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1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 创刊时间:1987
  • 国际刊号:1002-235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3
  • 国内刊号:21-1035/G2
  • 邮发代号:8-46
  • 全年订价:¥ 280.00
  • 发行地区:辽宁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本期导读
  • 阅读地图
  • 社会关注
  • 特约书评人专栏
  • 冷眼
  • 学术书评
  • 书界观察
  • 读家有方
  • 书评空间
  • 2016年3月“中国好书”

    《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贾康、苏京春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2月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深度阐释“新供给经济学”理论创新和政策主张的著作。从“新供给”的时代背景、理论建树、国情分析和政策主张角度,对“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做出深入浅出的解读,着力创构“十三五”及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

  • 法国理论在中国

    我们要弄清楚法国理论和中国的关系,就一定要回到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此时,“”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而一旦先前的观念失效的时候,人们的通常选择是,要么回到传统方面,要么回到外部。这个时候,人们选择的是外部,是当代的西方哲学思潮。在这个时候,他们选择了谁?尼采、萨特和弗洛伊德被挑中了。

  • 暴力减少了吗?

    提及进化论,我们首先很容易将其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联系起来,自严复先生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以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便成了一个国人救亡图存的口号。实际上,尽管达尔文晚年的确有一种将自然科学的进化观点导入人文科学领域的倾向,但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乃是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的卓越贡献。斯蒂芬·平克这本《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 家庭暴力的多元形式与主体流动——从《反家庭暴力法》引发的一点思考

    曾几何时,打老婆还被认为是男性的特权,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是不可外扬的家丑。在这样的文化观念下施暴者可以有恃无恐,受暴者无处申诉,甚至连公权力也难以有效介入。如今,经过多方努力,中国大陆第一部《反家庭暴力法》终于在2015年年末通过立法,并于2016年3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 “我们”周围的暴力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和”始终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精髓。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在这里强调财富公平合理的分配才能使得上下和睦,保障社会安定,国家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这样一种优秀的思想理念仍然是当前保障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题中之义。

  • 意犹未尽的《梦醒子》

    2015年11月11日的《山西日报》报道了悄然升温的“刘大鹏热”。刘大鹏是近代山西太原的一位乡绅,因身后留下日记、著作等诸多文字资料而受到中国近代史学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英国学者沈艾娣也对这位乡绅产生了兴趣,几经探究,写成《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下文简称“《梦醒子》”)一书。她说,

  • 《剑桥中国文学史》错误举隅

    孙康宜和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文版(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12月,以下简称《剑桥史》,本文只讨论下卷,引文只标页码)问世以来,学界反响甚大,其存在的问题同时亦昭然于读者之眼。就“1841—1949”部分而言,错误实在太多,且就主要举隅如下:

  • 看汉学家顾彬解诗

    有时候看汉学家解诗,会让人产生莫可名状的喜感。莫砺锋先生曾撰专文,指出美国宇文所安在其著作《初唐诗》《盛唐诗》中存在令人难以接受的“读法”,包括对字句的误读、对诗意的曲解以及因历史知识欠缺而导致的论断失据等。如卢照邻《早度分水岭》“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宇文氏把“新沐者必弹冠”即入仕做官,

  • 作为欧美左翼思想镜像的“本阿之争”

    本雅明与阿多诺于1935年、1936年、1938年发生的三次论争是法兰克福学派学术史上十分重要和显眼的论争之一,其中以第二次论争最具代表性。因为在这次争论背后折射出的是欧美左翼思想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视野、问题与方法:如何讨论“现代中国学术”?——2015年“现代中国学术”研究著作述评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研究原本只是“通识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借用时下的术语,乃是“学术训练”之一种。任何研究的开展,尤其人文学术的进行,都应首先基于对学术史的了解与把握,从而形成面对具体对象与问题时的历史感与判断力。唯其如此,研究的有效性才能得到相对充分的保证。而这也就决定了学术史研究之于人文学者既属基本...

  • “大数据”语境下“全民阅读”的困境与破局——以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为中心

    可以这样说,全国十大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月排行榜(如无特指,下文简称“排行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特别是城市人群口’的知识修养、阅读状况与文化水平,无论中外,概莫能外。在当下这个大数据的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对于全民阅读状况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它不但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阅读状况与国民意识形态,而且对于作为文化生...

  • 对历史话语的性别反思

    与欧美女性艰难地争取权利相比,中国女性改变命运的历程似乎显得轻快而奔放,特别是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女性多方面权益获得了制度性的保障与支持,男女不平等的藩篱仿佛已然彻底消除。但这反而使妇女问题演变成为一种被漠视、被悬置,甚至被无限期延宕的话题。实际上自晚清开始,巨大的社会变革触及最深的只是那些“最恶劣的弊端”——如女性幽...

  • “书永远不死”

    意大利的学术明星、幽默哲人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2016)于2016年2月19日在米兰家中溘然长逝。诚然,严肃的死亡是肉体的消逝。颇具反讽意味的是,他在世时只有《玫瑰之名》为大众所熟知,他的离世却又掀起了一股“艾柯著作热”,正所谓“昔日玫瑰以其名流芳,今人所持唯《玫瑰之名》”。艾柯与书籍密不可分,

  • 写在《童庆炳文集》出版之际(代主持人语)

    500多万字、10卷本的《童庆炳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终于面世了,我作为童老师的学生,既感到欣慰,却也生出了许多感慨。因为我知道,这套文集的整理与编纂并不容易,文集的主人与它失之交臂也殊为憾事。但现在回头想想,许多事情又是由不得人的。

  • 养眼不养心:童老师的大众文化观——读《文学创作问题六章》

    童庆炳老师的《文学创作问题六章》(即《童庆炳文集》第六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只随文标注页码)是由我最后把关的,但是否采用这一书名,我当时却颇费踌躇。这本书由六辑内容组成,分别是“创作论”“鉴赏论”“大众文化论”“文学‘终结’论”“文学经典建构论”和“语文建设论”,严格一点说,

  • 创作的隐形维度——读《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

    赵勇老师向我推荐了他的导师童庆炳先生的《维纳斯的腰带——创作美学》一书,并预先谦虚地说明:让你这个专门从事写作的人检验一下,看看童老师的书在如今是否还有一些价值。其潜台词是:你好好学习一下,它应该会帮助你。我当然接受了这一提议,我一直对通过不同路径来到我视野的事物都保持着格外的敬意,尤其是书,事实证明,它们都不同程度...

  • 廿载“文心”归“雕龙”——《〈文心雕龙〉三十说》读后

    在10卷本《童庆炳文集》中,《〈文心雕龙〉三十说》也许是童老师最费心血的一卷。作为一部“龙学”专著,其撰写的时间跨度在童老师所有著作中应该是最长的。从1994年秋童老师给他当年的博士新生开讲《文心雕龙》,到2007年童老师最后一次给博士研究生讲这门课,历时14年之久,一共讲了12遍。这卷文集中的大部分论文就是伴随着这门课程的持续开...

  • 直面历史苦难与人性困境的灵魂叙事——关于雪漠长篇小说《野狐岭》

    虽然肯定称不上著作等身,但刚刚年届50的作家雪漠,其小说写作数量在同龄人中却无疑是可以名列前茅的。别的且不说,单只是长篇小说这一种文体,他截至目前就已经有7部之多。其中,《大漠祭》《猎原》《白虎关》一般被称为“大漠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则被称作“灵魂三部曲”。

  • 夏氏兄弟的道德新批评——《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二)读后

    大陆学者对夏氏兄弟的兴趣和了解多源于夏志清的名作《中国现代小说史》。在《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二)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关于《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作过程的信息,这对《小说史》的读者和研究者而言,自有其特殊的价值。

  • 全球化:单一语言文化?

    语言历来是区别一个民族和文明的显著标识。它既是一个民族身份认同的体现,也蕴藏着一个文明的哲学价值,它使得各民族的文明得以保存和流传。

  • 携浙东学派之遗风著故宫学坚实之作——评《故宫问学》

    故宫学研究所所长章宏伟潜心学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笔耕不辍,其著作《故宫问学》是一本学术价值极高的专题论文结集。该书由11篇论文构成,大致可以分成三类:清代皇家典籍的考证、明代政治制度与人物的考辨、史学理论与文物的考评。拜读之后,感触颇多,笔者认为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 “读书无用”

    2016年4月23日,我在天津言又几书店讲座。说到读书是否有用的话题,我主张“读书无用”。很多人觉得这真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一个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人,会这样看待读书的意义呢?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