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民办学校的管理8篇

时间:2023-06-30 09:23:26

民办学校的管理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1

关键词:高等学校;民办高校;学籍管理

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就是指根据国家关于高等院校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来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并且按照一定的程序和管理方法,对于入学的学生从入学注册以及成绩考核和转学、退学、奖励和处分、毕业资格的审核等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管理。

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在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在校上课阶段的情况。学籍管理工作对于学校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方便学校对于学生工作决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高等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增强对学校学籍管理的适应性。因为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具体同时又比较繁杂的工作,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加大,学校的管理工作应当从以教务处进行统一的管理为核心转向以各个教学单位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学籍管理方面的工作应当逐渐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并且不断加强育人方面的意识,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阶段的实际情况来提出具体的要求,在学生的电子注册以及学生的毕业文凭和毕业学位上一定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充分发挥出教学过程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管理的层次。

第二,要注重以人为本,对学籍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随着现在高校逐渐大众化和开放化,以往单纯的学籍管理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的大众教育,在这种新形势之下,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学籍管理的研究,更好地探索高校的发展。以人为本不仅能够规范学生和教育学生,还能更好地表现出尊重人的意识,在以往的学籍管理中大多数都是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新的学籍管理则应当把规定改成对于学生的理解尊重以及爱护的建议性要求。

第三,要更好地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使学籍管理的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因为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发展的工作,其中要包含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有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以便形成网络化的管理体系。随着现在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和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管理,教务处要更加规范,各个教学单位也要有很好的管理工作和制度去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以及现代化是衡量现在高校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志,所以学校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第四,配合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制度,以电子注册为手段推进高校学籍管理建设,这样会更加方便对于学生数据的录入和修改,对于数据的修改和删除的工作也能更加方便。同时,在学籍管理系统中要为用户提供快速查询的功能,方便查询不同年级的学生和不同班级的各类学籍信息,对学籍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这样用电子注册手段来对高校进行学籍管理就会更加方便,同时也增加了学籍管理的透明度。此外,还要对学籍管理系统进行功能的维护,让学籍系统更加安全和保密,还要有数据备份的功能,这样就会避免由于一些操作上的失误使数据丢失现象的发生,这样就会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和程序化了。

除此之外,还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民办高校学籍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就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同时要做好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工作,这样才能使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从而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沈培华,王映雪.教育管理现代化与信息系统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1).

[2]杨慧.高校学籍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2

关键词:学校;制度;校长素质

我们认为农村民办学校要做大做强,办出品牌,办出特色,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以优质的管理作为基础。

一、狠抓制度建设,建章立制与创新管理相结合

民办学校的管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但学校管理也不能无章无据,随心所欲。制度是做好学校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学校的管理应该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进一步修改完善和健全学校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应本着科学管理,以人为本、情理并重、激励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二、提升校长素养,带领学校发展

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是学校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民办学校校长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潜心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及学校管理的相关理论,始终站在学校发展的最前沿,引领学校不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校长要认真钻研教学知识,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同时要深入教学一线,经常走进课堂,通过听课评课摸清老师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把握住学校教学动态的脉搏。

三、注重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农村民办学校的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师资结构不尽合理。而大部分的农村民办学校只注重使用人才而不重视培养人才。学校没有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期规划,也没有教师近期的培训计划。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完全靠教师的自觉自愿,它需要学校在管理体制中有明确的自上而下的引领。民办学校应把教师的发展纳入教学的常规管理,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评价。把教师科研培训经费、课题活动经费、科研奖励经费列入学校总体支出的重要部分。

四、质量强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它维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公办中小学是免费的,而民办学校是要收费的。学生家长何故多花一笔钱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来上学?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信赖。民办中小学必须把教育教学质量放在中心,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

注重课程结构改革。民办学校要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从学校管理层面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和各学科的教学学时。民办学校可充分利用其教改自,进行课程结构改革。有条件的可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结合,使学生既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的基本标准,又能发展他们个性特长。民办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增加选修课,开设特色课,如科技活动、英语角、文学等,开展课外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努力从课程、活动等方面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五、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推动教学发展

评价是风向标,评价是助推器。学校的教学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师的工作重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民办学校考核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转变考核重心,从重结果转变到重过程

“一考定输赢”的考核方式,表面看起来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的考核方式。但这种考核是对既定事实的考核,很少关注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引导。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导向性制度,学校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既重视教学结果,也关注教学过程,特别是要关注教师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学管理中的考核兑现周期,对教师的工作贡献及时给予肯定,对消极怠工的教师及时给予鞭策。

2.构建多元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其工作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难以考核的复杂性。考核指标既要客观公正,又要能够保持对教职员工的科学评价;既要可操作性强、灵敏度高,又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学校要给教师确立岗位目标,对岗位的劳动环境、工作强度、责任等因素系统地进行测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应把教师的教育理念、工作态度、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创新精神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不能眼中只有教师任教学科的学生的考试分数。

3.创设民主、宽松的评价环境

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应进行平等交流与双向对话,让评价少些专制独裁的官僚作风,这样才能让教师心悦诚服地接受评价结果,进而反思问题,改进教学。

优质的民办学校应当是站在教育改革发展最前沿的学校,应当是着眼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学校,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学校,而且应当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社会信誉的学校。优质学校的内涵是多元的,让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才是办学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这些都要以优质的管理作为保障。

参考文献: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3

[关键词]管理学视角,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247-01

在现在这个需要人才的时代,高校学生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将其管理模式与管理学相结合,会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大的影响。而如今的时代,各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只是经济等实力的竞争,也是文化与人才的竞争。现在各大民办高校的管理模式已出现越来越多的弊端,这不仅对学生的培养有大的阻碍,而且对各大高校的整体教育模式都有很大的影响。现在的高校管理模式越来越趋近单一化,对学生的管理太过松散,导致了学生普遍的积极性和认知性不高,导致了高校毕业生的对前途的期待性减小。由此可见,管理在一个民办高校中的重要性。

1. 管理学视角下对民办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管理学视角,指的是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多种管理手段,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多种管理手段并存,这本身就扩大了高校事务管理的多重性。多重性,就是指在不同的方面上培养学生。例如将管理的手段应用在很多的方面,如学生的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亦或是其他的参加社团等能力的培养方面,将管理的制度灌输给民办高校的大学生,这本身就提高了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管理能力。可以在更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也激发了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兴趣。这正对民办高校的初衷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2.各大民办高校中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

2.1 事务管理过于松散

学校固然是一个学生学习发展的地方,但是一个专业职业水平高的学校一定不会只专注于学生的学习,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像企业一样,有专门的制度化训练。现在的大多数民办高校,由于过分专注于人才的选拔,将管理搁置一旁,导致高校的制度松散,学生的热情不强,而且甚至出现了学生过于松散散漫的情况。过于松散,换句话说就是缺少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或是管理没有趋于专门化。而是将管理分散到各种各样的地方,以为将其分散职能可以利于管理。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各个部门不但没有分工协调共同进步,反而相互踢皮球,相互推卸责任,严重降低了管理效率。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管理部门大而不专,所谓大而不专,就是指虽然现在很多民办高校开设了管理部门,但是这个管理部门确是身兼多重身份,在一方面管理部门起到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在招生就业或是其他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管理部门的职责就过于广泛,因此就导致了大而不专的效果,虽然每一个地方都与参与,但是每一个地方都没有大的能力。

2.2 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现在大多数的民办高校都是综合性大学。所以其管理制度不能仅仅存在于一个或两个方面,而是应该将其真正融入到每一个方面,单一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领导阶层不能通过一定的时局分析确定学生的管理模式,一旦将管理部门的职能放在一起综合实行就会出现一定的弊端,一些制度条约就会相互制约相互抵制,所以所有的职能还是不能整体的放在一起,这大大降低了管理阶层的管理效率。所以,要整体分析确定一个适合学生且可以组合的整体性的一个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算一个民办高校有再过硬的教学能力还有在庞大的管理阶层都是空谈。

2.3 管理模式过于专职化,缺乏人性化

既然是在民办高校中实行管理,那么学生就是主体。所以选择一个适合学生且针对学生的管理机制才是最重要的,在管理学中,抓住一定的客观规律和主观条件分析得到的东西才是符合一定管理学规律的东西。在现在看来,高校将这种管理模式过多集中在专职化上,所谓专职化,就是指将这种只能过于集中在几个方面上,举个例子,学校自然是以学习为主,所以管理就过于集中在了学习或是学生的生活上,这样就会让学生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过于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使学生不能快速的培养自主生活或学习的能力。缺乏人性化,就如同前面所说,过于专职化就会让学生讨厌管理,从而降低了在生活学习中对自己要求。民办高校应该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还要考虑学生的适应能力,适应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管理学角度上,如果采取一定强制的制度,那么就是属于硬性管理,高校里应该注重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这才是正确的管理之道。

3.管理学角度下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有效的管理方法

3.1 注重多方面共同管理

管理学本身就应该客观公正,能够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一个事件有一个解决的方法。应用在民办高校的管理中,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但不是大而不专,而是将所有的领域应用于一个管理模式,将这一个管理模式融汇贯通,就像把一个事情根据性质不同分成不同的部分,分别去完成,这本身就提高了事情完成的效率。所以,在民办高校中,就应该采用像这样的管理模式,不能将学生分散管理,但也不能让学生松散没有制度的生活。所以,建立一个应用于适用于所有领域的制度十分必要。

3.2 注重人性化管理,从学生角度为基础

学校就是主要以学生为主体,指定的制度也应该是适合学生的,人性化管理不仅是管理学视角下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服众的管理制度不会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作用。说说现在的普遍民办高校中通常用一定的奖罚制度,这种制度看似很有效,但是却让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压力,这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所以,以一个人性化的管理策略不专职化去实施对学生的管理制度正是一个学校发展努力的目标。

3.3 注意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

现在高校的学生,应该说是在步入社会的边缘,在学校里就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会通过自身的素质培养,去交朋友,搞社交,这都是十分重要。在管理学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管理,近几年来,大学生普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压力大的问题,这就大大引导了学生心里这条导火索,它会导致很多悲剧的发生,就如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自杀。所以,注重学生这个心理素质的管理是整个管理模式的基础。还有,既然民办高校是对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所以,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学校应该在管理中考虑到社会这层因素,将社会中的一些应该注意和适应的情况都融入到学生的管理中,这会是管理层面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4.结语

现在民办高校越来越被社会认可,所以将民办高校管理模式与管理学相结合,才可以将学生的管理事务进行的最好,所以,管理学角度下我们更应该对学校的管理模式重视。

参考文献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4

关键词:民办高校;建设管理队伍;困境;突破

一、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意义

教学管理队伍不仅影响着民办高校的日常教学秩序,还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稳定运行。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职责而言,主要是从事建立高校教学规章制度、组织教学活动,并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所以教学管理队伍在高校组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可将教学管理队伍界定为——基于高校教学管理目标指引,结合高校教学特征,科学应用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法,对高校教学活动开展组织、计划、评价、监督等的群体[1]。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及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应当紧紧跟随时代前进步伐,如此方可为高校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供可靠保障,所以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学管理效果高低重要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并且还是评价高校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其二,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管理队伍应当开拓创新,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可向应用,逐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积极促进高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困境

结合如今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现状而言,依旧面临诸多困境,且主要表现为:其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关注。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而疏忽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少民办高校管理者认为,教学管理队伍只是为教学服务的,主要从事的教学后勤保障工作,进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其二,缺乏激励手段,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不受重视的前提下,繁杂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得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一些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由专业教师兼任,在教学任务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双重压力下,因为缺乏必要的激励手段,更是进一步对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三,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因为民办高校缺乏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重视,在人才培养、引进方面缺乏资金投入,使得难以找到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与此同时,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缺乏适时的教育培训,伴随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开展,极易导致教学管理水平不足,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突破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困境的策略

(一)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

民办高校资金筹集存在不小的难度,但相较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可紧扣学校实际特征及企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投入力度。近年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与企业协同打造学习实践基地,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由此收获了良好的合作成效。因而,民办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充分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立相关的专业,并逐步开展与企业相关的重点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培养出可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2]。依托校企合作,不仅可赢得企业对学校的资金支持,还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有助于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校、企业与企业的共赢。

(二)提高创新意识,构建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作为当前时代的一大主题,创新对于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因而,应当不断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将创新作为学校进步的重要一环,并通过创新意识不断,将素质教育精神贯彻至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中,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科学完备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与创新,对于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民办高校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自身教学管理要求相符,且具备鲜明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诸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的建立,考试成绩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均应当有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制度,并依据该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落实。

(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

明确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依托组织学习、公开课、外出进修等形式,鼓励教学管理工作者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以老带新”的途径,培养青年教学管理工作者,使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尽快适应教学管理岗位。民办高校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可促进增强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并可促进教学管理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激励机制的完善,民办高校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物质激励,主要体现于改善教学管理工作者福利待遇、奖金津贴等,切实做到“待遇留人”,以实现对老员工的维护,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另一方面是精神奖励,民办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有效让教职工感受到来自消防的关心关怀,切实做到“情感留人”[3]。

(四)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素质。另外,教学管理人员唯有具备扎实的业务水平及良好的管理能力,方可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教学管理工作。因而,民办高校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出发点,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首先,民办高校管理层应当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有效重视,在教学管理人员选聘过程中,应科学调节教学管理队伍结构,选聘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从而确保教学管理队伍可实现专业互补、人尽其才,形成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其次,民办高校应当推进对学校现有教学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及引进的人才开展系统的培训,使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教学管理工作思路及方法得到有效革新,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4]。最后,适时为教学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参观进修的机会,扩大教学管理人员眼界,不断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切实调动起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四、结束语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5

在民办高校建设之初,由于资金的短缺和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及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完善,学生管理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资金短缺从银行贷款,承担风险的同时更促使民办教育者下大气,花大功夫发展建设,教师资源不足更要从其他优秀院校请教师来代课,硬件设施不足则加快发展建设,积极购置,给学生更好的条件,学习其他高校的管理之道,学生管理工作者更是跟班陪读,及时解决学生的各项困难,与学生交心,做学生的导师,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稳住生源。一线的辅导员更是学校里集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集大成者。他们默默的拼搏着,奉献着,耕耘着。

2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发展建设的“动力源泉”

民办高校不仅开展教学工作,而且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在民办高校的发展建设上上一个台阶,才能向高水平民办大学转型。随着民办高校的发展,校园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生源更是遍及全国各地,管理机构和教学教辅工作人员也丰富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紊而不乱。作为学生管理工作更是要求恪尽职守,服务于学校,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表现,负责学生的评优入党,升学就业,学籍管理等各项事务,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校园稳定,学生步入学习的正轨,保障良好的教学,促使学生成才就业,步入社会,赢得良好地口碑,使民办高校拥有不竭的发展动力和生源保障。其实培养出来的优秀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做出成绩也是对母校的无声宣传,为母校的发展赢得不断建设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也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动力之源。

3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助推剂”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6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民办高校目前的教学管理总的说来,机构健全,人员配套,但在管理机制上确没有体现出民办应有的“灵活性”,而且存在下列的弊端:

(一)集权机制因素多,管理重心相对偏上。

由于民办高校管理重心更为偏上,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校级层面,且主要是集中在办学者身上,校长受办学者(理事长)制约过多,理事会下的校长负责制难以落实。因此校长对院(系)组织管理也就存在着一种“隐性约束”,所以,院(系)组织在这种约束环境下,只有教学管理的责任、而无自主管理的权力。

(二)人员配置不合理,管理水平相对薄弱。

从校级管理层面看,民办高校校级高层领导都是一些原公办大学校长、专家、教授,而作为校级层面教学管理职能机构的教务处一般只有处长是专家、教授,其他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从院(系)的二级管理层面看,院(系)主要领导一般都是专家、教授,但教务人员的学历、职称偏低,且多数是留校的毕业生,在教学管理上存在“高强基弱”的弊端。

二、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权让渡的意义

如上所述,目前民办高校在实施三级管理时,管理权在学校,而教学管理重任又主要落在院(系)层面;因此,实施校、院(系)间的教学管理权让渡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

如何将教学管理延伸到专业、课程,形成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提升协调统一的教学基层组织,并将教学管理延伸到课程管理层面,这是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院(系)作为按学科、专业、课程或专业方向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其主要职能是直接承担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学生管理的任务。因此,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充分发挥院(系)教学管理职能作用,是推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教学管理效益的必然要求。

(二)有利于激发院(系)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三级管理模式”的三个不同层面是一个目标统一、分工协作、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的教学管理共同体,其中,院(系)作为承上启下的纽带,其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实施校、院(系)间的教学管理权让渡,使院(系)在学校宏观管理框架下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自主管理,既能够调动院(系)管理的积极性,又能激发教师们参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

三、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的应有措施

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规范管理。民办高校要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并不断上水平,就要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限,调整管理跨度,规范管理行为,真正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院(系)自主管理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一)理顺关系,实现教学管理权的有效让渡。

民办高校“家长制”管理模式的存在与高等教育应注重专业学科的特点及知识的权威性的管理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民办高校要发展,必须调整管理思路,理顺管理权限的关系,实施校、院间的管理权让渡;具体讲就是:充分体现办学者(理事长)对校长权力的有效让渡,把教学、科研管理权、干部的任免权、教学经费预算审批权、教师调配权等既放手又放心的交给校长,由校长按照教学的需要负责任的去行使管理权力,并根据教学管理的需要,实施对院长(主任)的权力让渡。

(二)加强指导,实现教学管理权的合理让渡。

实施教学管理权让渡后,校级管理的重心是突出目标管理、重在决策监督,而院(系)管理工作重点是突出教学组织实施和过程的管理。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过程管理方面的指导,使院(系)在学校的教学改革的总体框架下,立足于本学科、本专业的建设,进行专业教学与组织的具体管理;在“计划修订、教材选用、课程安排、教师选配、课程考核等常规管理方面有自”;在“设置什么专业、开设哪些专业课程、开到什么程度”等方面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能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7

作为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才能适应和助推学校发展呢?

一、教育情怀

民办学校的管理者,首先是一名教师。既为教师,应该具备符合教师角色的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无不用“关爱”、“奉献”、“唤醒”等等词汇来诠释。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即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前提。短暂一生中,人的价值不在于他获得多少名和利,在于他为国家、社会、民族、行业做出多少贡献。作为教师,他的价值体现在于影响了多少学生走向志向高远,培养了多少学生人格健全,帮助了多少学生基础扎实,引导了多少学生特长明显。

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其次是一名优秀教师。既为优秀教师,应该忠诚于教育,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质;更应该成为热爱学校、关心教师的楷模。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不是把盈利作为唯一终极目标,而是把育人作为主要永恒追求。学习修炼要有明确目标,首先科学规划,然后博览群书,最后实践反思。时时维持兴趣,不懈挖掘潜能。学习无处不在,同时兼重思考,即“学而不思则罔”。学用结合,用实践与变化来验证和衡量学习效果。学习实践贵在自省,不重复别人,需要自信;不重复自己,更需要创新。

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再次是一名积极进取的社会人。既为社会人,就应该眼界开阔深远,不应局限于教育时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创新意识;敢入未开化的疆土,是开辟精神。陶行知说: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作为社会人,如果计较小事的得与失,则会影响大气魄;作为社会人,如果计较名利的多与少,则会影响远目标。

二、市场意识

民办学校的发展,往往没有额定的生源范围,而是面向市场,以优服务和高质量赢取发展时机。这对于民办学校的管理者,不仅要求在学科专业领域一丝不苟,更需要稳准把握教育产业市场,具备市场经济意识。经济是推动民办学校滚动发展的主要杠杆,改善硬件条件、优化服务模式、打造优质师资、创新广告宣传等,无一不需要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不可能依靠举办者无上限地投入,也不可能依靠社会无原则地捐赠,这就必然要求民办学校在看重社会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经济效益这又一主要办学目标。

通过优质服务提高办学质量,进而产生社会效益,形成教育品牌;通过社会效益吸引生源,进而合理取得经济效益,方可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民办学校,其性质是民办非企业。作为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却必须具备企业的管理理念。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应该时刻具备管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即所谓“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应该时刻想到用工作业绩说话,而不是推诿和拖延,即所谓“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应该时刻提升突破自我,即所谓“没有实力,就没有魅力”;应该时刻把自己上升一个层次看待问题,而不是局限于本部门本学科,即所谓“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

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在市场经济下经营什么呢?经营成本,营造效能文化;经营资源,追求整体效应;经营品牌,打造团队形象。作为管理者,时刻与举办者保持正确和一致的经营理念。作为管理者个体,应该深深明白,理念决定语言,语言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仅仅凭借自己在专业领域的些许建树,从而犯下“自命清高、妄自菲薄”的错误是非常致命的。俗语说:老板都是势力的。确实,劳动法只是保护了员工权利,并没有保护老板的生存和收益。所以,无论什么学历、能力、资历、阅历,没有结果,就失去了和老板继续发生“关系”的基础。老板或上级为管理者配置了设备、资源、甚至品牌,自然期待好的管理效果。

市场运作,无疑竞争激烈,甚至困难重重。作为管理者,应该头脑清醒地意识到:无论现在有多少困难,在以后困难总会变少;无论今天多大的事,在明天都是小事。只有这样,才可能带领自己的团队迎难而上,建立功勋。害怕失败,就等于拒绝成功,要坚信没有永远的失败,只有暂时的成功。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绝对成功的事,管理者不冒险就等于缺失基本的创新精神,不冒险就等于最大的冒险。大家都没有做的,正是你该做的。但是冒险与创新必须建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无知的冒险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管理者调整不好自身情绪,蓄养不好团队士气,缺失干劲,则可能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烂。市场是变化的,市场竞争也是公平的。居安思危,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应该紧绷的一根弦。民办学校管理者自身岗位的变化,无疑更加直接地取决于其对集体贡献的大小。

三、服务思想

“管理”即是“管”和“理”,管理者即是服务者。民办学校的管理者不是政府官员,不能一味采用行政命令手段去推进工作,而要有一种时刻为他人服务的心态。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看他摆平了多少人,获得多少名利,而是看他帮助了多少人,服务了多少人!管理者自身的道德水平密切影响着其管理思想的落地生根,而道德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新走向,是一种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即为“仆人领导”。

为教师服务。首先关注于教师的衣食住行,协调物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存在困难,让每一名教师安居乐业;其次关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协调智力支持,帮助他们学习提升,让每一名教师在本职岗位上能驾轻就熟;再次关注于教师的日常工作,协调人力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暂时困难,让每一名教师常规事务得心应手。只有优秀的教师团队,才是民办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拥有优秀教师就等于拥有优秀的学校,为教师服好务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前提。一个富有智慧力的管理者不会以学校发展为理由来限制教师的个人发展,而应该对教师个人发展持竭尽全力的鼓励和支持态度。

为学生服务。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无不应该体现对学生的关爱服务。首先关爱学生身体健康,在工作上落实校服管理、三餐管理、就寝管理、校园交通管理,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其次关爱学生心理发展,在工作上落实理想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有力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再次关爱学生学业发展,在工作上落实课前指导、课堂培养、课后辅导、特长彰显,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学生发展的成果,首先就是学校管理的业绩。

为家长服务。家长是民办学校最直接的支持者和宣传者,也是民办学校发展成败最权威的评判者。首先要多渠道搭建家校联系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是平安健康快乐的;其次要通过开展校内外亲子活动、促进家庭会等方式帮助家长与孩子拉近距离;再次要落实以家长委员会为载体,助推家校教育意识统一,并为广大家长提供教育经验,同时吸取家长合理建议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四、示范能力

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毫无疑问必须要有运筹帷幄的宏观意识方能把握全局。但是,倘若在微观上不具备专业眼光和实施技能,则容易在全局把控上错误判断,不仅不能获取下属的钦佩与拥戴,甚至可能将团队带入误区。而作为民办学校的管理者,倘若在专业领域没有优于同仁的素质和业绩,其管理效果必然堪忧。

民办学校管理者,首先应示范于教师的工作作风。如果真的想让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和民主化,让大多数教师认同,就应该到教师、家长、学生中间去,听真正的声音,而不是仅仅将工作分解为若干板块,走走过场,听听汇报。管理者手里不应该只拿着鞭子,更应该举着旗帜。针对学校的具体工作,不是做拉车的老牛,而是做给汽车安装发动机的机械师。曾国藩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淡泊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身先士卒,是管理者必备工作作风。学校管理者如果看到的都是教师的差错而不是进展,有了失误就推诿,有了业绩就独揽,迟早不得人心。对于约定的规章制度,在自身总找理由特殊化,对教师却横加斥责,迟早造致教师反感。总要求教师这样那样,自身怕苦怕累,或指挥失误或朝令夕改,这在快节奏的民办学校,无疑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要求得教师团队齐心协力,民办学校管理者对自己而言,还必须从容面对挫折与伤痛,不必对各种压力或打击过于敏感。对他人而言,还必须收敛锐气,淡化矛盾,讲究诚信,行为公正。即所谓“小忍是一种修养,大忍是一种智慧,沉默是一种大度”。

民办学校的管理篇8

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开放与发展,这恰恰是因为经济社会领域的简单、粗放的管理,越来越被不断精细化管理分工所替代,这一过程不仅使很多领域需要专业的公共管理人才,譬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经济组织内部的部门,如人力资源部、行政部等需要行管专业人才的加入;而且这一过程还派生出大量的公益、慈善、社团等非赢利性组织需要改进管理。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之下,行管专业的建设甚至比其他很多其他热门学科的发展都快,行政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步向涉及到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组织等公共管理演变。

正是因为行政管理学科的广泛性,以及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目标兼具理论和实用的特点,导致很多有关行政管理专业建设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该专业的学生往往知识杂而不精,能力多而不强,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等问题出现。

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共性与个性方面,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普通高校在行管专业的培养内容上,普遍认为共性强于个性是一个主要特点,甚至可以说,对学科共性的关注抹杀了不同院校对专业建设的个性发展。有学者对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4所院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发现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是每所院校所强调的笼统概念,每个学校并没有根据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院校特色,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目标。

二、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于民办院校而言,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存有不同。民办院校办学必须要抓住自身的特点,行政管理专业的实用性、培养方向的专注应该是其主要方向。就已经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民办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

第一,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清。从就业市场的反馈来看,民办院校的学生在理论掌握方面不如“一本”和“二本”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理论,生源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民办学院人才培养到底是套用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在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层次模糊不清的背景上,民办院校应该培养应用型还是研究型的人才同样难以界定。在对民办学院行政管理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很难把握标准,课程设置也很难准确定位,直接导致教学有效性不高。

第二、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国内行政管理专业最早脱胎于政治学,行政管理专业既要兼有政治学的学科内容,又要顾及专业培养目标与职场和社会需求相融合。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设立了行政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较强的院校有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普遍来看,很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而对管理规律知识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状况,或许导致行政管理专业落后于社会的需要和需求。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建设中也延续了这一特点。

第三、课程设置不合理。据调查显示,在某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开设的44门主要专业课程中,6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只有:演讲与口才、管理学原理、行政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公文写作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其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重要的课程是演讲与口才和管理学原理,诸如西方行政学说史这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仅有不到20%的学生感兴趣。究其根本原因是行政管理在学科设置上并没有考虑到它首先是管理学科,有关管理中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原则、方法,管理实践具备的调查、统计、信息处理、分析决策等等,这些基本管理知识常识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中被置于非主要地位的方面。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招聘单位面试的学生都能够侃侃而谈,碰到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时,如何分析、寻找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欠缺。

第四、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现今,民办院校仍然主要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安排,重视理论性课程,轻视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性课程。目前的培养模式仍然是注重填鸭式的理论知识培养,而将更为重要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到次要地位。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像设立课程体系一样,设立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和体系。学生的实践环节虽然也算学分,由于实践能力培养涉及到的情况比较复杂,涉及到校外合作、日常管理、安全、责任等问题,有流于形式之嫌。

事实上,民办院校由于生源不同,以及办校理念、定位的不同,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职场竞争力。民办院校常常将借鉴演变为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体系,在学科设置上,民办院校要走出与办学理念相吻合的道路仍需研究和努力。

三、如何革新民办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

民办院校要想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设置上有所突破,使该专业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和特色的专业,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做出研究和革新。

其一、较之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在遵循培养行政管理人才规律,迎合公共部门、企事业组织职业需求,注重专业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更具灵活性。更能够根据自身院校的资源和特点,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