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外语教育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外语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年刊
  • 邮政编码:430223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外语教育研究
  • 语言学研究
  • 翻译研究
  • 文化与文学研究
  • 研究评述
  • 再议大学本科口译教学

    本科翻译专业是培养翻译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市场对口译和笔译人才需求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拟从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力求为本科翻译专业形成一个较为实际的定位。

  • 刊首语

    <正>岁月如梭。《外语教育》自2001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8年。8年虽是弹指一挥间,但在论文作者、编审和出版人员的辛勤耕作下,《外语教育》已日渐脱离稚气,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园地。

  • 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及选题特点

    本文综述了2001年到2007年国内和国外的外语教育问卷调查研究文献,确认了近年来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发展趋势。通过文献分析,本文还讨论了外语教学问卷调查研究的选题特点及要求。

  • 生态语言学理论概述——兼论《语言:生态学视域》

    生态语言学是近年来新兴的学科,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生态语言学的构想和研究的意义。《语言:生态学视域》的作者Mark Garner认为人们可以像研究自然生态学一样系统地研究语言学,亦可以从语言的社会性及其范式来探讨语言的生态学意义。

  • 身份认同:面子和礼貌研究的新视角——《语用学杂志》2007年4月专刊述评

    面子和(不)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学杂志》第39卷第4期专刊讨论了面子与(不)礼貌研究的身份认同视角。本文对这期专刊进行了述评,总结了这期专刊文章的主要贡献及对将来研究的重要意义。

  • 国内外模因研究综述

    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本文对国内外模因研究进行综述,尝试回答两个问题:国内外模因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发展趋势。本文第一部分从三个方面,即模因与隐喻、语言模因、模因与翻译,对国内外模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讨论国内外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在于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研究体系,以及基于实验和统计的实证研究方法的模...

  • 标记理论的静动二态性阐释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经过语言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和探究,该理论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独立体系,并迅速运用到其他研究领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标记理论的概念及发展完善过程,然后对标记理论静动两种状态下不同的特征体现进行了阐释:在静态下,标记理论可以分为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这三种标记的区分是静止的、不变...

  • 科技英语中倒装句信息功能研究

    倒装句是通过调节句子中各成分的位置,使各个成分的信息状态合理分布。以往对倒装句的研究多是在文学文体中讨论倒装句的用法分类,以及倒装句的修辞功能和语篇功能的。科技英语具有信息量大的特点,在科技英语中,为了使信息突出,常使用倒装句以达到句子平衡。本文尝试着在科技英语中探讨倒装句在信息推进方面是否能起到强调、衔接、话题导入、情...

  • 动副组合的概念整合分析——以“draw up”和“drum up”为例

    通过对动副组合的概念整合分析,我们认为部分动副组合的意义并非来自其组成部分的意义和该意义的组合方式,而是来自一个整合空间。在这个整合空间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在环境信息和背景知识的影响下形成一个层创结构。一方面,我们进一步说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语言中不是简单两意组合的动副词组意义的理解有很强的阐释力;另一方面我们验证了人类...

  • 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以网络语言的形式越来越多地介入我们的生活,对现代汉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从人们的日常说话方式、词汇以及语法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网络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同时我们认为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

  • 语言·交际·社会化社会化语言习得理论述评

    本文通过分析乔姆斯基和韩礼德的语言哲学观,指出了语言研究不仅应考虑高度概括抽象的语言结构和能力,还应把语言使用的不同环境和使用者的社会属性考虑在内。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社会化语言习得理论和社会化语言习得过程模式,通过讨论语言社会化和语言习得的关系,文章对社会化语言习得理论进行了综合评价。语言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

  • 基于语法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语法隐喻是韩礼德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石。本文梳理了语法隐喻的概念以及语法隐喻与词汇隐喻的判别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语法隐喻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尤其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师或学习者通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借助语法隐喻理论的级阶的滑动,把含有语法隐喻的句子改写成"一致式"的句子,从而帮助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思维认知能力和阅...

  • 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双轴心教学模式的构建

    通过比较国内外自主学习环境和条件,结合理工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构建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指导为双轴心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手段,分层次、分阶段地提高自主学习程度,逐步实现完全的自主学习。

  • 英语会话中模糊语使用的性别差异

    本文旨在探索英语会话中对模糊语言使用的性别差异,共随机抽选SCoSE(Saarbrücken Corpus of Spoken English)中的部分男女会话,其中含32245个英文单词。按Channel的模糊表达分类方法分析语料中的模糊词语,共鉴别出989个模糊词语,共分成8类。后用独立样本t-test对这些模糊词语及整个语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糊语词语占话语总量的3.067%,女...

  • 非英语专业学生母语与二语阅读态度相关研究

    本文调查了湖北某高校279名非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母语阅读态度对二语阅读态度的影响,采用问卷和测试工具收集数据,确定了阅读态度的6个变量。结果表明,母语阅读态度与二语阅读态度存在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学生对母语阅读更肯定。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语水平和母语阅读态度都能显著预示二语阅读态度。因此,本研究支持了母语阅读态度对二语阅...

  • 培养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实证研究

    本研究以元认知理论为依据,结合听力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在一个学期的实验中,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两个听力实践活动,在课后通过周记加强元认知意识的培养。研究结果阐明元认知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有效,同时学生认为预测、集中注意力和反思等策略可明显改善听力能力,听力成功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听力动机。

  • 语块在语言输入和输出中的优势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对66名苏州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和词汇-结构测试,并就语块的输入对口语和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总体上讲,学习者对语块这一词汇习得策略有较强的意识;使用频率也很高;②英语水平高的学习者较之英语水平低的学习者对语块更加敏锐,词汇-结构测验成绩也更高。本研究对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输入和输...

  • 从天声人语看文章的易读性

    本文以日本著名报刊栏目天声人语的文章为范文,从句子的长度、段落的行数,以及汉字与平假名、片假名的比例等三方面试探讨易读易懂性文章应该具备的要素。

  • 一项基于专八的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知识调查

    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历来注重语言现象的解读,致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上有所欠缺,这一现象引起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2004年专八考试大纲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人文知识的内容,以此来突出英语专业学生的特色。本论文通过对华中科技大学英语专业178名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的人文知识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专八考试所涉及的人文知识方面,如文...

  • 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看意识形态对语义韵的操纵

    基于语料库的语义韵研究开辟了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不仅为词语搭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对话语分析等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一则实证定量研究为例,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在新闻语篇中意识形态是如何影响并操纵语义韵的。

  • 论“脸”的隐喻——基于英汉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工具。隐喻的本质是将所熟悉的认知域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域里,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事物。本文通过身体词'脸'(face)的汉英语料对比,对汉语'脸'和英语'face'所产生的隐喻性词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脸'(face)在各隐喻义项中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 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特点:基于语料库的对比研究

    搜集中国某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文本,自建小型语料库,与美国大学生写作语料库LOCNESS及中国CLEC语料库中的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写作文本进行对比,研究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写作特点,并对写作教学提出相关建议。

  • 翻译教学方法述评

    由于教育技术与媒介、教育理念的迅速发展,现代翻译教学方法非常重视学生翻译理念的形成、翻译习惯的获得、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化。本文对国内外近年出现的11种优秀教学方法进行介绍、评价、改进,并使它们相互组合,以适应在不同类型的翻译任务、不同翻译学习阶段上的教学。

  • 德国功能理论与中国传统译论之对比略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摆脱了盛行的对等翻译理论的束缚,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与功能派翻译理论类似,中国传统代表译论同样具有完备的目的论思想,并且这种译论思想是在它的文化框架下动态地具现其理论的丰富性。然而,国内却长期对传统译论莫衷一是,诟病传统译论为难以明确地在翻译问题中发挥指导作用。本文通过中国传统代表译论的举隅,揭示传...

  • 谈谈弗罗斯特The Cocoon一诗的汉译

    本文针对弗罗斯特The Cocoon一诗的汉语译诗提出批评。译者曲解诗人本意,随意改变原诗优美淡雅的意象,造成许多严重的误译;而且由于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语言特征缺乏认识,以及没能正确使用本国语言,译者使用了不少不符合汉语习惯的冗词赘语,以致无法传达出原诗优美凝练的语言特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翻译英语诗歌的方法,即以一个汉字译一...

  •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重构能及时有效地吸引广大观众,而对文化意象作恰如其分的修润,能使译文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于观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某些文化意象的不等值,采用直译方法翻译,会使观众难以认同。

  • 机构名称“委员会”的英译刍议

    我国机构名称中的"委员会"在英语中相对的词主要有两个供选择,即committee和commission。但由于译者对"委员会"在具体环境中的所指未能充分理解,常将本应为committee的"委员会"译成commission,而将本应为committee的委员会译成commission。针对这个问题,本论文对"委员会"英译名的规范化进行了探讨。

  • 《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之解密

    本文意欲借鉴庞德的意象派理论,对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系列意象进行系统研究,以期揭示隐藏在该小说文本下的'冰山'内涵。小说中的意象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一类象征着虚无荒诞的世界和人类注定的悲剧性命运;第二类象征着雄性力量;第三类则是以老人为核心的一系列蕴含圣经隐喻的意象。当渔夫成为基督后,老人所象征的雄性力量也就成了海明威借以...

  • 解读《黑孩子》(《美国饥饿》)中的“隔离(distance)”主题

    '隔离(distance)'是理查德·赖特的自传体小说《黑孩子》的中心主题之一,'隔离'意指主人公与美国社会和社会群体之间的疏离和隔离关系。本文旨在探讨这种关系的成因,隔离主题在文本中的不同解读,以及主人公如何走上以写作为工具,构建现实与理想以及个人与世界之间的桥梁,并积极探寻现实和人生意义的生命历程。

  • 生态批评视角下弗罗斯特的诗歌

    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和众多学者的研究和评论。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在弗罗斯特诗歌的主题、艺术手法、诗中自然的象征和其诗的归属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有重要价值的研究,然而,对其诗歌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生态批评在20世纪的后半叶迅速崛起,并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