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民办教师论文8篇

时间:2023-03-15 14:58:05

民办教师论文

民办教师论文篇1

民办高校办学跟随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具有市场化的显著特性。可以说民办高校教育的市场化已经是民办高校的一种标签。民办高校在把市场机制运行应用到高等教育的实践中时,具有显著的市场特征: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这也是民办高校办学独有的几大市场特点。从民办高校教师的结构层面来看,民办高校教师跟随民办高校市场化的特征实行聘任制。聘任制一方面使高校教师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和社会属性,一方面使教师的气质更接近企业员工。从当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看,不少民办高校在教育理念与培养教师理念上对民办教师师德建设重视不够。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比例较公办学校的高。郭建如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与民办高校的组织管理特征》一文中曾对高校教师队伍特点进行研究,民办院校师资队伍的共同特点是以兼职教师为主体,退休教授和青年教师居多,中坚力量教师(35-45岁副教授)较少。市场化的民办高校教师受市场影响深刻,有些青年教师在道德风尚方面对自身要求不高,客观上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从民办高校办学属性看当前青年教师的道德状况,社会激烈转型以及市场化风云变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奉献精神不足。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意见

不论公办高校抑或民办高校,高校都需要职业道德。从社会的文明、教育的规律以及高校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全面谋划、提高标准、不断完善。对比退休的老教师,青年教师更有可塑性,要让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与学校共发展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一个高校的理念是高校进步的灵魂,是方向的指引。师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大学生,关键在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以及能否把这一理念贯穿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三亚大学为例,三亚大学是一所建校刚刚十年的年轻学校,但是三亚学院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及时更新,抓住教育的时代脉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自身特色,同时不忘学习老牌大学的优良传统。2014年9月,三亚学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的民办高校德育研究院成立,这也是清华大学担负国家德育教育研究的研究中心首次在民办高校设立研究院。对于民办高校,建设成高起点、大志向的高校,为我国精神文明和思想建设积累经验责无旁贷。

2.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制度保障

民办高校的教育市场化逐步渗透到民办高校建设的各个领域中,既然是市场,就要建立好市场本身,为高校教师师德提供宽广平台。既然是市场更要坚持符合事物本身规律,根据高等教育规律改变资源配置。

(1)坚定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取向。

高校教师的学术取向即为教师的职业理想。所谓职业理想,就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希望达到的某种成就。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要重视教师的职业理想保护。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一样有大学之精神,就像董云川所说:“大学教师若无能于学术研究,其知识便是僵死的,就不会具有鲜明的科学追求精神,也就无法进入大学科研和教育要求的境界,无法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无法拿出学科前沿的学术成果,也就失去体现大学本性的能力基础”。民办高校在学术上重视评价制度,以尊重知识、尊重专业为核心,是保证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前提。

(2)科研环境保障,资金条件支持。

青年教师面临工作、生活双重压力,民办高校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安心做科研的环境,并且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企业解决学术经费紧张、科研资金不足问题,帮助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

(3)坚持教学、科研和师德相统一的职业观。

要想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理想,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就要对教育作用有深切理解和重视。师德是教师处理自己和他人、集体以及社会关系的准绳,是教师从业行为的准则。教师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了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才能产生高尚的师德行为。教师职业具有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提升科研水平、磨练教学的艺术,形成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力:用宽广深厚的知识、躬身践行的敬业精神感染学生,让学生见贤思齐。

(4)青年教师要注重自身建设,力求德才兼备,服务社会。

马克思指出,“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青年教师应该精心提炼教学内涵,教授方法,做好本职工作。要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还要找到自身与团队的正确结合点,融入团队,构筑学术的共同体,不断提升自己,做真正有德有才的合格教师。

三、结论

民办教师论文篇2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建设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师和一部分50岁以上的教师组成,而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大。青年教师对于未来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首先,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当中,专职教师中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在某些民办高校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年龄多在35岁以下。而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术专长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在有些学校中甚至没有。这在许多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乃至今后的发展。

其次,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招聘的全国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少量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进入学校,往往缺乏高校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同时,因为世俗偏见,民办高校通常被认为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所以有些青年教师把在民办高校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教师,并降低教学质量。

第三,民办高校属于自筹经费的社会力量办学,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了节省开支,民办高校中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公办高校,现在的青年教师又背负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只能多上课。有的老师一周课时多达25个学时,下课后身心疲惫,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和写论文了。这些致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第四,民办高校的年轻教师在继续教育和参加培训方面也有诸多困难。这些教师大部分本科学历,往往意识到自己的学历低,意识到在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速和竞争激烈,求职困难的今天,自己处于劣势,因此,有着强烈的在职读书,提高学历学位的愿望。但因学校的资金有限,往往不能负担在职读研、读博的费用,这就限制了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

二、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每年我国有数十万青年毕业于各个民办高校,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些毕业生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而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到学生身上。所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教师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搞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极大丰富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促使他们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扩充新的教育领域,借鉴新的教育方法,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使青年教师努力把所学到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水平。

2.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和进步。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更易于和学生沟通交流情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学生思想,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3.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突出矛盾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高等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国外比较,最大的差距是教师队伍水平上的差距。据调研,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真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师”级人才比较少,能够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的拔尖创新人才不足,这在民办高校中更显突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学位水平,加速培养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

1.常抓不懈,搞好专职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首先,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民办高校是国家整个高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任教就性质来讲与在公办高校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同样是光荣的,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树立起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风范。其次,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有其特殊性,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用特殊的思维、思路和方法,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有一手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再次,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相比,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工作应该更主动些,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好示范,为校风、学风建设多承担责任。最后,民办高校专职教师要虚心肯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外聘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和丰富教学经验。

2.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为青年教师的进修提供条件和帮助,鼓励他们报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作为校方还要关心在读硕、博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成回校,要及时兑现有关待遇和奖励。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少数新办专业,急需培养专业教师的单位,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批选送青年教师进行单科进修;也可通过以访问学者的方式,同有关重点院校的专家、学者合作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总之,要拓宽渠道,加快对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长,争取能按时或破格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也要注重专职教师的进修提高,逐步营造宽松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激励他们脱颖而出,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使之成为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凸现办学特色、树立学校信誉的中坚力量。

3.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跟踪培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选派身体健康,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正、副教授担当。每位指导教师可跟踪培养1-2名青年教师。期限一年,实行定时定人跟踪培养。指导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指导他们上好每一节课,提高他们的授课艺术和授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师德师风;讨论教材,审查教案;做好听课记录,及时指出青年教师备课授课中的不足;指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努力,使全校教师队伍有机组合,相辅相成,共同为搞好教学工作做贡献。

4.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人才。如果说加强培训是中心环节,那么建立健全动力机制,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则是激发工作热情的保证,让青年教师素质在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得到提升。首先,倡导爱生乐教的风尚,树师德标兵,以身边人身边事鼓舞人激励人。其次,对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年终考核时给予优先考虑。最后,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奖励津贴,学生参加省市级科技比赛获奖的,对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让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引进高档次的教师,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不采取特事特办很难见效。实际上,有几所民办高校已经这样操作。浙江万里学院在引进教师中明确教师的年薪、住房、工作量、考核、奖励和科研经费配套等等,领导亲自主持和参与人才引进工作,一年就引进教师百余人,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引进方面,关键是要做到心要诚、责要明、惠要实。

5.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强化职能技能训练。学校分学期、分内容、分层次举行优质课竞赛、说课活动、教案设计、普通话竞赛、书法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教法考试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古人云“功到自然成”。通过各种竞赛,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规划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依据职业生涯的发展持之以恒,扬长避短,从而付诸于实际行动,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前所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坚持“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文化精神,始终保持知识、学术的独立性,逐步形成积极、宽松、自由的治学风气,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于刚在教师培训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新发展.

[2]龙君伟.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东高教育出版社,2002.

民办教师论文篇3

【关键词】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建设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主要由青年教师和一部分50岁以上的教师组成,而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很大。青年教师对于未来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相对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优秀青年教师队伍。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首先,民办高校的教师结构当中,专职教师中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在某些民办高校中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这些青年教师年龄多在35岁以下。而35岁至50岁之间的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学术专长的中年教师人数很少,在有些学校中甚至没有。这在许多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关系到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乃至今后的发展。

其次,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最近几年招聘的全国各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少量的研究生。他们从学校进入学校,往往缺乏高校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同时,因为世俗偏见,民办高校通常被认为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所以有些青年教师把在民办高校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教师,并降低教学质量。

第三,民办高校属于自筹经费的社会力量办学,没有国家的财政拨款。为了节省开支,民办高校中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而且,由于民办高校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公办高校,现在的青年教师又背负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只能多上课。有的老师一周课时多达25个学时,下课后身心疲惫,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和写论文了。这些致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较低。

第四,民办高校的年轻教师在继续教育和参加培训方面也有诸多困难。这些教师大部分本科学历,往往意识到自己的学历低,意识到在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快速和竞争激烈,求职困难的今天,自己处于劣势,因此,有着强烈的在职读书,提高学历学位的愿望。但因学校的资金有限,往往不能负担在职读研、读博的费用,这就限制了青年教师自我提高的空间。

二、加强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每年我国有数十万青年毕业于各个民办高校,走上工作岗位,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些毕业生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而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青年教师是民办高校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的教学水平、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又直接反映到学生身上。所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教师素质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搞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极大丰富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政治思想觉悟,提高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促使他们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扩充新的教育领域,借鉴新的教育方法,构建新的教育模式,使青年教师努力把所学到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水平。

2.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稳定、发展和进步。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更易于和学生沟通交流情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稳定学生思想,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有利于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水平,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

3.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是解决当前教师队伍突出矛盾的重要手段。现在,我国高等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国外比较,最大的差距是教师队伍水平上的差距。据调研,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真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大师”级人才比较少,能够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的拔尖创新人才不足,这在民办高校中更显突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学位水平,加速培养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直接关系着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

1.常抓不懈,搞好专职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首先,每一个教师都要明确,民办高校是国家整个高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办高校任教就性质来讲与在公办高校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社会培养现代化的建设人才,同样是光荣的,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树立起严谨求实、爱岗敬业的良好师德风范。其次,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有其特殊性,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用特殊的思维、思路和方法,既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也要有一手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再次,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师相比,责任更重,要求更高,工作应该更主动些,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好示范,为校风、学风建设多承担责任。最后,民办高校专职教师要虚心肯学,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外聘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和丰富教学经验。

2.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为青年教师的进修提供条件和帮助,鼓励他们报考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作为校方还要关心在读硕、博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成回校,要及时兑现有关待遇和奖励。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少数新办专业,急需培养专业教师的单位,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批选送青年教师进行单科进修;也可通过以访问学者的方式,同有关重点院校的专家、学者合作研究,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总之,要拓宽渠道,加快对青年教师的进修培训,使他们能尽快成长,争取能按时或破格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学校也要注重专职教师的进修提高,逐步营造宽松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激励他们脱颖而出,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使之成为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凸现办学特色、树立学校信誉的中坚力量。

3.建立跟踪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作为跟踪培养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选派身体健康,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正、副教授担当。每位指导教师可跟踪培养1-2名青年教师。期限一年,实行定时定人跟踪培养。指导教师要帮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把握教学各个环节,指导他们上好每一节课,提高他们的授课艺术和授课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师德师风;讨论教材,审查教案;做好听课记录,及时指出青年教师备课授课中的不足;指导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通过努力,使全校教师队伍有机组合,相辅相成,共同为搞好教学工作做贡献。

4.建立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人才。如果说加强培训是中心环节,那么建立健全动力机制,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起来,则是激发工作热情的保证,让青年教师素质在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中得到提升。首先,倡导爱生乐教的风尚,树师德标兵,以身边人身边事鼓舞人激励人。其次,对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年终考核时给予优先考虑。最后,对在国家核心期刊和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发放奖励津贴,学生参加省市级科技比赛获奖的,对辅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让优秀的青年教师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引进高档次的教师,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不采取特事特办很难见效。实际上,有几所民办高校已经这样操作。浙江万里学院在引进教师中明确教师的年薪、住房、工作量、考核、奖励和科研经费配套等等,领导亲自主持和参与人才引进工作,一年就引进教师百余人,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引进方面,关键是要做到心要诚、责要明、惠要实。

5.组织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强化职能技能训练。学校分学期、分内容、分层次举行优质课竞赛、说课活动、教案设计、普通话竞赛、书法竞赛、多媒体课件比赛、教学教法考试等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古人云“功到自然成”。通过各种竞赛,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实际进行自我规划来确定奋斗目标,并依据职业生涯的发展持之以恒,扬长避短,从而付诸于实际行动,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前所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民办高校发展的长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为之付出艰辛的探索和努力。坚持“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现代大学文化精神,始终保持知识、学术的独立性,逐步形成积极、宽松、自由的治学风气,这是民办高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于刚在教师培训创新研讨会上的讲话.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高校教师培训工作新发展.

[2]龙君伟.校本人事开发与管理[M].广东高教育出版社,2002.

民办教师论文篇4

摘要:本文从分析整个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构成八手,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建立专业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加快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承担者,是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台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振兴民旋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见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当前高教事业陕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教育质量已经成为高校竞争的主要内容。对于民办高校来说,质量更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笔者从民办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当前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商榷。

一、外聘教师为主,退休教师居多的教师队伍现状及形成原因

由于民办高校起步迟,又是社会投资,不可能像公办学校一样,一开始就建立完备的专职教师队伍。因此,就绝大多数民办高校来说,都普遍采用了从社会上聘请教师的办法,而主要对象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增多,教师需求增加,退休教师不够用了,也聘用一部分公办学校在职教师参与民办高校的教学工作。后来,一些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也出现在民办高校的讲台上:综观整个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构成,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兼职教师和在读或待分配研究生,是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成分。其中,退休教师是这支队伍的主体据笔者了解,退休教师大致占到民办高校教师总数的75%以上,在一些办在大城市的民办高校,甚至达到90%以上这还不包括学历文凭考试性质的专修学院,在这些学校,就浙江省的情况来说,几乎可以说百分之百是退休教师。近据民办高教委“百所民办高校”的调查,在103所民办高校中,90所学校有专职教师.其中,专职教师少于20人的民办高校35所,专职教师人数为20—4O人的24所,即院校专职教师人数不超过40人,再加上l2.6%院校(13所)无专职教师(没有填写),也就是说,有近80%的民办高校没有专职教师或专职教师人数较步。这个情况与笔者了解的基本相符。

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走“借用”社会力量之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民办高校的开办.首先是补充高教资源的不足的需要。经济建设需要高校培养更多的高级人才,人民群众渴望接受更高的教育,大批高校退休教师热切希望继续为培养人才作贡献,一些有远见的教育事业热心人士有意投资高等教育,使得民办高校应运而生。民办高校本身是运用新的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产物。在民办高校创办初期,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在计划经挤环境下形成的对民办、民营的片面认识,人们不太愿意到民办高校专职任教;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阻碍着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建立;社会上又存在着不小的可用的退休教师队伍。这些原因.使得民办高校不需要建立专职教师队伍仍然能够组织教学工作,这是形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的主要原因。民办高校发展初期社会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是资源不足供求失调的矛盾。在上学机会极其稀缺的状况下,学生只要跨过高考这个“独木桥”就十二万分满足,办学条件差一些.加上收费又不高.不太会引起学生及家长的计较.当时“三无”(无校舍、无经费、无教师)的民办高校为数不少。民办高校最紧缺解决的教师队伍,是运行新机制、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退休教师来解决的。大批公办退休教师的加入,解决了民办高校的师资矛盾,对起步中的民办高等教育是一个巨大的支持,满足了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增强了民办高校的社会信赣度,同时也是办学体制上的大胆创新。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崇高师德,为新时期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改革开放来民办高教事业的奠基人,在民办高教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二、面向新的情况,立足办出特色,民办高校必须加快建立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

这个命题的提出,是有其客观的依据的。

第一,经过几年的努力,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师资紧张已成为普遍的现象。把教师的基本从伍建立在自己没有调配主动权的基础上教学工作难以为继:近几年,国家加陕了高教发展的步伐,特别是199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基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尽快培养大批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果断地做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当年实际招生近160万人,比上年增加47%,成为建国以来普通高校发展最快的一年。2000年,作为这一政策的延续,高校扩大招生又创新纪录,全国实际招生达220万人。浙江省1996年至2000年历年高校招生数比较见表一Ⅲ。2001年,有关部门决定,招生量进一步扩大到270万人。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造成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表二列出我国部分省市普通本科院校1995年与1999年的生师比清况曾。根据孙玉杰的文称:“1998年,我国的师生比已达到1:11.6,与国际相比已属较高的水平。师资已经处于紧张状态,结构性的短缺更加明显”最近发表的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提供的材料也表明,我国高等学校生师比已达到16.3:1。不管怎么说,教师的严重不足已是事实。教育部高教司钟秉林司长谈到扩招后的主要问题时曾指出:“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许多学校已经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教师紧缺现象,特别是公共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教师紧缺:有的学校公共英语课教学,甚至出现了一个教学班200人同时上大课的情况”。经过几年的扩招,公办高校的师资也很紧张,有的公办高校也开始反聘退休教师,采取一些政策.吸引或限制退休不久的教师外聘。规模日益扩大,教师日益难聘,在职教师不用说,就是退休教师资源也不富裕,质量高的教师更难聘,问题是,这种情况目前还在急速蔓延。民办高校应该认识到加快建立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第二,由于高校的大幅扩招,逐步形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对建设职业化的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提出了要求:在民办高校创建的“初级阶段,由于当时高教资潭的匮乏,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生源的文化基础相差不是很远,而由于民办高校管理上的严谨和学生迫切的求学心理,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业状况与一般公办高校比较接近,学风上更具特色.公办学校的退休教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体上也感到满意,教学困难不大,总体上是适应的;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曾经将此作为向社会表明本校教育质量不低的佐证,一些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也确实受到社会的欢迎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就生源的文化基础而言,民办高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差距总体呈现拉大的趋势。教学的对象变化了,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原有用于公办高校的教学方案失灵了,原来在教学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不够用了,有的教师知识结构也显老化,观念上也慢慢呈现出与现实脱节的状况。甚至有的教师对民办高校的学生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经常可听到教师反映学生“学风太差”、“素质太低”的牢骚话,一些在民办高校兼职的公办学校教师也经常抱怨学生基础太差,“不好教”,同时也不屑花费精力去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而学生也反映教师上课进度太快.“教学水平低下”等:由于“教”与“学”互不配套,难配合,甚至产生厌教、厌学情绪,教学敬果每况愈下,提高教育质量难度很大,学校领导伤透脑筋。如何研究学生,适应学生,因“才”施教,成为这些教师头疼的问题。选也是当前民办高校领导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事实说明,民办高校如果没有专职教师队伍,没有对民办高校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规律透彻的了解、研究和把握,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是十分困难的。

第三,没有专职教师队伍,专业建设难落实,课程教学规范建立不起来,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步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接受更高的教育,同时也期望接受更好的教育。不仅满足于今天大学读书,更关心在大学的三四年时间能学到什么东西,今后能否顺利就业,找到工作。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办出质量,办出特色。现在,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主要收人是学生的学费,与民办高校举办初期相比,学生的学费已属较高水平。在整个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村并不富裕的条件下,培养一个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将花费相当大的投入,而就业是家长的全部希望所在。民办高校只有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培养出高质量有特色的毕业生,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赢得社会的承认。有为才能有位,有为必须人为,所有这一切,光靠一支外聘的教师队伍是难以达到这一要求的,关键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有特色的专职教师队伍。

第四,建立自身专职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搞好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需要。很多民办高校的质量提不高,效益上不去,很大程度上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关。由于大量教师主要靠外聘.有时出现了叫不应、管理到不了位的实际情况,教学的不定因素:多,教学秩序受到冲击,常规教学的考核困难很多,教学管理难度很大。教学改革就更难寄予希望,民办高校也不可能获得较陕发展。浙江树人大学自1984年创建后.任课教师主要从社会聘用,1997年前专业数一直增长缓慢,在校生1000人左右。近年来,逐步引进专职教师,特别是2000年省政府决定与毗邻的几所重点中专联合后,专职教师增加到260余人,专业数也一下增加到30余个,专业面覆盖文、理、工、经济、管理及艺术等学科,各种层次的在校生达9000余人,在国内民办高校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这也充分说明专职教师队伍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五,人们观念的改变,人事制度的改革,政策环境的宽松,使民办高校建立专职的教师队伍成为可能。在民办高校发展初期,由于人们的偏见,愿意到民办高校工作的人不多。政策环境也不宽松,民办高校总:能跟公有制单位“抢”人才吧,在评定职称等待遇方面也没有明显的政策可依。经过多年的运作,民办高校为社会所接受,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一些民办高校还以较优厚的待遇,引进人才,对社会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政府困势利导,在人才流动、档案管理、职称评定、货币化分房、医疗与养老制度改革等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尽力减少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之间的差距,为民办高校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2000年国家又出台了教师资格制度,进一步拓宽教师选拔渠道,随着制度的实施,教师的身份逐步向“社会人”转变。而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正在成为就业的新的热点。民办高校建立自身教师队伍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三、建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基本思路

建立民办高校自身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点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领导的共识显然,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能照搬公办高校的思路,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1、结构上专、兼职结台,比例应因学校实际情况和所处区域位置不同而异建立自身的专职教师队伍.不是说不再外聘教师民办高校利用外聘教师.既是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特色的体现,还可能增加社会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外聘教师在教学经验上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仍然应该关注外聘教师的作用,做好外聘教师的聘用工作。同时,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来规划本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建设学校专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到底占多大比例为宜,各校应根据学校自身情况而定,不宜一刀切,工科院校与文科院校不同,公共基础和专业课程也不一样,区域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民办高校处在高校较为集中的大城市,聘任教师较容易些,专职教师相对可以步一些,人员到位可以慢一些,一般可以对半,即外聘与专职各占一半而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教师资源较少,比例相应地应大一些,专职教师应占到80%以上这样在教学上就可以保证基本的平衡,满足教学的需要。

2、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引进和外聘相结台,建设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队伍。如前所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尤其要破除框框,冲破原有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平均主义观念,舍得花本钱,超常规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加快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特别是引进高档次的教师,仍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不采取特事特办很难见效。实际上,有一些民办高校,已在这样操作。浙江万里学院在引进教师中明确教师的年薪、住房、工作量、考核、奖励和科研经费配套等,领导亲自主持和参与人才引进工作,一年就引进教师百余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引进方面,关键是做到心要诚、责要明、惠要实。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政策、待遇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快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民办教师论文篇5

总体说来,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质特征:思维发展快,思想敏锐,不保守,精力旺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独立性、自尊心、事业心、责任感、社会归宿感等也都得到了发展和增强。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基本定型,但仍然有很强的可塑性。由于年轻,具有活力,知识新颖,所以容易与学生交流思想,深受学生的欢迎,在教学中易于取得成果。从社会背景来看,青年教师多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从社会大背景分析,他们在个人经历上不曾遇到过大风大浪,面临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国内商品经济大潮不断高涨,物资丰富的社会环境,导致青年教师身上表现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交织的现象。比如,他们办事效率高,专业技能强,但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青年教师自信心强,集体荣誉感强,但缺乏服从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而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的发展靠的就是苦干与协作);有个别教师甚至形成“金钱万能”的错误认识。一次,在心理学沙龙中,笔者认识了一位外语教师,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在介绍自己的履历时,她说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外企做翻译,因为和同事处不好关系,一气之下辞职;第二份工作在一所培训机构任教,因为和学生家长吵架,被辞退;目前在合肥一所有名的民办院校任职,8月中旬才进的学校,很多人羡慕她这份工作,她说正在考虑辞职,为何?“新生开学报到那天,老师们忙到晚上7点才下班,却没有加班费,太抠!”从她的谈吐看出她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女教师,但是思想激进,缺乏服务意识,担心吃亏。这种现象在很多青年教师身上都有所体现,对此,学校应加以重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完成自己的专业发展。

二、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类型及其表现

在民办职业学校的教师成分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因各自的教育背景、择业观念、就业期望等不同,他们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也各不相同。

1.观望型。此类青年教师既有个人追求,又能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有些教师在执教的同时刻苦攻读,考研、考博、考编,他们好学上进又能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工作,尽职尽责,但一旦能继续深造或考编成功,他们就会离开民办学校,这部分员工占10%左右。在民办学校任职,是他们磨练自己,提升业务能力的良好机会,但是他们的付出与钻研成果积累了民办学校的校园文化。

2.敬业型。此类青年教师能把本职工作放在首位,他们对学生有耐心,也有爱心,对学校的政策大力支持,同时又积极进取,不断给自身“充电”,以新的知识为工作补充能量,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来要求自己,尊重自己。随着政府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市场经济政策的合理化,全国多所民办学校的发展态势良好,加上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部分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通过对合肥5所不同层次民办学校的不记名问卷调查,发现70%以上的年轻教师愿意坚守民办学校的执教岗位。他们是民办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言行理念以及教学成果将会形成一个学校良好的隐形课堂,是一个学校人文环境的坚实基础,对学生和学校发展都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动摇型。此类青年教师受近几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普高热和高职大幅扩招影响,有的青年教师对职业教育或民办教育能否持续发展失去了信心。他们基本上能够完成工作任务,但是不关心学校的发展,教书是暂时的职业,为了“混口饭吃”,对学生的热情不够,对工作持敷衍态度,这类教师占10%左右。4.跳板型。此类青年教师思想活跃,但纪律松弛,没有把民办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而是把民办学校当作进入社会的一块跳板,在工作中我行我素,不服从管理,稍有不如意,便立即辞职,这部分教师占10%的比例。由于第一种和第四种青年教师的存在,导致民办学校教职工流动性较大,也给学生心理留下不少阴影,严重时甚至有可能导致学生对学校失去信任。马斯洛把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价值实现需要。只有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次需要。根据对青年教师心理特征以及现实表现的分析,我们必须认识到青年教师的心理需要。民办学校的人力资源部不能仅仅盯着年轻人的业绩,还应把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管理当作民办学校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来对待,以便更好地发挥当代青年教师在民办教育事业中的“领头羊”作用。

三、加强民办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心理疏导的着力点

1.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正当、有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满足青年人的广泛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活力,丰富和活跃他们的课余生活;更可以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得以释放,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校团委、工会不仅仅应组织开展各项学生活动,同时也要组织教师开展各类球赛、棋赛等文体活动,在节假日或周末组织青年教师就近郊游,组织室外拓展活动,让年轻人在活动中醒悟道理,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依赖感和安全感。

2.对青年教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加以积极引导。民办教育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发展学校,教职工的任务和责任相对较重,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容易让教师产生疲惫、消极情绪,所以民办学校的管理者要鼓励青年教师加强自我意识,正确理解和评价自身能力。在《教育法》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对学生的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不盲目顺从老教师的经验说教,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尊重青年教师独立性的发展,鼓励他们形成别具一格的工作方法与风格,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维护青年教师的自尊心。自尊心是推动青年教师积极向上的动力,青年人自尊心都很强,民办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注重培养、激发和保护青年教师的自尊心,这也是培养青年教师不可缺少的内容。青年人往往社会经验不足,对人毫无防备之心,说话真诚直率,神采飞扬,这样往往遭到中老员工微妙地反感。于是“高调”一词如同一道紧箍咒扣在年轻人的头顶,慢慢消耗了年轻人的激情,扼杀了年轻人的创造性。在工作中,如果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工作失误,不要一味地加以责罚、处分,否则必然会制造对立情绪,使工作难以开展。对于已经意识到错误并且情绪沮丧的青年教师,要从其它工作或角度肯定他们的成绩,鼓励他们,开导他们,协助他们走出消极状态。事实上,青年教师大都刚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不久,便担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他们自身也需要教导和关心,他们的积极情绪不仅在学校对学生是一个榜样,也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正能量。

4.正确引导青年教师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点对于提高年轻人的精神文明与心理健康有指导意义,学校领导理应对青年教师的爱美之心进行具体的外表审美教育,如女教师的外在形体应该整洁、大方;也可以用艺术形式,如文学、音乐、电影、绘画等对教师进行具体的审美教育,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对学生、学校及教育事业的热爱,并且将优良的文化传承给学生,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民办教师论文篇6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参与指导物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来看,民办高职学生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自己东西少,抄袭严重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下载各种信息的便利。从网络上搜集毕业论文相关资料成为可能,这样造成学生大量下载资料,大篇幅引用,而自己的见解非常少。复制率大往往造成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不高,严重制约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这对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消极影响。内容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一些学生的毕业论文尽管是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内容和结论,大多是课本或期刊早就存在的东西,这样造成文章内容陈旧,毫无新意。例如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引用的物业管理方面法律或条例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的,近年来的物业管理法律或条例被引用的不多。学生论文整体布局不规范,缺少论文组成要素,尤其是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重点内容不突出,有些论文还存在“跑题”现象。师生交流少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在理论上讲时间比较充裕,然而实际上这一学期学生大多在单位实习,甚至有少数学生还在外地实习工作,因此教师很难当面给予他们针对性指导,师生之间交流互动少。交流的主要方式是邮件或QQ,这样论文中存在问题难以解释清楚。只是在答辩前几天,学生才主动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这样造成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有效指导,所发现的往往只是毕业论文中的小问题,这对论文整体质量提高没有太大作用。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和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但是,目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基本上采用普通高校毕业论文模式,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和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这样毕业论文就不能充分体现民办高职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也不能体现民办高职学生的专业特长。由此,造成毕业论文选题普遍偏离民办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凸显不出民办高职教育特点,也没有顾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学生撰写论文的困难度,也给学生草草了事、大面积抄袭他人论文提供了理由。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因素目前,民办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来自应往届高中毕业生,甚至有些生源来自初中毕业生。在现行高校招生体制下,民办高职院校往往处在高考录取最后一个批次,在这一批次中学生分数比较低,知识基础较差,具体表现在这部分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高,概括、归纳、总结及提炼能力欠缺,很难把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因此,民办高职学生撰写理论性毕业论文存在很大难度,一些学生为了毕业,只能抄袭、找人论文,应付了事。此外,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生对进入民办高职院校学习心里不满意,没有个人职业规划,因此学习缺少兴趣和能动性,在毕业论文上表现为不主动联系教师,对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少数学生根本不理会教师的修改意见,原封不动上交论文。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管理因素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然而,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把精力大多用在找工作或毕业实习上,放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在整个毕业论文期间,指导教师只能通过邮件、QQ、电话等方式与学生联系,不能面对面交流,这种方式使得指导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教师的意图和要求,事倍而功半。此外,民办高职学生没有开题报告这一过程,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该搜集哪方面资料,教师也不能提前了解学生撰写内容。指导老师因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不高,具有指导毕业论文经验的教师比例不高,也是影响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普遍不高,不能激起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兴趣,表现为不能认真对学生毕业论文提出修改意见,往往是草草了事;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失衡,教师承担繁重教学任务,一个教师指导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在时间有限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对每篇毕业论文给予针对性指导;专业教师缺乏,不能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专业指导,往往是非本专业毕业教师指导本专业毕业论文,教师根本不能提出建设性修改意见;有些专业教师自己都弄不明白,更不可能有效指导学生。

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针对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现提出以下几点措施,以求对症下药,提高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拟定符合民办高职教育特点的毕业论文主题选题是毕业论文第一步。要根据民办高职教育特点及民办高职学生实际水平,尽可能做到毕业论文主题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论文篇幅适中,不必要求面面俱到,重点突出、结论合理就可以。毕业论文题目拟定要和本专业骨干教师一起研讨,这样可以确保毕业论文主题质量,避免出现偏差。严格毕业论文管理工作首先,抓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一环节可以安排在学生寒假前完成,避免和学生实习、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通过开题报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拟定写作大纲,并帮助学生完成参考文献搜集工作;其次,做好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这个阶段重点检查学生毕业论文初稿,针对初稿提出格式、专业知识以及撰写内容方面修改意见,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后,做好组织答辩,此时教师要配合学校毕业生答辩安排,严格审查学生论文,确保毕业论文质量。严格指导教师管理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在师资水平、教师专业结构以及师生比等方面不像普通公办大学那样合理。因此,为了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必须严格指导教师管理。可以通过培训让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和经验的教师具备指导毕业论文能力;必须要求指导教师具备应有责任心,认真对待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尽量让骨干教师协助指导年轻教师,避免毕业论文出现专业知识上的错误。

民办教师论文篇7

[关键词]教育权力 学术权力 教育独立 权力共融 反介入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053-04

[作者简介]蔡桂云,江西农业大学经管学院讲师、博士(江西南昌 330045);李爱兵,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 3300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之相适应,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其中民办教育更是异军突起。民办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等教育供求之间的矛盾,也促进了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但是,民办高等专科教育与公办高等专科教育相比还较为薄弱。两者间存在哪些殊异与差距,在公办高等教育强势发展的态势下如何实现民办高等专科教育的突破与发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教育竞争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尽管公办与民办高校都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与复杂性,理论界对民办高等学校的性质尚无统一说法,对民办高校也没有进行明确的概念界定。目前,划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主要有三种标准:以办学主体为标准;以学校经费来源渠道为标准;以民办高校的产权为标准。为便于分析,本文采取第一种标准。

学界对于评价教育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如孙敬水从教育投入、教育成本、教育产出、教育消费等方面对教育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吴玉鸣、李建霞从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效率、教育产出6个方面25项指标比较区域教育竞争力;薛海平、胡咏梅采用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效率和教育产出4个指标比较研究国家教育竞争力;赵宏斌把衡量区域教育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分为教育资源和效率2个一级指标,继而又划分教育规模、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等6个二级指标,并进一步划分32个三级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考虑到因子分析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存在一定局限性与复杂性,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民办和公办高等教育竞争力状况。具体筛选一级指标如下:

师资力量。高校的师资主要包括专任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其中,专职教师对各高校教育综合竞争力影响最大,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正如梅贻琦老先生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也,有大师之谓也”。考虑到高等专科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应用型技术人员,故本研究中师资力量细化评价指标是:生师比、副高及以上专任教师所占比重、硕士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所占比重、双师型(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专任教师所占比重。

教育规模。地区高等教育规模一般体现为当地高校数和在校生数两个方面。由于本文比较区域内民办高等专科教育与公办高等专科教育之间教育竞争力,因此,笔者选取教育规模的细化评价指标为民办、公办高等专科学校数量,民办、公办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数,平均每所民办、公办高等专科学校在校生数。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基本条件和物质保障,影响着校教育质量及教育效率,进而影响高校的稳健发展。考虑资料确切性与易得性,本指标的细化指标为院校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生均图书量、生均教学仪器价值数。

科研水平。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职能,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创新能力。对于高等专科学校而言,其科研水平主要体现在师生的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上。考虑到资料收集的难易以及专科学校科研能力,本指标的细化指标有师均论文数、师均厅级及以上R&D项目数、专利授权及科研成果奖数。

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功能,衡量专科层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效果(非质量)的指标短期内选用就业率和毕业率两个细化指标。由于就业率指标难以获得统一口径的客观数据,即使各高校招生简章公布其近几年就业率,数据水分也很大。因此,本文只选择毕业率这个指标来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能力高低。

二、民办与公办高等专科教育竞争力比较

近年来,民办和公办高等教育发展均很迅速,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03年民办高校仅173所,在校生共计81万人;公办高校1379所,在校生共计1027.56万人。而到了2010年,民办高校共676所(其中独立学院323所),共招生146.74万人,在校生共计476.68万人;公办高校1682所,共招生515.02万人,在校生共计1755.11万人。7年时间,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无论是从高校数还是招生数来看,民办教育都远逊于公办高校。这一方面表明,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目前阶段民办教育大体上还只能是公办教育的一个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对两者的差距做进一步的分析与思考,尤其是理性地比较两者在教育竞争力各层面差异的程度与原因,了解其优之所以优,劣之所以劣,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一)民办高等专科学校师资力量弱于公办高校

2010年,江西省公办高校在高学历所占比重、高职称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以及双师型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上均高于民办高校,在这三个指标上前者竞争优势明显;但在师生比这个指标上,公办高校低于民办高校。(具体数据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与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在高职称及双师型专任教师所占比重上高出约4个百分点,差距明显。而在高学历教师所占比重上高出达13个百分点以上,差距惊人。指标中仅在师生比上略低,差距在1个百分点之内。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民办高等专科学校与公办高等专科学校师资力量相比较弱。这一结论并不意外也不难理解。由于历史传承和体制上的原因,公办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工作比较稳定,待遇和条件相对优越,更易吸引高学历人才;同时,公办高校教师带薪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多,在职称评定方面一般也有其指标数量上的优势。相比之下,民办高校教师在就业的稳定性、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等方面都差强人意,而在职称评定方面更难,要层层报批,职称指标较少,高级职称指标尤其少。至于师生比略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公办高校扩招幅度巨大,造成学生数量过多;同时,由于观念问题导致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学生数量较少。

(二)民办高等专科学校科研水平低于公办高校

科研工作不能速成,需要知识的不断积累,因此,科研水平指标取自江西省近5年。首先,从学术论文上看,据CNKI系列全文数据库统计,民办高校有326篇,公办高校有9670篇,前者远低于后者;师均量上,民办高校师均论文数为0.103,公办高校师均论文数为0.704,前者仍然远低于后者。其次,从厅级及以上R&D项目数上看,民办高校师均项目数为0.035,公办高校师均项目数为0.13。第三,从专利权及科研成果奖数来看,民办高校有38项,公办学校有112项。从这些指标来看,公办高校科研水平显著高于民办高校。

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公办高校相对更加重视科研工作,对教师科研成果的奖励以及职称评定中给与的权重很高。其次,公办高校中高学历及高职称教师数量多,学术氛围好,更容易出科研成果。

(三)民办高等专科学校规模小于公办高校

从高等专科学校数量来看,2010年调查的高校中,江西省民办高校仅有9所,而公办却有37所;从在校生数量来看,民办高校在校生共计43616人,而公办高校在校生共计217619人;从平均每所学校在校生人数来看,民办高校为4846人;公办高校为5580人。从这三项指标来看,公办高校体量更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创办一所高校审批手续很复杂,前期投入资金很大,而且学校创办后营运成本也较高。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费收入是其经费来源的最主要部分,政府几乎没什么投入,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之前,不能保证招满学生,办校收益未知,所以很多私营企业或公民个人不愿意投资。另外,政府对民办学校的设立态度谨慎,条件苛刻,一些投资者无法达到创办学校的最低要求。由于公办学校数量多,学生选择的范围更广,加上社会大众普遍认为民办高校文凭含金量不高,所以学生一般更愿意到公办高校就读。

(四)民办高等专科学校基础设施不逊于公办高校

笔者收集分析了一些反映高校基础设施状况的数据,从已获得的数据看,公办高校的基础设施总量高,但平均量总体来说较低。具体数据见表2:

与公办高校地理位置相比,民办高校地理位置相对较偏,政府对偏远位置土地的使用权出让政策相对宽松,出让价格相对便宜。因此,民办院校占地面积相对较大,校舍面积也大。同时,民办高校学生总体规模较小,其生均校舍面积较大也就不足为奇。当然,与民办学校相比,公办学校办学历史普遍较长,而学校图书馆藏书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故公办学校生均图书量较高。

(五)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效果(非质量)不及公办高校

从学生毕业率来看,公办高校为90.91%,而民办高校仅为78.66%,显然,前者人才培养水平更高。这一点不难理解,前文已分析,公办高校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高,教师水平也较高,加之社会大众普遍对公办高校文凭的认同度高,学生就业水平预期高,学习积极性也就高。因此,公办高校学生毕业率更高。

由于公办高校科研水平及人才培养水平都高于民办高校,而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是评价教育效率的两个权重最大的指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办高校的教育效率低于公办高校。同时,通过层次分析法,我们计算出民办与公办高校教育资源优势比重值分别是0.335和0.665。这样,民办高校的教育资源也低于公办高校。同样,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效率是评价教育竞争力的主要指标,而公办高校这两个指标均高于民办高校,因此,笔者认为民办高等专科教育竞争力低于公办高校。

三、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建议

自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尽管我国民办高校不仅在规模、数量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在办学水平等质量方面也得到大力提升。但是,与公办高等教育相比,其教育竞争力依然较弱。只有提升民办高等教育竞争力,才能实现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和谐发展。

(一)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创办

民办高校在发展之初社会知名度较低,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其办学规模较小,创收渠道少,学校资金主要源于基础投资,资金非常有限;同时,由于办学体量小,无法实现办学规模效应,学校营运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来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采取税收优惠等资助力度有限的措施。对民办高校征用的土地,政府可以象征性地收取使用权出让费或者低价出租等。同时,政府应对民办高校在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或进一步深造给予一定资助或帮助,降低其接受继续教育的成本,使更多教师愿意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民办高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健全民办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有关民办高校方面的政策法规不够全面、具体、细化,最终无法贯彻实施。如《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文件中明确规定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及其教师、职员申请国家设立的有关科研项目、课题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及其教师、职员同等权利,但现有文件都没有关于民办教师在职称评定、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的确切规定,而这几项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来说非常重要。政府应该进一步补充完善相关法规条例,逐步实现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在教育科研环境、职称工资待遇等方面无差异化,这样才能从内在层面上提高民办高校教育竞争力。

(三)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办教育

相关部门有必要通过社会传媒的宣传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人们认识到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增加高等教育供给的方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多样化的需求,能够为国家培养人才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民办高校具有自身先天的优势,民办高校教育质量未必比公办高校差。比如中国著名学府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创立之初都是民办高校,世界著名高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也均是民办大学,他们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本国甚至为全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充分体现了民办高校巨大的办学潜力。

当然,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还处在发展中,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社会各界应该给其充分时间并支持他们的发展,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民办高校及其学生。应该帮助民办高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而不是将问题无限放大甚至全盘否认民办高校的存在,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也不应该存在歧视和偏见。

(四)民办高校应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育质量。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质量不高就很难持续有效地赢得教育的生源市场,生源不足必然影响到学校运营与发展。为什么很多家长愿意花很大代价将孩子送到一些私立高中上学,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学校教育质量高,高等教育同样如此。因此,严把质量关,走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的道路是提高民办高校竞争力的根本。教育质量取决于师资力量,也就是说,民办高校要想实现办学质量的突破,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当然,优秀的师资队伍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引进。学校招聘人才要舍得投入,通过待遇来吸引优秀人才;二是支持在职员工接受继续教育,逐步成长为理论型与实践型相结合“双师型”人才。

民办教师论文篇8

【关键词】民办高校 人文社科素质 社会学 精品课程

一、相关概念探讨

民办院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我国民办高校已有二十来年的历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已有大约25 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约300 多所民办学院。积极发展民办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

在正视我国民办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民办教育存在的不足。民办院校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学生生源,无论从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上都有着自身特点。作为一股新兴的教育力量,各大民办高校、教育学者和社会有识之士均以积极的心态来正视存在不足,通过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人文社科素质的缺乏是众多民办高校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人文素质是指一种内在的身心品质与精神,它是做人、做事、做学问最基本的态度和精神境界,包括基本的思想素质、文化心理素质和情感智慧素质,对学习的兴趣不高。同时,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践、应用。有学者指出民办院校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自身的文化环境缺乏人文氛围;人文课程设置欠科学。再有,民办院校的师资主要由专职教师、母体学校的教师和社会上的教师资源组成。资源的多样化和多层次化给教师队伍的管理带来难度。同时,民办学院教师报酬与教学数量相关,一定程度上也造成求数量略质量的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现象的共通原理,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科学。《社会学概论》是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社会科学基础,培养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美国、英国等高等教育来看,社会学均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就我国而言,部分高校也把社会学课程向全校学生开放。因此,社会学是一门非常有利提高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的课程。

二、育才学院社会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成立于2000年5月,由西南大学与重庆利昂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2003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育才学院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为内涵,努力打造富有深刻文化底蕴的育才校园文化,始终秉承“厚学养德, 树人育才”的校训。面对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功利性的问题,学校领导从多角度来解决学生人文素质缺乏问题。社会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从课堂上提高学生人文社科素养,先从管理学院开展试点,逐渐向全校推进。

社会学是一门对从业人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都很高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一个理论性和实证性要求都十分突出的专业,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能够牢固地掌握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知识,又能很好地运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着理论够用,强化实践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原则,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授课与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与主动参与的教学手段,将社会学课程建设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育才学院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建设有着如下几点特色:

课堂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该课程的基本知识,突出重点,解答难点,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开阔、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授内容上,教师深入研究各种教材,最终选取郑杭生教授的《社会学概论新修》作为主体教材,同时参考其他社会学教材与社会学经典著作,将《社会学概率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设置为十三章,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增进学生专业认识和专业兴趣,打消三本学生对“理论”的刻板效应和恐惧感,让学生初步具有社会学专业视角。

课堂讨论(社会热点、时事分析法)。社会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社会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社会能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社会热点分析每堂课都开展,先是让学生收集相关社会问题并进行课前思考,在课堂上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加以点评和积极引导。这一方法接近了生活与社会学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学的专业视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生热情。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和辩论,用以引导学生注重自学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比如,在讲授社会角色的时候,课堂讨论实现了师生良好互动,能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理解‘社会角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读书会。本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原则,本课程特设置了读书环节。由教师为学生列出社会学的经典读本书单,组织学生共同阅读、讨论,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用经典理论来认识、分析社会。读书会最直接的作用是影响了学生课余时间结构。课程小组前后进行两次调查显示,通过加入读书会,80%学生增加了课后读书时间,进入图书馆或阅览室的频率由人均2次/月提高到10次/月。读书时间的增加是以看电影、玩游戏、睡觉时间的相对减少来实现的。

课后辅导。一方面,配合《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列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定期组织读书会交流心得。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耐心指导学生申报学校科研立项,以提高他们运用社会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报告。专题报告有两个板块,一是校内专题报告,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课题,邀请重庆社会学界内专家、本校教师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这类专题报告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又能为学生解决自身问题时提供一定的经验。如“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你准备好了吗”、“由学校到社会,你准备好了吗”这一类主题报告,报告人均从社会学专业角度出发来解读现实问题,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深入。有学生听完报告后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理论这样指导实践的。二是校外板块,积极为学生创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如参与2011年度重庆社会学界年会、社会工作年会、其他高校相关人文社科讲座等,以达到扩展学生视野的目标。

社会实践。通过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得以在校园这个小社会实践。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建设依托学院社会学系的实践条件,让学生在心理咨询室、社会调查工作室、实训室进行练习,并在校园内就学生的自身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一系列研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培养师资。社会学概论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培养学生,还要培养师资,特别是青年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着重于培养教师的素质和教师的知识体系。民办院校部分教师的素质受到学校和社会质疑,这与教师个体素质有关,同时与整个民办教育的大环境有关。通过对教师素质教育,让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和使命。其次是教师社会学知识理论体系的培养。从整个重庆市社会学教学系统来看,社会学科班出身的师资并不多,在民办系统中这个问题更加严重。积极让教师走出去学习社会学相关理论知识是学校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之一,如让教师参加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暑期课程班等。

三、加强与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教育的思路与建议

从课程小组调查来看,通过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素质有一定的提高。一、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加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和上学期相比,学生更加关心国家大事;更加肯定诚信的作用;更多的赞成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生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二、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高。通过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来看待生活和人生。在面对人生挫折时,学会了用各种理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面对社会的不公和人生困境时,多了一分理性,少了几分冲动,不再是愤世嫉俗,而是理性面对。三、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有所改变。学生由起初“政治课毫无作用”,到如今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能体现时代性、具有实效性,能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分析社会发展规律,这样的改变也证明了社会学概论课程建设在人文社科素质建设上起着一定作用。

社会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四个学期以来,我们看到了学生人文社科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看到了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艰难性。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要真正实现加强与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单从一门课程的建设远远不够,应该做到:

一、将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教育贯穿整个学习。人文社科素质教育不仅是公共课程的任务,也是专业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不是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高年级学生的重要课程。

二、营造良好的人文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三、打造精品师资,提高教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育,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结语

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教育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甚至可以提高到利国利民的政治高度。作为一名民办高校教师,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社科素质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隋文联.人文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