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美术教育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4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美术教育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学教育研究会
  • 创刊时间:2010
  • 国际刊号:1674-9286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30001
  • 国内刊号:34-1313/J
  • 邮发代号:26-227
  • 全年订价:¥ 520.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教学心得
  • 视觉设计
  • 艺术菁英
  • 美术时空
  • 人文研究
  • 理论研究
  • 园林与建筑
  • 艺术资讯
  • 艺术欣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动漫探索
  • 卷首语
  • 创作谈
  • 前行的时光

  • 夜间的露天咖啡座

  • 品味水墨

  • 新徽派版画家 师晶

    <正>师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待遇,获安徽省首批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称号。代表作品有:油画《阳春》和版画《安居》《戈壁之晨》《空谷流响》《花径雨香》,先后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的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漆壁...

  • 在抽象语境下发展的具象绘画——解读巴尔蒂斯绘画风格

    自印象派之后,绘画逐渐脱离了传统艺术内容大于形式的特点,以其特有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艺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色彩与形式成为艺术的主题。具象绘画的发展在现代艺术潮流中逆流而上,巴尔蒂斯坚定自己的绘画信念,以追求完美的严谨态度,在纷繁复杂的现代艺术中成为一代具象绘画大师。文章试以现代艺术为背景,探讨巴尔蒂斯的绘画风格。

  • 石涛山水画的绘画特色及启示

    明清之际,中国画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期,清初画家石涛是当时突出的代表。石涛的绘画技艺高超,绘画思想沉雄深邃,他把中国山水画理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艺术特色鲜明,自成一家。文章主要从绘画技法、理论修养、审美思想等方面探讨石涛山水画给后人的启示。

  • 当代艺术语境下工笔花鸟画的意识形态

    工笔花鸟画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传统走向现代,工笔花鸟画正在完成自身的一场蜕变。它在吸收现代绘画理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以符合当今大众的审美品位。文章着重分析当代艺术语境下工笔花鸟画表现方式的形态意识及其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差异,进而阐明当下工笔花鸟画的发展趋势。

  • 关于构图张力在绘画中的运用

    张力在绘画构图中作用重大,而构图又是绘画创作的关键环节。画家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画作,就应该对绘画构图的张力有客观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欣赏者通过画作感受构图的张力,用心感悟创作者的作品构想、艺术水平、艺术修养。文章主要从绘画构图中的几何线和意象性张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 从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探讨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书画同源指出书法和绘画原为一家,关系密切。在中国古代杰出的画家中,石涛的风格可谓自成一派,他在精通绘画理论的同时又敢于创新,提出了著名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美学思想,提倡以笔墨入绘画,力图实现中国山水画领域绘画模式的创新。文章通过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思想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 常玉与莫迪里阿尼的线条比较

    常玉与莫迪里阿尼作为20世纪初活跃在巴黎的画家,在表达的题材上都以裸女为主,并且把线条作为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文章对他们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进行比较,追溯其差异的文化根源。

  • 国画艺术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传统绘画形式,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国画艺术一直以其意境表现手法见长,无论在绘画内容上还是创作方式上,都以写意为主线。文章介绍了意境的含义以及国画艺术重视意境表现的渊源,重点分析意境表现手法...

  • 民俗旅游研究——以赣南客家民俗旅游开发为例

    客家是汉族的一个分支,赣南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一般来说,客家这一民系主要在宋代成型,而赣南是其发展和孕育的摇篮。文章通过研究赣南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价值,分析赣南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期让人们走近赣南客家民俗,了解赣南客家文化精髓,进一步推动赣南的旅游业发展。

  • 从魏晋风度、魏晋美学谈中国画的浪漫主义

    文章从魏晋风度谈到魏晋美学,分析了魏晋美学形成的背景及其特点,并最终落到魏晋时期绘画的特点上,探讨了中国绘画的浪漫主义特点与魏晋时期的关联性。

  • 浅谈敦煌壁画“未生怨”故事在创作中的实践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学习,以及出于自身对敦煌壁画的热爱和对敦煌神秘色彩的向往,笔者对敦煌壁画的经变故事绘画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笔者了解和学习了敦煌壁画"未生怨"故事所包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并且根据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哲理确定了这次创作的主题思想,以自己较擅长的油画装饰方式重新解构,表达敦煌壁画中的经变故...

  • 探析唐昭陵墓室壁画的艺术特征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这一文明辉煌发达的时代留给了世界无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坐落在陕西关中的唐十八陵便是其中一部分。这些陵寝见证着那个时代的文明。文章以唐昭陵墓室壁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壁画的题材和艺术特征。

  • 浅析博物馆展示中的雕塑应用

    博物馆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逐渐成为一个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现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以往的雕塑陈列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对旧的雕塑陈列方式进行创新迫在眉睫。文章从博物馆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如何利用雕塑对博物馆陈列技术进行创新。

  • 楚汉文化对湘绣艺术特色的影响

    文章从1958年在长沙烈士公园三号木廓楚墓出土的两件绣花绢残片和1982年在湖北江陵出土的楚绣、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汉绣入手,分析了楚汉刺绣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点对后世湘绣题材内容、上稿形式、工艺针法等方面的影响。

  • 试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元素应用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元素的应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用西方油画等材料表现国画的意境;二是将传统的元素赋予现代意义以引发观众的思考;三是将现代艺术与中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相融合,以表现深远的哲学意境。总之,中国当代艺术与传统元素的应用呈现了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 徐行草编的文化继承与发展探析

    徐行草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新时期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文章阐述了徐行草编文化继承与保护的若干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发展策略,以期实现徐行草编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 探讨水墨画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

    中国水墨画的历史源远流长,陶瓷艺术同样经历了灿烂的文明,当二者结合到一起时,必能擦出更多让人惊叹的火花。文章就水墨画在陶瓷绘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

  • 素描造型因素的再解读

    在绘画中,素描作为艺术造型语言,一直被称为"基本的法则,绘画的开始"。熟练掌握和运用素描造型因素的特点,是对客观物象的正确观察和解读,培养整体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理解素描本质规律的重要艺术手段。素描的造型因素包括点线面的组织、色调的组织安排、画面空间的营造等。只有从概念层面对这些因素进行再解读,从艺术实践角度对这些因素进行...

  • 浅谈工笔人物画的装饰性

    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随类赋彩,讲究经营位置,注重技法表现,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创造出既有形象美又有装饰意味的画面。工笔人物画别具特色,其人物的造型、线条的处理、色彩的应用、技法的表现以及画面的布局,均体现着一种画面的装饰美感。

  • 自媒体时代“全民摄影”的表现形态与社会控制的研究

    "全民摄影"是在自媒体时代产生的,代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全民摄影"的出现,也出现了很多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怎样提升大众摄影的艺术修养,怎样遵守摄影活动的基本道德,怎样正确引导大众的摄影审美,等等。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有效引导摄影的传播,提升艺术的社会化,增强大众的摄影修养,开展多种样式的摄影活动,使"全民摄影"...

  • 中国当代陶艺发展创新风格与走向初探

    陶艺是人类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陶瓷艺术是从民间发展起来的,主要反映的是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体现了我国民间文化的特征和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联。陶瓷艺术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今天。如今的陶瓷艺术,在继承古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还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 浅谈当代中国美术研究的现状及策略

    随着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的建立,美术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国重视美术研究事业,建立了两个部级别的研究中心(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这一举措将美术的发展与人文科学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设这样的平台,近现代的美术研究可以更加规范地进行。

  • 当代艺术中的去智化现象的图像解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中有一股潮流非常活跃,那就是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去智化现象。在这场去智化的视觉图像潮流中,"儿童形象"和"女性形象"被大量运用。文章对这些图像进行深入的解读,发掘现象背后的原因,阐释去智化现象狂飙的缘由。

  • 紫砂珐琅彩的艺术特色及创作实践初探

    文章对紫砂珐琅彩的制作流程以及紫砂器与珐琅彩相结合对于当今艺术创作的启发意义作了探讨。

  • 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分析

    在数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固有的艺术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的要求。所以,探究数字媒体时代的艺术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数字媒体时代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文献中的风格描述”之界定及其特征

    文章引入西方学术中的风格理论,对中国古代书画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文献中的风格描述"概念,指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风格描述具有文学性的特征,并探讨了在中国书画史和鉴定学中运用"文献中的风格描述"进行研究的问题。

  • 隐匿的作者——谈对中国古代佚名画作的关注与思考

    从汉代的画像石到两宋的石窟壁画与墓葬绘画,再到宋元时期的民间风俗画,许多古代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都是出自佚名画工之手,因为没有名字记载,即便是出类拔萃的画作,也常常被人们忽略。进一步研究发现,流传至今的佚名画作数量众多,文章从人物、花鸟、山水及宗教绘画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阐释民间佚名画工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