过16个专题的在线测试,并在线提交网络课程学结(须经指导教师的审核通过)。

面授课程和校本实习两个模块以面对面的课堂讲授和校本实习研讨为主,同时要求指导教师组织在线专题研讨和交流来促进受训者的深度理解。对这两部分的学习考核是在线提交以下作业:每次培训的反思日志,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和课堂实录,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培训总结和反思主要以现场汇报和交流的形式进行,受训者需在线提交个人成长报告和培训总结并接受指导教师的在线指导,也可在论坛上进行互动和分享。

2.混合式培训的结构要素体现

案例项目在实际运作中,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混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