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大众文化研究转向:费斯克理论之考察

    在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费斯克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群众文化批判理论在阿多诺那里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一样,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在费斯克那里也得到了典型的、充分的表述。费斯克试图通过"双重聚焦"的视野或方法,克服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褊狭,从而希望更全面地认识大众文化。费斯克的大众...

  • 当代中国话剧若干问题反思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话剧进行了深思和探讨:一、话剧演出的市场机制问题,二、话剧艺术的经典意识问题,三、话剧创作的现实主义问题,四、学生演剧的开放性质问题。

  • 中国戏曲导演意识的现代转向

    在中国历史从近代向现代的转向中所呈现出的全新时代精神对作为封建社会主要宣传载体的传统戏曲的发展进程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它在客观上以一种较为自由开放的姿态导入新的创作理念,除带来戏曲题材及表现手法上的转变外,还在一定程度使对戏曲创作主体的认识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展开的类导演职能的戏曲创作实践,通过有机融合古今中西有益的表现...

  • 打破讲台幻觉的大学教室剧场模式初探——教育戏剧《校园戏剧理论与实践》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实验报告

    把普通大学教室变成教育戏剧的剧场,它的功能是用戏剧的方式完成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开拓与塑造。在教室剧场教学上最重要的原则不是个体成员为演戏而表现,而是为实现集体创造表现戏剧而参与体验,目的是让大学里有更多的戏剧参与者,在教室剧场创造中实现自我提升的实际体验。

  • 语言·动作·生活真实——探询话剧表演兼及当下话剧状况

    作为两种异质的演剧体系,传统戏曲与话剧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方式的差异。早期中国剧人在摸索话剧表演时,把握到两个要点:说白与模仿人生。但在实践中,说白曾一度陷入说白加唱、演说、口号式表演的误区;由模仿人生,虽摸索出情感式演技和模拟式演技,却也不乏弊端。中国剧人不断探索、克服弊端,并最终悟出西化与民族化相结合这一正途,引导话剧表演...

  • “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释义

    "纪之以三,平之以六,成于十二"的直接解读是:"用三之数产生十二律,用六之数平分十二律,由十二之数构成十二律"。其所含之义是:"用三分损益法来产生六律六吕十二律,用生成单双数二分的两组六律的损益严格交替生律方式来平分六律六吕十二律,六律六间(吕)十二律就由这以单双数二分的两组六律形态的十二个律吕来构成"。此句是乐官州鸠在向周景王详细...

  • 民国时期的学校舞蹈教育

    近代中国,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掠夺、奴役、宰割之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并奋起反抗。为了寻求救世良方,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出国门,接受科学、民主思想,从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及其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及其美育的思想基石,亦引领了中国现代舞蹈教育的方向...

  • 小剧场话剧的“场效应”及产业营销策略

    中国小剧场话剧开始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繁荣局面。话剧与影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话剧表演时观众与演员处于同一个空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观众也是整个表演的一部分,这也是话剧最具魅力的"场效应"。本文从小剧场话剧的产生与发展特点出发,以典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小剧场话剧的"场效应"以及其相应的营销策略。

  • 对戏剧性的再认识

    正如哈贝马斯主张的"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事业"一样,戏剧性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混沌概念,任何想要廓清戏剧性疆域的武断做法都是局限的,因为相对地,戏剧性就是无限,任何静止地把握它的性质都会显得僵化,因为戏剧性就是动态……它不断遭遇时代的诘问和自身的悖论。戏剧性没有固定的审美节点,它有狭义和广义、内在和外在、现实和虚拟之别。作为一种...

  • 新媒体时代舞台艺术的奇葩——多媒体戏剧

    随着大众媒介的日益发达,人们时刻被影像所包围,已无暇顾及传统的舞台戏剧,传统戏剧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有人认为戏剧即将"终结"。本文认为戏剧不会终结,只是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而以一种更加具有时代特征的形态展现给世人——多媒体戏剧。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戏剧创作所经历的剧本构思、戏剧编排、舞台表演三个阶段中给戏剧创作带来了巨大的...

  • 天堂城市中一曲柔美动人的抒情乐章——论1925年马尔智的杭州西湖蜜月日记与照片

    2009年11月13日—30日,题为"1925年马尔智的杭州蜜月"的老照片和日记展在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唐云艺术馆正式展出,引起了杭州市民们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参观展览的人次突破了6万。本文介绍这次老照片和日记展的背景、内容和由来,并且对中美合作、共同发掘中国近现代史珍贵资料和加强文化交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现代派的波希米亚情趣——解读马蒂斯的《舞蹈》、《音乐》

    马蒂斯极为喜欢舞蹈,认为舞蹈是一种惊人的事物:生命与节奏。本文从三方面,即追求以浪漫型艺术为体裁与主题,以强烈的色彩、光等作为舞蹈、音乐主题的表现形式,来表达浪漫情趣和诗的意境,说明马蒂斯《舞蹈》、《音乐》具有现代派的波希米亚情趣。

  • 新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高校海归族的生存策略研究

    作为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和载体,海归新一族在我国社会中选择什么样的生存策略,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策略,这不仅是重要的文化心理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帮助他们再社会化、甚至帮助他们改变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本文对浙江省部分高校的海归学者做了深入访谈,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挖掘、刻画他们的适应、生存策略。不仅如此,我们还将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

  • 21世纪以来中国戏剧的发展路向

    本文将21世纪以来中国话剧的演出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面貌和艺术特点进行评析,指出当代舞台显现出三大态势:一是经典剧目、保留剧目的复排、重演占据相当比例,二是原创剧目的创演逐渐显示实力,三是小剧场戏剧演出仍将继续,并呈现流行化、多元化态势。在现代语境下,探索人性、反映现实的戏剧仍是发展主流,而职业、非职业的民营剧团的出现,...

  • 反思“戏剧性”:一段问题史

    "戏剧性"问题的提出与关于"戏剧观"讨论的展开构成了新时期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成为新时期戏剧艺术本体自觉的一个重要坐标。历史上"戏剧性"诸成说各有所偏,重要的是需要把握"戏剧性"的人性价值和审美内涵;就新时期中国戏剧学界对于戏剧性阐释的不同路径与方式而言,显示了各自不同的学理取向及价值得失。

  • 论伶人家族职业隔离制度及其政权策略

    中国伶人家族因为职业关系,而被中国传统社会"隔离",从人身自由和人格精神多个方面对伶人进行了全面的"隔离"包围,主要包括婚姻、科举、服饰、社会行为、公共舆论等"隔离"方式,前四种"隔离"都是一种强力制度,属于国家机器范畴,"是在政治社会中实现强制",后一种"隔离"则是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是在市民社会中建立权威"。伶人家族职业隔离制...

  • 中国现当代话剧舞台上的鲁迅作品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逝世以后不久,田汉和许幸之分别把《阿Q正传》改编为话剧剧本,两种版本在沦陷前后的上海以及大后方重庆等地区多次上演。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世纪50至60年代,演出机会较多的鲁迅作品仍然是田汉版和许幸之版的《阿Q正传》。此外,虽然也有一些新的改编,不过,好像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1981年鲁迅诞辰100周年前后,舞台上的鲁迅作...

  • 两条腿走路剧场:香港话剧的生态

    在市场经济和流行文化的当前,香港话剧如何应对冲击?答案是两条腿走路。在经济的范畴,一方面接受政府队文艺团体的资助,另一方面有呼应政府"用者自负"的要求,积极开拓市场,把话剧资产化,不得不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要求。在文化的范畴,话剧结合高雅与流行文化的因素,或从高雅迎合流行文化的要求,或从流行文化出发,提升到高雅的层次。香港话剧竭力再...

  • 从金枝演社的“胡撇仔戏”混搭美学看台湾文化认同

    自1987年台湾解严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势的变迁,本土化与主体认同(subjective identity)意识不断高涨,影响所及,许多剧团在创作思维与作品的题材内容方面,也不乏从台湾历史与文化撷取精华与灵感的案例。有些从近一甲子(1949年以来)的两岸情感纠葛取材,有些聚焦日治时期(1895—1945)的小人物生存处境与冲突,少数则描写19世纪末在台外国传...

  • 从幼稚模仿走向自觉成熟——会展设计研究综述

    会展设计是会展活动对展示空间和表达行为所做的事先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意义表达,加强沟通交往。其外延包括展示对象设计、空间布局设计、照明道具设计、平面及多媒体设计,以至会展场馆设计等。它关系到会展活动的成败进退,因伴随会展业走向繁荣而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设计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从设计艺术以及经济、社会、文...

  • 维护与发展——当代中韩“汉字与书法”观点解析

    汉字与书法对中韩两国的文化而言关联甚密。本文从汉字与书法在中韩两国的历史与现实境遇谈起,重申维护与发展汉字与书法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使命。

  • 用意象图式行事——戏剧研究中的认知转向与历史学家眼中的经验问题

    经验问题一直为历史学家所关心,他们在历史语境中对经验所做出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而对经验的理解又将直接关系到戏剧研究。本文首先梳理几位历史学家对经验的解释,然后引入具身现实主义,即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认知无意识",认知无意识怎样建构经验?思维图式和隐喻怎样帮助建构主体经验?传统美学和修辞学与该理论有哪些契合点?最后运用具身现实主...

  • 欧盟政策中的文化与公民身份

    自由主义传统一般认为,公民身份是包含权利与义务的一种法律地位。而社群主义和共和主义的学者则更关注公民身份的本质维度;他们指出,社会平等不仅仅意味着物质财富的分配公平,同样也意味着对文化差异的承认。公民身份越来越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概念。本文运用政治学理论分析了欧盟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探讨了欧盟内文化与公民身份的关系。

  • 创意、健康与艺术倡导

    创意通常与创造以及新想法有关。对于创造力的发明识别这一观点对艺术创新的概念来说太褊狭了。艺术创新包括了重塑传统以及感情或情感的进程。在艺术倡导中广泛流行的关于创新即发明识别的观点阻碍了艺术创新更广泛的层面。本文着眼于艺术创新的情感层面,调查了"艺术疗法"以及这种类型的经验教训对于改善艺术倡导讨论的说服力的作用。

  • 祇园祭山形彩车伴奏之起源探索

    为了论证中国的文艺文化给日本文艺文化带来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园祭的伴奏,并对以往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认为今天在日本随处可见的"山车祭"的称呼可以追溯至唐玄宗时期。

  • 朱玉劫钵图卷(局部)

    年代:元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111.4厘米。朱玉(1293-1365),字君璧,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喜绘事,从永嘉王振鹏涟,遂精画界。此卷描写《宝积经》中故事:鬼子母暴虐成性,生子一万,杀人子女为食;如来佛遂将其幼子镇于琉璃钵中.鬼子母率众魔百十余揭钵救子未果;佛趺坐莲台,庄严自如,鬼子母最终发誓永不杀人,皈入佛门,鬼子得从钵中放出。该故事宣扬...

  • 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宗庙是朝鲜王朝供奉祖先的王家礼教祠堂。它位于汉城,是进行集歌舞礼乐于一体的祭祀仪式的地方。现在这种仪式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王室后裔组织祭祖活动。这种独一无二的礼教祭祀活动,于中国也已不复存在,却出自中国经典古训中的敬祖孝宗思想:在祖先灵魂安息的处所,为之祈求永恒平安。现在的祭祀形式仍沿用15世纪的典籍所记载的程序:主...

  • 征稿启事

    1.本刊内容包括文化研究、艺术研究、海外新译三大板块;设有文化经济、长三角文化、文化视野、艺术学、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美术造型等栏目,欢迎在上述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性、创新性的优秀研究成果来稿。2.来稿必须未曾在任何出版物及互联网发表;请勿一稿多投。3.来稿请在正文外附加2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2-5个关键词、注释、参考文...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