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2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自然科学史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 创刊时间:1958
  • 国际刊号:1000-0224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100190
  • 国内刊号:11-1810/N
  • 邮发代号:2-564
  • 全年订价:¥ 34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论文
  • 学术信息
  • 书评
  • 其他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专题
  • 新中国科技史专栏
  • 读史札记
  • 先秦宇宙生成论探析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世宇宙论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模式。

  • 新学传播的序曲:艾约瑟、王韬翻译《格致新学提纲》的内容、意义及其影响

    艾约瑟与王韬合译的《格致新学提纲》正续二篇先后于1853年和1858年发表,是晚清最早出现的西方科学史年表,开列哥白尼日心说以降的科学发展大事。本文介绍了《提纲》的内容,考释其中的科技人物,梳理了《提纲》与王韬《西学原始考》的关系,以及对黄钟骏《畴人传四编》的间接影响,认为编译此文的缘由是为了改变中国学者对西学的固有观念,指...

  • 刘岳云的"西学中源"论及其构建的科学知识体系——《格物中法》初探

    《格物中法》是晚清“西学中源”说的一部集大成之作。作者刘岳云从中国古代典籍中搜集了大量有关科学及技术的记载和论述,把它们组织起来,建构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式科学知识体系,从而论证“西学中源”说,并与西学一较短长。文章分析了《格物中法》的选材和构架,并发掘其在中国科学史研究上的意义。

  • 晚清中算家对《重学》中抛射运动知识的数学解读

    《重学》中的抛射运动知识在晚清引起了极大关注。先是李善兰《火器真诀》(1859)运用圆的知识对部分知识进行图解解读,之后四十多年时间里有十多位数学家对《火器真诀》进行再解读,使得这部分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中算家们大都是抛开抛物线知识讨论抛射运动,他们的解读是基于自己和受众的知识构成进行的。洋务运动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

  • 《中国之命运》与中央研究院的回应

    《中国之命运》是1943年推出的一本国策性著作。蒋于此书提出文化、经济与国防三体合一的建国计划。该计划的重点和先务是经济建设,而经济建设以工业化为当务之急,重点是实施实业计划。4至8月,中央研究院在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的通令下围绕此书开展两次活动。参加活动的研究所主要对蒋在实业计划中轻忽农业、偏重应用科学提出意见;为配合实...

  • 也释"白田"兼"水田"---与辛德勇先生商榷

    文章就辛德勇先生《释“白田”》一文提出商榷,认为白田只是旱田中没有人工灌溉的农田,不是旱田的同义词;另外,空白没有种上庄稼的农田也可以称为白田。同样,唐宋以前的水田也不是单指水稻田,而是指水利田,包括能够得到人工灌溉的旱地。白田和水田的分野是北方水利灌溉事业发展的结果,而与南方的开发无关。

  • 印度长年方在唐代的传播和影响

    长年方是印度古典医学阿输吠陀八支之一,它不仅指回春术或能够治疗一切疾病的药物,还指防止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方法。唐初时,太宗、高宗与武后出于治疗疾病或祈求长生等原因,放任长年方由印度方士传入中土,不仅对三位帝王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尤其与唐太宗的去世有关,并且在唐文化尤其是道教中留下一些痕迹。

  • 惠特尼1934~1936年微分流形工作的历史分析

    惠特尼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也是微分拓扑的奠基人。他在《微分流形》(1936)中给出的微分流形的概念是20世纪数学有代表性的基本概念,是描述无数自然现象的一种空间形式。但惠特尼早期从事的是图论,大约从1933年才转向拓扑。在对原始文献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惠特尼从图论转向拓扑的原因,分析了1934~1936年间他...

  • 卡拉比猜想及其证明

    卡拉比猜想的证明,引出了许多重要结果,对于后来数学和物理的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文章依据原始文献,详细考察了卡拉比提出猜想,丘成桐解决卡拉比猜想的工作;同时讨论了卡拉比猜想与凯勒一爱因斯坦度量的密切关系以及丘成桐和奥宾在这两个问题上的工作。

  • 19世纪末被视为火星信号的天文观测:争论及其影响

    地外文明搜寻计划的早期历史源流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对19世纪末被视为火星信号的几次天文观测结果引发的争论和探讨,及其在科幻作品中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考察和论述。该研究不仅具有科学编史学意义,同时也是把科幻作品纳入更广阔的科学文化视野中进行探讨和分析的一次有益尝试。

  • 《自然科学史研究》稿约

    一、本刊是中国在科学技术史领域的国家级专业学报,其前身是1958年创刊的《科学史集刊》,现为季刊,逢1、4、7、10月出版。刊物致力于学术创新,坚持学术自由和平等,积极反映海内外科技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