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高校科技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4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高校科技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2095-2333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0
  • 国内刊号:10-1017/N
  • 邮发代号:82-842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战略研究
  • “双一流”建设
  • 科研管理
  • 评价与发展
  • 科研育人
  • 产学研用
  • 知识产权
  • 转化与服务
  • 书评·广告
  • 以实施《纲要》为契机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创新人才成长氛围

    今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主持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时强调,必须把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惩防结合、标本兼治。广大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要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伦理道德,践行科研行为准则,做科技创新的先锋、学术道德的楷模、社会诚信的...

  • 教师自律是遏制学术不端的可为途径

    解决学术不端的问题是高等学校的当务之急。无论对教师个人还是高校而言,提高学术道德自律比制定和执行具体详尽的学术道德行为规范与制度更为根本。在促进高校教师道德自律过程中,需要普及学术道德知识,治理学术道德环境,培养学术道德情操,提高教师学术创新能力。

  • 科研诚信建设的立法思考

    立法驱动着科研诚信建设的法治化进程,在科研诚信建设体系中占居重要地位。基于对国内外科研诚信建设立法现状的梳理,我国的科研诚信建设立法需要处理好“他律与自律”、“科研诚信建设法治化与科研不端行为的犯罪化”、“普适性与特殊性”等若干重要关系;我国在科研诚信建设立法领域,需要从科学技术基本法的完善、主体范围、行为界定、判断...

  • 美国大学处理科研不端行为问题的研究报告

    在防治科研不端行为的过程中,美国的联邦政府发挥统筹、规范、协调和引导的作用。在联邦政策的规范和引导下,美国大学在预防、监督、调查、处罚和报告科研不端行为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以大学和专业学会组织为代表的学术和科研共同体发挥指导和约束作用。防治过程中,美国高校也面临一些挑战。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的科研诚...

  • 电子政务视角下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决策的有限性及科研管理部门重立项、轻管理、职能不完善是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现状。电子政务介入科研管理体制可实现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形态、治理理念和治理结构的创新。更新部门的行政观念、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高校教职工整体素质、实施高校科研管理一体化是构建科研管理部门电子政务的路径选择。

  • 知识产权保护下的高校科研管理流程再造

    知识产权管理是高校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存在科研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脱节的现象,科研管理流程再造为高校科研管理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分析高校科研管理现有流程,提出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再造设计和实施途径。

  • 国内专家学者分级研究

    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内各层级专家学者的作用越发突出。对各层级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系统研究,分级跟踪管理,既可保证各层级知名专家学者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又可为大多数青年人才的后续发展指引路径。

  •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

    加强产学研合作,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地方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地方高校要注重处理好教育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与行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关系。通过强化社会服务,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科研资源整合,突出特色;加强制度创新,重点发展;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等策略,不...

  • 产学研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天津高校为例

    产学研合作问题是学术界和实践领域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大学及科研院所、产业、政府之间组织结构性的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研究,特别是从利益演化机制与模式的角度研究产学研合作的机理,对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领域研究的探索,促进全国和天津周边地区高校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滨海新区建设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

  • 产学研结合对培养人才的实际意义

    高等学校的产学研合作可以拓宽高校培养人才和教育教学的经费来源渠道,有利于高校适时调整学科体系,有利于高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些将直接服务并作用于培养综合素质人才。

  • 校企联合培养工科研究生的一种新模式

    通过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研究生到与课题相关的企业,以一种服务的方式参与科研工作,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研究平台,使研究课题与实际工程相联系,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为培养高质量工科研究生开创了新的途径。

  • 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产业化的瓶颈与对策

    高校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产业化模式能有效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但现实中成功运营比率不高,主要是由于存在两个现实障碍:一是高校科技成果难以准确作价;二是校企双方围绕科技成果核心技术转移的提防和猜疑。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尝试采取逐步实现核心技术转移,分步确定入股比例,以及小规模试点生产等手段。

  • 校办企业危机及应对

    我国高校的校办企业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发展历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人才、资金和企业文化方面的危机。要从改革人事制度、实现股权多元化、打造特色的企业文化等方面入手,解决危机,实现高校企业的健康发展。

  • 台湾工研院模式及其对建设共性技术研发机构的启示

    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台湾(地区)产业技术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和分析台湾工研院的定位、管理结构和运作机制,对大陆正在争相建设的共性技术研发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准建设,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通过不同学科方向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 李伯虎智“点”仿真

    作为仿真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李伯虎院士用多年的磨砺换来了站在学术前端的敏锐视觉,用丰富的阅历换来了厚积薄发的“点拨”智慧。“仿真科学与技术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李伯虎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科学家,他的仿真从业经历也是我国仿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56年,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

  • 破解 心脑血管的健康密码——记南华大学动脉硬化学研究团队

    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攻克这一“健康杀手”,湖南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之一——南华大学动脉硬化学研究团队进行着持之以恒地探索。

  • 促避工程机械发展 推动科技产业进程

    工程机械是我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建筑、水利、电力、道路、矿山、港口和国防等工程领域,工程机械的研究对于加速现代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武汉科技大学周鼎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机械 的研发工作,

  • 深入工程实践 发展技术基础——记广东工业大学郭钟宁教授及其团队

    科研与教学,就像高校工作中两条水乳交融的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针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广东工业大学郭钟宁教授及整个团队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宗旨,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发展出一个包括“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工程导论”、“工程训练”、“CAD/CAM/CAE”等在内的技术基础课程...

  • 催化精馏新技术将撑开另一片蓝天——记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良恩教授

    他行走如风,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他工作忘我,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不虚度一寸光阴:他专注化学工程研究,且一专就是几十年……他就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工专家——福州大学原化学工程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王良恩教授。

  • 复合成纱 衣被天下——记嘉兴学院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院长薛元

    2007年,嘉兴学院主持研发的科研成果“长丝短纤复合成纱技术”一举将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收归囊中,这是该校薛元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在纺纱领域近十年的研究换来的可喜荣誉,该成果取得了纺织纱线加工技术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 周西华:为减少矿难 我们一直在努力

    “矿难”,一提到这两个字眼,许多人会为之揪心和悲痛。王家岭矿难带来的阴霾仍未散去,这两个字眼与“地震”一样成为时下最能触碰国人敏感神经的悲情元素。斯人已去,痛定思痛,如何能尽量减少悲剧的发生?是人们迫切要考虑的问题。

  • 播撒“科技”种子 收获“惠民”果实

    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被称为浙江的西藏,山高路远,偏僻闭塞,贫穷落后。如今,昔日的荒山野岭已变成了“花果山”,在收获的季节,满山的梨树挂着沉甸甸的果子,一派丰收祥和的景象。这都离不开9年前来到这里的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农学院张放教授的辛勤付出。

  • 深化生物技术研究推进农业和环保产业向高端发展

    “无论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还是环境和水体净化的问题,都需要加快基因操作技术的应用。”为了推进农业新兴产业向高端发展,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忠平教授明确表示支持转基因技术在农业中应用,他主张科学并严格地进行转基因作物的评价,认为这是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

  • 为交通监控装上“智能眼”

    目前,国内大中城市大多面临这样一个状况——交通系统建设速度跟不上车流量的增长速度,以致于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交通拥堵更是屡见不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广西工学院张增芳教授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场景复杂的特点,综合利用当前国内外先进成熟的信息和交通控制理论及技术,研发了一套新型智能交通系统,为我国公路交通监控装...

  • 心系环境 专注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垃圾产生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垃圾也反映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度的不断扩大,废弃物产生量的急剧增加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废弃物处理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海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陈德珍教授数年以来围绕废弃物的热处理、资源化和其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展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

  • 张润铎:让科技走向产业

    “创新性构思-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三位一体,在大气污染催化控制技术研究领域,北京化工大学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润铎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研究特色。这一研究特色,早在10年前张润铎在韩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已初见端倪。当时,在Chung教授的指导下,他研制了具有三维通透结构的蜂窝状金属筛网催化剂,并对其模件的成型...

  •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征稿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和产业工作的大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权威性、指导性、学术性综合期刊。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