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电声音乐中的道教与藏传佛教——技术作为一种诗意的比喻

杨依诺 戏剧之家 2018年第13期

摘要:第一代中国电子音乐作曲家,在20世纪80年代凸显出来,很大程度上他们在欧洲接受了主要的学习与训练。例如,电子音乐作曲家张小夫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ENMP)。在那里,他吸收了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电子音乐理念和技术。完成学业后,这些作曲家以促进电子音乐在中国的推广为使命。在国家的支持下,张小夫等人三十多年来发起了众多的国际音乐节和大师班。尽管这些中国的电子音乐作曲家在作品中所使用到的电子音乐技术是以欧美音乐学院为基础,但指导其音乐创作的美学原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张小夫强调音乐沟通的重要性,他希望音乐作品可以被听众所理解,其中电子声音和技术也可以被赋予明确的诗意。张小夫的立场反映了许多中国电子音乐作品普遍使用到的标题。电子声音在中国的一些作品中被重新设想为表达中国哲学理论方面诗意的比喻。例如,张小夫的"诺日朗"通过Loop技术象征着植根于藏传佛教的生命轮回。在他的作品《脸谱》中操纵混响技术,体现了传统京剧和道家的美学观念。笔者认为,它并不是两种不同的音乐语言的结合,也不是将中国电子音乐与西方的实践区别开来,而是作为一种混合体或本地变形的方言;相反,中国作曲家通过对具有象征意义的技术进行改造,获得了独特的语言身份。

关键词:中国电子音乐张小夫藏传佛教道教冷岑松

单位:苏州大学音乐学院; 江苏苏州215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720.00

关注 35人评论|3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