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11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92
  • 国际刊号:1674-5906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10650
  • 国内刊号:44-1661/X
  • 邮发代号:46-272
  • 全年订价:¥ 580.00
  • 发行地区:广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研究论文
  • 综述
  • 中国水稻土有机和无机碳的空间分布特征

    农业土壤碳库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水稻土是中国主要的耕作土壤,在土壤碳固定研究中具有现实意义。文章根据最近建成的中国1:100万数字化土壤图和全国1490个水稻土剖面数据,估算我国水稻土碳密度和储量,并进一步分亚类和区域研究了水稻土碳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水稻土面积为45.69×10^4km^2,占我国土壤总面积...

  • 中国八大湖泊冬季水-气界面CO2通量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八个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南四湖、洪泽湖、抚仙湖、洱海、滇池)冬季水体的水-气界面CO2通量进行了24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冬季洞庭湖、巢湖、洱海和滇池24h均为大气CO2的汇,其通量分别为-23.78、-16.08、-24.38、-17.94mg·m^-2·h^-1;鄱阳湖、南四湖水体则为大气CO2的源,其通量分别为35.7...

  • 粤港澳地区多环芳烃的多介质归趋

    以广东省及港澳两地为研究区域,在完全混合和稳态假设下采用多介质逸度模型估算了目前状况下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16)在环境各相中的质量浓度及跨界而迁移通量,并采用实测质量浓度数据进行模型验证。除个别数据外,预测质量浓度与验证质量浓度的差别在一个数量级以下,且多数在半个量级之内。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是当地PAH16的主...

  • 臭氧对南方3种木本植物的急性伤害症状及其生理指标变化

    近地层O3污染越来越严重,而O3污染对中国木本植物的影响的报道较少。作者对南方3种木本植物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米兰(Aglaia odorat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进行连续3d,每天6h的O3熏气处理。臭氧体积分数分别为200×10^-9和400×10^-9。实验过程中对植物的外部受害症状进行观察记录,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

  • 黄浦江沉积物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初步研究

    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黄浦江沉积物样品中PCB、Hg、Cd、As、Cu、Pb、Cr和Zn等8个污染要素进行了分析,对其污染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浦江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从总的污染程度来看,黄浦江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g,Cd,PCB,As,Cu,Pb,Zn,Cr。

  • 苯酚胁迫下罗非鱼组织中过氧化氢酶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动态变化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值分别为8.56±0.2U·mg^-1和15.48±0.1U·mg^-1,GST的正常值分别为4.39±0.20U·mg^-1和13.30±0.31U·mg^-1,均是肝...

  • 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沉积物及鱼体中DDTs和PAHs的残留与风险分析

    采用GC-ECD和GC-MS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鱼塘沉积物及鱼体中DDTs、PAHs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鱼塘积物中DDTs质量分数范围为2.87~8.25ng·g^-1,PAHs质量分数分布在61.76~196.05ng·g^-1(干物质量)之间;鳙鱼、草鱼等5种鱼肌肉样品中DDTs质量分数为5.47-125.27ng·g^-1(湿质量),PAHs质量分数为30.94~410.06ng·g...

  • 氮磷等营养盐对尖刺拟菱形藻生长的影响

    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 Halse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赤潮生物。通过对采集和分离于珠江口大亚湾海域的尖刺拟菱形藻藻种,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浓度氮、磷等营养盐限制下该藻生长增殖的关系和特征,以及氮磷比(c(N)/c(P))变化等对该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尖刺拟菱形藻对氮、磷的依赖性较强,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属...

  • “2007世界生态高峰会”将于2007年在京召开

    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和Elsevier出版集团共同发起并由国际生态学会、美国生态学会、东亚生态学联盟等23个国内外学术机构共同组织的“2007世界生态高峰会”将于2007年5月22-27日与“东亚生态学会联盟第三次国际学术大会”在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行。会议主题为“生态复杂性和可持续性:21世纪生态学的机遇和挑战”。内容覆盖当前国内外社会、...

  • 底质营养状况对黑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利用三种不同营养状况的底质,研究了底质营养对黑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营养水平最高的HH底质对黑藻的早期生长和光合有利,但在高温季节会严重降低黑藻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影响黑藻后期生长;(2)TR底质营养水平较低,该处理下黑藻生物最累积量较低;(3)HK底质能够充分满足黑藻生长的营养需求....

  • 植物净化床对双龙湖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

    通过对双龙湖A、B两座植物净化床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间的进出水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植物净化床对水体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A、B两座植物净化床对CODMn、总磷(TP)、氨氮(NH3-N)、总氮(TN)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71.41%和72.58%,出水水质平均为2.47和2.36mg·L^-1;TP的平均去除率为83....

  • 针铁矿纤铁矿催化降解苯酚动力学速率及其反应产物研究

    研究了针铁矿和纤铁矿在过氧化氢参与下对苯酚的催化降解的动力学速率与溶液pH关系,并用紫外吸收谱测定其反应产物的谱学特征,发现纤铁矿反应体系降解苯酚的速率大于针铁矿反应体系,其中又以pH=3.8的纤铁矿体系反应速率常数最大。当溶液pH=3-4时,苯酚可被完全降解,并有40%-60%有机碳(TOC)被矿化。当溶液pH=4~5时,苯酚可被转化为多酚...

  • 可见光下氮掺杂二氧化钛对巯基苯并噻唑的降解

    光降解反应中为了有效地利用可见光,以氨水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温和条件下制备出黄色氮掺杂二氧化钛。分别采用XRD、TEM、XPS和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均为锐钛矿相,晶粒随N/Ti配比的增加而增大;氮掺杂进入二氧化钛晶格中使可见光吸收增强。为控制水处理过程中的气味问题,以巯基苯并噻唑为探针,考...

  • 生态水泥中重金属测定方法研究

    生态水泥中的重金属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水泥回转窑混烧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总量及浸出性质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的重金属测定方法,并通过试验分析了各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1)荧光光谱法是最优的总量测定方法;(2)日前我国常用的浸出毒性测定方法不适用于水泥体系;(3)长期浸泡方法可用于测定特定条件下重金属的长...

  • 淹水还原作用下土壤镉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的初步探讨

    利用黄棕壤发育的水稻土(pH6.53),设置6个不同处理恒温(25±0.1)℃培养20d,初步探讨了3种还原强度土壤对Cd的吸附和解吸特征。试验数据显示:强度还原土壤,Eh和pH降低并稳定在-474mV和5.02水平,Cd吸附率由开始时的99.96%下降到94.70%,Cd解吸率平均为90.01%;中度还原土壤,Eh下降至-90mV左右,pH略有上升,Cd吸附率和解吸率平...

  • 镉污染土壤对潜在能源植物生长的影响

    利用重金属污染土壤种植能源植物是一种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新理念,但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人工镉污染土壤中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和亚香茅Cymbopogon nardus两种植物植株的生长状况和两种植物对土壤镉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当外源可溶性镉加入到土壤后,其主要是以生物有效性较高的状态存在。土壤镉...

  •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三种土壤Zn、Pb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以褐土(Cinnamon soil)、潮棕壤(Aquic brownsoil)和酸性棕壤(Acid brownsoil)为供试土壤,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土壤中重金属Zn、Pb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生长率的影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对不同土壤中有效态Zn、Pb含量的影响.并与野生环境中生长的灰暗异唇蚓(Allolobaphora caliginos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重...

  • 北方常见农作物根际土壤中铅、锌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Pb、Zn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多数作物根际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Pb比例降低.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Pb则显著增加;Zn则表现为可交换态比例略呈降低趋势,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

  • 基于CVM方法分析牧民对禁牧政策的受偿意愿——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确定居民对生态措施实施的受偿意愿,对目前迫切需要的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以及生态恢复和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用锡林郭勒草原为案例区域,通过入户调查及在那达慕大会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锡林郭勒草原地区牧民对禁牧措施的态度和受偿意愿。分析结果显示:53%的牧民愿意参加禁牧,而不愿意参加禁牧主要是由于补偿标准不合理...

  • 近50年来三江平原北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变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综合模拟和评价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区域案例研究方法是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核心,以中尺度的三江平原北部作为研究区域,重建并分析了自1954年以来该地区4个时段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及其时空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耕地的开发过程。结果表明1954年到2000年...

  • 干旱内陆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西北地区黑河流域为例

    从区域的角度,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退化,对于丰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又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文章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黑河为例,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分析和评价近17年(1987-2004年)来该流域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于整个流域环境的影响。研究...

  • 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度量和评价1995-2004年间的青岛市可持续发展程度。结果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青岛市的生态足迹显著上升,各类用地都呈现增加趋势,耕地增加程度最大,而水域则表现出不稳定;承载力明显下降,其中主要是耕地承载力下降,林地、水域等其他用地则有相对的提高。生态足迹和承载力的变化造成生态赤字进一步加...

  • 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利用海南省水文局提供的1960-2000年水文资料,对近40年来海南省三大河下游水体的含沙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下游水体4-11月份的含沙量一般都较大,而1、2、3、12月份的含沙量都很小,夏秋两季的含沙量明显高于冬春两季,这也跟三大河下游地区的不同月份和季节性平均降雨量分布规律基本相一致,说明降雨...

  • 南岭大顶山与鼎湖山常绿阔叶林种群分布格局对比研究

    为了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在南岭大顶山和鼎湖山的常绿阔叶林各建立了1hm^2永久样地。根据对样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测定,研究了两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多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位于南岭大顶山的常绿阔叶林群落较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但具有较少的胸径≥1cm的乔木个体。南岭大顶山...

  • 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的空间结构分形特征

    2005年5月至10月,应用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三江平原典型小叶章种群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空间结构分形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甸小叶章和沼泽化草甸小叶章的地上生物量与株高存在良好的静态分形关系,其分形维数(D)是对地上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积累规律的表征;二者地上生物量与株高的对数值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579~0.9...

  • 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物种空间分异规律的探讨

    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在地形、水分等因素制约下的植物物种空间分异规律。包括垂直分异规律和水平分异规律。首先,按照地形和水分的分异组合特点,把湿地生境分为较干燥生境、季节积水生境和常年积水生境。然后,在各个生境内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调查植物物种。调查分为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003年3个时期。范围包括三江平原的典型湿地植物...

  • 威海市区黑松林群落分析的研究

    根据威海市区黑松林的调查结果,分析了该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在11500m^2的样地里有维管束植物105种,它们隶属于39科89属,其中被子植物37科;裸子植物1科;蕨类植物1科。该群落以单种科和寡种科占绝大多数,单种属有75种,占总数的71%,种数大于2的有13科,占总数的33%。该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3个层次,乔木层主要以黑松Pinus...

  • 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组成与土壤采集地植被的关系

    土壤种子库作为区域自然植被恢复的途径之一,在实际应用之前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土壤种子库出芽植物组成与土壤采集地自然植被的关系就是一个需要弄清的问题。文章从土壤种子库的生态学意义出发,首次对森林表土作为城市自然植被恢复绿化手段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试验材料取自日本大阪府箕面市大阪国际文化公园都市建设地,选取面积为20m×20m...

  • 东江水源林不同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东江是广东省重要的河流,东江水源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内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深圳和香港的生活用水。作者针对现有水源林生态功能较差的情况,在广东省东源县设计和营造了8种不同混交类型的水源林,并对其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马尾松纯林相比,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以及格木×...

  • 长春市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

    对长春市郊区天然次生林、市内公园风景林、郊区防护林和农田等土地利用生境进行土壤昆虫幼虫调查,研究土地利用差异对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特征的影响。研究区共捕获土壤昆虫幼虫35科411只,其中鞘翅日幼虫14科319只,双翅目幼虫13科64只,鳞翅目幼虫8科28只。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生境土壤昆虫幼虫群落组成与生态分布存在差异,防护林和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