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8篇

时间:2023-09-14 16:43:53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1

[论文摘要] “从紧货币政策”在我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不到一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紧货币政策”的前景如何成为目前宏观调控的一个疑问。本文将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最新进展入手,尝试对从紧货币政策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对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货币政策的走向做出合理的预测。

一、解读“从紧货币政策”

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为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 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防止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胀, 在未来一段时间要实施稳健的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之前,中国人民银行已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从紧货币政策”的信号非常明确。

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货币政策”,我们可以做出以下解读:

2.国内房价迅速窜高,房地产泡沫已全面形成;股票冲高回落,反映了市场的不完善及者的非理性。从2007年经济发展的诸多特点可以看出,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微观层面出现的问题不容小视。通过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使房地产、交易等过热行业泡沫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规范市场操作,使市场回归理性。

3.2007年,在奥运产业的带动下,经济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投资仍然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2007年企业景气结果显示,2007年以来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吸引储蓄、控制银行信贷规模,解决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二、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紧货币政策”是在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一定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货币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自2008年以来,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中央银行也适时地调整了货币政策的方向。

三、当前及今后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适用性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仍然强劲,我国投资、消费的快速增长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经济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从紧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认为,在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应该紧跟形势,有针对性地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和目标,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从紧货币政策”的大方向还应坚持。虽然央行在2008年9月15日宣布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宣告了央行结束了单方面降低“双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代,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已进入到“扩张货币政策”的阶段。经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央行提高双率的宏观经济背景是特殊的、暂时性的。如果剔除掉这些暂时性的因素的影响,透视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信贷等方面增长仍然强劲。就此看来,中央银行不应就此放弃“从紧货币政策”,而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坚持从紧的基本方向不能变。

其次,我国中央银行在“从紧货币政策”的工具和手段的选择上应更注重实效。在坚持“从紧货币政策”方向的同时,在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和目标的选择上,中央银行应该更加谨慎。相对财政政策而言,货币政策更具有灵活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对于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应适当地将财政政策赋予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而“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则应更多地交由货币政策来完成。在未来的几年当中,货币政策将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旦经济当中出现新的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应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适当地调整货币政策的短期行为,以满足长币政策目标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从紧货币政策”的方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中央银行不但要继续坚持“从紧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更应加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配合财政政策的使用,以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地增长。

参考文献: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通胀紧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析当前,为应对物价过快上涨压力。央行频出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发行央行票据、多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等。通胀高企的宏观经济态势加上一系列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使得商业银行外部经营环境较之以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活化资产负债管理手段,以应对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实现业务经营持续又快、又好发展。本文试就香港培训所学知识,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通胀紧缩对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路径。

通胀紧缩对我国商业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过热、通胀上行压力加大态势,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长期居高不下,且频创新高。为应对通胀对经济运行压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对商业银行而言,这些调控政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以来先后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创记录的21.5%;二是多次大规模发行央行票据,截至目前,2011年已发行43期央行票据,累计发行金额8820亿元;三是大幅度上调利率,2010年四季度以来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央行已四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通货膨胀的意图明显。

从宏观上来看,通胀紧缩一方面

有利于促使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紧缩货币政策对于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所需的经济环境有一定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尽快转变经营理念,’并牢固树立稳健的风险取向。同时,通胀的经济环境迫使商业银行加快调整经营策略,提高抵御风险的免疫力。但另一方面,通胀紧缩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尤其是资产负债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央行为应对通胀压力而综合运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流动性、资产结构调整等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宏观调控的对象和重要参与执行者,商业银行应深入研判这些影响的作用方向、广度和力度,从而制定正确的应对方案,把握经营管理的主动权。

(一)抑制商业银行货币信贷投

放。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

款准备金率的上下调整将影响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和贷款总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意味着信贷扩张能力的削弱。今年以来,央行已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

累计调整300个基点,可冻结资金2.3万亿元,加上利率工具和资产价格管理组合工具的运用,其对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作用正逐渐显现出来。

此外,央行已启动信贷控制政策,加大了窗口指导力度,严把信贷投放关,增强了政策刚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

(二)增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

力。一方面,随着加息、外汇占款和市场流动性不断提高。存款规模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定向发行央票、窗1:3指导、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将起到抑制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此外。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企业信贷也将产生分流效应,降低银行间接融资规模。以上加存款总量的同时。提高优质客户占比.优化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成本,增强资金盈利能力;三是根据负债的期限和利率结构,合理安排资产的期限和利率结构。将资产与负债在资金’种类和数量上的联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持资金合理流动性的条件下。及时调整各种不同利率资产和负债的敏感性缺口,扩大利差,达到净利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

3、加快拓展中间业务,开辟解

决流动性问题的新途径。在通胀紧缩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较大。也直接受调控冲击。加上利率市场化推进和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传统存贷业务的风险日益明显、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如继续保持其在业务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注定会影响商业银行综合收益率0而发展低风险、低成本、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可有效改善这一经营劣势,甚至可成为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改变盈利结构、促进增长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业务。因此,商业银行应深化对中间业务的战略认识,加快业务转型,使之成为商业银行开辟发展新领域、解决流动性问题的核心途径。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有效抢夺高端客户和高附加值业务市场,特别是基金、理财等新型资本市场类业务的拓展,加快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优化收入结构、业务结构、风险结构、盈利结构.推进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业务经营、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实现业务经营多元化,弱化传统存贷业务流动性对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价格传导作用,

进一步加强全额资金管理当前经济背景下,需要商业银行根据通胀紧缩形势进一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调控资产负债结构的有效手段,结合全额资金推广应用,商业银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1、以资金管理改革为导向,进

一步增强全额资金管理意识。资金管理从差额模式转变为全额模式,是资金管理体制一次全新的变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影响广泛,更注重发展品质问题。在管理导向上,基本能及时根据经济环境和本行发展方向从产品价格上做出揭示。因此,在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明确不同阶段应鼓励发展何种业务、限制什么业务,并通过全额资金管理准确反应资金导向意图,使经营行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加快经营转型步伐,为提升发展品质提供有效、有利和有力的支持。

2、寻求业务全面均衡发展,提

高综合竞争力。通胀的作用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不可避免受到不同程度制约,而各项业务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是商业银行稳健、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标志和基础,如何把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经营统筹、调和到一个最佳状态,对通胀紧缩下的综合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而全额资金管理正好可以起到这一杠杆作用。在全额模式下,由于全行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一笔资金来源或运用在入账时即确定了一个内部收益率或成本率,资产负债比例和业务品种、期限、结构合理的行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综合贡献度就大。以内部转移价格为核心的全额资金管理,将业务经营与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与要求蕴涵在资金的配置和价格的变化中,通过资金调控和内部计价的传导,体现经营的导向和政策的变化。因此,在当前经营环境下,充分发挥全额资金管理的杠杆作用,对应对通胀紧缩不利影响、提高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突出发展重点,引导业务结

构优化。内部转移价格的导向性可以改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结构,提升综合回报水平,在现阶段要增强主动负债意识,不断优化负债结构,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同时,合理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同时要加大资产营销力度,有针对性的将稀缺的信贷资源配置到转移利差最大的信贷业务(产品)中。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一是要创新发展资产业务,优化贷款结构。当前,受国家宏观调控约束。存贷比过低问题难以有效改观,随着近年来负债业务的迅猛发展。资产业务发展相对不足问题更加显现,这就需要创新发展思维,积极寻找优质业务载体,从中寻找资产业务发展突破口,提升资产业务比重,增加利息净收入。二是要提升活期存款占比,优化存款结构。要坚持以存款FTP#I]差为引导,在确保总量增长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优化存款期限结构,合理提升活期存款和同业存款占比,改善资金来源结构。提高资金来源类产品的FTP净收入。

4、以强化内部资金管理为手

段,降低不合理资金占用。在提高经营性固定资产投入的同时,要加大闲置固定资产处置力度,优化固定资产结构,减少非生息资金占用,降低资金成本支出。同时,要合理控制备付率,由于实施全额资金管理后对库存现金等资金占用要收取资金占用成本,因此,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主动创效意识。加强备付金的精细化管理,在保证正常支付的前提下。将备付保持在合理、较低水平。

(三)突出资源配置的引导作

用,进一步加强经济资本管理经济资本管理侧重于引导商业银行内涵式增长。由于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稀缺性,强化银行经济资本管理更能激励其主动调节自身资本结构。在当前通胀紧缩背景下,只有加强经济资本管理,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持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的业务发展上。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资金体系中存差规模将持续提高,存贷比趋于下降,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压力将会增加。

(三)制约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

整。在前几年“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出现了“井喷”,在总量高速扩张的同时,也埋下了信贷结构不尽合理的隐患。这期间多数贷款投向了政府担保的基建项目以及地方重点保障项目,企业实际有效贷款增长较:。基建贷款往往由于期限长、流动性不足以及银行同业激烈竞争造成的利率下浮致使资产综合收益低,对可持续发展较为不利,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然而,在通货膨胀压力下,货币紧缩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减少,通过加大短期贷款投放来改善信贷结构的期望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四)加大流动性管理操作难度。一方面,通过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基准利率,使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被大量抽走冻结,并造成部分银行,如中、小银行。出现阶段性的资金紧缺,资金头寸偏紧,运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不足,资金流动性不断增加并向银行聚集,使得负债流动性增强,尽管可补充商业银行流动性,但又具有短期性和周期性特点。这样便形成了微观流动性短缺和宏观流动性过剩并存、流动性阶段紧张与长期充裕并存、局部流动性紧张与整体流动性宽松并存的局面,从而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调控管理难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五)考验资产质量管控目标实

现。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的应收账款也会面临着贬值,且收回难度也会加大,坏账的可能性无形增加,有可能进一步延伸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质量。加之在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风险可能趋于集中,信贷成本趋于上升,一方面,信贷总量控制限制了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组合的能力。有限的信贷资源可能会逐渐集中到少部分大客户;另一方面。一旦贷款利率继续提高,信贷总量调控持续加强,将使得部分借款人难以承受,资金链就会断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就可能有抬头之势,对资产质量形成新的考验。

通胀紧缩背景下我国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近期。温家宝总理在大连举办的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将继续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

可见,只要通胀不得到有效遏制,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很难解除,通胀紧缩的经营背景将持续存在,并预期将来一段时间不会改变。在当前通胀紧缩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无疑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创新,形成更能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资产负债管理新举措。以迎接严峻环境的考验。

(一)依托资产负债结构调整,

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加之后段资本市场向好预期对存款形成的分流作用,防范流动性不足、控制流动性风险,将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首要任务,银行需采取切实有效措旋,实现资金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有机统一,确保业务经营安全、有效、持续发展。

1、管住信贷总量,合理确定投

放节奏。按照传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银行资金运用要以存款沉淀余额为限,根据存款流动性来组织贷款。在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将安全性摆在首位,管住信贷总量,防止贷款盲目扩张。一是控制贷款总量的合理增长。当前,在资产价格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下。商业银行有必要控制过度的信贷行为,确保信贷总量在规模控制下适度增长,做到信贷投放既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又要服从宏观调控需要。二是把握贷款投放节奏。要密切关注自身流动性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既要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高度关注资产负债期限问题,改善流动性管理,也要注意客户在流动性管理上可能面临的困难。以此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支付风险。三是关注不良贷款反弹。在通胀紧缩环境下商业银行更要审懊地发放贷款,提高贷款质量,密切关注大环境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防止因企业资金链断裂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同时要切实在存量不良贷款上下功夫,加大盘活、清收、重组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保持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2、确保负债总量,优化资产负

债结构。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业务,负债业务成功与否取决于负债规模和质量结构的优化。当前,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增强了储蓄的吸引力,有利于商业银行做好存款工作,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使商业银行新增存款中可用资金比例减少,流动性风险上升,这促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存款工作。以进一步增强资金实力。此外。成本是决定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商业银行在筹集资金支持贷款和其它金融服务时,应选择适当的渠道和工具以控制负债成本,优化负债业务结构,提高主动负债能力。一是大力拓展同业存款。树立多元增存意识,根据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新形势,以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业务以切入点。大力拓展同业存款,并将其纳入增存考核体系,全El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缓解流动性紧缺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增强主动负债能力。认真落实差异化服务措施,加快网点功能转型,真正实现客户分层、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在增低成本资金占用获取高回报.才能达到化解调控困局。最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实现品质经营的目的。

1、提高经济资本管理重要性的

认识。经济资本是风险的反映,通过限制经济资本盲目扩张可以有效控制银行风险,通过经济资本总量的限额管理,可以促使银行主动调整客户结构或产品结构,将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经济资本占有少、收益率高的业务上,主动减少无效资产的资本占用。

通过优化存量资产结构。合理配置经济资本增量。有利于商业银行变被动的规模控制为主动的内生资本约束。

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因此。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加强经济资本管理能够促进银行管理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式、外延式向集约式、内涵式转变,提高应对外部不利因素影响的抵抗能力。

2、充分发挥经济资本对业务引

导作用。一是在大力发展零资本占用业务。紧缩的政策下。经济资本资源不可避免会受制约,因而发展零资本占用业务,特别是中间业务,可有效规避经济资本约束,既可增加收入来源。改善收入结构。又有利于提高资本回报水平;二是积极发展短期信贷业务。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持续偏紧,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大力发展短期信贷业务不仅可以占用较低的经济资本。还能更好有效的规避利率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三是全力拓展优质贷款客户。高信用等级的优质客户贷款有着较低的经济资本占用。在当前信贷规模从紧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应加大对高信用等级以上客户的营销。有效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对提升经济资本绩效指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3、严格落实经济资本管理措

施。一是严格资本计划管理。根据业务发展情况和实际,做好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工作,加强对涉及经济资本管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考核,督促和推动经济资本管理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资本的计划约束能力。起到引导经营行业务发展方向的作用;二是严格资本回报水平考核。把经济资本回报率、经济增加值作为信贷资源配置和定价取向的主要指标。按照经济资本配置要求开展业务经营,以经济增加值决定客户的进退,对不能带来经济增加值的业务和客户要果断退出。对资本回报水平高的业务优先审批,以此引导经营行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低风险、高回报业务上来,实现内涵式增长。

(四)坚持总量和结构两手抓。

进r步加强资产业务管理

通胀紧缩环境下.受货币政策约束和规模控制影响,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发展空间相对不足,而在当前阶段,资产业务运行情况对商业银行总体盈利水平影响还是占据重要位置。

处于这种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更需做好资产业务管理。

1、深入研究通胀影响。突出资

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在通货膨胀压力下.肯定会有一部分企业会遭受经营风险,这种风险的区域性范围较广。潜在的风险损失也会比较大,信贷资金如果投放到这类行业中,其资产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高度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动向。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全力做好资产业务发展的前瞻性研究。在国家重点产业政策和优先扶持的行业中选择优质的企业作丸自己的信贷客户,确保新形势下银行新增资产质量。

2、用足用活信贷规模,活化信

贷资产。一是要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占比。要认真分析市场,加强客户细分。突出助业、住房和消费三项“拳头”产品,积极推广个人自助循环贷等新产品,加大对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中高端客户层等重点区域、重点客户的营销力度,进一步提高个人贷款业务发展速度和财务贡献度。二是要提高优质中小企业贷款的发展速。度。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迅速改变对小企业贷款“风险大、成本高、效益低”等偏颇认识,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分布在大企业上下游供应链上的配套型中小企业。地区产业集群中绩效居前的优势中小企业,业务关系稳定、业绩优良的出口导向型中小企业。品牌优势突出、现金流充沛的服务型中小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明朗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作为重点营销和支持目标。有选择地进行营销和管理。加大成长性客户培植能力。逐步把中小企业业务发展成为支柱业务之一。三是要努力提高法人客户综合回报率。要加强法人客户评级授信力度,提高优质客户贷款占比.充分利用信贷资源偏紧的政策背景。深入拓展客户综合价值。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供给侧 银行业 旅游 渝东南

一、研究背景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其重点是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渝东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贯彻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地方旅游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本课题旨在研究分析渝东南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新消费领域过程中,在支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挑战,总结银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做法,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措施建议。

二、银行业支持渝东南地区旅游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6月末,黔江辖区一区四县一级支行以上银行机构44家,总体上,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稳健运行,呈现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存贷款稳步增长、不良贷款呈现“一增一降”、盈利能力稍有回升的态势,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银行业支持辖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是旅游业贷款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业贷款余额34.42亿元,同比增长8.67亿元,增速为33.66%,高于全辖各项贷款增速16.91个百分点。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截至2016年6月末,辖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9.73亿元,同比增加6.91亿元,增长245.61%,主要用于旅游集散中心、道路建设。其他旅行信贷投放贷款余额1.23亿元,同比增加0.14亿元,增长12.71%,主要用于景区餐饮、住宿、农业观光等。

三是旅游项目建设投入不断加大。截至2016年6月末,辖内旅游项目建设贷款余额21.64亿元,同比增加1.20亿元,增长5.89%,主要涉及乌江画廊、桃花源、峡谷公园等7个景区建设;

四是乡村旅游业得到不断发展。截至2016年6月末,乡村旅游贷款余额1.82亿元,同比增加0.41亿元,增长29.24%,主要用于景区餐饮、住宿、农业观光等。

五是旅游业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助力辖区建成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5个。2015年,辖内一区四县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596.27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1.00%;累计旅游收入136.62亿元,同比增长约35.00%。

三、银行业支持辖内旅游业良好做法

(一)利用电子金融产品优势,提高旅游业业务拓展能力

辖内某银行积极推广“江渝惠”服务平台,为旅游消费及旅游特色商品交易提供手机电商交易结算服务,并利用平台为各旅游商户提供宣传服务,目前辖内已超1000家商户加入该平台。

(二)加大旅游景区ATM、POS机具投放,不断改善基础金融服务硬件布点

截至2016年6月末,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旅游景区共布放ATM机132台,POS机具387台,为县域旅游游客资金存取及消费提供有效的结算服务,提升了旅游金融支付的便利性。

(三)创新特色产品和抵押担保方式,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针对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贷款抵押担保方式。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辖内银行机构改变传统贷款融资模式,采用PPN、信托、私募债等方式支持地方旅游业发展。

四、当前辖内旅游业发展存在的困难

(一)辖内旅游业发展不成熟,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辖内旅游业仍处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不成熟,旅游开发缺乏整体规划与区域协调、旅游项目建设经验欠缺,吸引力不强。同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基础设施滞后,多数景点内未投放银行自助终端设备,经营情况不稳定,企业自有资产实力较弱,开展银行融资时,面临无法提供足值有效抵押物或其他有效保证担保措施的问题,导致贷款投放总额较小等。

(二)银行业支持旅游业内部制度落实不够,缺乏针对性

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国家宏观政策、银行业机构业务发展指引等外部政策制定了各类涉及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内部政策,提出了若干措施,但这些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流于形式,落实程度不够。

(三)信贷产品创新不够,旅游业融资便利度较低

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运用排污权、碳排放权、景区经营权、门票收入等开展各类新型抵质押贷款业务,以及通过互联网便捷、高效发放消费信贷等,以满足新消费供需双方的金融需求,但仍存在产品创新力度不足,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的情况。

(四)民营资本介入不足,旅游业发展缺乏活力

辖区旅游业主要由政府主导,民营资本少有介入,导致辖内旅游业发展模式较为单一、资金使用效率较低、政府负担较重,在某种程度上压抑了旅游业的市场化发展。

五、银行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业信贷优惠政策,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针对辖区旅游业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支持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信贷优惠政策;地方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资金设立旅游业发展基金,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重点旅游项目,可以实行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对其贷款实行贴息扶持,适当降低贷款风险。

(二)构建旅游业信息披露制度,完善旅游业信用体系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可针对辖区旅游业的情况,加强旅游企业融资需求信息的披露,及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的信用体系,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入旅游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加强旅游业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

加大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支付移动技术化,要加大对旅游景点、旅游企业POS机具等电子结算产品的推广,在有条件的景区增设ATM机逐步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满足辖内旅游业融资需求

银行机构要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推动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基层行信贷审批权限,加强与各旅游业协会或其他自律组织的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采取多种有效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予以支持。鼓励涉农担保机构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提供担保,满足辖内旅游业融资需求。

(五)积极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业,减轻政府负担

银行机构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支持民营企业进入旅游业,切实加强对辖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业等金融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轻政府负担。

(六)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等落地辖区

密切关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重大战略,积极与上级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了解情况,在信贷、政策等方面为辖区争取更多资源,形成金融聚集效应。

参考文献

[1]周东龙,主动作为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常态下基层央行有效履职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6(2).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银川;旅游产业;竞争机制

全球旅游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旅游业是各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化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旅游业综合性强、成长性强、带动面宽、市场空间广阔,是优化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也是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引擎。如何把旅游业做成银川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2011年4月以来,笔者参加市政协专题调研组,以“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为切入点,对我市旅游产业情况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研。在掌握大量信息资料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客观分析了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我市旅游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措施提出了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供市委政府决策参考。

一、银川旅游业最近几年的主要成绩(一)银川旅游业发展不断有新思路银川市旅游业的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路走来的。“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城市建设新定位,明确了以“西北风情”和“运动休闲城市”建设作为重点的战略新目标,从而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引向深入。

(二)银川旅游的业绩有新增长

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9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6.48亿元,同比增长28.5%;接待入境游客1.5万人次,同比增长37.2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06.83万美元,同比增长48.72%。

今年1-5月,以门票为例,不但保持了平均百分之二十的增长速度,西部影城和黄沙古渡更有同比超过30%、40%的上佳表现。

(三)银川旅游产品呈现新业态

在镇北堡影城、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中华回乡风情园、水洞沟、黄沙古渡等,成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中远程市场的主干景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以乡村旅游为代表的度假休闲型产品成为我市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颐和生态园沙漠高尔夫、西夏城自驾车营地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为代表,标志着我市\"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设迈开步伐。会展旅游、沙地湿地生态旅游和休闲运动蓬勃发展,标志着我市旅游业正在逐步由单一产业型业态向复合型、效益型产业业态转变。

(四)银川旅游景区打造获新成果2010年,以出卖“荒凉”闻名天下的镇北堡西部影城,继续领跑全国旅游民营企业和区市旅游业。在他们改建了售票大厅,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开展多项民俗表演,提升服务档次等不懈努力之后,荣膺5a级景区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殊荣。打破了过去银川没有一家5a级景区的尴尬局面,激励了银川旅游业界的创新精神,提升了银川旅游业的水平和地位。另外,银川市还荣获“2010第二届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奖,进入了“2010中国城市榜全国网民推荐的中国旅游城市”前20名。

(五)多元化投资为银川旅游添新活力“十一五”期间,以西部影城为代表的民营景区,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同期国有景区。目前,伴随着黄河金岸的建成通车,华夏河图、长河湾国际生态旅游度假中心等一批投资规模大、起点高的生态旅游项目相继落户我市,为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后劲。

(六)银川旅游营销有新拓展

在旅游营销方面,始终坚持“内引、外联、远扩”的战略和“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合宁夏旅游在重要客源市场新闻媒体制作广告,共同邀请媒体记者来银采风、踏线,改变传统促销方式,牢牢锁定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等重点市场,加大了在西安、太原、兰州等周边省区市场的促销,加入了中国西部帝王陵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等。今年为共同打造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城市,联络协调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大景区,于3月4日成立了银川市旅游促进委员会,从体制机制上为强化银川旅游营销工作搭建了平台,提供了保障。

二、银川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川旅游业总量还不够大、发展还不够快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银川市国内游客接待平均增长量19.55%,都没有突破20%的份额。

银川旅游2006-2010年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

银川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8%,远远低于西安的12.5%,桂林的15.18%,昆明的13.4%和扬州的13.7%,甚至也低于西部邻近的延安的8.64%和西宁的7.41%。这说明银川旅游总量不大,尚处于行业发展的自然增长阶段。分析其原因,凭实力银川可能与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西安、桂林等城市没法比,但应该不比西宁、延安和榆林差。目前的差距之大,与我市旅游发展缓慢,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作用发挥不好不无关系。

(二)银川旅游要素和旅游市场发育不全首先是“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健全。在“吃”上,缺乏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景区及其周边的餐饮规模普遍较小,档次低、卫生状况差、特色不明显,农家乐仅“乐”了一张嘴;具有回族特点的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专营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吸引更多旅客,特别是穆斯林前来观光旅游。

在“住”上,行业缺乏统筹规划,高中低档次业态比例不合理。去年在银川的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会议和旅游高峰期,出现“一房难求”现象。旅游饭店业普遍存在“半年闲”的窘境,淡旺季问题突出。

在“行”上,银川东线已有3个4a级和1个3a级景区,却不通公交。银川贺兰山东麓开通或加密的旅游交通线路车辆遭到民营中巴车的围堵。旅游汽车公司无场站,旅游专线全部亏损经营。

在“游”上,“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是目前银川大多数景点的通病。旅游景点作为一种产品不能吸引人、留住人,吸引不了回头客,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景区还仅仅停留在观光层面。景区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与游客的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创意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四度”:产品差异度、品牌知名度、顾客忠诚度、市场美誉度。

在“购”上,虽然银川自古就是“塞上江南”,特产丰富,作为“购”的原材料如“五宝”或叫“新五宝”等的基础条件很好,但在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方面,一直以来缺少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和具体政策,基本处在自由发展、无序竞争、自生自灭的原始发展状态。在“娱”上,银川唯有镇北堡西部影视城能让游客留下“真好玩”的赞语,其他景区文化创意缺乏,与游客互动参与性、娱乐性结合差。城市旅游产品内容单一,夜间文化生活单调,缺少娱乐性和有震撼力的演艺表演,缺乏旅游文化浓郁氛围。

其次是旅游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旅游企业没有一家产值过亿元的,旅行社尚无国内百强上榜企业,银川旅游企业整体呈现弱小散的状况;旅游市场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等未能建立,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等产业要素市场未能有效培育,旅行社、酒店、景区等企业融资困难,创意人才匮乏,管理人才奇缺,“用工荒”现象突出。

(三)国有景区遭遇体制机制瓶颈国有景区(点)旅游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与民营景区相比始终处于下风。过去为鼓励创业,稳定人心,把西夏王陵景区和贺兰口岩画景区特设两个正处级事业机构,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今天看来,体制已不适应两大景区的发展需要。旅游新产品大多是创意产品,需要“短平快”,如果为搞一项创意项目,申请手续走机关程序,就难免赶不上趟,成明日黄花。现有的用人机制缺乏吸引力和灵活性,僵化的用工制度留不住人才,企业难有创新活力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调研中,国有景区齐声喊“不要钱,要政策”。看来我们的政策稀缺,体制不灵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

(四)银川大多数景区旅游资源环境堪忧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植被和景观因自治区林业厅下属单位违规建设墓地受到破坏;镇北堡影城的景观天际线受到损害;水洞沟明长城上空的高压线、周边制砖厂严重破坏原生态人类遗址景观,红山湖水资源因宁东宝丰集团发生污水泄漏事故造成严重污染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拜寺口景区农户、平吉堡农场职工迁出景区范围问题没有解决等等。

(五)银川旅游缺少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支持银川至今没有出台宏观指导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西安市2005年一次性投入200多万元编制旅游总规,并连续完成了六个配套规划,形成了一个由宏观中观到微观,由市级到区县到景点的各级规划体系。科学发展需要规划先行,否则就像西夏王陵博物馆一样,若干年后又要推倒重来。待批的银川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送审稿),尽管旅游部门作出很大努力,内容很充实,但因缺少总规参照,往往在关键处缺乏高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发[2009]41号文件下发已一年半时间,银川却没有结合实际的具体落实文件。

银党发[2004]33号文件《中共银川市委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内容很好,却“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落实得不理想,以致“力争到201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700万人次”的总目标落空。所以,旅游业发展政府主导不到位是不争的事实。

三、大力发展银川旅游业的几点建议(一)进一步增强发展银川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也是关联度大、牵引性强的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2003年就确立“观光立国”战略,美国奥巴马总统2010年3月签署《2009年旅游促进法》,他们都从国家发展战略强调发展旅游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带动的产业有100多个。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5.7人。随着我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大众旅游已悄然降临我们的生活。王歧山副总理今年4月讲,“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将达每年两次旅游。中国旅游业巨大的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巨大的潜力正在逐步放大。以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出台和今年5.19中国旅游日的确立为标志,我国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银川发展旅游,既有国家对产业性质的明确定位,又有2010年5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发[2009]41号等文件政策支持,又有回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地位和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有旅游资源禀赋的优越条件。我们发展旅游不愁市场,又有资源,何不放手一搏?旅游产业是个无止境的产业,当下的我国旅游发展已进入深化阶段,其显著标志就是:旅游客源从自然性增长到竞争性增长,旅游市场从等客上门到开拓客源,现在已明显地走上了竞争客源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要认清银川旅游所处的境遇和地位,抛弃漫不经心,增强竞争意识和发展旅游的紧迫感。

(二)把银川确立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目前,我们为银川这座城市确立的旅游发展目标较多,比如“西北风情旅游目的地”、“运动休闲城市”、还有“塞上湖城、休闲之都”等等。目标多、口号多说明银川资源丰富,可塑性强,但还是太零散,缺乏高度浓缩和提炼。我们应该站在国际国内的高度,在旅游坐标中寻找银川的地位。既要有战略的眼光,又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技术的眼光。我们认为把银川打造成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合适的。目标高悬才能激励斗志,才能心无旁鹜地去追求梦想成真,才能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规格、更严的要求来规划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事实上,银川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和塞上江南的美名,其资源禀赋足可以与之相匹配。第一,灵武恐龙化石、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山岩画都是华夏文明的见证。这些资源不仅吸引国内游客,也同样吸引国外游客,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第二,银川旧称“宁夏城”,是“塞上江南”最精华的地段,这座移民城市厚重的文化积淀有待世人开掘。大庆可以为“铁人”王进喜建一座纪念碑式的陈列馆,银川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移民文化也是可以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第三,西夏古都也是银川独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以一种创新思路和包容精神去囊括国内外所有的西夏文化遗存,一定可以使“西夏古都”的内涵丰富起来,其震撼力远不止是观赏王陵的沧桑荒凉。第四,回族风情虽说不是唯一,但首府地位使我们尽享优越。我们可以凭借这种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中心地位,把主体民族的文化展示到极致。“回族风情”这张牌不但国内客源市场大,世界穆斯林都是潜在的客源(当然,银川可供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远不止这些)。第五,从西部影城等品牌景区(点)的实绩看,银川不乏有识之士和旅游实战专家,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再加如能向外广揽人才,银川旅游产品与资源优势得到深度结合,从而实现脱胎换骨的品位提升,成功实现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届时,银川旅游做到“国内响当当,国外有影响”并非空想。

(三)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责无旁贷政府主导,不仅是国家政策规定,也是国内旅游发展最成功的经验之一。近年来,由资源枯竭型城市而成功转型为旅游城市的河南焦作市、山东枣庄市,以及旅游发展取得世人瞩目成就的四川省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不遗余力地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我市近年来旅游业虽然成果明显,但是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城市,这就更需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为此我们建议:一是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银川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宣传、旅游、发改、财政、规划、国土、文化、交通、体育、卫生、安监等部门为成员,主要负责本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制定与组织实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事宜。二是尽快高起点编制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规划,构建完善旅游规划体系。三是尽快出台针对性强、简练实用的支持银川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以信息化建设推动银川旅游转型升级。建设集旅游信息咨询、旅游引导、旅游投诉与管理、旅游信息于一体的公共信息平台。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商业购物网点、重点景区、酒店宾馆等公共场所合理布局信息终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五是健全旅游监管体系。以发展旅游的眼光,充实旅游监管部门人员编制,成立旅游执法监察大队,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加大对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文物景区的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监管。对旅游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对队伍机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以强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下大力完善银川旅游产业要素建设在“吃”上,做大做强清真餐饮品牌,以回族科学卫生健康的饮食文化营造银川吃的地方特色。其次要加强和规范旅游餐饮市场管理,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一条街。

在“住”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我市目前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和旅游饭店业发展现状,加强发展规划,优化结构,引导不同星级饭店均衡发展,为旅游饭店项目规划、立项、论证、审核、设计等做好服务工作。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

在“行”上,要在出台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同时,做好城市旅游的专项规划。开通银川东线、宁东旅游区和永宁中华回乡文化园的公共交通。协调自治区交通厅,早日解决西线高家闸和东大门过河收费站“卡脖”现象。解决旅游汽车无场站问题,对亏损的景区旅游公交专线应该给予财政补贴。

在“游”上,文化是旅游的核心,也是旅游景点的灵魂。纵观银川现存的各种自然历史人文景区,其最高层面的文化分类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应该是: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在三大文化特色的景区中,最具潜力的应该是贺兰山岩画。太阳神岩画可以作为银川旅游的标志,银川可以“岩画之都”向世人展示。只有确立了主打产品,银川旅游才有方向。深入挖掘在银川大地上的华夏文明、西夏遗存和回族风情的文化内涵,把一批地方特色的景区打造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的吸引力才会真正增强。

在“购”上,银川是“塞上江南”,物产丰富,特色资源享誉海内外。银川地方不大,但游客很少空手而回。

从吃穿用到文化艺术用品、纪念品都别具特色。建议制定出台旅游商品发展中长远规划及扶持发展政策。

从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尽快建设银川旅游商品集散中心和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

在“娱”上,要象西部影城那样不断以新创意增强景点与游客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要不断推进与文化部门、高等院校和艺术团体的合作,紧密联系旅游景区,研发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活跃旅游文化氛围。规划建设银川夜间文化娱乐街区,推出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丰富银川旅游夜间消费生活。

针对银川旅游文化短腿,应该整合各方力量,尤其是文化艺术界要为银川旅游宣传开展创作征集一首歌、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乃至散文诗歌大型征文活动,继续鼓励类似《西夏乐舞》、《月上贺兰》文艺形式的创作展示;扶持诸如西夏陶艺大师李五奎等的旅游产品创作生产销售;支持西部影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北方民俗文化的转型发展。特别要珍惜银川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名片,进一步挖掘“塞上江南、西夏古都、回族风情”三大特色文化内涵,争取把贺兰口岩画、西夏王陵和中华回乡文化园景区(点)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旅游产品,整体提升银川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五)破除银川旅游发展体制和机制建立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体制。借鉴中卫经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银川市旅游集团公司,加强统一管理。以贺兰山东麓国有景点为试点,在有效保护文物和生态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分离管理权和经营权。探索旅游景区一体化管理的路子。重点解决西夏王陵、贺兰口岩画和滚钟口景区由事业改企业,以激发活力,增强景区自我发展能力。

目前在市场化的价值取向下,国有景区改制,民营企业进入景区取得阶段性经营权,已成为全国的一个普遍现象。实际上,旅游产业中,企业的体制格局变化已是不可阻挡。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办法和途径,按照社会化投入,市场化动作的方式,通过改制、转让、租赁、托管等多种形式,促进国有景区走向市场。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信息化;银行;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步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对我国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农商银行也不例外。在信息化背景下,银行员工的思想认识出现了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鉴于此,本文对信息化背景下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银行思政教育工作有所启发。

1 信息化背景下银行员工的思想特点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银行员工的思想特点集中表现为:

其一,重业务经营而轻思政教育。目前,多数银行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过于注重业务经营,致使员工受此影响,在工作中重业务而轻思想教育,出现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之特点,有碍银行员工思想健康发展。

其二,思想波动大,过于注重个人利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银行员工的思想也因环境的变化而极易发生波动,主要表现为: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忽视国家及集体之利益;不关心党国大政方针,认不清社会发展形势;缺乏远大理想,唯利是图,以金钱为中心,贪图享乐。这些不良心态的出现,容易使银行员工在工作中缺乏自律意识,因受不良诱惑而犯下错误。

其三,信息化背景下,银行员工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在信息化环境下,银行员工可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多样化的思想和观念,其主流思想观念容易受到挑战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一些银行员工因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影响其工作、家庭和生活,有的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2 信息化背景下银行员工思政教育之机遇

信息化环境为银行员工思政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思政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主要表现为:

第一,信息化社会所带来的丰富信息为银行员工思政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各种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资料信息。银行政工人员可根据本单位思政工作之特点合理选择所需资料,使之成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以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育实效。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还有利于银行思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党的最新方针政策,收集重大事件及前沿信息,并据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使思政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第二,信息化背景下,传统银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被打破,银行思政人员可通过各种方式随时随地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通过网络实现思政教育资源共享,使员工接触更多的教育信息;通过在线互动交流进行问题探讨,实现思政教育的及时优化。

第三,信息化背景下,银行政工人员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思政工作之效率。传统的思政工作以说教为主,效率低下,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融于一体,能使思政教育更具生动性,更能吸引员工注意力,激发员工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说教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

3 信息化背景下加强银行员工思政教育之策略

(一)体现时代特征,创新思政工作方法

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云计算、网络社交广泛应用,人们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日益渗入银行员工之生活和工作的各领域,并潜移默化地产生着深远影响,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工作态度。据此,银行思政工作者可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将网络变为加强员工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一方面,银行思政人员可利用网络创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思政教育网站,鼓励员工在该网站上抒写自己对工作及生活的认识和心得体会,开展网络交流,从而对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观念进行引导,展开思政教育;另一方面,银行思政工作人员应优化网站栏目的策划和设置,尽可能一些银行员工感兴趣的热点问题,以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政治思想教育辅导工作。例如,不仅要开设廉政教育类栏目,贪腐要闻,表彰廉政优秀人物,还可创建职业规划、生活答疑、婚姻家庭等栏目,尽可能多角度、多方面发挥网站思政教育作用,提升员工整体思想认识水平。

(二)利用信息化环境,丰富思政教育内容

信息化时代下,银行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获得了拓展,教育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思政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多样化的教育内容,促进思政教育的深入进行。一方面,银行思政工作者应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收集网络教育素材,通过网络论坛、网站、数据库查找信息资料,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员工对此开展讨论,使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更加贴近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从而充分激发员工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热情。另一方面,银行思政工作者还可通过微博、微信上传各类思政教育资料,开展思政教育话题讨论,使思政教育深入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三)把握思政工作中心,丰富思政活动形式

对于银行来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应以银行建设发展为中心,以更好地开展业务服务。因此,银行思政工作人员应紧紧围绕银行的建设发展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党的十以来,金融行业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银行思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银行思政工作者积极转变思想,调整工作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资源,开展员工网络调查,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或开设在线课程、电教室,宣讲道德建设、廉政文化知识、党的政策方针,引导员工规范道德行为,端正工作态度,提升服务意识,为银行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思政学习教育,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以及政治观教育多个方面。因此,在开展银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把握好各内容之间的联系,分清教育的重难点,并针对员工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使思政教育深入人心。具体而言,应加强对银行员工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识,使之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此外,还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对网络不良思想产生免疫力,端正生活和工作态度,培养爱岗敬业良好品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促进银行员工积极上进,形成良好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郭家珍.互联网时代金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5(28):156-156.

[2]赵树华.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5(9):214-216.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产业基金 银行 发展模式

自中央明确鼓励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吸收社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来,基金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一带一路”、PPP模式、国企混改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投资实施过程中。当前地方政府及国企客户正逐步将产业基金作为解决自身转型发展和项目资金需求的重要工具,这就为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机遇,下面从政策背景、发展原因、银行策略三个角度对六大类基金进行逐一分析。

1.“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基金

政策背景:“一带一路”是提出的推进国内优势产业、过剩产业走出去,同时推动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的重大国家战略,未来该战略的不断细化和明确将对国内的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文化等行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发展原因:面对国家重大战略,各大银行已开始在“一带一路”领域进行加大投入。银行策略:在“一带一路”配套实施方案细节尚未公布的阶段,银行应主要挑选中央、省级政府已明确,由央企、省属国企作为参与方并且有明确还款来源和增信保障的重点项目作为基金的投资方向。

2.新兴产业引导基金

政策背景: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文开始全面清理各地方针对企业的税收、财政补贴等相关优惠政策,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只能通过间接投资方式来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因此各个地方政府续成立了各类产业引导专项基金。发展原因:政府引导基金拟投资项目多为各地政府主推的转型升级类企业,这部分资产代表着我国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参与此类基金不仅可获得政府财政引导资金的落户,加深银政合作关系,同时对银行的未来客户关系的建立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银行策略:此类基金在设立初期往往没有明确项目,银行可首先与政府建立并锁定基金合作关系,设置四层安全措施保障银行资金安全:(1)在基金层面政府财政资金和相关管理机构担任劣后级形成一定的安全垫;(2)在基金投资策略的选择上以银行熟悉的大型客户为主,同时银行拥有对投资决策的一票否决权;(3)项目投资条款方面要明确如无法通过上市或转让退出等风险缓释措施;(4)尽量让政府安排当地有实力的大型国企或担保公司对银行投资进行增信。

3.PPP基金

政策背景:PPP是国家力推的新型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目前各地已陆续公布了千余个PPP储备项目,累计金额已超10万亿。各地政府在经历了一段对PPP模式必要的学习和适应期后,预计2017年开始将迎来PPP项目真正落地的高峰。发展原因:银行目前持有的地方政府“信用”背书的城投平台类高收益资产将逐步被低收益的地方政府债置换,PPP模式的项下资产是目前由地方政府“预算支付”背书的替换融资平台资产的最好选择。银行策略:银行应主要选择参与两类PPP基金:一是政府主导的PPP基金,特别是财政支配能力较强的省级、省会级城市政府发起设立的PPP专项基金;二是社会资本主导的PPP基金,主要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央企、地方国企或城司、上市公司发起设立的PPP融资类基金。

4.国企混改类基金

政策背景:中央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是希望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平台,促进国企实力与民企活力的融合,创造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原因:银行布局国企混改资产主要是看重混改带来的活力和效率可使国有资产迅速增值,通过基金参与在分享投资增值收益的同时,还可为银行带来混改所包括的员工持股、定向增发等业务所涉及的各类金融服务机会。银行策略:银行可与当地政府签署基金有关的战略协议,并充分参与母子基金的建立和具体项目投资,比如建设银行通过其子公司建信信托参与广东省属国企的混改试点工作,开展了50家国企打包混改试验。

5.地方政府债务优化类基金

政策背景:中央解决地方存量政府债务问题的思路主要是包括三大方面:(1)到期债务由原债权人银行承销并认购地方政府债自行置换;(2)对于分配到各级政府的置换额度不够偿还的在建项目债务可以和原债权人协商展期;(3)地方政府债的资金用途只能是置换旧债或投资项目,不能用于偿还利息。发展原因:各地政府的主要需求体现在降低高息债务和解决到期债务的流动性问题。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实质上都是由地方政府信用保障的资产,收益高、期限短、还款有保障,是目前各家银行竞相争取的资产。银行策略:银行可以通过为省级、直辖市、省会和财政状况较好的市级政府发起设立债务优化基金,主要投资于三个方向:(1)替换地方政府存量高息债务;(2)为到期地方债务暂无法偿还、但未来还款资金有后续发债或财政预算资金进行保障的部分提供过桥资金;(3)对未来有明确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作为还款来源的地方项目提供过桥资金。

6.城镇化类相关基金

政策背景: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60%,需要约42万亿的投资拉动,这中间蕴藏着大量的棚户区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土地相关项目,这些是地方政府手中的最优质的资产。发展原因:银行在城镇化领域的业务可以全面带动银行与地方政府土地、税收、财政资金的全面合作,未来需要不断复制并进一步创新此类基金。银行策略:选取人口净流入,土地预计销售情况较好的地区的优质城镇化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土储、财政等各类资金账户监管、有实力企业担保或回购、地方财政支持、抵质押等一系列成熟的组合手段进行风险把控。

以上六类产业基金是银行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举措,也是满足政府及国企客户现实需求的有效工具。为适应市场发展和客户的需要,银行应尽快抓住宝贵发展机会,既可巩固与政府及国企客户关系,也为获得稳定高收益资产打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信银行:抢滩建立“一带一路”基金,《第一财经日报》2015年7月9日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6.004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6-007-02

收稿日期:2012-03-28

一、货币政策现状分析

近年来, 为抑制流动性过剩,预防通货膨胀的发生, 我国的宏观调控逐渐升级, 货币政策由“稳健”到“适度从紧”再到 2008 年的“从紧”, 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提至近年最高点, 商业银行信贷增长规模也必将收缩,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发展受到限制。为避免盈利水平的下降, 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商业银行需及时进行业务和收入结构调整, 积极面对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考验和挑战。

表一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走势表

表二 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幅度情况表

表1和表2表明,我国自2008年以来开始持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表明我国实施了紧缩的货币政策,这样连续的收紧银根会大大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流性,货币供给曲线不断左移。这势必对我国商业银行利润产生复杂的影响。

二、我国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背景

央行提出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基于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从国际形势来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增大,美国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美贸易顺差仍将带来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长,加之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大,国际金融资本将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外汇资金的流入导致流动性过剩压力加强,这需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从国内形势来看,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过高,成本推动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苗头强劲。

三、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提高贷款资源的稀缺性。

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在历次加息的政策中通常保持不变,加息对存款成本的上升推动有限;贷款重新定价速度快于存款,使得贷款收益率的上升先于存款成本的上升,因而上调存贷款利率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净息差。而且,央行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紧缩”,将提高贷款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贷款议价能力。

2.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信贷规模的不断压缩可以迫使商业银行重新审视信贷业务,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为商业银行推进这些领域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带来契机。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将为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中小企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领域的信贷增长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消极影响

1.货币政策的持续从紧,限制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空间,加大了银行流动性风险。

央行实施持续的紧缩政策,使大量资金被冻结,货币供给曲线持续左移,加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银行可贷资金将不断缩减,信贷规模会受到削弱,特别是零售贷款增势明显放缓。

2.加息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一步升级,从而增大银行代偿性风险和资本充足压力。

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总额达到了10.71万亿元左右,其中平台贷款8.4万亿元。目前地方性政府融资平台已经开工项目逐步进入投资和用款高峰,在监管层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整顿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烂尾”项目的风险有所上升,银行代偿风险增大。此外,随着国家宏观政策对房地产“二次调控”以及国家严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深入推进,该领域的信贷资产质量劣化风险加大。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从紧货币政策的对策

(一)转变经营方式,优化业务结构

1.商业银行积极寻求发展新思路。以存贷利差为主的收益结构逐渐难以为继,现实情况要求商行必须探索综合经营之路。

2.大力发展新兴中间业务,拓宽收入来源。一是加强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不失时机地开发与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境外投资相关的理财等金融产品,大力拓展零售业务,特别是中高端零售业务市场。二是密切对公对私、总分行、境内外行的业务联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三是加快专业理财师、投资银行队伍建设,通过薪酬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培养和引进相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加快理财业务发展。

(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率

商业银行应顺应贷款收紧的形势,把有限的贷款资源投向符合国家政策的节能环保产业、农业、公共事业、业务发展潜力大、信誉度高的客户。加强市场调查研究,进行市场细分,对资金压力较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途,盈利能力较好,资信度较高的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三)拓展国际业务,实施“走出去”战略

1.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到国外开设分支机构、收购国外银行,提高境外业务收入,优化利润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政策性银行发展前景篇8

今年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央行的房贷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房地产界大呼“冬天来了”!一位房地产界的知名人士认为:“这是近10年来见过的对房地产业最严厉的一个通知。”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房地产业6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许多人担心,如果房贷政策转变过快,导致大量烂尾楼、呆坏帐出现,那么银行已经发生的大量贷款收不回来,类似1993年的海南房地产风暴有可能再度上演。

客观地说,本次的房贷新政是一项收紧的政策,但是,此时推出这项政策,纯属事出有因。几个月前央行的一份报告指出,自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城市商业银行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9月30日发放的房地产贷款进行检查,结果表明,被检查的房贷中,有一定比例的违规。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已经出现过热的现象。

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往往以流动资金名义向商业银行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出现跨地区使用;建筑施工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垫资房地产开发项目。这些不规范的借贷行为,很可能导致金融风险,因此被《通知》明令禁止。

《通知》还明文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指所有者权益)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这一条件非常严格,一些实力不强、规模较小、运作不规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其工程下马资金难以收回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但是,这并不等于房地产的“冬天来了”。新政出台的用意显然不是要封死对房地产的贷款,也不是纯粹为了规避银行风险。

第一,《通知》虽然属于收紧的房贷政策,但是它仅仅是结构性收紧的房贷政策,而不是全面性收紧的房贷政策。一方面,对那些实力不强、规模较小、运作不太规范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毕竟是动了他们的奶酪,他们的利益有可能受到冲击。而对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讲,反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资质,有利于他们占领市场。另一方面,房贷新政出台,也是为了调整房地产结构。《通知》中规定:高档的商品房、别墅和第二次购房的首付款比例及贷款利率提高,但对老百姓能买得起的房子首付款比例及贷款利率不变,仍然保持较低的水平。这将会促进中低收入家庭具有购买能力的经济适用房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央行区别对待的原则,通过货币手段调节,使房地产开发的结构更符合老百姓的需求,足见央行的一片苦心。

第二,《通知》的出台,仅仅是对于房地产业房贷政策的局部收紧,而不是宏观政策的全面性收紧。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逐渐摆脱市场疲软和通货紧缩,走向复苏的阶段,当前宏观政策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刺激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推出该《通知》的目的是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防范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金融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仅仅是针对房地产开发中的不规范行为与房地产过热苗头采取了局部收紧的措施,仅仅是宏观政策放松这一大前提下的局部调整。

第三,《通知》的出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房地产开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问题。目前存在房地产单一贷款的现象,房地产的运作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主要的资金渠道就是找商业银行贷款。房地产对银行依赖过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新政出台还有一个积极意义,即促使人们思考如何解决房地产融资渠道单一化问题。

应当看到,此次银行新政出台的背景和1993年海南房地产风暴的情况大不一样,当时海南房地产已经投资过热,甚至投机盛行,泡沫非常大,存在巨大的风险。所以中央当机立断,对房产地业采取全面紧缩的政策。而目前,国内房地产业虽然有局部过热的现象,但与海南泡沫不是一回事,不是严重的投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