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艺术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2-890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3
  • 国内刊号:11-1188/J
  • 邮发代号:82-109
  • 全年订价:¥ 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专家论坛_艺术与经济:艺术经济学之建构发展
  • 问学
  • 艺术学理论
  • 音乐与舞蹈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美术学
  • 设计学
  • 审美与教育
  • 艺术广角
  • 艺苑长廊
  • 陶瓷的人文世界--首届陶瓷与文化论坛综述

    2017年6月10日至11日,为实现对陶瓷艺术的多角度考察,探讨陶瓷与文化、文学和各种艺术的关联,同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方针政策,景德镇陶瓷大学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联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美术学科评议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教育...

  • 戏剧治疗:一个戏剧界古老而新兴的话题

    “2002年暑假,我受邀在一所幼儿园做8周的戏剧课。园里有一个四岁半的小女孩,从不参加园里的集体活动,也几乎不和别人说话。园长嘱咐我不要太在意,正常开展课程就好。这个小女孩就一直在周围做自己的事,直到第5周的一天,她突然跑过来和我说要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并且真的演得很好。

  • 基于“对话”和“关系建构”的叙事心理治疗--纪录片心灵疗愈功能探析

    纪录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表达方式,起初是和一定的工艺手段联系在一起的,属于“知者创物””的阶段,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的大量现实片段纪录以及同时期众多的猎奇风光影像当属此类。而当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北方纳努克》(1922年)问世,创作者开始关注人的情感、尊重拍摄者的文化和生活状态时,“纪录”作为一种技能,进入了“巧者述之...

  • 绘画艺术治疗:在色彩中完善人生

    暑假伊始,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史琼将与她的同事、学生一起赶赴乌鲁木齐SOS国际儿童村,为其无偿献上为期3天的心理疗愈活动。儿童村的职能是收养和抚育我国西北地区丧失父母且亲友无力抚养的健全孤儿,并以家庭形式抚养,使孤儿重新获得母爱和家庭的温暖。

  • 电影的盛宴 青春的礼物--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回顾

    2017年5月26日晚,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于五棵松体育馆圆满闭幕。回顾本届大学生电影节,从2016年9月11日迎来第一场活动(华语新片《我的战争》点映)到2017年春暖花开时节的闭幕,持续8个月之久的电影节,既展示出了不同于往届的创新、创意之处,也秉持了24年来一直坚守的“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

  • 艺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高校应该认识到,艺术人才最后比拼的是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应该使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艺术知识专精与创造能力融通的特点,这是人才培养的立足点。同时,应强调专业领域里实践性的基础和知识架构中系统性的贯通,这是艺术学学科领域培养高、精、尖的专门人才所需要的学科环境。

  • 浅析黑格尔《美学》中“理性内容”在悲剧中的展现及作用

    德国暂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在《美学》中的悲剧理论,可看作是理性内容与感性显现这一辩证逻辑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黑格尔在讨论理性内容时,提出“绝对精神”的概念,将悲剧看作是“绝对精神”完全展开的必然结果。文章探讨了黑格尔如何将理性内容化作悲剧理论中的“一般世界情况”“普遍力量”和“实体性的伦理力量”,又如...

  • 美学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导向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在这一背景下,通识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和推广。美学教育作为通识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对于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美学教育的内涵及通识教育的目的,对美学教育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

  • 数字媒介中“图像语言”视觉转译探析

    数字媒介采用的是被高度结构化处理的数据模型,其运行在交互网络平台之中,生成虚拟沉浸与实时移动的视觉体验,这与欣赏一幅油画或乌瞰一座建筑的视觉体验有着明显差别。当下信息时代,图像语言在数字媒介中的生成与运用主要体现在大数据图像符号、移动性虚拟交互图像、快消费的图像生成技术三个方面。文章主要从这三点出发,探讨数字媒介中“...

  • 数字艺术创作中数字技术与艺术美学的矛盾与平衡

    在数字信息化的时代中,艺术美学的发展与数字技术共同促成了数字艺术的产生。数字艺术是一个新生代的话题,近年来在艺术领域中被反复提到。数字艺术体现了数字技术自由、开放的本质,但其也不能脱离艺术独步前行,必须遵循艺术美学发展的规律。文章研究了数字技术与艺术美学的矛盾与平衡,对数字艺术的艺术性与非艺术性进行思考。

  • 艺术设计教育培训创新方式研究——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为例

    艺术设计教育培训是艺术设计教育的表达形式之一,是针对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文章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为例,分析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重点介绍基础教学、史论教学、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四个教学模块的内容,提出艺术设计教育培训应重视实践教学,将多学科交叉融通的理念贯穿始终,并着重...

  • 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全面推进贫困山区中小学九年制艺术教育,已成为我国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资源公平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对贫困山区青少年道德修养和智力开发必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从贫困山区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入手,提出三方面的解决对策,以期实现贫困山区中小学艺术教育(素质)的本义。

  • 试析高师外国民族音乐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我国高师教学对外国民族音乐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无论是实践操作教学,还是理论体系教学都还缺乏经验,再加上外国民族音乐课程所涉及到的音乐形式较为繁多复杂、内容广泛,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这样无疑给外国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文章探讨高师外国民族音乐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认为实践教学需要强调体...

  • 高等职业院校音乐表演专业产教深度融合研究——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系为例

    文章分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进而论述了广东文艺职业学院音乐系音乐表演专业近几年在产教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文章通过分析该专业对于产教深度融合的研究方式、推动形式、实践过程、具体做法、取得成效等,阐明了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在提高高职音乐教学水平、提高音乐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产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

  •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使学生成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新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围绕如何搞好专业建设、提高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这一主题,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技能课程改革方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四个方面阐述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

  • 和声学在本科音乐教育中的思考与探索

    和声学的学习,对于各种音乐活动(指挥、演唱、演奏、作曲等)的基本技能、音乐理论的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然而,在我国本科音乐教育中,和声学的教学主要倾向于理论层面,实践应用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很难将和声理论知识熟练地应用于实践中,这严重影响着本科音乐教育后续教育及课程推进。文章针对本科音乐教育和声学教育现状,探讨了和声学在...

  • 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听觉能力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学生系统的听觉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音乐潜能和音乐智能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音乐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论述了视唱练耳教学中听觉训练的基本原则,并对听觉能力训I练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

  • 刍议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在众多的流行音乐中,爵士音乐是出现较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广的一种。爵士钢琴音乐是爵士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等国家的发展历史长久且系统相对完善。作为一种音乐流派,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在音乐教育中与西方古典音乐相比,其研究运用空间还不充分。文章从爵士钢琴音乐的基本形态特征、演奏特点入手,简略梳理了其在...

  • 微课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型运用

    文章以音乐教育专业课教学为定位,将微课的教育理念引入声乐教学,并具体分析微课在发声练习、演唱发音、作品演绎、交互性等方面的运用,以期探索新型的声乐教学模式,推动声乐课堂教学与微课教学两者的优势互补。

  • 重唱与表演唱课程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探索实践——以济宁学院教学实践为例

    重唱与表演唱是高师音乐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传统声乐技能课的重要补充内容。重唱与表演唱不同于声乐理论课和传统的声乐技能课,其注重多人演唱的声音融合及舞台表演的默契配合,是一门彰显声乐表演特色的实践性课程。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舞台艺术实践等方面对重唱与表演唱教学进行探索实践研究,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

  •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探析

    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宝库中的奇珍,很多经典之作直到今天还在广为传唱。而对于今天的高校声乐教学来说,其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能够对学生的歌唱理念、歌唱技法、艺术修养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鉴于此,文章从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发展谈起,就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

  • 德彪西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中《憧憬》的艺术特征探析

    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是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声乐套曲,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文章分析了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创作特点,并从音乐与歌词两个方面,分析《被遗忘的小咏叹调》中的第一首作品《憧憬》的艺术特征。

  • 试论钢琴教学计划制订与学生自我能力发展的契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学改革已经扩展到各个学科,钢琴教学改革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的能力使其有效掌握演奏方法和技巧,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是不容忽视的。文章将钢琴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学生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教学计划制订的不同侧面分析学生自我规划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 小提琴演奏者视奏意识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分析

    作为整个交响乐的基础,弦乐组的排位一直处于前排,而小提琴是该组合中的主要乐器,也是现代交响乐的支柱,其作用不容忽视。实践表明,小提琴演奏是否能够表现出良好的视奏能力,对于整个乐队的发挥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在分析小提琴的地位以及视奏意识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五点提升视奏意识的对策,以期为小提琴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

  • 大提琴与钢琴合奏的艺术性探微

    大提琴作为西欧弓弦乐器提琴家族中的中低音乐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演奏效果。自1720年德国作曲家巴赫为大提琴创作了六首无伴奏独奏组曲之后,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日益彰显出其独特个性。贝多芬、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德彪西、格里格、拉赫玛尼诺夫等人,在大提琴奏鸣曲方面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海顿、博凯里尼、舒曼、拉罗、圣一桑、德沃...

  • 民族调式中的三音列现象

    从优秀的音乐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旋律带来的美妙感受,调式的作用不容忽略。文章认为,掌握三音列现象可使演奏者在分析音乐作品时能够快捷、方便地判断调式和调性,进而为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参考。因此,文章探讨中国音乐作品中业已存在的调式的三音列现象,并以实例进行分析。

  • 孤岛时期上海城市流行音乐的发展研究

    “八一三”事变之后,上海这座城市变为“孤岛”。由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这一时期的上海成为众多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孤岛时期的上海经济畸形发展,大众文化也呈现出特殊性。文章通过分析孤岛时期上海的电台流行音乐和剧院流行音乐,探讨这一时期上海流行音乐的整体艺术特征。

  • 浅析海南黎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海南黎族由于地处偏远,依然拥有较为独立的社会生活形态,保存了较为传统的艺术展现方式和艺术特色,如绣面纹身、制作陶器、民间歌曲等。黎族的文化记录方式以口头为主,因此当地民歌中包含了黎族社会宝贵的文化内涵,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依据。文章就黎族民歌产生的土壤和背景着手,探究黎族民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征,并就相关歌曲...

  • 琵琶曲《一指禅》的艺术特征

    琵琶曲《一指禅》的作者从禅的角度构思作品,其创作思路别有一番新意。作品将“静”带入人的意识世界,以“思”梳理人的意识,以“悟”的超脱表达人在精神意识上的再创造,以“妙”获得艺术效果,从而把人的精神范畴上升到一种超越而淡然的艺术境界。文章从作品的创作语汇和技法入手,着重分析了“禅”中的人文思想内涵,以期揭示作品在演奏上...

  • 论民族舞蹈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关联性

    民族舞蹈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传播对民族舞蹈教育的影响,并论述了在民族舞蹈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包括文化渗透教育法、赏析感知领悟法、演绎传达教育法,以期为舞蹈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