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8-31 09:20:54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创新对该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1.1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要求,首当其冲的要建立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是人类历史文化组成部分。承载着很高的文化价值。;数学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门语言,培养理性的思维,用数字符号组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法。数学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途径。使学生已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逻辑推理,尊重事实和客观规律。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是不容忽视的。

1.2 数学与应用数学在教育中有着积极长远的意义。

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逻辑和定量思维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有利学生形成数学的思想模式。严格的数学素质,学生将在量的洞察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原理和方法。因此,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2.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

2.1 树立前卫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更加是一个工程。凭借着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完成这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和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被规律,经验,遏制了自己思考能力的发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能力,我们要打破枷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医培养创新能力为优先的教学理念。

2.2 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的创新在高等教育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些骨干力量具备创新的精神,人勇于探索和勤于实践,培养出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2.3围绕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2.3.1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要有所突破。出台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相结合,有必要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全方面现代化人才,采取多种人才培养方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创新人才成长的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具体操作:

首先,加大课程的选修范围,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课程门类。

其次,在高校受教育期间。增设文化素质相关的选修课程,为学生的日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实施的主辅修学习系统,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培训计划,实施的第二类课程文化和课余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3.2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为建设创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反映时代性,开放性,多样性和全面性。有意识的学生发展的客观物质世界的看法,并引导他们去探索新的知识。

其次,运用年先进的教学方法,告别粉笔的摆书。建立已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到了知识。

2.3.3 组织形式的概念在教育,培训的目标要实现一个特定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评价工作的激励机制的运动机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组合,这种模式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力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高度。

2.4 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以保障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练习的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和评价。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和骨干的激励机制,得到社会的承认和相应的回报,他们的创新。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教学;创新能力

一、小学音乐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

首先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想要得到全面综合发展,应当通过自身主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思维,情感这些因素方才可以得到更加充分发展。因此日常教学当中为达到教学三维目标,首先要调动学生求知欲,发挥其自主性,学生方才可以最大限度用饱满热忱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老师才可以以此作为前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乐于学习,学有所长。除此以外,音乐教学并非单纯音乐知识点解读和积累,它在于不断探索过程。以此作为基础,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前提下小学音乐教学,要彻底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学习当中可以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勤于动脑与动手,帮学生树立独特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已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传统学习理念进行极大颠覆,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升华至一个新高,进一步发展智力,提升能力,真正变成学习主人翁。传统小学的音乐教学把理论知识与音乐技能传授当成是课程实施重点,这种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并不单纯禁锢学生思维自由,还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热情,减少有关音乐感知和创新过程。而目前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作为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实验班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审美情趣,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采取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也为素质教学发展必然选择。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具体实践步骤如下:首先,营造互助,平等共进课堂教育环境。其次音乐课外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不单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一时间也为拓展自己音乐教学一类有效措施。再次,创新能力前提,音乐听觉灵敏度非常重要。通过以上举措,石桥铺小学五年级三班音乐创新能力培养如火如荼展开,较之过去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取得显著提升。

二、培养小学音乐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突破教学中的陈旧思想,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小学教学的主旨,在传统教学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一只都只是执行者,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都有一定能够的阻碍[2]。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多创新能力,使其心态能够得到放松,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引导其有效的结合好实践与理论知识。在明确教学目标和方案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大纲相区别的是,要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整体变动教学方法和结构,将现阶段社会迫切需求创新型人才表现出来。

(二)构建充满兴趣的课堂,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为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对多媒体软件加以应用,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多媒体教学具有比较强的可变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改变,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接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被充分的激发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创新和学习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习方面资源可以供学生使用,在借鉴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合理的使用这些资源,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主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存在比较丰富的知识量,学生一时之间很难掌握好,不过如果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即使离开校园学生也可以不断的学习,这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3]。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通过教材而呈现出跳跃性知识的,所以如果想要学生对音乐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则需要教师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灵活运用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肩负起身为“引导者”的职责。除此之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放眼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现在我国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较为缺乏,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过短时间内却很难达到目标,对此对相关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还需要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好现代化科技技术,加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成新艳.实践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音乐创新意识[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2:17.

[2]吴洪剑.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3,12:25.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历史教学;综合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33.20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22-02

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分为思维能力、学科和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等几个层次。综合能力是高中教育阶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高中历史课对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方面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高中教学把目标盯准高考,为大学输送新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上难免带有应试倾向。这种倾向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专注于知识整体的教学,要求学生牢固记忆和理解课本知识,然后通过习题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应对高考综合能力测试题。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高中阶段历史课教学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综合能力欠缺。具体表现在:①基础知识不足,知识应用能力低。知识面狭窄不能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不会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回答遇到的新问题,迁移能力低;被动地围绕教材和教师划定的圈子转,依赖教师、教材,只能死记硬背,理论联系实际,自学、理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低。②综合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低。回答主观题时不能结合材料以及课本所学知识,全方位的认识历史事件,同时,组织语言条理不清晰,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

正是由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欠缺,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制约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提高。所以高中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历史教育的重要地位,历史学科综合化的特点和历史学科综合教育价值,可见高中历史教育和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从历史教育的地位看,历史教育是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学科。它能够熏陶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化公民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历史教育应作为重要学科,它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用历史的眼光去认识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历史学科综合化的特点看,首先,在学科交叉上的表现:梁启超曾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历史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人类社会以往的一切活动领域及其过程,而且侧重于从其相互联系的角度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研究,并通过把握各方面的联系,揭示人类历史的总体运动过程及其规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人口、宗教、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它最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综合利用各学科知识学习历史,可以增强知识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历史问题。其次,在思维方法上的表现:世界史研究专家王斯德教授说:“历史思维方式和方法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是人们观察和处理一切事物需要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要对逝去的历史实现真实的‘复原’,并进行科学的诠释,不仅需要扎实艰苦的科学实证,而且需要丰富而深邃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历史学习是对人类以往积累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的概括和梳理,它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思考问题的层次,也有利于人们从既有知识的总体性把握中激发灵感、推陈出新,形成新的综合和认识上的飞跃。历史学习和研究需要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辩,这种纵横交错的历史思辩能力可以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发挥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第三,在研究方法上的表现:历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都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这就决定了它们在内容上、研究理论与方法、目的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可以互相借鉴。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同样可以借鉴史学研究的做法,顺应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势,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多种学生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奠定初步基础。

从历史学科的综合教育价值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历史学科对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来说,认识历史首先要有一种“求真”的精神和公正的态度,全面地如实地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教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占有史料,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中认识历史现象,在解读史料的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再认识,探求历史真相,探索求知,培养“求真”精神。这种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学会识别和处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多种信息,学会对历史、对事物采取正确的判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历史学科中各领域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他们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

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历史知识作为价值理性的知识,能够更全面地为人们提供价值理性的累积经验,并从历史上因价值理性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发展失衡的事例中为人们提供深刻的教训。人类走过的社会历程留下的种种足迹必然对人类思考自己未来的命运留下深刻启示。“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获取其教益”。人类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对当今人们能产生多少的深刻启示,使人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素养。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国际意识、民族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体育能力;强身健体;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55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2-0099-01

中学生是人生过程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奠基时期。因此,培养中学生体育能力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至关重要。体育能力不仅是体育意识的外在表现,也是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方面。现就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从以往乃至当前中学生体育能力,不难看出中学体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初中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对毕业生走上社会实际情况调查看,约80%的学生尚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少会欣赏体育比赛,按体育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二、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随着体育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四、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1、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当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时,不仅会经常注意有关体育信息,自觉学习体育知识,观看体育比赛,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兴趣开始是要靠培养的,而且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有趣、乐趣、志趣”,一环紧扣一环。例如当一个小孩受家庭、学校的感染,经常看篮球赛,就觉得很好玩,自己玩的很开心,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就会有理想参加比赛,为班、为校争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时,首先要找出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原因,并针对他们心理活动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教学手段,有的放矢地去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合作探究的精神,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由感兴趣到有乐趣,并逐渐向志趣的方向发展。

2、学生主动锻炼能力的培养。

学生反复练习某一种动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一定是随着练习的次数而加大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呈波浪式递进过程,如果盲目地认为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其实是增加学生的练习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在教学中我们要遵循教育的科学性原则,要让苦练和巧练相结合,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培养,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锻炼。如我在教200米跑时,意识到如果让学生跑完一组又跑一组,学生很快就会反感,于是我就把每次跑的人分成二到三组,每组相隔一定的间距做追逐跑的游戏,学生的主动性一下子就调动上来了,你追我赶,效果明显可见。

3、学生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5

1.1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也随之不断改革和发展,逐渐提出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学校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做人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素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四有青年”,顺应素质发展理念的潮流和趋势。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授并培养学生不断地向全面发展前进,为自身的基本能力打好基础,为未来步入社会和发展自身的潜力奠定良好的前提。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必须摆脱原有的传统教学观念,分析当前发展的局势和趋势,培养适合时展的新型理念和教学方法。

1.2计算机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不断与世界接轨的前提条件

计算机教学不同于语言类教学,考察的不仅仅是书面和内容上的含义,对计算机的教学主要是教授学生的运用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这种计算机操作是十分抽象的。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在世界前沿,我国由于技术有限,还需要经过地段时间进行改善和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逐渐地走向世界前沿,与世界接轨。在如此抽象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利于计算机的发展与扩大,不断地与世界接轨,迎合国际一体化的要求和趋势,为世界各国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前提和保障。

2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2.1合理安排计算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和科目,很多学生从小没有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应用比较生疏,容易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排斥感,岁资深没有十足的信心。因袭,喧嚣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年龄,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在教学中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比如做游戏、竞赛等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欣然接受计算机教学,并积极参加到其中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操作的前提条件,一旦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2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和培养

由于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一些软件也不断地随之更新,原有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缉私局教学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知识的培养,搜集有关的资料来武装自己,才能对学生进行教授。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资历深厚的专家进行讲座,对教师和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和措施,来启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未来的教学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2.3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发展自身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性

教师的培养是外在的客观的因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靠学生自身,学生要不断地约束和鼓励自己,通过搜集有关计算机教学的书籍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改正。此外,实际操作是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验证,书本上的知识掌握与否还要通过时间来验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练习起来,不断地练习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使提高整体素质的良好基础,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追求新知,提高自我,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3结束语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 R642.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a)-0152-03

目前众多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医患关系紧张,“医闹”在全国各地屡有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在很多情况下不但影响了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严重威胁了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间接地使患者的诊疗受到影响。很多患者一开始就是带着对医生戒备与不信任的情绪走进医院,这就使得医患沟通更加困难。目前公众热议的“8毛钱治好10万元的病”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1年8月19日患儿陈志强到深圳市儿童医院因腹胀就诊,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医生建议手术治疗,约需治疗费用10万元,但家长拒绝。8月25日患儿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接受8毛钱的开塞露导泻治疗后腹胀好转,从而引发了“8毛钱治好10万元病”的争议。最终患儿于9月19日在武汉市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因先天性巨结肠接受手术治疗,患儿家长出面道歉。但这件事的影响并没有平息,深圳市儿童医院此事后接二连三地出现家属拒绝治疗的现象,甚至有的患儿因家长态度而脱到肠穿孔程度才接受手术治疗。从这件事的始末可以看出,患者走进医院后,时刻在问的问题就是:你的诊断是否正确?你的治疗是否正确?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医生应该如何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解释病情、如何使家属和患者信服医生的治疗,是每个医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处在沟通艰难的情况下,需要医生有更高的沟通能力,应该把医生沟通能力与医学技术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去认识。这就要求从医学生开始培养沟通技能,把沟通技能这门课作为一门医学生的必修课。要使医学生勇于沟通实践,积极沟通,学会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1]。

传统的临床教学只注重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交流技能的培养[2]。这是一直以来我国医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医生天生有高患者一等的感觉。从表面上看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欠缺是单纯沟通技能的问题,其实不然,医学生将来面对的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要想得到这样人群的理解和信任,首先医学生要有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要对病患有深深的同情,有了信念和责任再去学习一定的沟通技能,那在医生的医疗行为中就不会出现生、冷、硬的态度和言语,更不会有患者绝对不能接受的过激行为。所以说医学不单纯是一门科学、一门经验科学,它更是一门人学,要想做一名好的医生就必须先做个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好人,然后才能迅速提高沟通技能和医疗技能。这就是广州医学院钟南山院士经常强调的做人和做事,首先是做人,然后才是做事。只有培养医学生用心去沟通的技能才能调整医患关系,避免医患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3]。

1 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是目前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很多医学生认为今后的医疗工作压力大,甚至有些人要放弃医生的职业,他们不了解医疗纠纷的本质,更不懂得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去避免患者的不信任与不理解,其对医疗安全防范教育有迫切需求。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临床教学滞后于医学模式转变。所谓医学模式就是医学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观察和处理医学领域相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把人看作机器、把治病看作是对机器中某些失调部件的修复这样一种模式就是生物医学模式,这种把人看做没有思想的机器的医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甚至阻碍了医学的发展。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更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把患者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去看待,关注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状态[4]。临床实践工作的需要是促进医学模式转变的主要动力,因此培养医学生的工作也要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做出应有的调整。目前,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仍然只重视医学知识的传授,没有把培养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没有设立医患沟通的必修课程。这就使得医学生在走向社会、步入医院后没有摆正自己在患者面前的位置,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但没有为防治医患纠纷做一些努力,而且在出现医患纠纷时很多医生表现得冲动、急躁,不知如何控制事态的发展,减少损伤,保护自己。对处于医学生与医生中间阶段的实习医师的培养也存在一些传帮带的问题,有些带教老师本身就局限在旧的医学模式下思维,自身的医患沟通能力没有提高,没有意识到教授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重要性[5];有些教师即使意识到这一点,因为没有学校规范系统的要求,而讲述的凌乱,可操作性差,使得实习医生在对医患沟通重要性懵懵懂懂的情况下就成为了临床医生,这样的医生对医患关系没有深入的认识,环境适应能力差,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强,医患沟通缺乏技巧和策略。

综上所述,在这样严酷的医疗形势下,在新旧医学模式更迭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医学生的总体指导思想要发生转变,不但要教给他们疾病诊断治疗的技能,而且要使他们学会如何看待病患,如何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治疗同意权,在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达到完好沟通。

2 医学生沟通技巧

正是因为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因此要求医学生在把临床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做人、做事都是良好的医患沟通所必须的,沟通原则中有很多人文的原则[5],都是要求医学生要做个好人;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是一种无言的沟通,会更有力地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是良好医患沟通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一个医学生做人、做事都很优秀,那么他就已经对以下技巧运用自如了。

2.1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

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理念的指导下,医生与患者的努力目标是一致的,即是共同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和痊愈。当患者感受到医生在尽全力为其疾病诊治着想,他就会配合诊疗。医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全心全意。这是一种发自内心、不折不扣的沟通,这是一种为医的境界。如果树立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那么当患者对诊断和治疗提出疑问时、当患者抱怨他的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时,医生就会少一些烦躁,而多一些耐心,认真反省自己的言行。

2.2 坚持设身处地的原则

医学生时刻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是患者,我对医生的要求是什么?我对医院的要求是什么?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移情”,是更高层次的理解和同情,用对方的眼光来看待对方的世界,用对方的心来体会对方的世界。从这个角度看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如何处理患者的不合理要求。由于患者的知识水平差异,对诊疗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他们所提出的要求也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医学生在对患者合理要求积极回应、及时处理,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基础上,对患者的不合理要求要首先表示理解,指出其不合理性,摆明不能实现的理由。如果每一名医生都能够做到设身处地,那么社会就有希望可以杜绝医患纠纷。

2.3 给患者以最大限度的尊重

对于不同层次的患者都应该以人的标准去尊重他们,只有首先尊重患者,他们才会尊重医生及其诊疗。如果医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患者、同情理解患者,就会从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会有良好的为患者服务的态度。医学生对患者的基本态度是医患良好沟通的关键。仔细分析很多医患纠纷,表面上看是医患对疾病的诊疗提出异议,但根本的导火索很多时候都是患者及其家属感觉到医生对他们不尊重,触动了其忍耐的底线,甚至有人失去控制,放弃了来医院解决病痛的初衷,对医生大打出手。所以给患者最大程度的尊重是避免医患矛盾的基础。

2.4 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诊疗目的、过程

采取开放式的谈话方式,给出多个选项,让患者选择,让其感受到自己在决定诊疗方式。这是一种双向性的语言交流,医患交流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要积极倾听患者的诉说,在相互融合中完成交流沟通,诊疗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医学生要以自己的真诚、耐心、理解、同情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准确了解病情,达到正确诊疗的目的。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语言交流过程中要做到语言因人因病、因事因情、因时因地而异,训练自己掌控事态发展的能力。

2.5 把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融合在一起

医生应准确掌握病情,绝无疏忽大意,用自己的行动赢得患者的信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工作兢兢业业。这是一种无言的沟通,也是最有效的沟通。

2.6 了解并尊重患者

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文化背景,理解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要从内心表现出愿意与患者接触、愿意帮助他们。不要因为患者的不合理要求或不合理的诊疗方法选择而嘲笑他们,认为其素质低。人的世界观由其生活轨迹所决定,尊重患者选择是医生应该做的。

2.7 病情告知时应注意方式

在病情告知之前,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的期望值,要根据他们的期望调整语音和讲话方式。在告知病情过程中,不要只顾及自己讲,把大量的专业词汇抛给对方,使其摸不着头脑,要注意交代的病情是否得到家属或患者的理解和认可,他们是否接受这样的结果,接受的程度如何,他们是否还有很多疑问。要从患者及其家属的面部表情、姿势、眼神了解他们的真实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不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要懂得控制对方的情绪,让对方充分表露观点。如果患者或家属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医生交代的结果,那么医生要策略地选取另外的时间向他们讲明病情,或请上级有威望的医生帮助解释病情,千万不能强求对方及时接受事实,更不能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压抑对方的情绪。

3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策略

3.1 开设医患沟通训练专门课程

要使医学生通过专门课程的学习,如增设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医学伦理等课程,从心理学和医学的角度真正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能和技巧,充分认识医患沟通必要性,并有信心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积极运用学到的沟通技能。要重视加强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基地前的沟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迅速转变角色。我国医学院校培养医学生,要到大学第五年才真正接触患者,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要调整医学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尽早有机会接触患者。

3.2 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医疗职业是一个社会性职业,这就要求这个职业的承担者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非常强。在以往的医学生培养过程中,缺乏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医学生成为医生后由于沟通技能缺乏,导致医患矛盾日益激化,要培养善于沟通医术精湛的医学生,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很多医学教师是旧医学模式的承担者,他们很多的行为和对事物的认识都带有旧医学模式的影子,因此应加强教师培训,使他们接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适应医学的发展,为培养优秀医学生打下基础。

3.3 提高医学生自身修养

医学这个学科的传授既包括人文教育又包括科学教育,重视人文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6]。要加强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就要指引他们学会处理工作,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懂得梳理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意志,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尚道德、高尚品位的人,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广阔的知识视野融于一身[7]。这就要求承担医学科学传承任务的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去讲解医患沟通的成功案例及医患纠纷典型案例,使学生注意到医患沟通中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提高自身修养教育的讲授过于条条框框,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可以操作性,教师可以把自身修养教育与临床知识讲授完美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目的[8]。

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全面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应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使医学生明确意识到医患沟通技巧和策略学习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技巧和策略,并积极应用到临床实践,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慧.对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6, 14(4):362-382.

[2] 卢仲毅.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2):726.

[3] 陈翔,黄平.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培养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及其策略[J].浙江临床医学,2010,12(3):1381-1383.

[4] 廖春梅,许建湘.实习医生沟通技能培养初探[J].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2):44-46.

[5] 王伟,张君,陈军,等.浅议加强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的重要性[J].卫生软科学,2008,22(4):265-267.

[6] 尹又,黄流清,陈瑛,等.活用心理学增强医学生的沟通技巧[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6):19-20.

[7] 李艳芬,马兆明.医学素质教育与人才全面发展[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51(2):42-43.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职业能力;创造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强和深化,公司所面临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经济业务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要求会计工作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难点是会计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是经济活动的过程、环节及与之相关的因素进行量化的一门软科学。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科学而严谨的工作,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具体工作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实质重与形式的原则就体现了这一会计特征。

一、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1.会计制度改革要求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从1993年开始我国会计制度一直处于变革时期1993年、1996年、2000年,直至2006年年初,十余年间发生了四次大的变革,2006年年初财政部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构建起了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完善体系。新制度和新准则对一些事项的会计核算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的增多,给予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较大空间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2.加入WTO的需要

会计人员和会计行业必然走向国际化、市场化,WTO对我国会计行业的冲击,主要还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我国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就必须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的综合体现和最高体现。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与国际同行业者竞争之本。

3.会计职能演化的需要

会计的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目前会计已经不是仅仅的记账、算账、报账等核算与监督两项职能,已经朝管理职能转换,会计人员是公司的重要的管理人员,行使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现代会计不仅需要会计具备一般的财务技能,还要拥有管理能力和财务预警能力。然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

4.会计电算化、ERP和电子商务的需要

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普及,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会计核算程序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更有必要使会计人员工作的中心从核算与监督过渡到管理中心,使会计人员实施更多的参与或直接的管理职能。管理职能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会计工作者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5.发挥会计创造价值功能的需要

会计创造价值实质上是会计人员凭借其职业技能和职业判断能力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源泉和资产增殖源泉的过程,会计人员借助其特殊的地位和信息源主动参与公司的管理策划,为公司创造价值,尽管这种价值是模糊的,难以用数字准确的衡量,然而会计创造价值却是不争的事实。但要发挥其价值创造的优势,就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形成学生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

(1)具有较强的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会计实务中做到游刃有余。

(2)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会计部门既是一个管理部门有是一个法律的执行和监督部门。会计要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才能避免犯法又能充分利用法律保护和发展企业。

(3)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水平。会计人员只有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才能发挥出会计人员的管理职能。会计实现其管理职能,必须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原则和法则,懂得管理之道,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4)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做事先做人。财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没有应有的职业道德,即便有再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早晚会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5)熟悉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搞好公司成本核算,必须了解产品生产工艺,制定出符合公司实际的核算方法,真正起到增收节支的目的。比如成本管理中的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都要求制定和执行者熟悉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各部门的物流消耗,否则难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6)掌握并运用办公自动化工具。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会计工作的创新,减少会计人员的繁琐的日常事务,将精力投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三、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措施

(1)改革学校会计课程教学体系。在保障会计主干课程基础上增加相关课程的安排,在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会计原则。

(2)从新审视我们所谓的现代职业教育观。现代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为核心,强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许多学校走了极端,一味强调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手是有大脑指挥的,不是手指挥大脑。会计基础理论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没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想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可能的。

(3)构筑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学的实践,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实践环节获得,为此,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实践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

培养能力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其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基础.然而,许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动手操作,这样,即使掌握了知识却无法将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另外忽略了动手操作能力,便缺乏了生活经验,在学习一些较抽象的知识或是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知识时就会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做题难以下笔.由此可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下面我们以几个例题为例说明.

例1 如图1是一名学生用自制的“试管排箫”吹奏乐曲,吹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试管内空气柱的产生;试管内空气柱长度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不同的声音.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也不同.

解答 演奏时,试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不同长度的试管内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空气柱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音调也会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原因和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例2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2所示.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分析 物质由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

解答 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汽化和汽化吸热的特点,关键是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例3 学习电动机和发电机时,课本上安排了三个活动.

(1)图3甲是观察磁场对通电线圈作用的实验装置,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放入磁场,闭合开关,会观察到线圈(选填“能”或“不能”)持续转动,原因是当线圈平面与磁感线时,线圈受到磁场作用力相互平衡.

(2)图3乙是自制简易电动机模型.刮漆部位及方法见放大图.按这种方法刮漆,目的是使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线圈中(选填“有”或“没有”)电流,从而能够按原方向持续转动,因此这一部位就相当于直流电动机中的(填某一部件的名称).通电后线圈能转动,如要加快转动速度,可采取的做法是:(写出一种即可).

(3)将图3甲的装置改装成图3丙所示的发电机,在风车持续转动时线圈中产生的是(选填“直流”或“交流”)电.

分析 (1)直流电动机中的换向器可以在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使线圈持续转动下去;

(2)换向器可以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使得线圈连续转动下去;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

(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 (1)将线圈两端的漆全部刮去后,没有了换向器,不能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就不能改变线圈的受力方向,所以闭合开关后,发现线圈只能偏转至水平位置而不能持续转动.这个位置物理学中称为平衡位置,它是线圈所在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2)漆是绝缘体,按图中方法刮漆,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线圈由于惯性能够按原方向持续转动,所以此这一部位就相当于直流电动机中的换向器;通电后线圈中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强,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越大,转动越快,所以如要加快转动速度,可采取的做法是:增大电流或增强磁场;

(3)将图甲的装置改装成图丙所示的发电机,线圈旋转时,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且电流方向发生周期性改变,属于交流电.

故答案为:(1)不能;垂直;(2)没有;换向器;增大电流(或增强磁场);(4)交流.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电动机的原理、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另考查了学生利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培养出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不仅对学习物理有着不匪的帮助,更是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那么,为了让我们的物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也为了培养自己的能力,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吧!(本文是江苏省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指导初中学生物理小制作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5JK11-L211)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