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艺术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2-890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3
  • 国内刊号:11-1188/J
  • 邮发代号:82-109
  • 全年订价:¥ 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专家论坛_艺术与经济:艺术经济学之建构发展
  • 问学
  • 艺术学理论
  • 音乐与舞蹈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美术学
  • 设计学
  • 审美与教育
  • 艺术广角
  • 艺苑长廊
  • 一部电影,一节党课——《回延安》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生动一课

    在纪念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同志的光辉事迹和伟大品格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以来,全国各地紧紧围绕中央要求,精心组织,有力有序推进。

  • 融媒体时代,艺术学科如何发展?

    数字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有人说,2019年是“5G元年”,它将真正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推进融媒体的发展,使媒体信息传播的路径及延伸的广度前所未有地拓展。融媒体时代种种行业的变化,引发了我们对人才培养的思考——融媒体的迅猛发展对艺术学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又该如何应对?如何使人们更透彻、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

  • 融媒体背景下的艺术专业人才培养

    智能手机、穿戴设备、模拟仿真、车联网、智能家具……这些多样化的智能终端带来了人们信息感知与接受方式的多元化,融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即是多样化的信息传播业态所产生的多维度媒介体验。融媒体正在大规模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艺术学科也不例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该如何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这是艺术学科面临的新问题。

  • 面向融媒体时代的影视传媒学科发展趋向

    时代更易不可阻挡,影视传媒学科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生变化的现实,也是中国年轻一代特别是“Z时代”在网络影响下成长的现实。人们对艺术产品的认知发生了诸多变化,传媒在社会中的作用、传媒艺术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传媒艺术归属于戏剧影视学,它受到文学、戏剧等滋养,同...

  • 数字媒介时代艺术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

    毋庸置疑,数字媒介时代的来临已势不可挡。数字时代已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代社会人的生存和思想,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社会交往方式,进而深入到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中。当今数字化大众媒体发达,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各种数字自媒体、社交平台的构建,带来了一个真正众声喧哗的时代。数字时代的艺术生态与审...

  • 融媒体时代美术学科发展的应对方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媒体传播渠道与途径变得更加丰富,信息接收方式更为立体化——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由媒介载体的多样化与互补性形成了一种新样态——融媒体。融媒体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融媒体并非指一种独立媒体,而是兼融多种媒介,并且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

  • 探索不懈,建构中国音乐的“张力场”结构——访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李西安

    李西安山东荣成人,音乐理论家、评论家、作曲家。先后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历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人民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华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等。现为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罗斯金美育思想探源

    美育思想可以看做罗斯金其他思想发展的起点,理解罗斯金的美育思想,才能深入理解其关于艺术与自然、艺术与道德的论述。罗斯金美育思想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因素影响和其接受的思想理论有关,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试图还原罗斯金繁杂的美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建构过程。

  • 视觉文化视域中的现代漫画艺术

    由于既可静观,也可消遣,现代漫画兼具视觉文化与印刷文化的特征,从而使其文化属性更为模糊、归类更为困难。文章指出,对现代漫画独特的图文关系、叙事方法、阅读模式进行分析,有助于准确界定其文化属性。

  • 诗画观的分歧——莱辛的区分与海德格尔的合一

    莱辛的《拉奥孔》提出了艺术形式的差异性难题,当我们深究艺术问题时,海德格尔的诗性观对诗歌与艺术作品的本质给出了一种更内在的解释,在这表象与本质的异同中,有机会更深刻地直面艺术的更本源形态。文章就此进行探讨,以期为研究艺术的更本源形态提供参考。

  • 西方神话时代的太阳符号流变

    文章梳理了西方神话时代太阳符号的流变过程,通过对石器时代、古埃及时代、古希腊时代太阳图像的形象和意义的分析,揭示太阳图像对应的神话系统发展的各个历程,及其符号所携带的意义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

  • 由音乐孔子学院发展导向的学术性特质引发的思考之实践推衍

    粤港澳大湾区自2018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其发展规划始终作为湾区内各大高等院校国际化战略部署的重要指导因素。星海音乐学院肩负着地域性音乐文化的全球推广重任,其教育出口的路径部署也将伴随着湾区的发展而重新定位、聚焦。文章在同系列论文的论述基础上,进一步对音乐孔子学院近3年发展导向中的学术特质展开实践推衍层面的探讨,并以广州...

  • 普通高校传统艺术活态传承的实施路径与育人模式——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

    文化传承是高校的基本办学职责之一,本土民族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湖南师范大学立足湖湘大地、秉承文化传统,近年来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中,探索了一条传统艺术校园活态传承的实施路径,初步形成了一套独具湖湘文化特色的大学育人模式。

  • 北京市“高参小”音乐学科建设与管理——北京师范大学与国家大剧院比较研究

    文章以北京市重大艺术教育项目“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以下简称“高参小”)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管理等角度谈起,对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大剧院的项目实施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高参小”项目实施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归纳、总结,试对艺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进行探索。

  •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创作性思维——论音乐表演专业的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

    加强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演奏(唱)者从小接受的是演奏、演唱技能方面的训练,而对于音乐创造、创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音乐教学忽视的内容。作者认为,教师需要加强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让音乐表演者能从创作的角度,多维度地审视音乐作品,从而使音乐表演者更好地理解、诠释作品。

  • “一带一路”背景下声乐艺术硕士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探究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人文基础,文化艺术交流有助于促进民心相通。声乐艺术硕士是高素质专门人才,是有可能参与“一带一路”文艺交流的中坚力量。文章提出,应从多方面提升声乐艺术硕士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合作。

  • 中国在线音乐艺术教育的多元结构浅析

    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艺术教育迎来了在线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线下课程逐步实现了向线上教学的转化。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特别是4G、5G通讯网络的移动终端设备广泛普及,使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在线教育的浪潮。文章重点针对中国在线音乐艺术教育尚未完全成熟的多元结构,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从不同层次进行初步探讨。

  • 音乐表演教学的创新路径:教学剧目+舞台教学

    文章提出开创高校音乐表演教学的创新路径,构建"教学剧目+舞台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剧目引入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歌剧为核心,以舞台教学为基础,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在舞台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 高师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文章通过对十几所高校声乐教学调查与总结,提出把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作为实施传统音乐文化教学的重要平台,在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声乐演唱技能的过程中,应重视加强对其进行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文章指出,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对于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乃至于整个国民音乐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地方综合本科院校音乐类专业建设探究——以百色学院为例

    在地方综合院校进行音乐类专业建设,与专业音乐院校有很大不同。如何立足现实把专业建设好,成为音乐院系办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分别从专业定位、建设内容、路径选择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 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民族音乐教育平台的现状及思考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灿烂的音乐文化。互联网的兴盛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大量民族音乐教育课程在各网络平台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正确引领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基于网络教育平台,运用问卷调研法试探究民族音乐教育的线上运营、传播及其教...

  • 试析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基础音乐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在校园和社会中。多元文化教育不仅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也是新课改实施的结果,将多元文化教育应用在音乐教育中,不仅可以实现音乐教育的多元发展,也可以使民族音乐文化得到交流和融合。文章对多元文化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表现方式及应用进行分析,...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课堂研究

    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让孩子既能获得成功又享有快乐的一种有实效的教育模式。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各学科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并着手研究的课题。音乐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日益趋于民族化、多元化、大众化。文章指出,小学音乐课堂基础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

  • 儿童心理成长与歌唱——以贵州省小黄村学校民歌教学为例

    儿童心理成长与歌唱的研究对于音乐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念、了解儿童音乐心理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进行音乐教学、有效提升儿童的音乐活动水平具有一定意义。文章以贵州省小黄村学校民歌教学为例,从学前儿童受家乡音乐的熏陶到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进行调研与探索。

  • 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美声化研究

    声乐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音乐教育,它往往包含很多教学元素。声乐演唱者需要将情感、歌词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入乐理、节奏、气息当中,通过唱功和嗓音表现出来,从而演绎出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声乐是通过唱功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而嗓音和唱功是基础技能。民族唱法美声化,是声乐艺术发展的新趋势。文章对此展开探究。

  • 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环式”课程体系创新探索——以声乐方向为例

    课程体系作为育人的载体是实现教育最终目标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到:“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文章根据新时代职业教育总体要求与目标,依据相关的教育学原理,提出了高职音乐表演专业“环式”课程体系的观点,对高职声...

  • 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的协调统一研究

    在人类的艺术历史长河中,歌唱始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而存在,歌唱中尤其讲究呼吸、发声和共鸣的协调统一,只有当这三者有机结合、协调配合,才能演唱出优美的歌曲。因此,对歌唱中呼吸、发声、共鸣的协调统一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呼吸、发声、共鸣的作用原理,从呼吸与发声,呼吸与共鸣,发声与共鸣,呼吸、发声与共鸣四个角度,研...

  • 论掌握多语种发音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当前,国内声乐专业学生的外语训练多为意大利语,普遍对其他语言的歌曲重视不足,这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限制。认识意大利语、德语、法语和俄语语音的发音特点,既对掌握该语种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还能更好地了解这些国家音乐文化艺术的价值,同时对我国声乐教学研究的多元化有促进作用。作者通过总结自己在海外...

  • 咏叹调《啊,我亲爱的人》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解读

    咏叹调《啊,我亲爱的人》是意大利著名歌剧《游吟诗人》的一个唱段。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在这首咏叹调中设计了很多细部的特殊效果,具有浓郁的戏剧性、情感性特征。文章通过分析这首咏叹调的结构、调性、音型、速度、演唱风格等特点,透视这个唱段的浪漫主义气质与人文主义内涵特征。文章认为,这个唱段很好地揭示了歌剧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对了解整...

  • 少数民族合唱作品创编研究——以《摩梭葬礼》为例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十分绚丽多彩,其在艺术宝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创作出固定的多声部民歌,被称为少数民族合唱。文章以《摩梭葬礼》为例,对少数民族合唱作品的创编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