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艺术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2-890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3
  • 国内刊号:11-1188/J
  • 邮发代号:82-109
  • 全年订价:¥ 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专家论坛_艺术与经济:艺术经济学之建构发展
  • 问学
  • 艺术学理论
  • 音乐与舞蹈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美术学
  • 设计学
  • 审美与教育
  • 艺术广角
  • 艺苑长廊
  • 1979-2019《艺术教育》杂志创刊40年回眸(二)见证时代风云记录艺苑春秋——我与《艺术教育》刊物20年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单位是文化部艺术教育事业管理局,具体岗位是协助研究室的老前辈筹办一个刊物,刊物的名字就叫《艺术教育》。1978年,刚出校门的我并没有想到,此举开启了职场最初20年从记者、编辑到副主编、主编的青涩、历练与成长;此举为一生的社会角色敲定了如此直截、鲜明而又牢固的印记。

  • 关于艺术教育的再认识

    《艺术教育》创刊40周年了,可庆可贺!我与《艺术教育》结缘22年,从1997年发表第一篇文章起,至2017年共发表了9篇,加上这1篇就10篇了。我很喜欢《艺术教育》,第一篇文章谈"怪圈",对艺术类高考降低文化分提出批评,《艺术教育》敢登;另一篇谈专业艺术教育若干思考,篇幅很长,分两期也要登全!这使我很感动。

  • 与社会共享与时代同步——2019艺术院校毕业季观察

    正又逢毕业季。毕业大展既是对学生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综合性学习成果的检阅,也是对学校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近距离观察。可以说,毕业大展串联起教育、学术研究、社会检验与就业问题,它们彼此观照,引发了业界人士多角度的思考。

  • 贺丹:给予毕业生追求艺术的自信

    自6月9日“开放的西美——20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在西安美术学院西部美术馆开幕以来,已经有10万余人次观看展览(2018年是12万人次),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今年的毕业展在西安美术学院和尚美术馆两个展区同时开放,把毕业季从学院的庆典活动推向社会。贺丹介绍说:“今年展出的来自学院13个(院)系、21个专业、1500余名本科毕业生精心创作的5000余...

  • 张杰:让创作牵手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四川美术学院自2006年首次启动“开放的六月一一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游”活动,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将毕业展与社会联通的经验。今年,四川美术学院的毕业展在保持高水准的前提下,将影响力扩展到了更多层面。张杰介绍道:今年“开放的六月”毕业展共展出1714名本科生以及259名研究生的共1万余件作品,分别在大学城虎溪校区、黄楠坪校区及杨家坪步行街...

  • 周武:借“手艺之目”观照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2019年的毕业展主题为“手艺之目”,是基于手工艺术的观看问题而提出。周武介绍,这里所说的“观看”,不仅是视觉对于物体的观看,亦指通过手感知材料所体现的心灵观看。观看的对象也不单是创作作品,同时还有身处的语境和时代。

  • 刘英武:重视毕业设计选题,挖掘湖湘文化精髓

    作为全国4所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之一、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以及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每年的毕业大展不仅是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成果展现,也是学校向社会交出的一份答卷。

  • 兰翠芹:“设计进化”体现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成果

    以“设计进化BECOMING”为主题的北京服装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设计趋势暨开幕式秀于4月29日在北京服装学院开启。这场毕业生的毕业作品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我国香港媒体记者提出疑问:为什么一所服装学院的毕业生能做出这么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兰翠芹回答:“服装服饰也是产品,之所以能够形成从造物到设计如此完整的设计链,取决...

  • 邹锋:以人民为中心,为大众而设计,为时代而创作

    在北京工业大学20本科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展上,出现了一些反映北京地域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如《“货郎记”北京民俗文创创新设计》《“戏说北京”插图设计》等。这些作品聚焦首都的发展变化,用贴近生活、关注时代的视角,把北京的古都与新城、传统风貌与当代时尚等内容,或采用文创产品的形式,或借用皮影和年画等语言进行表现。对此,邹锋说:“...

  • 要彬:艺术人才培养既要与时俱进,又要继承传统

    今年,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作品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是多元化,学生都在共性的基础上强调个性;二是学生在对传统艺术和前沿艺术的探索之间找到了一定的途径。对此,要彬指出,有些学生在了解传统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将传统元素经过提炼后,转换成时尚的、反映时代潮流的设计;有些学生则完全专注于传统,在某一个点上进行深入挖掘。总的...

  • 陈舒舒:毕业创作更具人文情怀

    2019年毕业季正当时,美术院校每年的毕业创作和毕业设计展览不仅是专业圈里的一件大事,也逐渐成为社会媒体与大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对此,陈舒舒指出,毕业大展能引起社会和大众的关注,这主要是现代传播手段的迅猛发展所促成的。但是,通过毕业展作品凸显出的问题更值得人们反思与关注。

  •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9毕业展设计专业优秀作品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建于1958年,曾培养了数十位部级工艺美术大师和几十位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以及大量艺术设计人才,优秀的教师团队来自知名的高校和企业,屡次在国内外艺术和设计活动中获得丰富奖项,并承担了大量服务首都文化与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与课题,为设计学科发展构筑了宽广的科研与学术平台。学院还聘请了国内外多所艺术院校知...

  • 新时代新驱动新形态:学术研究领域的N“+”智能形态——记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科技研究院五位首席艺术科学家及研发团队

    奋进中的内蒙古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科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部级人选、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评委、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张辉的带领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奋斗,已成为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创新创业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道路上的领跑者。

  • 守正创新奋楫中流——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特色发展之路闻思录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这片土地上,湖北人民创造了底蕴深厚、影响深远的荆楚文化,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黄梅戏、南剧等具有浓郁湖北特色的地方戏曲就产生于这里,为推动中国戏曲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早在1958年,以传承推广地方戏曲文化、培养戏曲后备人才为己任的学校——湖北省戏曲学校应运而生,她就是湖北艺术...

  • 试论艺术的符号性及情绪符号

    符号学作为一种形式文化论,已经应用于语言、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在符号学者看来,艺术与符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不过也有许多学者警惕于"符号学帝国"的倾向,对艺术的符号性持怀疑态度。艺术是不是符号?它是怎样的符号?苏珊·朗格曾给出答案:艺术是一种情感符号。文章基于这一理论,结合心理学与生物进化论,进一步指出艺术是非自觉意识主导下...

  • 古朴即现代——当代艺术中的“物我”解放

    20世纪60年代艺术中出现了向物性化转变的新趋势,出现了审美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互动景象。艺术物性化的转变,促使人们打破对艺术与生活惯有的观看方式,使接受者积极参与并填补艺术中的"空白点",从而突破传统艺术观念、机制的束缚,实现"物我"的自由解放。文章通过对物性化的多维度探索,以期帮助人们对当代艺术中的"物我"解放有更深入、更全...

  • 由单一到多维——艺术概论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札记

    北京城市学院表演学部艺术概论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以学生高效接受理论知识为目标。教学内容方面,以"艺术形态视觉欣赏"为主轴重新安排教学重点,突出"艺术形态视觉欣赏"。教学步骤方面,以"三步法"统领讲授过程。作者通过"三步法"教学,完成传统课程教学改革,并就此进行总结,分析其中的利弊,以期为艺术专业学生高效学习艺术概论课程...

  • 探析产学研一体的艺术管理学科构建与人才培养途径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突飞猛进,艺术管理学科和美术馆事业也随之发展迅速。但艺术管理学科构建中存在师资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美术馆同样面临人才问题。产学研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文章提出,高校与美术馆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一体的艺术管理学科,开展实习教学、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等,能够有...

  • “双创”新常态下文化艺术管理类专业双师型师资的优势及其素质探析

    "双创"新常态下,文化艺术管理人才培养面临多重挑战。其中,师资的能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现实契合度问题。文章旨在通过艺术管理类双师型师资在"双创"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审视及其素质能力分析,引起相关教育人士对艺术管理类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的关注。

  • 中国绘画现代性实践的三个片段

    在当代繁杂的现实困境下,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历史,基于现代性的绘画研究也始终因循人文学科的路径顺流而上。一方面,力争在西方的现代性资源中追本溯源地深入分析;另一方面,将之放置于中国源流的历史现场,试图论证一个合乎学理的可能线索。正如西方汉学界的质疑,如果将中国现代绘画实践仅仅视为西方现代性的一个中国现场,那无异于遮蔽了古今隐...

  • 80后青年艺术家的发展机遇研究

    文章以80后青年艺术家的市场表现为研究主体,针对其作品在一二级市场的表现,从新的收藏群体、网络平台、青年艺术家推广扶植计划以及艺术产业多元化发展四个方面,探讨80后青年艺术家在当下艺术市场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新的发展机遇,并为其职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 试论如何把握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风格——以《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为例

    风格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莫扎特是古典时期非常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文章以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苏珊娜的咏叹调《美妙的时刻即将来临》为例,探讨了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如何准确地把握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演唱风格。

  • 关于多声部听觉训练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音乐教学应寻找正确的听觉训练方式,不断突破和创新,转变传统的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提升音乐视唱练耳效果,进而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加强多声部听觉训练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对现阶段多声部听觉训练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多声部听觉训练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以强化学生的多声部听觉能力。

  • 声乐演唱及教学中表现欲的培养策略研究

    表现欲是客观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人类基础的心理机制之一。其作为一种原始的欲望,并不会自发产生,是人个性及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声乐演唱是一种非常富有活力的艺术形式,需要表演者有丰富的表现力,如果表演者的表现欲不强,便容易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造成表演失误。因此,表现欲对声乐演唱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表现欲的培养进行较为深入的...

  • 浅析威尔第声乐作品《女人善变》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处理

    《女人善变》是威尔第的歌剧《弄臣》节选。文章对《女人善变》的艺术特色和演唱风格进行分析,从作品反抗压迫的主题思想和多样的表现手法分析威尔第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并从和声、气息、高音等方面对《女人善变》的演唱处理进行分析,以便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其内容,让表演者全面了解这首作品,进而提升声乐演唱技巧。

  • 论曹安和民族音乐观的现代性转换

    曹安和是中国近现代琵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与突出贡献。文章以中国民族音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为视角,通过剖析曹安和在琵琶演奏及教学、民族器乐记谱法、民族音乐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分析促成其音乐观形成的客观因素,继而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对曹安和音乐成就的总结。

  • 《枫桥夜泊》的艺术特点及演唱审美

    刘雪庵的《枫桥夜泊》融合了中外文化,采用动人的音乐表达对民族与未来的迷茫之情。文章通过对该作品音乐、歌词特点的分析,透视这首作品中的独特气魄与魅力特征。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中不仅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心理特征,还有中西音乐素材融合、统一的表现思维,其为之后作曲家探索民族风格的艺术歌曲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 民族音乐在各个民族地区的保护和传承——以壮族“三月三”为例

    文章以民族音乐在各个民族地区的保护传承为研究目的,以广西壮族"三月三"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民族与音乐的关系、我国现有各民族音乐的分布地区与音乐特点、以壮族"三月三"为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以及壮族"三月三"民歌节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增进人们对民族音乐的思想认知和理解。

  • 论中国合唱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

    在中国众多的合唱作品中,有着不同的音乐语言体系和风格体系。对于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演唱者该如何用声演绎是当今合唱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将中国合唱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作为研究对象,从中西方合唱作品、合唱与独唱音乐作品在演唱用声方面的差异入手,对群众歌咏合唱作品、专业合唱作品、民族合唱作品,以及古曲合唱作品的演唱用声风格...

  •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探析

    艺术源于生活,不同地域的民歌代表着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其中更是包含着当地的社会文化、民族信仰以及经济发展情况等。东北民歌,承载了东北当地人的风俗文化,与人们质朴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有些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冀,有些也表达着对这片黑土地深沉的爱。文章指出,对东北民歌进行研究,就需要将其放置到东北民俗文化中,分析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