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16:27:17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语文;创新
前言: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学习与游戏是两个不可混为一谈的东西,游戏被视为教学之外的活动。这种观念的存在对我国的课堂教学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课堂教学氛围严肃、课堂纪律要求严格,而这对处于思想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残酷的,而且根本不能勾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本文将探讨有关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应用,指出其应用方法与策略。
一、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1、游戏教学法对课程内容的巩固
在小学语文阶段的教学中,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与心智发育不成熟而影响到对于课本内容的掌握,究其原因,无非是枯燥的课程设置无法与该年龄段的兴趣爱好所契合,学生的注意力无法全部的集中到教学内容中去。而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辅以游戏教学法可以大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知识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2、游戏教学法对综合素质的拓展
当下我国的教育目标不再是为培养单一的应试型学生而努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被日益重视,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已经渐渐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一条新的教育探索道路。而游戏教学法却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达到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界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上实行游戏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真正意义上做到了素质教育。
二、游戏教学法的课堂运用
1、游戏内容必须服务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游戏的选择和安排不应该是盲目的,单纯的为了游戏而游戏。一线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其所选择的游戏内容必须紧紧的围绕课堂知识点而展开,把游戏的宗旨落到知识点的掌握上。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能够把握游戏的目标,做到不偏离宗旨与方向,并且坚持适度原则。例如在学习语文第十一册中的《》时,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指导学生古诗的停顿间隔,掌握背诵技巧,学会体会作者的感情韵味。并且可以让朗诵比赛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学生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朗诵技巧。最后,再加以小组活动的总结,让每一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讨论总结的展示,使学生不单单只是背过这首古诗,而是能够全方位的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思想感情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掌握知识,拓展素质。
2、游戏方式的普遍性
在开展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意面向的对象必须是全体同学,不能把活动变成少数同学展示自己的舞台,要尽量的做到全员参与。因此,这就要求在游戏的设计上必须具有很强的覆盖面,将更多地学生所包括,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而老师只是进行一个适当的引导和必不可少的启发。真正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从游戏教学法中得到锻炼,夯实学科知识点。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中,就可以组织全班同学都进行课文中所讲述的实验,亲身体会一下课文中所描绘的那种为他人着想的感情。而这个实验也并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器材与场地要求,就在教室内,便足以让全班同学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从而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目标。
3、游戏选择的创造性
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注意并调整课堂的气氛和氛围,适时适当的进行课堂活动。在进行游戏教学法的同时,除了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之外,也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也就要求老师们再设计课堂游戏的同时,必须注意其所设计的形式和内容要尽可能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所喜欢,勾起他们主动进行游戏的欲望。因为只有主动学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才会达到最好的状态。例如在学习第二册中的《长歌行汉乐府》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珍惜时光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或者名人的故事,从身边的小事去感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掌握古诗,做到熟记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分享之前一定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诵或者背诵古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游戏的真正目的,即综合素质与课本知识的双重掌握。
结语:
在我国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对于游戏的认可程度并不高,而以学校老师为主导的课堂内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勾起其求知欲望。这也就造成了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显著地提高。但在素质教育改革推行以来,教育教学重点逐渐向综合素质的培养上靠拢,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开发学生们的智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有效教学 化学思维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化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设计化学教学活动,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当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化学知识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化学理念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较差。枯燥而繁杂的化学公式甚至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十分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二)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
我国因为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而忽视了化学思维培养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学生的化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思维培养,使化学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化学教学产生了局限性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思维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途径
(一)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将化学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合,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和竞技性的游戏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之后,开展知识辩论或者知识抢答游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刻记忆。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初九年级化学《盐化学肥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对本堂课程化学知识的学习之后,通过游戏抢答的方式,为学生提出“硫代硫酸钠的化学式是什么?”“过滤的流程是什么?”等问题,最快抢答并答对的学生加一分,打错的学生减分,最后统计分数,对优胜的同学给予鼓励和嘉奖。这种化学游戏的方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抢答的方式也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使教师更加明确当前每一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也使学生更清晰当前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导完成之后,为学生布置特定的任务,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式对于初中化学课程的深入开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具有丰富原理和实验活动性内容较多的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化学实验活动,在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初中化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燃烧毛、动物毛发以及合成纤维等物品,或者组织学生自主进行小实验等方式,证明每种材料是否是有机化合物,通过化学实验不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化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这些小实验能够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化学实验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实践参与热情,在化学实验中,将所学习的化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丰富自身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在指导初中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这项内容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使用较少的硫粉进行化学实验,因为硫粉会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硫,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恰当的教学评价能够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10-15分钟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中,对本堂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
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语言,多鼓励、少批评,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教学指导,而不是仅仅通过“好”或者“不好”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你这次表现得非常棒,但是如果能够在化学实验中,更加注意化学实验后材料的处理会更好的”等话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同桌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丰富课堂评价的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想和行为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当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化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忽视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等问题,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借助化学实验项目,发散学生化学思维以及丰富课堂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式,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使初中化学教学活动能够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增强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初中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和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化学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青梅.新手型初中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调查研究――以首师大化学系教师教育专业部分毕业生为例[D].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2013,(05):1-48.
[2]钟超.重视教材习题促进有效教学――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习题体系的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01):154-156.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职体育 有效教学 策略
一、对“有效教学”和“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内涵的理解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有效教学包含三重意蕴:教学要有效(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有效率(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符合一定的比率)和有效益(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价值的实现)。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应当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中职体育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同时又体现个体差异的不同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教学技术层面问题
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实施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具体教学内容,应看这节内容对应的体育课程标准是如何表述的,注意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适切度。标准中的“点”一般对应教材中“面”,并且内容的顺序和教材中的表达顺序往往不一致,课标和教材表达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其中差异性体现了教材编写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的考虑。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空间”,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可能。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在使用的顺序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引发体育教师的教学探索。
师生关系的构建与有效的体育课堂交流。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样化,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对话交流”变成“问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师生交流活动中,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和完整;注意改进课堂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综合运用纪律控制、目标控制和评价控制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调整教学双方的活动,促进体育有效教学的实现。
开发和使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要努力探索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明确体育教科书作为核心课程资源的地位;要注意研究课程资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鼓励建立符合当地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区域内的充分利用。(1)开发课程资源,要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避免脱离实际教学要求、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2)注意课程资源的使用策略,把握恰当的时机,努力使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做到最优。要有符合教学需要的科学标准,繁简得当,难易适度。(3)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应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视角,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造力。(4)要注意体育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健身性,注意防止和避免忽视教科书,把联系实际变成一种“装饰”的教学倾向。
完善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实现教育增值。实施有效教学,需要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涉及教师对学科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师的教学技巧等。例如,提问、启发和组织讨论技巧,师生交流与合作的状态,还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时间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学生是否积极地学练思考;教师是否采用了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是否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实现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发挥评价作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体育作业问题、测试结果,判断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教学,分析教学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及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1.达成目标的多元性策略。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依据。中职体育每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都要以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为标准,从3个维度来表述。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达成课堂教学多元性目标策略的具体内容。
2.探究兴趣的持久性策略。新课标重视对体育问题的探究。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有手段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价值。这种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探究体育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收尾,要“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发探究过程中兴趣持久性的策略要求:让学生联系鲜活的生活情境、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联系发展的体育科技;只有亲自经历和体验了趣味的学习过程,才能唤起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火花,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3.师生关系的融洽性策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为此,师生关系融洽性策略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互动共享、教学双赢;(4)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①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②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③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④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论的课堂氛围。
4.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1)课堂教学培养个体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该策略程序是:质疑,提出学习目标――释疑,自主学练――讨论,群体参与总结,教师归纳提升――拓展,应用巩固。可见,自主学练突出体现了对学生元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要求。(2)调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互动性。合作学习针对学习内容较多,个人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经个体发散地收集“资料”,最后交流、完善,得出正确结论。合作中的教与学多维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引导,设置情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培养了合作能力、交往意识、相互协调意识和团队精神。该策略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主题――小组设计――安排课堂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总结评价学习结果。(3)注重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得到发展。其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方式――方式的执行评价结果。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目的是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般来说,人文体育内容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可有选择地进行探究性学习。(4)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但要注意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问题解决式、案例学习等学习方法,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练过程得出结论,而且要对多种方式优化组合。
5.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策略。(1)注重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气息。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并根据时展需要及时更新、补充,使课程具有动态性和生长性。(2)注重课堂开放性课程资源的筛选。资源必须科学处理、精心筛选,尤其是要精选那些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体育锻炼、发展有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其目的是储备未来公民必备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体验和生成。(3)注重课堂教学多科整合的和谐性。中职体育新教材强调以整合的视野认识、解决体育问题,对突出体育学科特色,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强化学生系统思维及多学科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促进体育学科综合化改革等,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新课标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纵横联系、互相渗透,注重多学科整合的和谐性。(4)信息技术的融合性策略。“融合”的要求是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整合。“融合”的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搭建探究平台,力争使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与教学过程融合、与教学其他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的融合;融合的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提高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反馈评价的综合性策略。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等目标,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知识、技术技能要求及达标标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主动学练的兴趣和情感内化为主动学练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练体育的能力和促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习惯的形成。评价的功能由选拔性向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转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6)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实施后的评价反思,目的在于总结策略的得失。评价反思内容有:从上述七大策略方面的反思;从教学效果中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从同仁的交流中反思等。只有通过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才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开放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四、关注体育教育理念,反思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瞬即逝,但只有事物背后的本质――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当关注和追求理念的转变和升华。体育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取向是实现体育教育理想,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的现代公民,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体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体育,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体育教育应该“有思想、有技能、有情感、有视角、有生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尽贤,赖天德,胡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2]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3]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4]堪启标.美国有效教学标准框架及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3,(6).
关键词:教学策略;新课改;有效教学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1.我国既然安排了信息技术课,就有它的作用,我国对它的教学也有相关的规定,2000年颁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突出的特点是:第一次提出了课程名称为信息技术;在其目标中,第一次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并且强调了伦理问题,提出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2.第四次技术革命就是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革命,这是从大处说。从小处说,现在我们的生活里,计算机正在越来越深入我们的生活,且不说机关单位都离不开计算机,超市、加油站、银行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学好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好处。
由以上两点就可以看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相当重要的,学校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起来。当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责任让他们改变这个课的看法,把课教好。
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培训,转变观念,提升素养。实现有效的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教育理论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我们的阅览室和电子备课室是一起的,我们要求电子备课室网络必须畅通、保证老师顺畅地上网学习。我们学习特级教师的课例、经验做法等,老师们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两年学校每期都派出教师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参加学习的老师总是满载而归,既收获了教学艺术和智慧,又收获了教育激情。学校及时组织他们进行汇报和上移植课,受训老师对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有了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也起到了一人受培众人受益的效果。现在学校老师绝大部分都啃读了一本新课程名师精彩课堂实录丛书。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细实恒,确保教学高质量全面落实好教学常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有效教学的保证。在每学期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把“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实现有效教学”作为工作重点。
3.组织教学常规学习,明确教学常规要求。我校对教学常规要求比较严格,不允许有迟到、早退,特别不允许放空课的现象,一开学,我对组内的老师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一样对学生来说是培训他们信息素养的重要阵地,教学常规一定要做到,并做好。
4.加强检查,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察小组,不定期对教师上课情况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的结果进行登记,和教师期末考核有直接关联。
三、开展了促进教师行为转化的教学研究,实现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高校音乐课堂 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将动作、语言及音乐融为一体的教学。在我国加大教育力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不断加深。现阶段我国高校积极增加了音乐等艺术教学比例,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对人才的全面培养,同时可以极大的丰富高校教学内容及形式,有助于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听力及节奏训练,更能够有效的培养起学生的创造性。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一) 产生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及作曲家,他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父之一,在进行音乐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经过不断专研总结出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受到了世界各国音乐界的认可。在该理论长时间的发展中,已经对各个领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成人教育和老年健康等领域。
(二)基本理念
首先,原本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产生及有效应用最主要的基础就是它的原本性。奥尔夫曾指出,这里的原本性不仅仅代表单纯音乐,它同时包含了语言、行为等在音乐中的体现,同时指出原本性指的是不同语言及舞蹈动作是音乐产生的根源。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其原本性,就是要将舞蹈动作、语言及行为等多种因素融入到教学手段当中,这样一来将产生不可替代的教学效果。
其次,人本主义。奥尔夫指出,音乐教学中,原本性同人本主义是密不可分的,人本主义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原本性进行充分的展现。尊重人本主义,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以人的发展为基础展开各种教学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及结构进行讲解,同时课堂中,学习者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奥尔夫的这一教学理念同新课程改革对我国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充分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积极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积极融入到听力训练中,就是对原本性和人文主义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进行任何乐器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积极融入打击乐器,学生在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节奏训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同时这种具有声势感的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更深刻的对音乐进行感知。听力训练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旋律、节奏等多种音乐元素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上要想积极体现奥尔夫教学中的原本性和人文主义,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来进行。例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高校音乐听力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首曲目,通过对该曲目的欣赏,不断变换的旋律会促使学生不知不觉随着音乐摆动,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会大胆的运用语言和肢体对音乐进行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听力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积极应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根本理念,无论在进行任何一种乐器的教学,掌握好旋律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动作、语言及音乐融为一体,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有节奏感的朗读,将文字进行不同节拍的变换朗读,并鼓励学生努力去对不断变化的节拍进行感知,从而对节奏掌握的更加轻松。同时也可以在节奏训练中,积极的融入动作,通过不同动作形式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肢体部位所发出的声音应当是有一定节奏的,随着姿势的不断变化出现不同的节拍,学生会对节奏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体现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原本性和人本主义。在学生们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其听觉分辨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在进行乐器演奏的过程中,能够展现出更加良好的节奏调控能力。
三、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根本上的不同,它创造性的提出了动作及语言等是音乐发展的本源,同时表明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尊重人本主义。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积极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对语言及肢体应用的背景下,对旋律、节奏和听力进行更好的掌握。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教学
较之于其他的学科,数学更显枯燥,尤其是计算时的不断练习更显乏味,学生多有反感。趣味教学法,主要是以讲故事、做实验以及多媒体等趣味性较强的方法为依托来完成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正确认识,而且可以使其算法和计算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事实上,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各种学习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最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创设适合本校学生教学的内容,这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和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提高教学练习中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技能。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计算练习部分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题海战术。教师“自言自语”,学生则埋头苦算,虽然可能使学生练就了一定的计算速度和技能,但更多的可能是学生产生厌恶之感。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可一味地简单敷衍课堂练习,而是应当努力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在此以以下两种方法为例:
1.智力游戏。在小学数学教材之中,有很多可以扩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借此可带领学生进入到智力游戏中。实践证明,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很愿意一同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题目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练习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绝不能一味地进行口算、递等式或者竖式计算,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要适当地加入形式各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口味试题中,一直保持着新鲜感。比如。可采用分组轮流接,看一看哪组最快;加上拯救大熊猫,比一比谁能干。通过人为地加入这些趣味性的例子或者活动,可以大大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1.要分清教学目的与趣味性教学二者之间的主辅关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教学法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因此而走入一个误区,即为增加趣味性而教学,这就完全偏离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课堂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则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因此,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盲目提问,无侧重点。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
2.频繁提问,缺乏吸引性。某些美术老师习惯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或老师代学生解答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老师不了解学生有哪些疑问而提问,导致教师问的学生无疑问,表面上学生在思考问题,实际上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依赖教师提问展开学习,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
3.范围有限,缺乏层次性。教师提问那些回答问题完整的优等生,避开后进生。这就使后进生在教师提问时不是积极参与,而是消极等待。
4.问题缺乏挑战性。低估学生的能力,铺垫过多,只扶不放,给学生参与的思维空间不够。
5.急于求成,缺乏思考时间。教师提问的问题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有些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读书思考时间就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从上面这些问题中,我们不难发现低效的课堂提问,不仅浪费教师有限的教学实间,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最终导致学生求知欲降低,渐渐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
二、改进低年级美术课堂提问的策略
1.针对性―找准切入点,探究问题。传统的问题设计往往只能将教材问题化,即设计一连串的问题,一问一答,在形式上很热闹,实际上却不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必须有针对性。所提问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地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以《参观和旅行》一课为例,我先请学生回忆曾参观和旅行途中有趣的事情,并且详细描述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构图方面我以“游乐场”为主题,同时出示两幅画:一幅是全景式的构图,画面上景物多但层次分明;另一幅是突出一个海盗船的游乐项目,画面夸张地表现了主人公在游玩中紧张的表情。问:1.两幅画分别是怎样表现的?构图上有什么区别?2.怎样描绘复杂的场景?怎样具体画出你所要突出的事物?学生在对两幅画进行分析后得到各自想要的构图方法。即场景大的要注意层次,如果要突出某个事物就一定要画得突出,并且要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画。在色彩上我强调“近大远小”对颜色的影响,使得学生知道颜色对丰富层次的帮助,而且我亲自演示如何将颜色涂平、涂匀。
这节课的作业还是相当精彩的。学生没有因为老师的范画而束缚思维,相反更对自己所要画的内容在纸上的呈现方式了然于胸。而对学生强调涂颜色时的均匀平整让他们对美术课的态度端正很多。
2.趣味性―激发兴趣,快乐学习。兴趣是学好每个问题的触发点,小学生活泼聪颖,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探究,实现“学习动机―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的良性循环。例如《海底世界》的教学片段:“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生:想。师:在大海深处住着鱼爸爸(边说边手上套鱼的范画)和它的儿子。鱼爸爸胆小,怕儿子出事,不想让它上学,儿子虽然很顽皮但很想上学。有一天,请看:(播放卡通故事,儿子走失的这一段)师:鱼爸爸失去儿子该怎么办?生:打电话报警、急着去找、鱼爸爸会伤心、难过……师:如果鱼爸爸一个人找不到会怎么做呢?生:找家人、邻居、警察、朋友、亲戚帮忙……师:那如何在你的绘画中表现出来呢?”通过这样的巧妙而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丰富的情感,使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的图像联想,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安全的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层次性―分步设问,循序渐进。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思维,更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分析和研究。例如:四年级《彩墨游戏(二)》一课,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师:老师拿的工具是画什么画用的?(第5册《彩墨游戏(一)》中已学,利用旧知引出,降低难度。)生:画国画。师:我可以用它们做游戏,你们可以吗?(学生先听老师说,和所学知识联系,并进行创新联想)生:能/不能。师:老师用它能画出线和点。(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师由一而二、由二而三,开始通过游戏的方式教授新的笔墨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接受新知识,并且进行消化和创新。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学生不仅能在不断的思考中掌握知识,而且不会因为问题太难而失去兴趣。
4.启发性―逐层推进,有条不紊。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有差异,接受能力、反应速度也有快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知识的引导性。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更有利于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的展开。例如教师出示图片《苹果之泪》提问一: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提问二:给这个雕塑作品取个名字?之后的名家雕塑欣赏中不断被强化。提问三:《苹果之泪》你看见泪了吗?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它的泪。提问四:作品想告诉我们什么?当听学生评述雕塑《苹果之泪》时说:作品想告诉我们,地球像一个苹果,正被人类蚕食,请爱护地球。于是,听课现场掌声响起。那是一件苹果腐蚀的内核的肌理效果,与残存的光滑的表皮的肌理的对比,通过对比并不直接而是婉约地表达这样一种忧思。由于老师设计提问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在交流中把美术的人文性、思想性、开放性自然而融入与课堂,因此智慧在交流中增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命的课堂。
启发性提问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思考,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得着。结合这一区域提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就都得到发展。
5.及时性―纠正错误,科学评价。学生训练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学生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回答时,教师应立即纠正。学生对问题做出不完善的回答时,教师可用鼓励性方式启发学生答题,也可以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性呈现出多元评价标准。同一层次的作业,美术水平落后的学生得分可超过美术水平较一般的普通生;相对一般的普通生的分值可超过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有所区别。对于美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对于一般的学生及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取得的进步,应采取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努力奋进。
因此,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运用新颖、多变的有效提问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课堂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美术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用勇,龚孝华编著.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国祥,卢兰馨.多元智能开发与评价的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氛围 教学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考虑也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体会,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方面。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很重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学生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假如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那么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教学效果不佳。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备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对学习的需要。
我们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量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就越显著。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配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自身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就得到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优等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使学困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防止其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都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