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我国区域文艺表演团体行业竞争力实证研究#

    科学、客观评估区域文艺表演团体行业竞争力可以为政府主管部门、文艺表演团体制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结合区域文艺表演团体行业发展现状和规律,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区域文艺表演团体行业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在2012年度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文艺表演团体行业发展数据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根据评估结果,我国区域文...

  •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传统工艺美术开发研究

    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以人为载体,工具在手,技艺在身,其技术本体是与人的生命本体一体化的存在。传统工艺美术是与劳动主体叉融为一体的活态技术本质。在机器工业化的时代,工艺美术的一些优势应该得到保留与发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实践形式、协作工作模式、产品的实现形态...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困境分析与品牌塑造途径— 基于文化叙事学角度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文化型,是基于现有文化的创新。以江苏省为例,从纵横两方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发现,在纵向方面,文化保护不善,传播方式不当,外加刻板印象;在横向方面,消费者缺乏民族信仰和文化认同,企业创新力不足,与文化契合度不足,缺乏品牌建设。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文化叙事学的角度,首...

  • 南北故宫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的比较与借鉴

    在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如火如荼的当下,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而起步稍晚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相比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无论从发展背景、阶段,还是设计生产、宣传营销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而一个好的文创产品只有坚持从设计者、设计物、设计环境三个维度入手设计和开发,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博得大众。

  • 梅藤更笔下的杭州记忆

    梅藤更是一位对杭州医疗事业现代化做出卓越贡献的传教士,目前对他的相关研究很少。更不为人所知的是,他也曾通过信件保存了大量有关杭州的历史记忆。本研究通过翻译、梳理梅藤更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于1917年的几十封来往书信,结合其他史料,从布道、行医、梅藤更对杭州的记述三个视角,呈现这些杭州记忆,管窥1917年梅藤更在杭州的活动。本...

  • 鸦片战争期间克里水彩画中的舟山

    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舟山成为英国进攻的第一个中国岛屿。英国随军医生爱德华.霍奇斯.克里用日记和画笔,详细记载了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的场景及他在舟山的所见所闻,主要内容包括舟山群岛的港口、建筑、风俗、农业,以及英军两次攻占定海并陷入困境的情况。在克里看来,舟山是英军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硝烟里的舟山依然美丽。

  • 2000—2012年视唱练耳研究情况分析

    视唱练耳学科是音乐学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视唱练耳能力是每个音乐工作者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本文对新世纪以来2000—2012年期间有关视唱练耳教材、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杭理与分析,力图从现有的科研成果中找出研究规律,希望能够对更多的学习者有所启示,对视唱练耳学科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有所裨益。

  • 梅兰芳艺术精神与文化空间刍议

    “梅派”表演构成梅兰芳艺术的基础和主体,是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范畴,其传播和弘扬均有相对明晰的指向和目标,但梅兰芳的历史文化意义,却远不止“梅派”一词所能全部归纳。梅兰芳艺术精神是对“梅兰芳”这一文化符号更具涵盖、也更为核心和本质的概括,是诠释梅兰芳之所以为梅兰芳、“梅派”之所以为“梅派”、梅兰芳所以能够缔造京剧之崇的...

  • 论戏曲传统剧目的推陈出新— 以浙江省为例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浙江省戏曲传统剧目推陈出新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园记》到《西厢记》《荆钗记》《九斤姑娘》《张协状元》《公孙子都》《白蛇前传》等等,为戏曲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要总结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经验,认识和掌握其规律,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从今天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

  • 男尊女不卑:“十七年”间越剧中的性别观探析

    越剧是流传于上海和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十七年”间在上海发展至高峰。在中国众多剧种中,它以全部是女演员、擅演爱情婚姻戏、观众多为女性而著称。越剧中的主要男性形象,是一类有别于传统主流男性形象的、以婚姻家庭为生活重心的完美丈夫之形象。通过对此类男性的想象与向往,越剧提出了特有的“男尊女不卑”的性别观。它是上海女性群体对...

  • 越剧《双飞翼》引发对戏曲新编历史故事剧的些许思考

    历史剧的概念存在较大的争议,引起了文艺界多次大讨论,且当下滥用、套用、假用历史剧概念的现象层出不穷。新编古装戏缺乏历史剧定义的基本要素,因而很多看似历史剧的新编戏都采取了避开历史剧这顶“帽子”的做法,或将其冠名为“新编古装戏”“新编历史故事剧”。文章以新编越剧《双飞翼》为例,认为在历史题材戏剧作品冠名问题上,称其为新...

  • 参军戏源头新说

    关于参军戏渊源的说法,大概有三种:其一东汉说,其二后赶说,其三盛唐说。对此三种说法应审慎待之。据本文考证,唐参军戏肇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踏谣娘》,得名于唐初李象先参军僚属之事。

  • 闲暇、生计与文化——对北京八角鼓票房的历史考察与流变思考

    在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话语背景下,特别是在岔曲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情况下,八角鼓票房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通过描述北京八角鼓票房发展的历史全貌,呈现票房各个时期的特征,即从最初作为闲暇时的娱乐,到被迫成为谋生的手段,再到文化传统的延续。票房的流变既呈现曲艺和社会组织发展的自身规律,又与满族、旗人的历史变革...

  • 国人对“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 的误读与建构

    马克思的“莎士比亚化”指的是作者应当掌握历史的发展方向,赞颂进步的阶级,批判没落的反动阶级;“席勒式”是指作者将腐朽的阶级当作时代的精英来描写。但许多学者错误地将这两个概念理解为形象化的创作和概念化的创作,并将恩格斯提到的“现实主义”“福斯泰夫式的背景”“生动性”“丰富性”“性格描绘”纳入“莎士比亚化”的范畴,把他的...

  • “清算”好莱坞:论战后中国对美国电影的批评模式(1945—1950)

    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在政治形势的影响下,好莱坞电影在华经历了由兴盛到衰落,再到被清除的历史命运。随着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好莱坞电影的批评也经历了从批评到批判,再到限制放映,直到抗美援朝时期实行全国性清除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本文将从“个体式”批评、“集体式”限制和“全国性”审判三个层面,详述战后对美国电影...

  • 劳动.城乡.认同:台湾“后新电影” 中的地方性空间

    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于都市的不断扩张,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界线朝向乡村靠拢。台湾的都市发展也不再像“亚洲四小龙”时期那样充满生机,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源来促使人们往城市移动、生存。在台湾“后新电影”剧情中受挫、离开城市的主角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他们面对着城市扩张的状态,不得不以“失败者”的面目重返故乡,进而试图探寻重新认...

  • 台湾当下青春电影论析—以《沉睡的青春》为个案

    青春电影一直是受台湾电影青睐的一个类型,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清新基调、唯美爱情、文艺气息和热带风情”,一股小清新之风吹进了华语影坛。文章以郑芬芬编剧并执导、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台湾上映的疗伤系列青春推理影片《沉睡的青春》为个案,以“等待与追寻”“沉睡与唤醒”“细腻的叙事章法,纯净唯美的画面”“唯美诗意的意象,独特...

  • 法国洛可可艺术的中国风研究

    十八世纪法国洛可可艺术中可见的中国视界,是在西方主体建构之中最显著的他者世界。异国凝视之下所显现的渴慕与欲求都在中国风艺术作品中挥发,其在洛可可艺术沃土中培植出的极致表现,影响了以后西方装饰艺术的动向。在面对中国风作品时可直接感受到的是一个异质的、混杂的观看经验,看似中国却又不是中国,看似西方但又指涉中国,唯一可准确...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