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8篇

时间:2023-06-05 08:42:22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20

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用最合理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增长。高中历史高效课堂一直是历史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都是固定不变的,为了创设高效课堂,最重要的就是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本论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制定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几种在课堂中经常用到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有在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制定教学策略遵循的原则

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表现如下。

(一)系统性原则

教学策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不是独立的部分,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准备、教学评价相互配合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在选用教学策略时,我们必须把教学策略放在教学过程的整体中考虑,不仅要考虑教学过程的内部因素,还应该考虑各种外部环境因素。比如: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的师资力量等。教学策略是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课堂最优化,构建高效课堂实施的各种方法、手段。

(二)实用性原则

任何策略的制定都是为了实践,教学策略也不例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策略的实用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策略相当于纸上谈兵。所谓实用价值,一方面是指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完成,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指选用的教学策略是最合理、最高效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针对性原则

教学策略的选择不能是漫无目的的,需要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教学目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选用的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如:复习所学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应该以替代性教学策略为主,尤其是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梳理教学内容、总结历史规律和发展脉络有利于学生记忆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四)灵活性原则

教学策略是课前教学准备的重要一环,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形成高效课堂的基础,课堂教学有了教学策略作为基础,教师才能从容不迫。然而课堂是动态的,受外界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会产生多种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不能只有一种方法或策略。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以问题导入课堂内容,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可能会偏离课堂内容,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教师不应直接否定学生,而应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二、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形式

(一)以故事导入课文,吸引学生的注意

中国历史悠久,每一段历史都是由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构成,这些历史事件经过几千年的口耳相传形成的经典的历史故事。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可以充分运用这些历史故事,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出未知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融入课堂。如:在讲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教师可以以“尧舜禹的禅让制”“大禹治水”等故事作为开头导入教学内容。

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是教师引人入胜地讲解,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还可以截取故事中的一部分设置悬念,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解长征过程中的遵义会议时,教师可以将遵义会议之前的党内情况和外部情况描述一遍,“党内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主力元气大伤,红军被迫转移,眼看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在危急时刻一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次重要的会议是什么呢?会议上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改变了党的命运。对革命来说,又有什么巨大影响?”

(二)合作探究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课的内容有延伸性,每一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后都隐藏着众多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对所学的知识至关重要,受空间的限制,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展示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查阅相关事实材料或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进行探究。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体实施方案、总结反思,有时探究内容难度大、范围广,就需要学生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合作探究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求知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立足生活现实,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所以,高中历史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贯穿生活化和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有知识性的目标还应有情感目标、现实目标,教学内容应该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对未来生活有指导性作用的知识内容。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应将知识回归实际生活,采用播放纪录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

课堂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有具体的教学策略指导,但是为了保证教学策略的顺利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耐心处理学生随机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随时可能提出各种问题。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要有充分的耐心,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那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探究寻找答案;那些指导学生所学知识的线索性问题,教师要层层深入、逐步推进。另一方面,教师不要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知识本身。教学策略只是一种形式,知识的传授才是教学的根本。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基本的出发点。它不但是学生和教师学习授课的平台,更是学生和教师交流的平台。可长久以来,人们往往忽视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充分发展,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以及低效的现象大量存在。正确地总结和反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理论误解和实践误区,以实现对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变革,让高中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学策略及其相关概念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既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基于各方专家的认识,可把教学策略定义为: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科学地理解教学策略的内涵,不但是对现有教学策略认识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更是对其特征和结构的正确把握,从而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的现状及分析

现今高中,学生和教师都承受着高考的压力,而课程进行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只是为了要求数量而影响了质量,这一现象表明接受性学习仍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应试教育的广泛存在,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新课标强调,高中数学教育应淡化形式注重本质,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三、探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准备策略

1.教学目标制订的策略

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教学目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新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教学过程提出要求。这就意味着这三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同时进行、同时实现且同等重要的,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方案编写的策略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而完整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定位准确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同时注意方法渗透,编写单元整体教学方案。

四、探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在原有的个体知识构建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形成新的个体知识构建。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合作学习的课堂应留足学生交流讨论、自我反思、归纳总结的时间,不要过分受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的束缚,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合作学习的课堂应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安排合理,分工明确,重视学生合作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探索并实践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其实也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身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而教学实践证明,高中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逻辑性、结论确定性和应用广泛性于一体的学科,这就更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小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0.

[2]和学新.教学策略的概念、结构及其应用[J].教育研究,2000(12):54-58.

[3]黄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22.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3

一、有效教学策略

一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重要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是教学有效率。高效利用教学时间指教学时间利用的高效率,在单位时间内教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一般认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用的课时越少,课堂教学效率越高。教学效率应是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比值。教学投入是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人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产出是指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学生知识、技能的增长,身心素质的进步、成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三是教学有效益。指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及吻合的程度,并从质和量两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有效教学并不是不要教学质量,并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使教学质量更高,教学行为更加规范,教学时间更加经济,教学结果更加显著。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研究步骤,我们在研究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1)追求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真谛。有效教学是学校经常谈论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效益上。学习成效是检验教师教学最有效的评价指标,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的有效时间和课堂效益为观念,以实现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基础。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思想与行为的研究,是推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有利于凸显美术课程审美教育特点,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展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以美术课程新的理念、独特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积极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新资源,在追求有效教学的理想中积累教育智慧,实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真正有效,还原于美术教育的本质。

(2)研究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变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是我校自课程改革以来,在聚焦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来的问题研究,是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深入研究中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课题研究,促进了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一是美术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在美术课程新的理念引导下,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有个性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二是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多样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三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生了变化,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三维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合理挖掘教材资源,增加了教学的开放程度,拓宽了美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思路,使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呈现新的变化和新的效益。

(3)深入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随着《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美术课程新的理念越来越显现出价值和积极意义。特别在研究的初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美术课程的理念还处在相对滞后的状态,在思想、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直接影响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加强教学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面。针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模式基本未能确立,教学设计缺少应有的反思,教学过程还存在矛盾的冲突之中,教学的方法缺少针对性,教学的评价过于单一化,美术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使得常态的美术课堂教学暴露出非常态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课题研究深入进行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二、研究成果

1.提升了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研究的能力以水平。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推动美术课程改革为目标,聚焦了美术课堂教学,关注了有效教学策略,锻炼了一支队伍,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能力,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质。

2.增强了教师美术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让一大批美术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平台上,展示了教育科研的能力与实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增强了科研意识,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

3.凸显了学校美术教育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培育了一批美术骨干教师,开发了一批美术校本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积极作用,展示了景泰县第一小学美术教育特色研究的成果,为景泰县第一小学的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推进做出了贡献。

4.展示了课题研究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引领作用。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加快了我校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教研依托科研提升,科研依托教研深化,加快了骨干教师的培养,展示了一批研究成果,对我校的美术课程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4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

随着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张,高校教师队伍也日益庞大,很多年轻博士、硕士或从事其他行业的人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充实到了教学岗位。他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受过教育教学方面的训练,岗前培训也有走过场之嫌,因为他们是先从教,再培训,而培训的内容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不存在多大的联系。再加上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与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太协调。

比如课堂上,空泛的教材,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抹煞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他们创新的思维火花,使得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当前许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育对象,盲目上课,仅仅以完成课时任务为已任,这种不讲效率,不求效果,甚至在做无效劳动的教育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因此,针对目前高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以上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的准备策略

(一)课前充分的教学准备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因而高校有效教学必须以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为前提条件,才能保证教学工作顺利有效的运行。教学工作是由一系列基本环节构成的,备课是整个环节中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据有关研究表明,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组织和计划教学过程,可以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的时间,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留给教学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正是因为教师事先已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做了全面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减少他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感,从而产生更高的自信心、安全感和教学热情。因此,一个有效教学的高校老师总是花大量时间进行课前的教学准备,有时候备课的时间是正式上课的时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不是有句俗语讲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充分的教学准备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充分把握,例如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例如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法或习惯的了解;筹划具体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上除了老师讲授以外,可以通过设问、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增强师生的互动;预测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好拟采取的应对策略。

(二)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

科学和合理的教学组织是指高校教师将其教学准备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准备了讲授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其他各种教学材料,但是他缺乏组织或者不善于组织,这样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准备与教学组织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包括:开始上课时,教师如何稳定学生的情绪,引导他们为上课做好物质和心里准备;上课时,合理安排课前所准备的内容,如何时讲授、何时提问、何时练习、何时讨论等等。

二、课中的实施策略

(一)清晰明了的讲授策略

一般意义上的课堂讲授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教授教学内容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清晰明了的讲授是其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晰明了的讲授策略主要表现为:

1.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高校教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首先应给学生说明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从而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对所学内容的大致框架。

2.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的内容需要教学进行详尽讲解,尤其是一些陌生的或难以理解的术语,教师要做专门讲解,最好是运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解释说明,并将新内容置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的范围内。例如详细阐述一些重要的概念、观点、原理,可以通过解释说明、演示、举例等方式加深学生对重要内容的理解。

列举例子时不仅仅限于口头形式,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幻灯、录音、录像、广播、语言实验室等现代化工具再现生动的事例或做一些逼真的演示,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采取各种方法对重要内容进行专门强调,比如可以通过一些口头提示(“这一点很重要”或“请注意”等话语),或重复重点内容的方式来提醒学生注意你所讲的内容。

(二)设置有效课堂问答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中心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过程的安排和组织都围绕教师的“教”展开,从而形成这样一种教学关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如此,学生成为信息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与学相统一的双向交流,却变成了“单向活动”,严重影响了大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最简单、最主要的方式——课堂问答,既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欲望。

1.有针对性的发问

高校教师在课堂提问时,问题要有针对性,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清楚。为了锻炼学生运用分析、评估、综合等技巧,在与教学目标、学生水平相适应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提问方式上讲,在鼓励学生自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采取其他方式发问,如“对这个问题没有想法的同学请举手”等。变换各种提问的方式,保证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果。

2.激励和引导式的理答

理答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回答所做的反映。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多采取激励评价,当学生有条有理的阐述出正确的答案时,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性和主动性。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完整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灵活运用一些引导策略,例如探问和转问,或者是把原来的问题分成几个简单的低层次的问题一一提问,再综合讲解,促使学生加深记忆。

(三)组织有效课堂讨论的策略

增强师生间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讨论不失是最有效的方式。高校教师应从讨论的几个环节入手:

1.充分地准备课堂讨论

首先,教师根据课堂讨论的特定的、具体的目的,选好论题。一般来说,论题的内容应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引起其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选择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案例和问题,加强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其次,在讨论前通知学生,要求学生领会题意,查阅有关论题的相关资料,需求解决问题的依据,为自己在讨论课所要表达的观点做好准备。最后,教师应做好其他相关准备,如各种分歧意见的应对措施或总结归纳等。

2.适当地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主要是对讨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组织,确保学生不偏离论题,采用灵活有效的措施解决冷场气氛,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必要时,教师可通过恰当的语言、手势、表情,如点头,微笑,眼神等,示意学生讨论重点内容,讲述重点观点,促进课堂讨论有序地朝着预定的结果进行。

3.全面地总结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归纳和评价学生的发言内容,肯定正确的意见,提倡创造性的见解,补充相关论题的基本观点和意见,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对论题有更加系统和深入的认识。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知识,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率事实和现象,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高校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让学生愉悦地学习,快乐的获得知识,把全面发展和个人专长统一起来,为学生提供自由、和谐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使各类学生都得到独特的自主的发展。

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是高校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辅助因素,传统的死记硬背形式,只能让学生觉得压力很重,从而使得课堂气氛相当沉闷,课堂效率无法取得。在课堂教学中,调用一切资源,创设真实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最好是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简笔画、模型等多种形式,而且现在网络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更是快,教师可以及时到网络上下载一些符合课堂教学的最新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容易被激发,有更大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活跃课堂教学。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参与中,得到知识和技能,从而会逐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可见,只有教师善于利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新鲜的教学内容才能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神情专注,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五)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策略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其实指的是充分利用好教学时间,减少时间的消耗。首先,要精心备好教案,准备好课堂所需资料教书设备,确保一上课就能按部就班,进入教学过程。其次,遵守校规,把握好上下课时间,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减少教学干扰和中断。再次,安排好整堂课的进程,不把时间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

三、课后的反思策略

大学教学是一项周而复始的工作,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对其教学观念、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具体表现为:

(一)追求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实践

高校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方法不当,教学方式不科学,教学时间安排不妥当等,都会影响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改正自身错误的教学理论,促使其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善于将获得的教学策略、研究成果等运用到实际教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学习

高校教师自我学习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环境进行系统的、批判的反思、审视,并以此发展教师更有意识的专业行为。教师自我学习作为一种教师认知的方式,鼓励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经验,不断地审视和实施自己的教学,实现其理想中的教学效果。自我学习有助于教师将教学和教研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教学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同时,教师通过自我学习展开相应的教学研究,不仅可以构建专属自己的情景教学法,还使得教学研究内容更加实用和有目标性;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建构了对教学相对深刻的理解,在反思自我教学中就更容易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在此基础上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认识自身的不足,改进自己的相关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实施科学的激励策略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高校教师本身起主要作用外,教学环境以及国家对高校教师的激励对策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教学环境,在基本的教学要求下,高校领导应发挥其职责,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给高校教师更多、更好的培训、进修机会,另一方面,应完善教师评优机制,确保德才兼备的教师享有该有的荣誉,充分利用“多劳多得”原则,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并重的激励对策,不断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丽君,何丽霞,唐玉光.基于学生需求的高校有效教学目标研究[J].江苏高教,2006(5):

72-74.

[2]周春玲,宋远航.大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12)第29卷第6期.

[3]焦雷,陈刚,张振亚,张松利.浅析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江苏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教研室,2011(11).

[4]肖贻杰.大学教学有效教学研究[D].高等教育研究所,2003(10).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11B35)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课程是指在单位上课时间里,也就是45分钟内,学生在课堂上高效率地、高质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和学习任务。从中可以看出,高效课堂的目标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和学习质量的最优化。

现阶段对一堂课是否高效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科学的、量化的标准,考试成绩仍然是衡量课堂效率的唯一方式,这制约了高效课堂的有效创设。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程改革中,弱化了教师的中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引路人的角色。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改革中加大了选修课程的比例,教师教学参考书籍增加了很多,不再局限于教材。教学中还注重了课堂评价,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探索能力和创造性能力。教学方式上也出现了多元化,不再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一直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具有自主学习和讨论探究的学习思想,课堂上更加注重思想的交流、思维的碰撞。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选修教材被忽视。新课程改革把选修教材进行了细化,诗歌、散文、外国小说、阅读与写作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很难同时开展这么多种类的文学选修课程,于是出现了选择性教学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探究形式化。新课程强调课堂气氛的活跃,要让学生多讨论,多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有的学校对教师做了强硬规定,要求在45分钟的课堂中,教师发言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讨论、发言。这样的规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效果反而没有“满堂灌”的效果好,因为古诗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是作者思想的结晶,学生的讨论很难触及古诗的真谛,所以说讨论需要有一定的适用场景。第三个问题是滥用多媒体。随着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标配,老师们提前进行PPT教学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时候,黑板上的字减少,PPT上的文字一闪而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变差。

二、构建高效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策略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学的难点,本文提出了认识教育的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高效合作与合理探究三个策略。

1.认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语文教学是一项以文字和感情为主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再进行教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更好更积极地健康快乐成长。

2.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都可能不一样,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师自身具备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学的主体对象是“人”,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老师就成了朗读教材的人,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帮助甚微。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老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选择其他能够服务于教学内容的各种材料,比如视频、音乐、图画等。

3.高效合作与合理探究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片面追求讨论课堂,而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更要注重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当学生的指导顾问,而不是作为高高在上的裁判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判。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明确探究目的,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讲究高效率的生活与学习。本文对现阶段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认识教育的本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高效合作与合理探究三个策略,旨在建设更高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有效性 提高策略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的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没有哪个教师愿意做低效或者无效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主体,和谐发展”。而实施有效教学就要重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实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求自己,而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知识、解决生活数学问题的引导者或指导者。具体来说,这种观念的转变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关心、尊重学生

教师要关心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学生身心特点,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他们。只有以此为前提,师生才有可能和谐互动。

(二)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教育家泰德·塞泽曾说:“若我们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我们就教不好学生。”了解学生是为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交流要以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前提,所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即朋友式的友谊关系。所谓“良师益友”,将“良师”与“益友”并举,这正说明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而且是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发展的好朋友。在这种氛围中,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和谐共处,互动才会进入良性状态。

(三)注重学生学习热情和动机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一个人做事,没有热情和相应的明确动机,不会做得很好,甚至会做得很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催生其积极的学习动机,尽可能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机驱动自身的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注意与学生多进行心理沟通,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四)重视反思性实践活动的价值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很少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新课程对此有所要求。实际上,教学反思对于改进教学意义重大。它通过教师的内省,对过去的一堂课或一系列课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得失,从中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信息,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这是教师促进自身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不断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

二、加强课堂管理与组织

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对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与组织要尽可能做到专业,得心应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心态下发挥主体作用。为此,要尽量避免用生硬的班级纪律、课堂规则之类的缺乏人情味的制度约束学生,而要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主动参与学习探究活动。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营造和谐上进的氛围。

三、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学发展的风向标,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良性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又要考虑其情感价值观发展情况。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结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学习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方面要有定性的评价,另一方面要有定量的分析。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自评和互评。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评价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学生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其学习过程更重要。所以教学评价时,不能只盯着学生最终的结果——考试分数,而要重视其学习的过程,看其是否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和分析,是否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双基

双基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此两项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直以来教学的基本要求。两方面都应当予以重视,一方面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看学生是否学会了用所学的概念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三)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学生能力的提高应当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这与他们是否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有密切关系,具体涉及的能力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控制和学习能力等。

(四)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不可再如以前那样以相同的标准评价学生,而要根据实际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这样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数学是我国开展小学义务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知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为了使教育事业达到新时代的成长要求,教师在实际的讲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授课,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从生活中拓展数学教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应搜集整理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和数学相关的案例,提取出来,并用数学来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容易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课程产生好感,更积极地、更有兴趣地对数学进行学习研究。所以把数学和真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生活中学生所熟知的东西来对数学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性和乐趣性,被数学的这个课程深深吸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日常教课过程中应试着改变以往只在课堂上单调地讲解数学知识这一习惯,应该把如何让生活和数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授课的重点。例如,在“简单推理”一课中,我先以学生喜欢的猜拳为话题引出知识,然后逐步加深,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然后,我通过推算某一个班级的课程表或者推算校长的电话号码等这些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实际案例,使整个授课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大大地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扮演小神探破案或者推算班上某一同学的年纪,使新知很好地融入于生活实际,充满趣味性,从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升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喜爱度

我们应该和蔼可亲地给小学生讲授数学课程,要融入到学生当中,调动他们的学习激情,而不是冷冰冰地讲自己的课。教师也只有走到学生中去,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掘出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认识分数”这节课中,我通过制作一些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之类的纸片,让学生从这些纸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然后指导他们对这些纸片进行折叠、涂抹、标记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学习新知,从而都很喜欢“几分之一”的授课环节。从授课结果来看,班里竟然出现了1/35,1/56这样的分数,我不得不感叹学生的创造力。又如,在讲授“可能性”时,教师可在提升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个充满趣味性的授课环节。教师可先让学生从摸球的游戏中体会到“可能”“不可能”“一定”的含义,再让学生依据结果思考放笔的方式,最后进行举旗游戏、商场摸奖。这些都充满了趣味性,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课堂效率非常高。

三、加深数学授课的深度

数学作为人们用来理性思考的工具,以其紧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特有魅力深深吸引着学生。所以,数学授课就要通过让学生具有数学的思考方式,来体现出数学所独有的特点。这可以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所以,教师应对教材所反映的内容实质和教材后面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做深入研究和发掘,以丰富教学内容,加深授课深度,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数学授课过程中,应选用逻辑性和结构化强的资料来开展教学。

以“认识分数”举例,教师要以让学生生成理性认知为方向,充分地挖掘出分数的实际意义。教师要先通过引导学生用各不相同的方法对同样的长方形纸进行对折,得到相同的1/2,然后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涂色部分是不是1/2,判断为什么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1/2。这两个层次的抽象,使得学生剔除了分数的非本质属性,而建立起了分数的几个要素概念。再如,这个案例的结尾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判断科学天地占黑板的几分之几,这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第二层次,艺术天地占黑板的几分之几,这需要学生对已有图形进行再划分,这是对第一环节的递进。教师进而再追问:艺术天地又占谁的1/2呢?这里巧妙地将单位“1”进行了转换。第三层次,科学天地占黑板的四分之几。这样,教师顺势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下节课的内容进行了衔接。这个过程的处理加深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也加深了知识的深度。

四、结束语

总之,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是在时刻发生变化的。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站在如何让学生做到协调、综合、健康成长的这一高度来认知教学过程,严格做到加深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提高教学温度这三个“度”,努力把这“三个度”协调统一好,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 。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M].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7(11).

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篇8

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策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个多层次的知识体系,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鉴于此,新课标中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是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高素质的教师可以用其健全的人格塑造小学生的心灵;可以用其丰富的学识对小学生讲解科学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以用其创新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尽管近些年来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上升,但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如教师的知识更新远跟不上时代的更新速度,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师德状况亦有令人堪忧之处,教师教育能力不强,教研能力差,教学环境不良等等。因此,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注重科研,寻找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提高方法,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进而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保证。

二、理解教材意图,解析编排结构

教师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编排结构,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作用、地位等,对整个教材进行整理和分析,为高效教学打下坚实基础。还要做好教材与实际教学的衔接,以教材为基础的同时,还需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丰富教材,明确研究方向,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把握教学本质,用好、用活教材,搭建知识模块,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灵活运用,挥洒自如。纵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他们之间均存在种种联系,也能在学生固有的认识结构中找到与之相似或相同的经验,譬如,圆柱的体积,它是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通过把圆柱切拼推导得出,是一种集约化处理后得出的特例。又如,比的基本性质,其与商不变的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是原有认识结构中几个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的重新组合。因此,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目标和本质,适当添加生活实际案例,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沿着目标进行有效教学。

三、精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

在新课标背景下,精心备课设计,是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提高对数学知识教学的重视度,重视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师还需挖掘教材资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积极猜想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探求相关策略。小学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研读教材,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勾画和批注;对教参上的重难点、知识点亦进行圈点;教案上应有批注,根据教学内容对学习目标、重难点、方法指导、练习拓展等处进行相应修改。在教学课时和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灵活调整课时,有侧重点地细分课时任务,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设计,让小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科学设计问题,增强课堂互动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巧设提问,常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思考,使之有所发现和感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笔者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内容是在一片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是圆形、椭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未比赛前,我让学生猜测哪个动物骑车最快,并说明原因。学生猜测不一。比赛开始,学生都目不转睛、饶有兴致的观看着,只见小兔子骑车又快又稳,其他三个动物使出浑身力气却也赶不上小兔子。这时,笔者提问:为什么小兔子骑得最快呢?为什么比赛结果和我的猜测不一样呢?小学生们这时都托着腮帮认真地想着。对于此时恰到好处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主动探求的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有一定的深度,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学习意识,增强师生互动,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活活泼、富有个性。另外,平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观察并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除师生互动外,还应重视学生间的互动学习,即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教学思想,是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利于鼓励学生在不同角度观察并思考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教师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给予合理的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划分学习小组,以小组间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另外,还可在学生明确了学习提纲并进行自学后,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通过教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由小组长汇报该小组中提出的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后,教师记录在黑板上。之后让学生根据问题,结合手中的实物自己进行分析,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并由组长进行记录,便于全班交流。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其次,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一线教师,需经过自身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创新,紧跟教学改革的发展步伐,使学生能乐学、愿学、自主地学,为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