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江苏教育研究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江苏教育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江苏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4
  • 国际刊号:1673-9094
  • 出版周期:旬刊
  • 邮政编码:210013
  • 国内刊号:32-1777/G4
  • 邮发代号:28-369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江苏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学术视界
  • 课改前沿
  • 教研纵横
  • 职教明珠
  • 课题博览
  • 八面来风等
  • 不忘初心

    操场上,不满四岁的阳阳夹着羊角球一跳一跳朝我跳过来,"老师,老师,这球,我家里也有的。""你家里也有羊角球?太棒了!"我很羡慕地说道。"老师,你家里有吗?""我家里没有。"我弱弱地回答。"那我给你买一个吧!"他似在安慰我。

  • 成人之美——来自盐城市盐阜中学的教育实践

    "教育使人成为人"(康德语),教育的天职就是成人之美。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越来越异化了,家庭教育中"狼爸虎妈"成群;学校教育则如朋友戏言:填鸭子、赶鸭子、烤(考)鸭子,最后一个个孩子成了"板鸭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为学校育才心切,而所谓"龙""凤"和"才"的标准却是唯有分数高。

  • 长成自己的样子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便成了起点。大山有坎坷,大海有巨浪,大漠有风沙,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出发。……飘起,随风,扎下乡野的根……1993年的那个炎夏,却给了我寒冬的感觉。深深烙刻着乡村小农意识的我,结束了三年的师范生活,一心想着要是能回老家任教我也就满足了。

  • 姜树华:“重撰”中的“深加工”

    一、叙事性的书写:寻找人生的意义姜树华,名字原本就富有形象和诗意。树,是一种意象,好多人都用树来作比,比如美国的一篇小说,叫《布鲁克纳长起的一棵树》;比如,一首歌的名字《好大一棵树》;比如,一篇童话《一棵倒长的树》;比如,语文,好比一棵树等等。树已成了一种隐喻,诗意中深蕴着哲理。

  • 注重实践 强调综合 凸显思维——《树叶中的比》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提出问题(播放歌曲《一叶知秋》)。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吗?对,它就是2007年"快乐男声"全国总冠军陈楚生演唱的《一叶知秋》。(课件出示:一叶知秋。)师:"一叶知秋"还是个成语,什么意思呢?语文老师会怎么讲呢?(学生讨论回答。)师:那么,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叶",又能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树叶。(板书:树...

  • 让“综合与实践”流淌数学的理性之美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抓手,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有效载体。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

  • “塞渊”风来春满园——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安世温良,塞渊其德"(《汉书·叙传下》)中的"塞",意为诚实笃厚,"渊",指的是见识深远。近年来,我们充分挖掘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着力打造塞渊文化,以培养笃厚诚实、见识深远的师生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整体规划,突出重点,以人为本,彰显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课程整合,烛照儿童的生活——以篮球场上的语文课为例

    一、当前的问题:割裂的知识教学当前学校的课程更多的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分化成各门学科,这种"分成众多的科目、各自独立授受"的分化课程,很少考虑彼此之间的关联性,其弊端是"经验片断化"与"知识割裂化"。[1]以语文教学为例,长期以来强调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化,因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条块分割,使学生处于相对孤立的能力训练体系。

  • 新媒介语境下的“为学而教”

    以往的知识,我们不妨称之为"固态知识"。"固态知识"以传统的工具书作为载体,更多的具备存储功能而不是传输功能。在教授环节,教师注重的是对知识点"精耕细作"式的灌输,讲究的是对重难点的把握与解决。这样教出的学生很可能是"知识精加工型"人才,重在知识点的覆盖和掌握,学习的逻辑性强,但知识的转化效率较低。

  • 青年语文教师教学样态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新课程改革究竟改变了什么?尤其是作为课改最关键的实施者,一线的语文教师改变了什么?作为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生力军,青年语文教师当下的教学样态又是怎样?面对现实,客观分析,理性观照,对新课改的科学有效推进应该是有益的。

  • 主题引领·五段互动——一种让教师深度卷入的校本研修新模式

    一、"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卷入式培训模式的基本理念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时候却不如人意。不少中小学教师反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

  • 探寻密码 触摸本质——从三位名师的课例说起

    最近有幸连续观摩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分别是王崧舟老师的新概念作文、窦桂梅教师的《清平乐·村居》、潘文彬老师的《生命的林子》,名师们创新的执教理念、精当的课堂设计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名师语文课堂的密码在哪里?从中凸显出的语文的本质又是什么?

  • 追问,让学生的自由思考更充分

    当我们在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学习的时候,我们必须改变很多以往惯用的教学行为,必须摒弃习以为常的教学思维。而所有这些的改变,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断在反思中否定自我、在实践中完善自我的过程。而否定自我,有时甚至是痛苦的。尤其是在课堂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动态平衡之时,对于教师的挑战可谓多而又多。

  • “板贴”背后的“学情”追问

    板贴是迷你"小黑板",可画可写、携带粘贴方便,很受老师们青睐。选择比直接板书花精力的"板贴"来呈现想教的内容,这种教学行为用新颖的方式引起学生有意注意,从而构建会引发学生学习行为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学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学情"服务的。陈隆升博士研究学情时,引用了美国"Lesson Study"的一个观点.

  • 凝视:让陌生化语言的情感奥秘显山露水

    陌生化语言,因其特殊的形式——"最熟悉的陌生人",因其给人的特殊感觉——"似曾相识燕归来",而受到阅读教学越来越多的青睐。教师大多着重引导学生去品读陌生化语言与众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探究语言运用的方法与智慧。事实上阅读教学不只是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熏陶心灵和启迪精神。

  • 注重数学衔接 把握学习起点

    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对于数学学多信心十足,认为学好高中数学很容易,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把作业完成了,肯定没有问题。然而经过了高中数学学习一个阶段,单元小测验之后,发现分数并不理想,有一部分同学很快进入数学学习的困惑期,学习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

  • 数学游戏,一组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神奇密码

    游戏是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神奇密码。数学游戏是指把数学问题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常游戏中,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

  • 浅议“小组合作”中合作时机的把握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时机的把握尤为重要。准确地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可以减少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让合作学习变得有针对性、有序性、实效性。及时、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 树立五种意识 上好中考复习课

    复习课作为一种基本课型,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及时、定期对所学知识复结训练,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能力,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过初三毕业班的思品教师都有这样的感慨:初三的课难上,复习课更难上。如何上好中考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有趣且有效,是摆在我们思品教师面前的课题。

  • 让思考成为常态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数学学习的差异较低年级时更为显著。有的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沉着冷静,不急不躁,即使遇到从未见过的题目,也能抽丝剥茧逐步将题目破解。与之相反,有些孩子却连会做的题目也常常做错。除去其中智力因素外,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差别主要是其思考问题方式和习惯的差异。

  • 美术创造性学习的“催生剂”——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废材创作的学习策略

    废旧材料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很多都成为大家熟视无睹的东西。许多时候它们被遗弃到垃圾桶里,极少部分被再利用。而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仅仅是题材,也可以是材料,我们可以利用那些被人们当作是垃圾的废品,进行再次的创作,所生成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件件完美而有新意的艺术品。

  • 充分发挥作业魅力 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对一部分小学生来说,重复枯燥的家庭作业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而如何能够让学生喜欢上做作业,这需要教师的智慧。我校已经结题的,由俞晓老师主持的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实践研究"与正在研究的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重点立项课题"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信息处理的实践研究",为我们开拓了一...

  •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性别教育的渗透

    性别教育,是指引导和影响幼儿向适合于自己自然性别特征的健康个性品质、风格、行为发展的活动。良好而适当的性别教育,非但关系到幼儿今后正常的社会交往和心理健康,更关系到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对幼儿性别教育的缺失,往往会造成性别角色的错位,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定的扭曲和伤害。

  • 守望民间游戏 打造快乐童年

    在农村幼儿园开展符合地域特点的民间游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这种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各方面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家长也在亲子游戏的互动中找到了久违的童年。当然,如今的孩子能够享受的游戏乐趣与父辈们当年感受到的自然乐趣有着很大的距离。

  • 与幼儿共赴课程之旅——“球样百出”主题游戏开发中的课程领导

    随着互动型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的决策、实施和开发,需要团队的努力和创造力,需要课题引领者和全体教师的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和智慧分享。因此,在"多元阳刚助学"子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构建以管理者、教师、幼儿为主体的课程决策团,通过"主题游戏审议""图示意义增值""教育叙事指导"等路径。

  • 明白自己的文化家底

    读了钱江先生主编的《百人千书》,感激、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心底里冒出一句话:向钱江先生和他的团队致敬。《百人千书》包括了《书目初编》和《书影选编》两个分册,是钱江先生和他的团队,对从1898年到1949年间,无锡教育著作,尤其是教材的整体性搜集和梳理。

  • 重塑我们的教育文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一种教育有区别于另一种教育的文化特质。当然,不同教育之间也具有共同的文化特质。这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教育质态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文化的质态。因之,教育变革,最为重要的还是教育文化的变革。

  • 在教育的春天里,让我们拔节生长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一行去下面的校区工作检查。坐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听孩子们有声有色地朗读着课文。"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天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多么有情境有气势的语言,一种春天的生命的活力在课堂里荡漾。我不由自主地随着孩子们一起朗读。"

  • 热爱:获得幸福的心灵密码

    生活中、媒体上我们经常听到不少教师牢骚满腹,抱怨工作压力大、薪酬少、待遇低、应有的尊严和社会地位得不到体现、活得没趣又没劲,汇成一句话,就是缺乏幸福感。曾几何时,我自己也有过迷惘和不解:为什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尊重?为什么社会上有些人从骨子里轻视教师?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是我这一代人重要的童年记忆。在我童年的世界里,这八个字几乎是如影随行。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姓张的老师在红砖砌成的粗糙的学校围墙上用石灰水刷着这八个粗粝的仿宋大字。我印象特别深,对那位张老师特别佩服。从此对用石灰水往墙上刷字这件事特别向往。

热门期刊